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约束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才会经常出现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这种情形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于近日在北京举办的青少年成长与国学教育研讨会上表示。
乐黛云认为,接受国学的熏陶,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极为必要。“这不只是《弟子规》、《三字经》里提到的教人怎么走路、怎么行礼等形式上的内容,更重要的在于提升青少年的内在修养,激发他们内心对于文化、道德的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认为,当下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是传统文化的断裂和缺失所致。“上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出现断层,这种情形持续了近100年,延续了三四代人。所以,当下要复兴传统文化很困难,而青少年是传习传统文化的重点群体。”韩星说。
当下国学的状况让韩星喜忧参半。欣慰的是,在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国学已呈现出非常好的势头,从官方到民间都已形成良性互动。忧虑的是,当下的国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出版物良莠不齐,教育方式多是单一地诵读经典,孩子有学习的欲望,社会却不能提供多样的教授方式。韩星表示,“学习国学不能走到死记硬背的路上,还需要通过故事、吟唱等其他方式,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提及国学,歌手于文华兴致盎然,不仅因她自小爱好古文,还出于她的从艺经历。“我从小就喜欢古文。小时候,同学们都觉得古文不好背,但我背得很快。上大学以后,唱古曲一直是令我最高兴的事情。”
2010年8月,于文华出了一张专辑,皆是以春节、寒食节、花神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歌曲。除此之外,于文华还曾演唱过许多诗经里的词曲。“国学推广,学界和民间各有其法,作为一名歌者,我擅长的是音乐这种表现方式,乐通人心,音乐可以很快地让人产生共鸣,而且容易记忆、传诵。”于文华说。
除了国学教育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外,如何以青少年更为习惯的载体和平台来“亲近”他们,则是关乎国学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曾参与国学教育新媒体载体和平台研发的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伍柳江认为,顺应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习惯,推出他们所喜好的新媒体平台并呈现优质内容,是青少年国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现在网上也有相关的内容和APP可供下载,但内容质量往往不好。”伍柳江说,基于此,公司联合知名学者和权威机构,花了10年时间,研发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国学平板电脑。“目前,我们正联合教育部门和基金会,在山东烟台和曲阜进行试点推广工作。”除提供优质的载体和平台外,乐黛云认为,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要通过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要内化于心,将其精髓转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学习国学的最终目标上,长期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也认为,“学习国学,要用之以改变我们的心性,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要对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积极效用。这才是学习国学的最终目的,而不是仅仅会背几篇古文、几首古诗。孩子诵读国学经典时,如果暂时不能理解,也没有太大关系,但我们不能仅仅让孩子们背诵,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践行。”
对于当下掀起的“国学热”,楼宇烈认为,目前最为关键的是怎么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尽快“接续”起来,但又不能搞得太“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