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7|回复: 8
收起左侧

广东颜氏家族(连平房)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基本内容
  简体:颜氏家族
  繁体顔氏家族
  拼音:yán shì jiā zú注音:ㄧㄢˊ ㄕㄧˋ ㄐㄧㄚ ㄗㄨˊ
  荣耀: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
  简介:广东省连平县颜氏家族在清代曾以“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家世成为当时全国“二十八世家”之一,在当时,与武将世家赖家并称“文颜武赖”。并以“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敬仰。颜氏三代以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精神惠泽后世。

  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
  解放前,连平县城颜检故居“宫保第”正厅两旁圆柱上,挂着一副笔法十分清秀的对联,其文曰:“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节钺(yuè):指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节是指古代地方官授职时皇帝颁赐的旌节,钺是指皇帝颁赐的一种青铜制形如板斧而较大名叫斧钺的兵器,凡是不听将令者皆可斩杀,二者都象征着极大的权力。《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斧)钺然后杀。”)这副对联看似平平,但要详细解释,也颇为不易。
对联第一句“一门三世四节钺”,意思是:这一家人,三代当中,出了四个做过巡抚、总督的封疆大吏。他们分别是:第一代的颜希深,依次做过湖南巡抚、贵州巡抚、云南巡抚;第二代的颜希深之子颜检,做过河南巡抚、直隶总督、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漕运总督;第三代的颜希深之孙颜伯焘,做过陕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及颜希深的另一个孙子颜以燠,做过河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对联第二句是“五部十省八花翎”。
先说“五部”。清代中央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而连平颜氏一门分别有人在除吏部之外的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等五个部担任过官职。具体是:颜检先后做过礼部员外郎、户部侍郎、工部侍郎;颜培瑚做过刑部给事中;颜希深、颜伯焘、颜以燠分别做过兵部侍郎、尚书等职。再说“十省”。清朝把全国划分为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和实行盟、旗制度的内蒙古地区。清政府分别设立总督、将军、办事大臣等高级地方官管理这些省区。计有:直隶总督(辖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两江总督(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两省),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两省),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两省),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两省),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两省),四川总督(辖四川一省),盛京将军(辖辽宁),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西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而颜氏一门曾有人在十八个省中的十个省做过封疆大吏。即:颜希深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做过巡抚;颜检在河南、贵州、浙江、福建四省做过巡抚,而他一次护理两次实任的直隶总督(人称“三次督直”)则辖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颜伯焘在陕西、云南做过巡抚,而他做过的云贵总督又辖云南、贵州二省,闽浙总督则辖福建、浙江二省,将他们祖孙三代重复任职的省合并记作一省,则刚好是湖南、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福建、陕西十省。
最后说说“八花翎”。清代时,朝廷用颁发花翎(也称赏戴花翎)来嘉奖官员。花翎插在官帽边缘,以示荣耀。花翎是用孔雀尾部的羽毛加工而成的。根据翎尾上似眼状的彩色斑纹的多寡,花翎又分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和花翎三种,没有“眼”的称为蓝翎。颜氏一门曾有八人得到过朝廷赏戴的花翎,共计八支。分别是:颜希深在四川西北高原金川前线时,以转运粮储有功,乾隆皇帝赏戴花翎;颜检在嘉庆七年(1802年)以兵部尚书衔任直隶总督,嘉庆皇帝赏戴花翎赐黄马褂,后又加太子少保衔;颜伯焘在道光七年(1827年)随朝廷大军征讨回疆,因转运粮草及兵马辎重有功,道光皇帝赏赐了花翎;颜培壿,翰林院待诏,诰赠中宪大夫,花翎道衔;颜培文,安徽铜陵、宣城、东流、怀宁、宿松等县知县,军功保举同知直隶州,钦加道衔,宁国府知府,赏戴花翎;颜培高,督粮道,二品顶戴,钦加按察使衔,云南候补道,赏戴花翎;颜培瑚,翰林院检讨,山西、陕西道监察御史,刑部给事中,淮安府知府,淮徐扬海兵备道,钦加按察使衔,赏戴花翎;颜钟俊,三品衔,浙江补用知府,署湖州、台州、定海厅同知,赏戴花翎。
  来源
  连平颜氏家族的来源,应当追溯到三百五十多年前的明季崇祯年间。那时连平尚未建城,是“滑冠盘据,久梗王化,崇祯间削平建州辟莱的地方”(《连平州志》卷一序一)。统治者为了“拓疆、任土、作贡”(《连平州志》卷一),便在这凤山下、鹤水滨的荆棘地首创起“连平新州”(即现今的连平县城)。因为“新”,便吸引了四方有识之士纷纷聚拢到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来,大振宏图,成家立业。  原住福建漳州府龙岩州缘岭河口村的颜氏振耀公,也和其他开拓者一样,不远千里而来,1634年携两个子正式在连平定居,从此便为连平人,颜振耀便是连平颜氏的开基始祖(连平颜氏除颜振耀一支外,还有别系的兄弟来连平定居,但人数极少。)。 颜氏振耀父子三人经过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到第三代生活上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人口也开始繁衍了。俗语说:“衣食足,礼义兴,”于是他们便以“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两句格言来要求后辈们发奋读书,以求上进。不久,第三代的颜子仁、颜子纯就开始进入了封建官场,颜子纯连续十四科考举未中,六十四岁才以贡生资历首任长宁县训导(长宁县训导:长宁县,即现在的新丰县。训导,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副职。)。训导的官职虽然微小,但也使当时“州人士滥以为荣”。颜子纯的出仕,标志着颜氏这个新发户在连平新区渐露头角了。到第五代,颜希圣于1723年一举考中了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职),颜希深又由贡生做到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后来颜希深之子检,孙伯焘、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这就把颜氏从“州人士滥以为荣”进一步推向几乎是全国闻名的“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时期,成为清代二十八世家之一的官僚家族。 颜氏从清代康熙朝起至光绪末年止的二百多年中,在人口不满一千(男性)的小小家族里,却有二甲进士(即翰林)三人,三甲进士一人,举人二十一人,拔贡近五十人(不含秀才和监生)。其中有揭露封建科场舞弊案而誉满全国的颜希圣(雍正时期与金圣叹同案);有兄弟同榜考中举人的颜模、颜樾(书法家,与练庭璜同时齐名);有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抗英的爱国志士颜伯焘;有忠于职守、护理黄河十几年不出事故的颜以燠;也有著作家颜尔轼(著有《四书典考》和《思复堂文集》)、颜筱园(著《眼科约编》);还有名噪一时的文人豪士颜培瑚、颜钟徕、颜大花等。此外,还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六十多人。当时确是兴旺发达,人杰地灵。 可是,咸丰朝以后,连平颜氏虽仍有人做布政使、道、府县官儿,但对照雍、乾、嘉、道时期,其显赫趋势开始逊色,乃至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逐渐衰落了。清王朝覆灭后至解放前(即民国时期)的三十多年中,连平颜氏家族已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因为破产,早已转向从事其他职业了;一部分人仍坐享祖辈余荫,吸烟(鸦片)赌博,拈花斗草,直至把家产花光,仍不悔悟,一直穿空心袍,拖燕尾屐,苦苦支撑着“书香世家”的空架子;另一部分人如颜恭叔、颜菊泉、颜仲华、颜重光、颜甘棠、颜泽滋、颜建华、颜伟青和颜保华等虽然先后做过简、荐任的官员,但比起上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解放后,颜氏家族大部分成员又起了质的变化:大部分人接受了共产党的政策,经过改造,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颜氏家族绝大多数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不乏劳动致富的万元户,读大学的人数,逐年也有所增加。难怪有人说:连平颜氏在清一代是做官的人多,民国时期是吸烟赌博的人多,解放初期是地主多,粉碎“四人帮”以后是建筑工人多,一九九零年后大学生多,连平颜氏子孙又开始走上了“以诗书为兴业资本”的道路,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 有人认为:连平颜氏之发迹,在于有二十四个山头的好风水(即葬有好坟墓),颜氏之衰落,也是由于龙气过峡,牛形、幢幡形(牛形、幢幡形,均是颜氏祖坟,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一是主富,二是主贵。)等不管事成了所谓“风水尾”了。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每一个家族有兴盛也必有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曹雪芹笔下的贾氏家族的成员们不就因养尊处优,昏昏沉沉,导致一败涂地么!由此看来,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落,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同时也离不开人为的因素,而“风水”是不足信的。


三十六字官箴


连绵巍峨的九连山下的连平县城里,有一幢古老而普通的屋宇,谓之“宫保第”,她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之间,显得有点寒酸。然而,门庭上依稀可辨的对联“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这默默地昭告了这个家族曾经有过的何其显赫的地位。的确,这个家族曾出现过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一世三代。他们不仅光家耀祖,而且能为官一任,积德一生,造福一方。封建社会的不少做官为宦之人,为了坐稳宝座,乞求“保官符”,那么颜氏三代能三代相袭靠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三十六字“官箴”和颜氏三代为“官箴”作的跋,可说这是颜氏三代从政为官的座右铭。一、箴文的来历与颜希深三十六字的箴文,是颜希深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间任山东泰安府知府时,在旧科房的残壁中发现的。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为了整顿吏治,提倡廉政,时尚流传的做官格言,故曰“官箴”。当时,贞庵主人任泰安知州,曾将箴文刻石自警。箴文共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颜希深读了这碑文后,受到很大启示,将它移到署内西边走廊,并在碑文后面写了跋文,当作自己和后继做官人的座右铭,以鞭策自己和教戒属僚及子孙后代。颜希深(1729-1780)是落居连平颜氏的五世祖,他是连平颜家进入仕途的第一代。为官清廉,从贡生直至云南巡抚,深孚众望。娴习吏治,所至有声,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颜希深母子“开仓济民”的故事:颜希深在山东济南州任上,时逢特大水灾,难民前往衙署请求救济,颜希深对灾民深表同情,但又畏惧王法,不敢擅自开仓赈饥。老母何氏见状后,教诲儿子道:“此乃人命关天之大事,还是从速施赈才是,纵使为此朝廷责罪下来,以我家数口,拯得千万灾民,这也值得。”颜希深遂开仓赈济,并亲自监发。适时,大清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沿运河顺风顺水而下,提前来到济宁州,知州颜希深下乡赈粮去了,误了迎圣驾之大事。大臣和珅和山东巡抚要拿颜希深是问。此时,何母被山东抚台的役从拘来,乾隆帝命将她带至船上,责问其儿为何目无皇上,擅发仓粮,不来迎驾。何氏跪着禀告说:“此地惨遭水灾,灾民惨切,各地绅士急乎赈济,臣妾命儿希深开仓发粮赈饥。希深未经上谕,不敢擅行。臣妾素仰圣母仁慈,圣上宽惠,对一方灾民切无坐视不理。但若待得上谕下来,那又是远水难救近火。为此,臣妾便斗胆将仓粮开发,命希深下乡施赈,不料至今未回,将供差接驾大事延误。臣妾自知万死。伏乞慈鉴。”皇太后见是白发老妇且能对答有理,不禁喜形于色,赞她是一片婆心,并勉励她须时常教儿女爱国爱民,做个贤母。颜希深在皇太后和乾隆帝的恩赦下回署。后来颜希深在其母的教诲下,果敢有为,沿级而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调任泰安知府,1760年后历任济南府知府,山东督粮道,四川、江西按察使,江西、福建布政使,赏戴花翎,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左、右侍郎,钦差山东审办事件,授理贵州巡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调任云南巡抚,实授兵部侍郎。同月,迁任贵州巡抚,加节制通省兵马衔,加二级。七月,卒于任上,享年51岁,因子颜检官居要职,诰赠光禄大夫,其母何氏得诰赠一品夫人。二、箴文与颜检为官的一生颜希深题跋时,其儿子颜检才两岁,年幼无知,不知道有这回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检以仪部随从,跟圣驾到山东时,又因公事繁忙,虽离泰安很近都抽不出时间去游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颜检到吉安做知府,取道山东时,因泰安郡守徐大榕,是老相识,所以有机会进署内一见出生之所。忆起幼年在此游嬉之事,不禁无限感慨。索然返回家中,故又没有到西厢房将碑文抄下来。颜检真正得到箴文,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做山东盐政时,由泰安令汪汝弼将石刻拓本寄送。颜检知道父亲能在外地做官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检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廉政来勉励自己。故令人重新将它刻在署内办公的厅堂,奉为座右铭。颜检(1756-1832年)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乾隆丁酉(1777年)科,颜检考取拔贡,开始步入仕途,初任礼部七品小京官,先后出任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江西按察使,河南、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嘉庆五年(1800年)代理直隶总督。颜检以其才干,勤于吏事,政绩颇丰,得到嘉庆皇帝的重视和信任。嘉庆七年(1802年)以兵部侍郎授予居全国督抚之首的直隶总督,赐黄马褂,加太子少保衔。嘉庆帝给颜检的一道诏谕中说:“方中外吏治,贪墨者少,疲玩者多,因循观望,大臣不肯实心,惟恐朕斥其专擅。小官从而效尤,仅知自保身家。此实国家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卿系朕腹心之臣,其勉之”。从谕中可看出嘉庆对颜检的赏识。颜检为官的一生,以三十六字箴文作为做官的格言,用来鞭策和约束自己。其表现为:(一)明于吏治,办案宽严得当。以两案为例:一案是嘉庆五年(1800年)从直隶布政使到代理直隶总督期间,东明县民李车,因奸情砍伤7岁幼童,从重拟以绞刑处决。另一案是永年县梁自新勒死继妻和媳妇一案,颜检了解案情是梁自新的继妻虐待前妻之子梁有幅,纵容媳妇与人通奸,并同谋毒死有幅。梁自新愤怒之下,将妻媳勒死。罪出有因,从轻拟杖,定为两年流放的处罚。此事为嘉庆皇帝嘉许,特下旨依议梁自新,加恩再减杖徙。(二)体察民情,对民宽厚,为民清命。清初,部分旗民徙至京师附近落居,垦荒耕作,缴纳租税。至嘉庆初年,直隶旗民徭赋加额,负担繁重。民众生活困苦,无法交租赋,积欠至13万两。前任总督胡季堂和汪承霈,屡议调剂,未有善策。颜检代任后,洞察民众疾苦,深为同情,则疏请恢复旗租原额,以纾民力,获嘉庆皇帝的恩准,积欠得全减免。嘉庆二十五年和道光元年(1820-1821年)颜检任福建巡抚期间,看到闽地群众,岁进荔枝树,素心兰采运艰难。上疏力陈,恳切之言词为道光帝所动,下诏永远停贡,并嘉奖颜检忠直,道光二年(1822年)复擢直隶总督,时年已66岁。在他的居宅,连平“宫保第”有楹联写道:“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一生为官四十余年,有升有降,褒贬自有论断。“颜检明于吏事,治尚安静,而屡以宽纵获谴焉。”“上素称检操守才干而病其不能猛以济宽累加训戒。”(《清史稿》三五八页)三、颜伯焘与箴文及他的督抚生涯。嘉庆十九年(1814年),伯焘考取翰林,利用假期省亲的机会,到了浙江(当时颜检任浙江巡抚)。颜检拿出先祖的箴词给伯焘看,并对伯焘说:“你现在已进入官场,应该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实也是祖训。”伯焘接过来把它收藏好,道光二年(1822年)伯焘授延榆绥道,颜检又教导说:“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随时以箴词勉励自己,不能松懈。”伯焘遵命,带着箴词去赴任。后来,在一起做官的同事,知道伯焘有一本“官箴”,都争相来索取手本。但陕西五原一带又缺乏雕刻的匠工,于是写信请长安令张爱陶重刻石碑,放到碑林去,以便广泛传播。颜伯焘(1792-1855年)字鲁舆,号载帆,又号小岱,自幼聪慧,嘉庆十六年(1812年),20岁中举人,嘉庆十九年(181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延榆绥道,督粮道,历任陕西、甘肃、直隶布政使,统领军队征回疆,以征筹军粮有功,赐赏戴花翎,道光十年(1830年)任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授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二十年(1840年)九月至二十一年十二月(1814年)为闽浙总督,因厦门失事,降三品顶戴留任。颜伯焘在任上,确实遵守祖训,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有益于国家的事。主要有以下几件:(一)为民众办实事在任云南巡抚时,改建滇池石闸,兴修农田水利。“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清史稿》三七一页)(二)在政治活动方面,反对投降派,支持林则徐抗英。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继邓廷桢任闽浙总督。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赴任伊始,目睹英国侵略者的种种行径,眼看琦善、奕山等投降卖国,非常气愤。上疏力劾琦善、奕山等的妥协行为,斥之“开门揖盗”。对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表示支持,对他组织民众打击侵略者的爱国行动,备加赞赏。在奏疏中向道光皇帝条陈:“伏今逆势方张,资之库藏,何不以养士卒……于誓师之治,申效死之义与之同守。”(《清史稿》三七一颜伯焘传)又云:“粤民非不可用,前有萧关、三元里等乡数千人围困义律乃余保纯出城弹压始散去”,并建议:“斯时,惟有特简亲信重臣,督造船炮,以本省之人作本省之兵,悬以重赏,未有不堪一用者……”(《清史稿》三七一页)事实证明,颜伯焘民心可用的观点是非常有远见的。1841年5月英军侵犯广州时,市郊三元里等一○三乡的群众起来,用粗糙的武器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史实,便是佐证。(三)厦门抗战。道光二十年,颜伯焘任闽浙总督以来,为了迎击英军,作了周密而充分的准备。“奏请饷银二百万造船,募新兵及水勇八千,以备出洋御敌。”(《清史稿》三七一页)由于道光皇帝下令“撤兵省费”,将颜伯焘募集的兵勇遣散,炮台和战船亦中辍停建。颜伯焘不惜冒抗旨巨险,仍保留相当兵勇,加强巡防。1841年8月26日,英使璞鼎查率舰三十余艘进犯厦门,颜伯焘急调兵士分三路迎击。一路是对岸的屿仔尾,另一路为鼓浪屿,再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自白头汛正面迎战,战斗相当激烈,清军“毁敌轮船一,兵艇伍,敌遂聚攻炮台,总兵江继芸,游击凌志,都司张然,守备王世俊皆死亡。” (《清史稿》三七一页)厦门陷落后,颜伯焘率部退守同安县,继续招募新兵、训练乡勇,屡扰英军。英军占领厦门大肆劫掠,激起厦门人民奋起抵抗,英军只好退去,转攻浙江,唯留部分兵船泊鼓浪屿。颜伯焘率兵收复厦门,道光偏信投降派的谗言:“诏斥不能预防,仓卒失事,以厦门收复,免其治罪。议革职从宽降三品顶戴留任。”(《清史稿》三七一颜伯焘传)接着,派侍郎端华到福建调查战况,弹劾颜伯焘在英军退却时,没有及时进剿,以及福建水师损失惨重,被革职,遣返故里。颜伯焘回连平后,在西门岗建有别墅,闲居十二年。“咸丰三年召来京将起用,道梗不得至。” (《清史稿》三七一)后受命江南军务事。1855年(咸丰五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有三。物换星移,世道沧桑,曾为风流人物的颜氏三代均已作古,然其为官清廉,仍为今人敬重。据悉连平县打算把拓本重刻碑文,树在连平公园内,使更多人了解颜氏三代的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内容
  简体:颜氏家族
  繁体顔氏家族
  拼音:yán shì jiā zú注音:ㄧㄢˊ ㄕㄧˋ ㄐㄧㄚ ㄗㄨˊ
  荣耀: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
  简介:广东省连平县颜氏家族在清代曾以“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家世成为当时全国“二十八世家”之一,在当时,与武将世家赖家并称“文颜武赖”。并以“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敬仰。颜氏三代以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精神惠泽后世。

  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
  解放前,连平县城颜检故居“宫保第”正厅两旁圆柱上,挂着一副笔法十分清秀的对联,其文曰:“一门三世四节钺(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节钺(yuè):指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节是指古代地方官授职时皇帝颁赐的旌节,钺是指皇帝颁赐的一种青铜制形如板斧而较大名叫斧钺的兵器,凡是不听将令者皆可斩杀,二者都象征着极大的权力。《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斧)钺然后杀。”)这副对联看似平平,但要详细解释,也颇为不易。
对联第一句“一门三世四节钺”,意思是:这一家人,三代当中,出了四个做过巡抚、总督的封疆大吏。他们分别是:第一代的颜希深,依次做过湖南巡抚、贵州巡抚、云南巡抚;第二代的颜希深之子颜检,做过河南巡抚、直隶总督、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漕运总督;第三代的颜希深之孙颜伯焘,做过陕西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及颜希深的另一个孙子颜以燠,做过河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对联第二句是“五部十省八花翎”。
先说“五部”。清代中央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而连平颜氏一门分别有人在除吏部之外的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等五个部担任过官职。具体是:颜检先后做过礼部员外郎、户部侍郎、工部侍郎;颜培瑚做过刑部给事中;颜希深、颜伯焘、颜以燠分别做过兵部侍郎、尚书等职。再说“十省”。清朝把全国划分为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和实行盟、旗制度的内蒙古地区。清政府分别设立总督、将军、办事大臣等高级地方官管理这些省区。计有:直隶总督(辖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两江总督(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两省),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两省),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两省),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两省),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两省),四川总督(辖四川一省),盛京将军(辖辽宁),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西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而颜氏一门曾有人在十八个省中的十个省做过封疆大吏。即:颜希深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做过巡抚;颜检在河南、贵州、浙江、福建四省做过巡抚,而他一次护理两次实任的直隶总督(人称“三次督直”)则辖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颜伯焘在陕西、云南做过巡抚,而他做过的云贵总督又辖云南、贵州二省,闽浙总督则辖福建、浙江二省,将他们祖孙三代重复任职的省合并记作一省,则刚好是湖南、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福建、陕西十省。
最后说说“八花翎”。清代时,朝廷用颁发花翎(也称赏戴花翎)来嘉奖官员。花翎插在官帽边缘,以示荣耀。花翎是用孔雀尾部的羽毛加工而成的。根据翎尾上似眼状的彩色斑纹的多寡,花翎又分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和花翎三种,没有“眼”的称为蓝翎。颜氏一门曾有八人得到过朝廷赏戴的花翎,共计八支。分别是:颜希深在四川西北高原金川前线时,以转运粮储有功,乾隆皇帝赏戴花翎;颜检在嘉庆七年(1802年)以兵部尚书衔任直隶总督,嘉庆皇帝赏戴花翎赐黄马褂,后又加太子少保衔;颜伯焘在道光七年(1827年)随朝廷大军征讨回疆,因转运粮草及兵马辎重有功,道光皇帝赏赐了花翎;颜培壿,翰林院待诏,诰赠中宪大夫,花翎道衔;颜培文,安徽铜陵、宣城、东流、怀宁、宿松等县知县,军功保举同知直隶州,钦加道衔,宁国府知府,赏戴花翎;颜培高,督粮道,二品顶戴,钦加按察使衔,云南候补道,赏戴花翎;颜培瑚,翰林院检讨,山西、陕西道监察御史,刑部给事中,淮安府知府,淮徐扬海兵备道,钦加按察使衔,赏戴花翎;颜钟俊,三品衔,浙江补用知府,署湖州、台州、定海厅同知,赏戴花翎。
  来源
  连平颜氏家族的来源,应当追溯到三百五十多年前的明季崇祯年间。那时连平尚未建城,是“滑冠盘据,久梗王化,崇祯间削平建州辟莱的地方”(《连平州志》卷一序一)。统治者为了“拓疆、任土、作贡”(《连平州志》卷一),便在这凤山下、鹤水滨的荆棘地首创起“连平新州”(即现今的连平县城)。因为“新”,便吸引了四方有识之士纷纷聚拢到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来,大振宏图,成家立业。  原住福建漳州府龙岩州缘岭河口村的颜氏振耀公,也和其他开拓者一样,不远千里而来,1634年携两个子正式在连平定居,从此便为连平人,颜振耀便是连平颜氏的开基始祖(连平颜氏除颜振耀一支外,还有别系的兄弟来连平定居,但人数极少。)。 颜氏振耀父子三人经过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到第三代生活上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人口也开始繁衍了。俗语说:“衣食足,礼义兴,”于是他们便以“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这两句格言来要求后辈们发奋读书,以求上进。不久,第三代的颜子仁、颜子纯就开始进入了封建官场,颜子纯连续十四科考举未中,六十四岁才以贡生资历首任长宁县训导(长宁县训导:长宁县,即现在的新丰县。训导,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副职。)。训导的官职虽然微小,但也使当时“州人士滥以为荣”。颜子纯的出仕,标志着颜氏这个新发户在连平新区渐露头角了。到第五代,颜希圣于1723年一举考中了雍正朝的翰林(未任职),颜希深又由贡生做到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后来颜希深之子检,孙伯焘、以燠先后出仕,均官至总督。这就把颜氏从“州人士滥以为荣”进一步推向几乎是全国闻名的“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鼎盛时期,成为清代二十八世家之一的官僚家族。 颜氏从清代康熙朝起至光绪末年止的二百多年中,在人口不满一千(男性)的小小家族里,却有二甲进士(即翰林)三人,三甲进士一人,举人二十一人,拔贡近五十人(不含秀才和监生)。其中有揭露封建科场舞弊案而誉满全国的颜希圣(雍正时期与金圣叹同案);有兄弟同榜考中举人的颜模、颜樾(书法家,与练庭璜同时齐名);有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抗英的爱国志士颜伯焘;有忠于职守、护理黄河十几年不出事故的颜以燠;也有著作家颜尔轼(著有《四书典考》和《思复堂文集》)、颜筱园(著《眼科约编》);还有名噪一时的文人豪士颜培瑚、颜钟徕、颜大花等。此外,还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六十多人。当时确是兴旺发达,人杰地灵。 可是,咸丰朝以后,连平颜氏虽仍有人做布政使、道、府县官儿,但对照雍、乾、嘉、道时期,其显赫趋势开始逊色,乃至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逐渐衰落了。清王朝覆灭后至解放前(即民国时期)的三十多年中,连平颜氏家族已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因为破产,早已转向从事其他职业了;一部分人仍坐享祖辈余荫,吸烟(鸦片)赌博,拈花斗草,直至把家产花光,仍不悔悟,一直穿空心袍,拖燕尾屐,苦苦支撑着“书香世家”的空架子;另一部分人如颜恭叔、颜菊泉、颜仲华、颜重光、颜甘棠、颜泽滋、颜建华、颜伟青和颜保华等虽然先后做过简、荐任的官员,但比起上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解放后,颜氏家族大部分成员又起了质的变化:大部分人接受了共产党的政策,经过改造,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颜氏家族绝大多数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之家的水平。不乏劳动致富的万元户,读大学的人数,逐年也有所增加。难怪有人说:连平颜氏在清一代是做官的人多,民国时期是吸烟赌博的人多,解放初期是地主多,粉碎“四人帮”以后是建筑工人多,一九九零年后大学生多,连平颜氏子孙又开始走上了“以诗书为兴业资本”的道路,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 有人认为:连平颜氏之发迹,在于有二十四个山头的好风水(即葬有好坟墓),颜氏之衰落,也是由于龙气过峡,牛形、幢幡形(牛形、幢幡形,均是颜氏祖坟,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一是主富,二是主贵。)等不管事成了所谓“风水尾”了。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每一个家族有兴盛也必有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曹雪芹笔下的贾氏家族的成员们不就因养尊处优,昏昏沉沉,导致一败涂地么!由此看来,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落,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同时也离不开人为的因素,而“风水”是不足信的。


三十六字官箴


连绵巍峨的九连山下的连平县城里,有一幢古老而普通的屋宇,谓之“宫保第”,她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之间,显得有点寒酸。然而,门庭上依稀可辨的对联“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这默默地昭告了这个家族曾经有过的何其显赫的地位。的确,这个家族曾出现过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一世三代。他们不仅光家耀祖,而且能为官一任,积德一生,造福一方。封建社会的不少做官为宦之人,为了坐稳宝座,乞求“保官符”,那么颜氏三代能三代相袭靠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三十六字“官箴”和颜氏三代为“官箴”作的跋,可说这是颜氏三代从政为官的座右铭。一、箴文的来历与颜希深三十六字的箴文,是颜希深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间任山东泰安府知府时,在旧科房的残壁中发现的。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为了整顿吏治,提倡廉政,时尚流传的做官格言,故曰“官箴”。当时,贞庵主人任泰安知州,曾将箴文刻石自警。箴文共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颜希深读了这碑文后,受到很大启示,将它移到署内西边走廊,并在碑文后面写了跋文,当作自己和后继做官人的座右铭,以鞭策自己和教戒属僚及子孙后代。颜希深(1729-1780)是落居连平颜氏的五世祖,他是连平颜家进入仕途的第一代。为官清廉,从贡生直至云南巡抚,深孚众望。娴习吏治,所至有声,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颜希深母子“开仓济民”的故事:颜希深在山东济南州任上,时逢特大水灾,难民前往衙署请求救济,颜希深对灾民深表同情,但又畏惧王法,不敢擅自开仓赈饥。老母何氏见状后,教诲儿子道:“此乃人命关天之大事,还是从速施赈才是,纵使为此朝廷责罪下来,以我家数口,拯得千万灾民,这也值得。”颜希深遂开仓赈济,并亲自监发。适时,大清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沿运河顺风顺水而下,提前来到济宁州,知州颜希深下乡赈粮去了,误了迎圣驾之大事。大臣和珅和山东巡抚要拿颜希深是问。此时,何母被山东抚台的役从拘来,乾隆帝命将她带至船上,责问其儿为何目无皇上,擅发仓粮,不来迎驾。何氏跪着禀告说:“此地惨遭水灾,灾民惨切,各地绅士急乎赈济,臣妾命儿希深开仓发粮赈饥。希深未经上谕,不敢擅行。臣妾素仰圣母仁慈,圣上宽惠,对一方灾民切无坐视不理。但若待得上谕下来,那又是远水难救近火。为此,臣妾便斗胆将仓粮开发,命希深下乡施赈,不料至今未回,将供差接驾大事延误。臣妾自知万死。伏乞慈鉴。”皇太后见是白发老妇且能对答有理,不禁喜形于色,赞她是一片婆心,并勉励她须时常教儿女爱国爱民,做个贤母。颜希深在皇太后和乾隆帝的恩赦下回署。后来颜希深在其母的教诲下,果敢有为,沿级而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调任泰安知府,1760年后历任济南府知府,山东督粮道,四川、江西按察使,江西、福建布政使,赏戴花翎,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左、右侍郎,钦差山东审办事件,授理贵州巡抚,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调任云南巡抚,实授兵部侍郎。同月,迁任贵州巡抚,加节制通省兵马衔,加二级。七月,卒于任上,享年51岁,因子颜检官居要职,诰赠光禄大夫,其母何氏得诰赠一品夫人。二、箴文与颜检为官的一生颜希深题跋时,其儿子颜检才两岁,年幼无知,不知道有这回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检以仪部随从,跟圣驾到山东时,又因公事繁忙,虽离泰安很近都抽不出时间去游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颜检到吉安做知府,取道山东时,因泰安郡守徐大榕,是老相识,所以有机会进署内一见出生之所。忆起幼年在此游嬉之事,不禁无限感慨。索然返回家中,故又没有到西厢房将碑文抄下来。颜检真正得到箴文,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做山东盐政时,由泰安令汪汝弼将石刻拓本寄送。颜检知道父亲能在外地做官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检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廉政来勉励自己。故令人重新将它刻在署内办公的厅堂,奉为座右铭。颜检(1756-1832年)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乾隆丁酉(1777年)科,颜检考取拔贡,开始步入仕途,初任礼部七品小京官,先后出任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江西按察使,河南、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嘉庆五年(1800年)代理直隶总督。颜检以其才干,勤于吏事,政绩颇丰,得到嘉庆皇帝的重视和信任。嘉庆七年(1802年)以兵部侍郎授予居全国督抚之首的直隶总督,赐黄马褂,加太子少保衔。嘉庆帝给颜检的一道诏谕中说:“方中外吏治,贪墨者少,疲玩者多,因循观望,大臣不肯实心,惟恐朕斥其专擅。小官从而效尤,仅知自保身家。此实国家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卿系朕腹心之臣,其勉之”。从谕中可看出嘉庆对颜检的赏识。颜检为官的一生,以三十六字箴文作为做官的格言,用来鞭策和约束自己。其表现为:(一)明于吏治,办案宽严得当。以两案为例:一案是嘉庆五年(1800年)从直隶布政使到代理直隶总督期间,东明县民李车,因奸情砍伤7岁幼童,从重拟以绞刑处决。另一案是永年县梁自新勒死继妻和媳妇一案,颜检了解案情是梁自新的继妻虐待前妻之子梁有幅,纵容媳妇与人通奸,并同谋毒死有幅。梁自新愤怒之下,将妻媳勒死。罪出有因,从轻拟杖,定为两年流放的处罚。此事为嘉庆皇帝嘉许,特下旨依议梁自新,加恩再减杖徙。(二)体察民情,对民宽厚,为民清命。清初,部分旗民徙至京师附近落居,垦荒耕作,缴纳租税。至嘉庆初年,直隶旗民徭赋加额,负担繁重。民众生活困苦,无法交租赋,积欠至13万两。前任总督胡季堂和汪承霈,屡议调剂,未有善策。颜检代任后,洞察民众疾苦,深为同情,则疏请恢复旗租原额,以纾民力,获嘉庆皇帝的恩准,积欠得全减免。嘉庆二十五年和道光元年(1820-1821年)颜检任福建巡抚期间,看到闽地群众,岁进荔枝树,素心兰采运艰难。上疏力陈,恳切之言词为道光帝所动,下诏永远停贡,并嘉奖颜检忠直,道光二年(1822年)复擢直隶总督,时年已66岁。在他的居宅,连平“宫保第”有楹联写道:“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一生为官四十余年,有升有降,褒贬自有论断。“颜检明于吏事,治尚安静,而屡以宽纵获谴焉。”“上素称检操守才干而病其不能猛以济宽累加训戒。”(《清史稿》三五八页)三、颜伯焘与箴文及他的督抚生涯。嘉庆十九年(1814年),伯焘考取翰林,利用假期省亲的机会,到了浙江(当时颜检任浙江巡抚)。颜检拿出先祖的箴词给伯焘看,并对伯焘说:“你现在已进入官场,应该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实也是祖训。”伯焘接过来把它收藏好,道光二年(1822年)伯焘授延榆绥道,颜检又教导说:“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随时以箴词勉励自己,不能松懈。”伯焘遵命,带着箴词去赴任。后来,在一起做官的同事,知道伯焘有一本“官箴”,都争相来索取手本。但陕西五原一带又缺乏雕刻的匠工,于是写信请长安令张爱陶重刻石碑,放到碑林去,以便广泛传播。颜伯焘(1792-1855年)字鲁舆,号载帆,又号小岱,自幼聪慧,嘉庆十六年(1812年),20岁中举人,嘉庆十九年(181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延榆绥道,督粮道,历任陕西、甘肃、直隶布政使,统领军队征回疆,以征筹军粮有功,赐赏戴花翎,道光十年(1830年)任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授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二十年(1840年)九月至二十一年十二月(1814年)为闽浙总督,因厦门失事,降三品顶戴留任。颜伯焘在任上,确实遵守祖训,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有益于国家的事。主要有以下几件:(一)为民众办实事在任云南巡抚时,改建滇池石闸,兴修农田水利。“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清史稿》三七一页)(二)在政治活动方面,反对投降派,支持林则徐抗英。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继邓廷桢任闽浙总督。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赴任伊始,目睹英国侵略者的种种行径,眼看琦善、奕山等投降卖国,非常气愤。上疏力劾琦善、奕山等的妥协行为,斥之“开门揖盗”。对林则徐在广东的禁烟,表示支持,对他组织民众打击侵略者的爱国行动,备加赞赏。在奏疏中向道光皇帝条陈:“伏今逆势方张,资之库藏,何不以养士卒……于誓师之治,申效死之义与之同守。”(《清史稿》三七一颜伯焘传)又云:“粤民非不可用,前有萧关、三元里等乡数千人围困义律乃余保纯出城弹压始散去”,并建议:“斯时,惟有特简亲信重臣,督造船炮,以本省之人作本省之兵,悬以重赏,未有不堪一用者……”(《清史稿》三七一页)事实证明,颜伯焘民心可用的观点是非常有远见的。1841年5月英军侵犯广州时,市郊三元里等一○三乡的群众起来,用粗糙的武器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史实,便是佐证。(三)厦门抗战。道光二十年,颜伯焘任闽浙总督以来,为了迎击英军,作了周密而充分的准备。“奏请饷银二百万造船,募新兵及水勇八千,以备出洋御敌。”(《清史稿》三七一页)由于道光皇帝下令“撤兵省费”,将颜伯焘募集的兵勇遣散,炮台和战船亦中辍停建。颜伯焘不惜冒抗旨巨险,仍保留相当兵勇,加强巡防。1841年8月26日,英使璞鼎查率舰三十余艘进犯厦门,颜伯焘急调兵士分三路迎击。一路是对岸的屿仔尾,另一路为鼓浪屿,再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自白头汛正面迎战,战斗相当激烈,清军“毁敌轮船一,兵艇伍,敌遂聚攻炮台,总兵江继芸,游击凌志,都司张然,守备王世俊皆死亡。” (《清史稿》三七一页)厦门陷落后,颜伯焘率部退守同安县,继续招募新兵、训练乡勇,屡扰英军。英军占领厦门大肆劫掠,激起厦门人民奋起抵抗,英军只好退去,转攻浙江,唯留部分兵船泊鼓浪屿。颜伯焘率兵收复厦门,道光偏信投降派的谗言:“诏斥不能预防,仓卒失事,以厦门收复,免其治罪。议革职从宽降三品顶戴留任。”(《清史稿》三七一颜伯焘传)接着,派侍郎端华到福建调查战况,弹劾颜伯焘在英军退却时,没有及时进剿,以及福建水师损失惨重,被革职,遣返故里。颜伯焘回连平后,在西门岗建有别墅,闲居十二年。“咸丰三年召来京将起用,道梗不得至。” (《清史稿》三七一)后受命江南军务事。1855年(咸丰五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有三。物换星移,世道沧桑,曾为风流人物的颜氏三代均已作古,然其为官清廉,仍为今人敬重。据悉连平县打算把拓本重刻碑文,树在连平公园内,使更多人了解颜氏三代的家风。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镕基引用《官箴》




1993年9月21日,当时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鎔基总理,在全国分行行长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说:“我在上海工作时讲过,‘人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人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周谷城先生听到后,说这段话很好。这段古代名言,我从小就会背诵,就是不知道是谁说的,你们大家有兴趣,就帮着查一查,查到出处后能把它完整地背熟就更好了。”《金融时报》总编辑扬其广先生历经数年,查找这段名言的出处,最后他不仅找到了而且把它精心装裱,悬挂于自己的办公桌的正上方,用作为官和做人的座右铭,而且写信转寄给朱总理。如今,在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领导及秘书的办公桌玻璃板下,也压着这段名言的微复印件。



这段名言的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仅有三十六字的古代官箴,言简意赅,深藏哲理,字字铿锵。曾成为历史上一些官吏身体力行的座右铭。现我们见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官箴石刻拓本,是广东连平籍刘伟强同志(现任河源市建设局长)于1990年11月在西安考察时,在西安碑林偶然发现一块斑驳脱落的碑石上刻着这则古代为官名言和清代名宦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分别撰写的“跋文”,始得知官箴石刻乃是家乡先贤颜伯焘所为,倍感兴趣,且把拓本带回家乡,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传播和研究。
据考证,这段古代官箴是明代山东巡抚年恭定(名富)所撰并勒石立碑;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农历八月,山东泰安知州贞庵主人顾景祥题跋重刊立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下旬,时任泰安知府的颜希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再刊并跋,碑立府衙西厢房内;嘉庆二十年(1815年)仲秋,时任浙江巡抚的颜希深之子颜检,按照其父泰安官箴碑刻拓本又刊并跋,碑置杭州治所大厅墙壁上;道光二年(1822年)颜检之子颜伯焘携其父官箴石刻拓本履任陕西延榆绥道台。两年后的立秋,颜伯焘写好跋文,连同父传《官箴碑文》拓本寄给长安知府张爱陶(名聪贤),请其按老碑拓本刻石立碑,以传后世;道光四年(1824年)农历十月,张聪贤应颜伯焘之托,遵嘱刻石立碑并跋其后。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这块三十六字为官格言及五篇跋文的官箴石刻的来历。
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是官箴忠实的继承人和践行者。从颜氏三代在官箴碑刻的“跋文”中,也清晰可见。颜希深在题跋中说:右边的箴言,语言简洁,意义深长,是做官的要领。于是我把它移到州府的西厢房,作为座右铭,使后来接任的知州见到它也能有所感触。颜检在题跋中表示要继承父志,弘扬官箴的决心:先父在各地做了几十年的官,都是以忠诚替皇上办事,以德泽去关心百姓,以廉明去管理属下。直到今天老百姓怀念,僚属敬畏。今天我奉命来浙江任巡抚,因而再抄以上碑文刻成石碑,镶嵌于大厅墙壁上,使任职的人都可作为居官的座右铭,并记载前人的文明训诲,使它永远不会被遗忘。颜伯焘在其“跋文”中也表达了他对先辈遗训的忠诚承诺:家父拿出祖父亲自抄录的官箴教育我:“现在你进入官场,应当审慎地领悟做官的真谛。这是前贤做官的格言,同时也是祖父的遗训啊!”我惭愧自己无突出的功绩,不值得称颂。但不敢不以“公”和“廉”来鞭策自己。同僚们都知道我有《官箴碑文》,都争着向我索取。这里没有雕刻工匠,于是我写信请长安知府张爱陶前辈,按照老碑的原文刻制成碑,使大家都熟悉这碑文,更广泛地流传。
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都把官箴作为座右铭,策励自己,儆勉后人,治吏治民。他们在各自的任上为国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颜希深出仕后,“法尚清平,政绩卓著”。在山东督粮道任上,为拯救德州水灾灾民,敢于接受其母何太夫人的倡议,在来不及申报朝廷的情况下,果断地开仓放赈,救活了十几万灾民。事后,有人上表参奏何太夫人擅开公仓,要求依法严惩。乾隆皇帝阅奏表后,拍案而起,怒曰:“有如此贤母,拯救灾民,不知保荐,反上奏参劾,实不足示激励也。”翌年,乾隆皇帝召见何太夫人母子,嘉勉其开仓赈灾之举,并封何太夫人为一品太夫人,擢升颜希深为贵州巡抚、加节制通省兵马衔。后任兵部右侍郎。其事迹载入《汉族名宦列传》。颜希深之子颜检“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在任直隶总督时,对前任遗留下的关于提高地租及追缴13万两欠银的悬案,曾“疏清复旗租原额以纾民力,积欠得全部减免”。在浙江巡抚任上,大力兴修杭州西湖水利,任福建巡抚时,体恤民情,奏请废除进贡荔枝树和素心兰的惯例。复任直隶总督时,制止了每亩地增收银一分的做法,减轻了该省农民的负担。颜希深之孙颜伯焘“娴习吏治,所至有声”。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云贵总督任上,力排众议,设址建造云南滇池石牌(即水闸),使大片农田得以保全。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颜伯焘调任闽浙总督,上任伊始,他坚决主战,立即组织军民加固海防设施,积极练兵备战。他还上奏道光帝,参劾水师提督陈阶平告病逃避战事,力陈广东抗英形势严峻,要求立即撤换奕山、隆文、杨芳等投降派官僚,提出起用林则徐和挑选得力将领共同御敌的主张。在厦门抗英斗争中,他身临前线,英勇督战,虽敌我力量悬殊,仍“屡败屡战”……
连平在历史上曾有过“科甲蝉联仕宦赫,声名文物冠珠江”的记载。清代中叶,连平颜氏家族出现“一门三代四节铖,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世家,是当朝举国闻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声名远播,耀祖光宗。特别是颜氏祖孙三代,承传和践行《官箴》,居官泽民,为政公廉,忠贞爱国,受到当朝皇帝的嘉奖,更为后人所敬仰。从颜希深1729年降生到颜伯焘1853年辞世的一百余年间,曾为清朝重臣名宦的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身经雍正至咸丰五朝,历侍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君主,目睹统治阶级尔虞我诈、贿赂盛行的朝廷内幕和荒淫无耻、醉生梦死的宫廷生活。面对清朝腐败黑暗的现实,颜氏三代能承前启后将官箴携带身边,辗转履任,把这段箴言当作为官的宗旨和座右铭。祖孙三代还先后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分别在山东、浙江、陕西任上三次将官箴勒石立碑,自励勉人。使这段旨在廉政勤政的为官名言能广为流传,泽及后世,实为难能可贵。
这段官箴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曾成为历史先贤的为官准则。今天,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总理在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引用,自儆儆人,成为当今廉政教育的格言警句,可见今天重温和研究这段古代官箴,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颜氏名人


颜廷利,汉族,现年40岁,中国共产党员,法名求前大师 ,山东济南人士,自幼潜心研究周易风水学二十余载,擅长起名、拆字、起名测字设计等,最近两年苦心独创望图(旺途)设计技术,一生倡导一个“诚”字,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讲诚心、经商要讲诚信,“诚”字拆字寓意就是:诚实守信,一言为定!正因如此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声誉越来越大,他留下的足迹最多的地方有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各个省市,以及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为很多著名企业及达官贵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荣誉称号:“中国最有名风水大师”、“中国易学大师”、“中国著名风水大师”、“中国权威风水大师”等;相关著作有“现代易经发展史”、“当代易经论述”、“建筑风水学考究”、“拆字预测心理学”等。

                        
描述:颜廷利先生

图片:颜廷利.jpg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


一、宫保第
宫保第,位于元善镇瓦背一街,是颜检于清嘉庆年间诰封为太子少保时所建。
建筑体座北向南,进深三栋34.3米,面阔29.4米,占地面积1088.4平方米。采用砖、石、木、瓦、石条等材料建成。瓦项悬山式。举架为抬梁式木构架。内面大厅、住房与廊相连。天池较大。屋内共竖石础木柱20条。正门的两侧置有用青石料雕成的石鼓两面。鼓呈圆形,直径68厘米,厚26厘米。鼓下安有石雕垫座,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6厘米,高50厘米,石鼓与垫座之间雕饰有一小狮。屋的外墙均用鹅卵石、石灰混和夯筑,厚50厘米,坚固异常。
此屋的门额原挂一木匾,上书“宫保第”三字。屋门两旁挂木质楹联一副,刻文“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屋内原存皇赐之“福”匾及楹联、书、画、装饰品等甚多,因历时多年,均已失散。
现原建筑已拆建为体育馆,只剩后栋一堵残墙尚存。
二、颜伯焘别墅
颜伯焘别墅位于连平县城西约1公里处的西门岗,是颜伯焘因厦门失守被革职后,于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归籍所建。
建筑体座北向南,平面呈椭圆形,面阔80米,进深120米,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四周筑高3米、厚0.5米的石砌围墙。围墙南面开设一门,宽2米。入门2米处有一半月形月塘,面积约400平方米,塘中砌宽1.5米的石砌路通入内建筑。内面的建筑,采用火砖、河石、木、瓦等材料建成。整个别墅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甚为幽静。颜伯焘在此闲居了十二年。
现原建筑尚存月塘、围墙和一株银杏树。其余皆为惠化中学拆建。
三、河帅第
河帅第坐落在元善镇前进六街,建于清代。是东河总督颜以燠所立。
建筑体座北向南,面阔47米,进深三栋34米,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石砌墙基,泥砖砌墙,瓦顶悬山式。前栋跌水高度3.2米,后栋跌水高度3.8米。
现建筑主体基本完好。但由于已成为民居,府第内墙体已受破坏。
四、颜检墓
坐落在现东源县锡场镇河洞村芳洞自然村半山腰处。始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历时两年多竣工,建成后又搁置了七、八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颜检去世。第二年,即道光十三年(1833年),时任陕西巡抚的颜伯焘将颜检棺柩运到该墓安葬,并立碑。
墓碑从右向左竖刻三行碑文,右边一行记时间为“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正中一行记墓主大字为“皇清诰授荣禄大夫显考惺甫府君冢藏”,左边一行落款为“男伯焘敬识”。墓室用九块高级青石打制镶嵌而成,暗榫连接,整座墓没有半点石灰沙浆。
距墓穴50米的山下平台上,是一座大型龙头龟身墓志铭,上刻:“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直隶总督,历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署浙闽总督,福建、浙江、贵州、河南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之后一行楷书大字:“赏戴花翎穿黄马褂,皇清颜公墓”。落款为“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国史馆正总裁、前皇戎科会试副总裁、通家(世交;姻亲)世侄王宗诚敬题”。墓志铭顶端还有一块弧盖,正面上下有双龙云纹浮雕,中间篆刻“皇清”两个大字。
距墓志铭4米的山下方向陡坡两侧,是逐级而设的五层平台神道。神道上成直线分台阶两两相对摆设大型石像生群。其中一级台阶设石人一对,清服打扮,头戴冠,宽袖长袍,补服胸前方补上雕刻有白鹤,长袍下有波卷纹,神态洒脱,昂首挺立。二级台阶设石马一对,背上有鞍,鞍上褥垫,造型生动,雕刻精致。三级台阶设母石狮一对,四级台阶设石羊一对。这些石像生群均比真的人、马、狮、羊略大。五级台阶设桅杆两副。
沿墓场往山下左行一公里的山坑处,有一大型跑马场。跑马场占地5000平方米,山坑上端有一座60平方米的石砌观礼台,下端筑有一道长300米、高2米的围墙。
跑马场再向左平行一公里,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接官厅”。接官厅座北向南,沿纵轴分为前门、大门、孔桥、中门、后殿等。前门原有石牌坊,两边各有三根方柱。大门内有一道长20米、宽2米、高1.8米的石砌直道,距中门前有孔桥,溪水东流。沿直道上两级台阶至中门,两边也各有三根石柱,原设有中门牌坊,两边仍存一对大石狮。中门内分前、中后三厅,前厅深9米、宽18米。直上四级台阶至中厅,中厅深10米,宽18米。再上六级台阶为后殿,后殿深9米,宽18米。四周设有围墙,其中后殿为半圆形围墙。厅内建筑物已被拆毁,遗存有一些石柱、石墩、几只石狮。其中在后殿散落几块用十多厘米厚的上好青石刻成的碑刻碎片,是道光皇帝在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赏赐给颜检墓(生居)的祭文。祭文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枢府崇班,锁钥(关隘要地)重河山之寄;中台出镇,封疆资节○之○。○属重臣,式彪劳绩。尔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隶等处,兼管河道,总督军务粮饷,守紫荆密云等关隘,管巡抚事,今署户部右侍郎颜检:器资瑰伟,风采严明;覃威惠以,宣猷允矣;政行款洽,兼统文武。猗与欠休哉!吏习民安,聿资樽俎;知谋懋著,○○○○。逢斯庆泽,爰赉徽章。兹以覃恩,特授尔为荣禄大夫,赐之诰命。于戏(呜呼)!百城禀范,益思表率之方:○命尔式,○○○○○○。
道光三年七月
据考,颜检墓早在解放前已被盗,传说被偷文物中,有一把皇帝封赠的“七星宝剑”。“文革”期间,此墓又经多次损毁,致使棺木丢在墓外,墓志铭及石像生群全部被推倒在地。直至1985年12月间,为配合广东电视台摄制组拍摄,才由当时的河源县博物馆协助有关部门修复原状。现除一个石羊头部断开,两副桅杆截断外,其他均保存完好。
由墓穴、龙头龟身墓志铭、神道两侧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石像生群、跑马场、接官厅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的颜检墓,是近代广东的大型墓葬之一。现被列为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颜伯焘夫妇合葬墓
墓位于连平县城北约3公里的惠化区新龙乡黄小洞灌仔窑,又名“享堂”。此墓筑于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座北向南,由墓室、墓堂组成。墓室长7米,宽5米,火砖砌结,拱顶;墓堂呈双半圆形,最大直径15米。墓门置青石浅刻墓碑一块,碑长200厘米,宽75厘米,厚5厘米。上刻“○○七年岁次戊辰仲冬月谷旦奉安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闽浙总督管监政事赏戴花翎前翰林院编修鲁舆颜府君诰封一品夫人颜母汪夫人冢藏”及立碑子孙名字。墓的左侧30米处,建有一灵堂,占地面积760平方米。灵堂前有一大坪地,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放置有大、小石狮各一对。大石狮为一雄一雌,身长1.52米,残高88厘米,每条重1400余斤。坐身、昂首、眼凸、鼻大、嘴张、长耳,鬣毛自颈至尾舒展,尾呈蒲状。雄狮口含圆球,雌狮前右脚抚一小狮。每条石狮的后腿连一狮座,呈正方体,边长41.5厘米,厚10厘米,均用青石料雕刻。造型雄健,雕刻精细,线条明朗,具有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现大石狮前肢均被毁坏,雄狮口内的圆球及雌狮前脚下的小狮亦被盗走。
此墓于一九六七年被掘。据调查,当时出土的颜伯焘棺柩完好无损,长2.42米,宽0.8米。全棺均涂有全红厚漆及防腐材料,柩盖描金书“赐进士出身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颜伯焘之柩”。柩内采用棉被裹尸,下置灯芯草、木炭等防腐材料。虽历时一百多年,尚是身着官服的干尸一具。出土的随葬品有金、银、珠宝、玉器、翡翠、鼻烟壶、眼镜、丝绸缎服等。同时出土的还有颜伯焘之妻汪氏的棺柩,柩盖描金书“诰封一品夫人颜母汪氏之柩”,已化尸存骨,随葬品有凤冠一件及少量首饰。现墓堂尚存。灵堂仅存残垣。大石狮、墓碑、颜伯焘棺木底板、汪夫人棺木一侧板藏县博物馆,其余随葬品均已失散。
六、颜希深像
不详。
七、颜检像
绘于清代。纵91厘米,横52.5厘米。绢本工笔画,矿石颜料绘成。画像中的颜检,头戴红顶花翎帽,颈佩朝珠,身穿朝服,安坐虎椅,神态安详。
八、颜伯焘像
绘于清道光年间。绢质工笔彩画,纵122厘米,横75厘米。矿石颜料绘成。画中的颜伯焘,头戴红顶花翎官帽,颈佩朝珠,身穿官袍,安坐虎椅之上,神态威严。现藏于县博物馆。
九、颜伯焘楹联
刻于清道光年间。长230厘米,宽28厘米。木板凹刻,楷书竖读。上联刻文“堂构华丰胜垲修等雅重诗书执礼”,题款“用宽二兄鉴”;下联刻文“室家州豫庞○来艾嘉征寿富多男”,落款“鲁舆颜伯焘”,并篆刻钤印二方“伯焘印章”、“鲁舆”。
十、颜伯焘对联
写于清道光年间。纵80厘米,横20厘米。纸质墨书,楷书竖读,上联“动念即应思改过”,下联“得闲何不再看书”,落款“鲁舆颜伯焘”,并钤篆体印章一方,书写流利,饱满有力。此对联现藏于县博物馆。
十一、集云怀镜
制于清道光年间,长方形,高60厘米,宽45厘米,厚4厘米。大理石板,外镶木框。镜的一面刻文“集云怀镜”、“鲁舆”,另一面刻文“浮石”、“鲁舆”。
十二、福匾
雕于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横匾雕刻,长方形,长195厘米,宽81厘米。匾中凹刻行书描金“福”字,长宽45厘米,书写流利潇洒,苍劲饱满,匾右刻文“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五日”,匾左刻文“赐兵部侍郎东河总督臣颜以燠”,刻文竖读。匾的边沿均浮雕龙凤图案。
十三、胡里山长列炮台
胡里山,突出于厦门岛南部海边,地势险要,与对岸的屿仔尾、龙角尾形成封锁厦门港的绝妙犄角,从明代起就设有炮台,派兵驻守。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派远征军入侵我国沿海。英军侵入厦门港,我海岸炮台的守军与英舰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打得英舰狼狈不堪,仓惶败退,领教了我海岸炮的威力。此战结束后,闽浙总督颜伯焘在白石头至沙波尾一线海滩增筑石壁500丈,安炮100门,叫做“石壁炮台”,英国人则称它为“长列炮台”。1841年,英舰再次入侵,主力进攻石壁炮台,经四小时轰击仍然完整,英国人惊叹“这是一座不怕炮弹的炮台”。但石壁炮台的大炮有个致命的缺陷。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智宗亲辛苦了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010-01-31 11:56 星期日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龚佐林
  (2006年11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颜氏廉洁文化”的研究者们,济济一堂,共同研讨“颜氏廉洁文化”,交流心得,展示成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颜氏廉洁文化”研究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颜氏廉洁文化”是河源的本土文化。清朝中叶,河源连平出现了一个“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颜氏家族。颜氏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不仅三世一品,位极人臣,而且积极传承、努力践行“三十六字官箴”(其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以“三十六字官箴”为准绳,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并作为家训,教育子孙,传于后人。在廉洁从政方面

分类:未分类 | 评论:0 | 浏览:206 | 收藏 |查看全文>>


围绕“一二三四”,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


2010-01-31 11:51 星期日[河源市“颜氏廉洁文化”研讨活动一等奖论文]
  
围绕“一二三四”  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
  文/谢 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自2005年开始,中共河源市纪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颜氏廉洁文化”教育活动。“颜氏文化”是河源市的一个本土文化。连平颜氏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颜以燠)是有清一代的名仕显宦,他们不仅以“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其中颜希深官至云南巡抚,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子颜检官至直隶总督,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孙颜伯焘官至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孙颜以燠官至东河总督,诰授资政大夫[正二品])的显赫家声名列当时全国著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的精神惠泽后世。在“颜氏文化”的三大亮点(清正廉洁、亲民爱民、忠贞爱国)中,“清正廉洁”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如何利用这一廉洁文化资源,为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打造“颜氏廉洁文化”品牌呢?我

分类:相关评论 | 评论:0 | 浏览:250 | 收藏 |查看全文>>


河源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内陈列的“官箴”碑刻


2010-01-31 11:42 星期日  



分类:相关图片 | 评论:0 | 浏览:193 | 收藏 |查看全文>>


大型廉政教育戏“颜氏传奇”剧照


2010-01-31 11:41 星期日  



分类:相关图片 | 评论:0 | 浏览:150 | 收藏 |查看全文>>


大型廉政教育戏“颜氏传奇”序幕歌舞


2010-01-31 11:39 星期日  



分类:相关图片 | 评论:0 | 浏览:166 | 收藏 |查看全文>>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为颜氏三代题词


2010-01-31 11:36 星期日  



分类:相关图片 | 评论:0 | 浏览:235 | 收藏 |查看全文>>


《一门三世四督抚—连平“颜氏文化”资料精选集》


2010-01-31 11:33 星期日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科名片



颜伯焘(1792——1855),字鲁舆,号载 ,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出身于颇有“政声”的官僚世家,颜检之子,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考取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又依次任武英殿提调寅恩科四川副主考。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



陕西延榆绥道


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陕西延榆绥道。继而,先后调任陕西督粮道、按察使,甘肃、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年任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赏戴花翎。著有《回字楼奏议》及诗文集。 颜伯焘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幼受祖、父辈的良好思想影响,秉性刚正不阿,“娴习吏治,所至有声”。道光十七年(1837年),他在云贵总督任上,力排众议,改址建造云南滇池石碑,使大片农田得以保全,当地群众感恩颂德。


闽浙总督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智辛苦了,上次我去广州颜氏等地的祠堂,相片基本照的比较全面,你可以转载过去,把每一处地方都配上图片,让大家感到身临其境。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5 08:41 , Processed in 0.42699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