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逝者如斯夫”,但有的事物却能历久弥新,与时间同趋永恒。沿历史之河溯流而上,观夹岸风光。只见孔子如月,照亮了几千年来民族的精神家园。
上期“观天下”刊登了《尼山的月光》,回首这位中国古代核心价值体系缔造者的卓绝身姿。而今,这片月华又如何穿透了漫漫时光,抖落一身尘埃,迎来涅槃后的新生,以照见当代中国的前路、世界的迷局?且看《春秋有月读千年》。
——编者
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尼山的上空静静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人类历史,以老为尊。世界文明,以和为贵。256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姿态,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孔子是世界的福根
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与孔子一同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伟大思想家,除了古希腊的先哲,还有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佛祖、古波斯的先知等。那段岁月,人类思想的天空同时绽放那么绚丽的光华,世界文明的舞台同时回旋那么优美的旋律,该是怎样的文化盛景!
孔子,让世界生辉。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媒,中华文化圈、东亚儒家文明圈、世界儒家文明渐次形成,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接驳,这一过程只有和风细雨,没有古希腊时代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也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以“和”为旗,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舟,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灯,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孔子以后,孟子、荀子以及汉代经学、唐代经学、两宋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清儒,以及现代新儒的加入,使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南北朝、元朝、清朝北方民族策马中原,促进了游牧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诸子百家的合理成分被儒家兼收并蓄,儒家的仁爱忠恕与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宋明理学家的民胞物与,一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情感。儒家文明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半岛等地;在中国西部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谐共处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出现在欧洲,影响过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与本土道教一道,在与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是世界文明的共同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共有财富。
东方圣人伫立尼山远眺西方,西方人也在翘首东望。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每次都名列前茅甚至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孔子与犹太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说,孔子发现的是“人类兄弟之情以及公共之美”,孔子名言成为一些外国政要的口头禅。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宗教界人士提出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除种族、国家、宗教之间的隔阂。
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孔子的自由、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如今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散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人在囧途,孔子是世界的福根。
明月千里,朗照千年。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孔子是炎黄子孙的集结号
孔子是核心价值的定盘星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光而不耀
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青睐,孔子的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抹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光芒自有光芒的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入世有为、经天纬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时光打磨机用2000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中、和等诸多儒家元素,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一直流进我们的血液,是我们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七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教观;“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孝行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执两用中”、不罔不殆、不狂不狷的中庸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但是,有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必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两难;秦朝焚书坑儒使仁政退幕、闻儒色变,而汉代对儒家经典的过度尊崇,又使经书、经师、经学为举国追捧,以及对经学的繁琐注释和离经叛道。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从德行伦理到威权思想,从被焚毁、被打倒到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譬如,僵化教条阻碍了思想解放,繁文缛节降低了社会效率,家族观念产生了裙带关系;譬如,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德治而懈怠法治,强调教化而放松刑罚,强调仁治而忽略制度;譬如,重精神世界而轻物质世界,重清谈理想而轻身体力行,重读书做官而轻奇艺巧技,重文事礼数而轻武备事功,重辩证思维而轻推理分析;譬如,实证意识、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相对薄弱;对现代文明感知迟钝,对西学东渐应对乏策,旧衣蔽体破帽遮颜,任凭雨打风吹去;对纲常关系绝对遵从滋生怯懦奴性,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相对短缺,等等。中国文化的缺陷,多能从儒家学说的流变中找到病灶和根源。经过两千年的长途旅行,接受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洗礼的古老儒学,仍然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与痼疾。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
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譬如,后世儒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而导致“礼教吃人”,把责任归咎于礼教本身,是不客观的;譬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固然不能死守,但仁、义、礼、智、信哪一个能抛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哪一个能不要?不能因为后世有统治者以儒治国软弱无能甚至丧权灭国,而忽视孔子对刚毅猛政、整肃纲纪的提倡;在宣示孔子的仁政观时,不要回避孔子对管仲等法家思想的肯定,宽猛相济、刚柔结合才是孔子的主张。不能把孔子所倡导的、本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孔子所揭示的、本属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共性价值,视为封建糟粕;不能把后世儒家的奇谈怪论、歪理邪说,以及孔子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等文化垃圾扣在孔子头上;不能把对孔子思想的误读与浅读、误解与肢解,甚至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歪曲与中伤,当作孔子思想的本意、本原和本真。对孔子的不公平,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孔子是人不是神,评价孔子既不能丑化、妖魔化,也不必美化、神化,应该让孔子告别神坛高寒处,回到温暖的人间。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儒学的现代化决不等于全盘西化,要弃旧图新,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更弦易辙,失去民族之魂。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关关雎鸠何处栖息,苍苍蒹葭毛将焉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类揖别猿类走到今天,并非一切都比过去先进、比前人文明。高精武器使这个地球血色斑斓、腥风突起,何谈文明?中外先哲对天人关系的深沉思考、对和谐世界的蓝图描摹,几人能及?孔子等古代先儒对道德精神的建树与自律,谁能超越?
孔子是唯一能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定盘星”,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中国是《诗经》的故乡、《论语》的讲坛,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先贤都不敢礼敬,还能有怎样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一个民族不能退让到连自己情感底线都守不住的地步!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累了困了,寂寞了失落了,愁眼遥望尼山月,心便打烊回家了。
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0日 24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