|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我到酒乡汤沟调查,参加拍摄“汉东海孝妇民间传说申遗片”,看海州港城淮海剧团在中云乡范庄村演出, 触发我联想到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创新这个题目。 古海属地区汉代就有了“酒”古迹和孝妇民间传说,清乾隆年间诞生了淮海戏。这三项民俗文化遗产传之千百年而不衰,试想,有什么物质产品能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 民俗性的东西比许多物质产品具有更为坚韧的扩散能量,它们往往过往而复归。汤沟第一座糟坊出现于宋代,一千年前,这里的酒师们就摸索出制曲、窖藏、勾兑技艺和用无污染的“香泉井”地下水酿造60度大曲酒,使酒质非同一般。这一“老字号”生产的汤沟酒经历过日月沧桑,2008年它与市民俗学会联手开发出“汤沟玉兰”系列酒,传统的酿造工艺、嫁接“市花玉兰”名称,使人一听到名字就联想到玉兰的清香和雍容华贵,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在朝阳镇,对孝妇窦蛾的传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走进新县中心小学,那浓浓的“孝文化”氛围便扑面而来,幼稚的儿童都会讲“孝妇传说”和“24孝”中的故事;中云范庄村的两位孝顺儿子为给自己90岁老母过寿,特请港城淮海剧团在家门前搭台唱戏,传统民俗表演不仅为老母送去祝福,也给乡邻带来了欢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为一种传统。已消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旧风遗俗为什么一刹时“试曾相识燕归来”?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风情再现,民俗产品复归,民俗旅游呼之欲出,只有康平盛世才会出现,这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程度的体现。 传统民俗文化活到的重新活跃,受之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顽强,亦受之于市场经济的推动。经济学家喻之为无形的手。为什么这只手托起民俗产品、民俗表演、民俗旅游?而且乐此不疲,愈来愈加热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当然,如今的民俗产品不是简单的复旧,“唐装”也不是五、六十年前一抹黑、蓝色的古朴模样,增加了大红大紫、喜庆、新潮元素;建国前用绳子编织的绳结,现在突然博得“中国结”的称号,不只仅用红绳编织,现在配上各种吉祥物、花卉、图案,进行了现代化组合,小的成为随身挂件,大的作为室内外布置的装饰,十分醒目、大气;1915年就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汤沟酒,现在开发成高中低度,高中低档十大系列百种品牌酒大家族,打上民俗符号的“汤沟玉兰酒”系列,使饮酒同时饮出了文化;灌南、赣榆剪纸,50年前主要是剪一些传统的喜、寿、福字和喜鹊登枝的窗花、门挂,现在又剪刻出一批批妙趣横生的连环画、栩栩如生,布置在房间里,又喜庆,又有品位;赣榆煎饼,过去只有小麦糊、杂粮糊、地瓜干粉糊摊的三种,是穷人的家常便饭,现在开发出“海味”、“果味”等样式品种,堂而皇之端上了宴席;汪恕有滴醋厂在做大、做强、做优“醋文章”同时,又推出适应旅游、保健需要的“醋饮”系列……。 正在汹涌到来的民俗文化游热潮,把传统打鱼(钓鱼)、捉蟹、采摘、陶吧、编织、雕塑、剪纸、茶艺、插花、盆景、种菜、美食……这些挣钱谋生的劳动,演变为现代游客为之付钱的“农家乐”、“渔家乐”、“山村乐”等具有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娱乐的活动,形式依旧,性质全非。时下许多历历在目的民俗事象,似旧非旧,已与原初形态不可同日而语。 民俗文化的再现,民俗产品的复活,民俗旅游的开发,不是原样的复制,而是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国内外专家共同认为,民俗产业要科学处理好“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的关系,通过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策略性的运转,融入现代人的意识和崇尚,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喜爱,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连云港古老而悠久,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文物遗存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穿海州,吃板浦”的民谚,五大宫调、淮海戏几百年前就响彻大江南北。汤沟酒、板浦醋、朝阳葛藤粉、宿城云雾茶各为港城一绝,淮海戏成为人们日常的需要。作为鲜活的风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连云港”的根基和标志。民俗文化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对祖先、对民族的想望与回忆,在亲切想望中抒发“爱我中华”情怀。民俗产品、民俗表演、民俗旅游、民间技艺都可称为文化商品。可这些商品不同于锅碗瓢盆、电器家具,而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人们重现对它的眷顾,既是民众现实精神生活需要,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尊宗敬祖、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形成建设“文化家乡”的创造力、爆发力。 现在亟需提高民俗产品、民俗产业、民俗表演、民俗旅游的水平和档次,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民俗工作者、企业家走出办公室、走向社区乡村、走向文化产业,用现代化的视角对民俗资源进行挖掘、研究、整合、利用。目前我市县、区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1362项,其中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省级5项、市级55项(其中26项正在申报省级),可谓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手工艺、生产商贸、百姓消费、人生礼仪、岁时节令和民间信仰等16个方面,有的已经或正在被开发利用,显示出美好前景。其中:
民间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类有淮海戏、五大宫调、海州湾锣鼓、马灯舞、龙舞、狮舞、工鼓锣、童子戏、踩高跷、耍麒麟、跑旱船、气功、汪其魔杂技魔术、赣榆拔河等; 民间美术、书法类有剪纸、布贴画、纸贴画、贝雕、石雕、木雕、根雕、面塑、国画、版画、指画、书法、书刻、篆刻、飞白书法、盆景等; 传统手工技艺类有汤沟酒、山揸酒、汪恕有滴醋酿造,东海水晶,黄友沛香肠、板浦擦稣小脆饼、赣榆煎饼、刘顶狗肉、朝阳朱二狗肉、花果山牌风鹅制作,灌云豆丹宴、连岛海鲜宴、朝阳野味宴,芦笋罐头、果脯、水果罐头,海盐、云雾茶、流苏糯米花茶、葛藤粉、黑陶、紫菜、青口酱瓜、灌云大糕、新县水糕、海州发糕制作工艺,柳编、草遍、绳索编、麦秸编、葛藤编、灌南指板琵琶、海州风筝、灯笼制作等; 传统医药类有戴小觉膏药、五妙水仙膏、云台三宝(百合、黄芩、大紫草)、针灸、推拿等; 传统民俗有婚俗、葬俗、寿俗、渔俗、白虎山庙会、三月三庙会、南城庙会,酒俗、茶俗、醋俗,厂庆、校庆、店庆、建筑开工竣工庆等; 岁时节日民俗有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六月六、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祭灶、除夕风俗习惯等。 我市民俗文化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内涵深厚、风情独特。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的民俗产业还处于亟待培育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民俗产品开发还不到位,甚至相当多数民俗产品还被冷落、冷藏,甚至濒临失传、消亡境地,它的商机和能量未被充分认识和看重。已经形成规模的一些民俗产品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速、上档、创牌。例如花果山牌山揸酒、连云港贝雕画、新浦味芳楼鸡汤馄饨、朝阳山珍宴、万康祥酱菜、青口酱瓜、海州服装、板浦美食等,都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知名度、美誉度在我市、乃至全省民俗产品中曾独领风骚几十年、几百年,现在多数沉寂;50年代淮海戏风靡苏北大地,文革时遇到灭顶之灾,最近才呈现复苏景象,但发展还不到位;许多民俗产品开发利用缺少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科学规划、舆论烘托,缺少组织保证和发展平台;一些敢于进行民俗产品、民俗旅游开发的单位、企业家试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缺少气魄、声势,多数没有形成规模、品牌和社会影响、经济效益。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为之路还很长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