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9|回复: 0
收起左侧

文治武功 再话阳明——史幼波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19 17: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曾几何时,“阳明心学”在社会的各阶层悄然兴起,慧韬书院院长史幼波更是直言,五年之内,阳明心学会在中华大地上兴盛起来。至于王阳明有何种魅力?“心学”又是什么?9月12日,在中国孔子网和明德会企业家俱乐部的邀请下,慧韬书院院长史幼波做客济南,为大家讲述王阳明“内圣外王”的智慧。


  


  主持人正在为到场的听众介绍史老师


  


  史老师轻松机智的谈吐,征服了到场听众。


  “请问,谁能找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给我?”史老师的授课充满了机锋,台下的观众听得更是聚精会神。两天的时间里,史老师以张弛有度、“直指人心”的谈吐,娓娓道出了一个命运多舛却坚守圣贤之志,屡遭险境却能靠“良知”绝处逢生的王阳明,让大家初步领略了“心学”的力量。


  立志圣贤


  中国的历史有个“传统”,就是大凡重要人物出世,都会有些奇异之象,阳明先生当然也不例外。据史老师介绍,王阳明幼时的经历充满神奇。出生前,祖父曾梦见有祥云缭绕。在学堂读书时,问老师天底下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回答说,当然是读书考取功名了。年轻的王阳明却说,未必,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


  对于小时候都有很多“伟大”理想的我们,阳明先生少年时的理想未必格外引人注目。或曰少不更世,或曰年少轻狂。总之,如果没有阳明先生用其后的一生去践行,没有人知道这个做圣贤的少年梦,没有人知道王阳明。


  说起现在年轻人的志向,史老师告诉大家:“无论学佛,学道,学儒,立志是第一位。”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尤其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代社会,需要有担当的精神的年轻人,需要有兼济天下的儒士情怀。儒家兴盛起来,社会的道德价值方能挺立得住。


  孔子“十余五而志于学”,后开儒门大教。阳明先生也在少年时立志,前圣后圣得以薪火相传。五百年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当做何思想?


  心外无物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很害怕些“形而上”的“玄妙”道理,因为看不见,也摸不着。阳明先生却说“心外无物”,很多人也觉得“无物”可摸了。对此,史老师却很自信,他引了一个关于王阳明很有名的故事:


  “一时,阳明先生和朋友出游。朋友指山中花树问,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和我的心有什么关系?阳明先生回答说,你没有见到此花时,你不知道有花,花也不知道有你,你见到此花时,你和花同时显现。”


  当现场有听众质疑王阳明的说法是不是唯心主义时,史老师说,这是对阳明先生的误解。中国哲学在根本上属于“心物一元”,它超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史老师问大家,我们平常所说的“物”,是“谁”在思维?“谁”是看?“谁”能找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给我? “心”和“物”在根本上是“栓”在一起的。


  这种“一元”观不是抽象的,思辨的,它是靠对“生命”的修养所实实在在感悟到的。在中国哲学中,它表现为“天人合一”;在美学中,表现为“物我两忘”;在生活中表现为兼济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这是中华文化的性格,它规定了我们这个文化始终是谦虚的,包容的,和平的。这是我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致良知


  孔子言“仁”,孟子言“善”,而王阳明则首倡“致良知”。虽为首倡,阳明先生却说“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现场有听众问到,阳明先生的“良知”和孔孟思想有什么差别?史老师说,阳明先生的“良知”并非另立新说,而是和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阳明先生把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提炼了,浓缩了,就是这三个字。


  据史老师介绍,“良知”一词源于孟子。孟子说,不用思考就知道的东西,就是“良知”。“良知”发端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良心,如见到有人掉河想去救,这就是良心。放大这种良心,达到“止于至善”,内心一点自私自利都没有了,这就是“良知”。而阳明先生又恐大家只是知而不做,把“良知”当成了一种“光景”,因此又强调“致”,可见圣人的一点教化苦心。


  “良知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只要尝到了良知的一点点滋味,一生中受用无穷,欲罢不能。”史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对“良知”的感悟,史老师说“良知”是我们“生命最好的养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阳明先生的口吻如出一辙,显然已颇得“良知三昧”了。


  耻说干戈定四方


  下午,史老师讲到了阳明先生的戎马生涯,台下的观众听得有滋有味。很多人津津乐道于“阳明心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包括东乡平八郎在内的很多日本人,对王阳明的文治武功都极其崇拜。史老师却告诉大家:“日本人没有学到阳明心学的精髓,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仁爱。”一句话,引起了台下听众的深思。


  中国武术的“武”由“止”字和“戈”字组成,而“止”“戈”的意思,就是希望没有战争。《孙子兵法》里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说到底,打仗只是不得已的手段。而中华文化的核心还是“仁爱”、“明明德”。当我们内心真正升起“仁爱”时,就不会有任何加害他人的想法。史老师说,阳明先生一生战功显赫,用兵如神,却从不以为意。抓到土匪后还要用各种办法让他们“致良知”。打仗胜利后,就在当地办学校,教礼仪,以感化民风。这就是“仁爱”的力量,是儒家一贯的精神传承。


  历史上,不管是哪个人或哪个民族,凡是彰显暴力,穷兵黩武的,都会反过来被“武”所伤,最终一败涂地。拿破仑、希特勒是如此,走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更是如此。因为这些都是违背“良知”的,这就是至善的力量,不可撼动。


  无善无恶心之体


  阳明先生的心学在当时曾被指为异端,孔孟思想都大谈“仁”、“义”,而阳明先生却说心体“无善无恶”,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有悖于先秦儒家思想而入了佛家、告子之流。史老师说,这种说法也是源于对“阳明心学”的不了解。


  其实佛家也讲善,而阳明先生说我们的本心“无善无恶”,同时又“知善知恶”,指的是我们的心体灵明不昧的状态。其实也就是《易传》里所说的“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意思。“无善无恶”是从“体”上说,“知善知恶”是从“用”上说,这是传统文化中“体用一如”,“一体不二”的思想。


  史老师说,中华文化之所以几千年绵延不断,成为世界上唯一有传承的文化,就是因为它从一开端揭示的就是生命的“究竟之法”,是生命的真相。它可以叫做“仁”,叫做“明德”,叫做“天理”,叫做“良知”,但千圣万圣所传的只有一个法,未来传下去,还是这个法。这就是天下之“公道”。


    我心光明 亦复何言


  我们看电视小说,都喜欢中间的部分,热闹痛快,而结局总让人凄凉怅惘。当史老师讲到阳明先生的晚年,也颇为动情。史老师说,阳明先生卒于为国操劳,归乡的路上。临终前,旁边的人问他有没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回答:“我心光明,亦复何言。”讲到这里,台上台下,半响无言。


  这是圣者的境界,是人人本具的“明德”、“良知”彻底显发的境界。我们的良知无不具足,也只有真正地“致良知”,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坦然面对生死。


  孔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儒家的“了生死”。儒家的“了生死”不在深山古庙里,也不在西方世界里,他就在日常生活的亲亲仁民、敦伦尽分里。它正视生命的麻烦和问题,不逃避,就从这里安家、修炼。因此,它更加普世,对生命的超越更有深度,成为二千多年来教化人心的“大中至正”之教法。


  或许我们平常人很难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我们应该有圣人的理想。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克服自私,使心地无限光明、圆满的过程。面对这一过程的目的,史老师告诉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讲课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拍照留念。


  结语


  两天的课程一眨眼过去了,走出讲堂,碧空万里,白云徜徉,一道彩虹竖挂天边。同行的人说史老师给济南带来了蓝天白云,或许这就是“致良知”的力量,吹散了漂浮的浊雾,露出了天空,干净、湛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2 12:04 , Processed in 0.2930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