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学精粹与中华魂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19 17: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华魂

谨以此文献中华

国学精粹弘伟大

树魂立志之根本

文明屹立赖于她!


文明中华的国粹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祖国之一,伟大的中华是以中华国学精粹精神而文明于世界,它谱写并记载了中华五千年之久的文明历史。中华国学随时随地都存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身边,每位中国人都对国学有一定的概念,中华国学对每一位中国人都不陌生。如果提问:“中华国学的精华内容是什么?中华国学的范畴都包括什么内容?”却会有很多人一时难以回答。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答案呢?原因一,是因为中华国学范畴的内容太多,又非常之广泛,使很多人的回答形式是:“顺便捡一个红薯当南瓜”,因此不能及时给出精确的中心内容回答。原因二,因为几十年上层领域对国学教育的忽视,因为曾经对传统文化存在过迷信之说,因为曾经将传统国学列为四旧被砸烂。因为几十年传统国学处于近似断层又非断层的状态中,因为挫伤国学是我国文化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大好形式的一时需要。所以到了如今十七大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要发展中国软文化,十八大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弘扬中华国学的今天,有很多生长在世界四大文明祖国之一的中国人,不能正确回答中华文明之国的国学(国粹)精华内容是什么。


中华国学之三大主题

   中华国学之一,就是中华汉字。中华汉字的起源是从画图代表语言表达时开始,在汉字不断地完善与形成过程中,它记载了大自然的进化,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记载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写照了天文学、地理学、人生学、物象学的历史演绎过程,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它记载了中华发展史的起伏及荣辱,记载了历史百科、达包罗万象。从阴阳五行发展到中医中药,从画图代表语言表达时开始,发展到了文词语汇及汉字简化,从木器掘土种田发展到今日的卫星上天,从原始野生青稞定向选择为田栽庄稼,发展到今天的餐桌百味。汉字记载了中华文明与智慧的历史长河,它经历过大自然变革和人类进化以及中华成长的五味俱全。其素描、绘画、制图、雕塑、剪纸等很多文化艺术品内容,以及乐器、歌舞等等,其根本都是属于汉字原始语言表达形式的发展产物,同属于汉字原始范畴。中华汉字它写出了中华的文明与伟大!中国汉字属中华国学之第一。

   

   中华国学之二,就是中华礼仪。中华礼仪内容更为广泛,婚礼、葬礼、迎客礼、接待礼、见面礼、餐桌礼、国礼、朝礼、社礼、家礼、校礼、军礼、礼服、礼炮、礼貌、礼品、礼物、礼节等举不胜举。仪表、仪貌、仁义礼智信等,很多很多的内容都是属于礼仪的范畴。礼仪涉及了中华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又于中华汉字及阴阳五行相互关联,除去了汉字、礼仪、阴阳五行范畴之内容,其剩余中华民族生活中的内容还有多少呢?从我国的古代就已经向世界各地出口的茶叶、民间艺术品,以及到了唐丝宋绸兴盛时期,大量的向世界各地出口的不止是中国的名贵物质产品,更重要的是中国礼仪文化展现到了世界各地,其中华的礼仪随之唐丝宋绸及成品服装走向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我国的礼仪及服装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茶叶及民间艺术品的出口也随之将中华茶道及礼仪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礼仪内容排行为中华国学之二。

  

   中华国学之三,就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华人民人类史发展中,对天文学、地理学、日积月累的研究发现中的一点一滴记载所写照,其精华包括了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九星变化及辐射的科学原理,地球每年一度绕太阳公转的原理,月球每年绕地球公转十二周的原理,总结和肯定了天文学及地理学的综合作用对地球自然界辐射的原理,使地球万象产生变化的记载史体现在中华国学的内容中。根据其自然科学原理,根据天文学、地理学的自然科学成分,中华的祖先发明了阴阳与五行,又依据阴阳五行的科学原理,发明了天干地支,因此发明了历法。历法的诞生,使中华人对历史有了文字记载的依据,延续至今。阴阳五行的应用非常之广泛,涉及了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应用到了预测学、风水学、人体学、中医学、药物学、病理学、方向学、卦象学、定位学、健康学、养生学、八卦运动学、相学、中国五行心理学、包括我国古代的军事学、战略战术学,五象、五味、五脏、五气、五神、五形、五色、五常、五情、五化、五季、五禽等等,都是归属于五行的范畴。阴阳五行范畴的内容更是举不胜举。

   如:在中国近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将伟大的传统易学定为迷信文化进行打压时期,红卫兵、红小兵、红色文革政权成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时阳光。其形式分类为红、黑两派。在当时的红色文革政权领域里,执行的是实行党(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被领导的下属机构分为工、农、兵、学、商五个组成部分。将被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对象分类为地、富、反、坏、右分子,称为黑五类,黑五类是红色文革政权革命的目标。虽然是易学处于被打压为迷信的非常时期,其实际内容还是居于阴阳五行之中。其红、黑(阴、阳)分类,红为阳,黑为阴。其工、农、兵、学、商为红色革命阶级(阳-五行)。其地、富、反、坏、右分子为黑色反革命阶级(阴-五行)。其形式,还是在阴阳五行范畴之原理中。又如:在我国的地理分野中,有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地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五个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红种人、棕种人)。无论是地球、地区、我国、他国,所产生的物象及数字体现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天文学九星辐射及地理学气场作用所决定的产物之体现,都不外乎于九星辐射原理产生气场中的阴阳五行、四面八方之内容。阴阳五行之科学博大精深,奥秘之极,其阴阳五行内容及其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内容,是属于自然科学之首,是万般科学之源头。急待于人类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利用,将之应用于人类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阴阳五行是我国的传统国学之特色,也是我国古人的先进发现所作为。其阴阳五行排行为中华国学之三。

   

    除之以上国学精粹的三大主题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国学内容也是属于中华国学的重要内容。如:中华古建筑类、中华膳食类、民间术数类、种植养殖类、中华道学类等。还有一些是属于以上三大国学精粹范畴中分列出来的内容,如:中医、国画、民间艺术、古乐器、民间风俗文化等。


中华国学的重要内容

   民以食为天。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要给人体不断地补充饮食。中国饮食是在人类为了充饥和补充体内营养,延续生命的需要开始。逐步发展到民间的膳食制作技术,又在膳食制作和菜肴烹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发展成为了中华膳食文化。膳食文化也是中华国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餐范畴的菜肴、面食、小吃、油炸、烘炉点心、酿造等,多种多样,变化万般。其体现了中华人的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人的文化和素养,不止是在餐厨餐桌体现了我国膳食文化的技艺,也体现了我国的礼仪和文明。

   中华菜肴文化不止是中华烹饪技术特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招牌,它吸引了全世界人们都向往的食欲,也由此使经营中餐的企业家们将中餐生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中国菜肴体现了各地各派之特色,品种繁多、万紫千红、百味俱全、应有尽有,它不止是体现了中国菜肴制作的炒、烩、蒸、煮、炖等,还体现了色、香、味、型等特色,不止是体现在厨房里的烹饪技艺,还体现了餐桌上面的数量及摆设的传统特色,在古老中国的宴席中,不止是要有盛满菜肴的碗、盘、碟配置数量,还要有含吉祥文化意义的鸡、鱼、肉、蔬等的品种配置,即便是一碟小菜都是有红辣椒、绿香叶等调料品种配置的五色俱全、五味俱全、精制极致。在宴席的座位排序也是非常讲究,分列为主人座、宾座、客座、主座、副座、主宾座、副宾座、主客座、副客座等。在宴席的上菜程序中,先上什么菜,后上什么菜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包括斟酒、敬酒、夹菜、祝词、敬酒词等,都从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善良、孝敬、礼仪、吉祥、风俗、友爱等体现。一个宴席中不止是体现了中华菜肴和饮食的制作技艺,它也是中华多种传统国学的综合体现。

   中华面食的品种及制作技艺,可达世界之最,它可分列为主食、副食、小吃、点心等,又分列为蒸、炒、烩、烙、煮、汤、烫、烤、烘、炸、煎、闷等多种制作技艺。在我国各地民间中都有各地的特色特味,在各地的面食制作工序过程中,也是展现了万般技艺技巧。有些面食的制作技艺已经演绎发展达到了艺术表演的境界,又与地方性娱乐文化相结合。它不但有色彩、样式、形状、品味的不同,还结合了各地的风俗文化色彩韵味,因此,各种地方小吃都有它不同的来历,甚至携带着一定的纪念含义。

    中国膳食文化含义的庞大及深奥性,是使一个博览群书,一生中走南闯北的学者见闻不致的内容。我现在已经是年过花甲,从我的少年时期,我就离家外出,我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还是在我曾经去过的地方,经常发现了我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性名典小吃。中国膳食文化它带领着其他国学领域的文化内容综合性共融发展。所以,我在这里只能是对中华膳食文化蜻蜓点水般的简单提示而已,其目的只是要说明中国膳食文化是属于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


    中华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它又与中国的古艺术文化、雕刻雕塑文化、国画文化、石器文化、陶瓷陶艺文化、风水文化、吉祥文化、铸造文化、绘图设计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列发展。尤其是中华古建筑对定位学、方向学、地理风水勘察学内容是非常之重视,其目的不止是为了建筑物表面的质量坚固、永久耐用和美观装饰地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泰的意义。即便是一座石材砌成的拱桥,其建筑技术中都蕴含着高端定位学和高等数学计算定位的成分,其施工与设计技术和质量坚固及永久耐用的程度,可与现在高科技时代先进的锰钢加高标号水泥筑成的建筑物相提并论,如河北省赵州石桥就是我国古建筑物其中一例。更有我国的古庙宇、古钟鼓楼、古阁、古园、宫殿、官府、城堡、庄院等古建筑文化,其巧妙的建筑技术技艺结构和那些华丽的雕梁画柱,又结合了中华吉祥文化中的五灵兽、龙凤呈祥、阴阳分明、八卦乾坤、飞禽走兽、道教三尊、十八罗汉、菩提关帝、财神门神等,应有尽有、万般神明,其神秘度及宏伟观足以使一位西方神气十足的王子目瞪口呆!可见中华古建筑文化之文明及伟大!

    中华建筑文化领域也是中国工匠文化大显身手的平台,它可使木匠、瓦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画匠、雕刻雕塑匠等,多种传统工匠文化融于建筑文化共同发展,而这些工匠文化又与中国的吉祥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紧密相连,相互推进。很早,在我国民间就有与建筑文化相关的鲁班等工匠师人物传奇之说。

    中华建筑文化无处不在,历史悠久,是人类生命及生活中不可脱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建筑文化也是中华国学的重要内容。


    吉祥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它的概念是成功的向往,也是生活的希望。提起吉祥,联想如意。吉祥,如意,并列而行,如同孪生兄弟。“吉祥如意”是什么意思?新华字典解释为: 吉利祥和,万事如意。近义词/同义词:万事亨通、尽如人意、如愿以偿。反义词:多灾多难、事与愿违。由于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首先发现了吉祥文化的存在,并且在远古时代就对吉祥文化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曾经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上升到易学五行、住宅建筑、谈婚论嫁、文化用词、命名称呼、地舆政域、天文生物、时令人事、衣食住行、军事战争等,举不胜举。使吉祥文化为人类创造财富,避免灾凶。吉祥文化可以作多种分类。吉祥文化分作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文字吉祥和数字吉祥等多个层面。又体现在灵异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生肖吉祥、时节吉祥等各方面内容。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从吉祥的字义上也可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据《说文解字》解释:吉者,“善也,从士口。”意在表示善美、顺利,和凶相对;祥者,“福也,从示,羊声,—云善。”吉祥为同义复词,原义为福与善,那么其预示的当然是好的征兆,这是没有疑义的。又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为事,祥为兆。兆于征象,成于事实。这些都表示出吉祥是一种预兆,是一种象征,是人们对未来的企盼,对美好的向往。吉祥文化也是中华国学重要之内容。

   

   吉祥文化又与建筑文化、礼仪文化、膳食文化、阴阳五行文化、以及其他内容的国学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相互推进。无论是任何的文化内容又都不得不依靠中华汉字文化的写作所体现,也以此证明中华汉字是中华国学之第一的其理由之一。


中华国学之特色

    中华国学是中国文明五千年顶梁柱,也是中华民族古今的精神灵魂,由于中华国学的伟大和存在,才使得中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祖国之一,至今立于长盛不衰之地。中华国学是育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立志的灵魂,是成功人士之骨骼,它是抵制精神鸦片的催化剂,也是铲除腐败的精神武器。因为它是中华道德之根本,它是中华之特产。

   弘扬中华国学可立国魂、树国志、可让中华再次崛起!她可引导中华民族振奋精神,自强不息,找到做人标准的根本定位;也可让无志青年重新苏醒,她更能再次唤醒炎黄子孙,她是安魂定魄的灵丹妙药。为什么中华国学会是如此之神威?因为中华国学的精华之骨髓是体现了“中华德”,其根本之精华就是一个“德”字。“德”,既“道德”。有“道”才能备“德”,无“道”何有“德”行!“德”,既“德善”, 无“德”何以有“善”举!“善”,既“善良”,无“善”举,又何以有 “良”性、“良”心!“良”,既“良好”,无“良”性,“良”心,又怎么能有“好”的行为表现和“好”的结果呢!

   “道”是什么?“道”,并非独指中华伟大的传统文化中的道学文化,而是指符合于“天道”、“地道”、“人道”、“象道”的“大道之理”。其“大道之理”又是宇宙万物生存与发展进化的必定之理,它是来源于宇宙天文学、地理学、人生学、物象学发展规律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体,虽然是无色、无味,却是有它的逻辑性和规律性的运行轨道,它是宇宙万般产物的灵魂与精神软体能源。这种软体能源是人类不可缺少和背离的内容。无论是国家、团体、个人,一旦背离了其“大道之理”,他们就会失去灵魂与精神软体能源,他们就必定是腐败灭亡的结局。中华人把这种“大道之理”——灵魂与精神软体能源,用“道德”二字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定位”名词称呼。“道德”是中华人生存与生活的总纲领,也是中华发展的指航针,她是文明中华的精神灵魂,也是中华人的做人标准。她在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代名词就是“道理”二字。其“道理”蕴育着“天道之理”、“地道之理”、“人道之理”、“物象道之理”的综合产物。这种综合产物的综合“道理”,就是“大公之道”、“大众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成功之道”、“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等等之道。中华人就是发现和应用了这种综合产物的规律与总结后,又将其融于中华国学国粹的各个领域中,也由此中华国学才能够成为中华之特产,正是因为中华国学特产的软件能源的精神营养,给予了中华一种无比的力量,才使得中华文明于世界五千年的长盛不衰。她就是中华国学特色之精华!

    看看“道”字是怎么写成的。“道”是一个“首”字,位于走车部首上面,“首”字上端似两个犄角,犄角是生长在本性善良的草食动物头上的物象,是用来抵御外来侵害和保护自己的武器。“首”下部是个“目”字,“目”字义为:眼睛、看、目的、目录等。取其义重在表达“明”义也,明白、明亮、明确。“首”字义为:头脑、领导人、最先、最高、最早、最前、首创、首发等。

    走车部首的形状好像是一条龙,它虽然是取用了部首名词中的“走”、“车”二字,却又是采用了龙抬头的形状,取其形状可能是中华人崇拜龙的缘故吧!说道龙的文化内容,只要是重视和了解传统国学的中国人,就不需要我在这里再做什么解释了。

   “道”字虽然是取用了“首”字的字义,“走”和“车”的音义,龙的形状、形体。但是,“道”字的本身字形却采用了“蜗牛”爬行运动的形状。那么“道”字为什么要取其爬行物体“蜗牛”的形状呢?我想,很有可能是为了取其“蜗牛”背着房子步步为营、谦虚谨慎、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立志本足、四海为家的奋进精神吧!也说明了“道”字中包含的内容是上达天文地理,下致幼虫爬行,可见其含义之广泛。

    我们再看看“德”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德”字是双立人部首,中华汉字中双立人部首的字都是属于加重字义的字,不需要我详解大家也知道“加重”是代表什么意义。再看“德”字后面的部首是怎么组成的;上面是一个“十”字,“十”是中华汉字单词中的最大数字,它首先代表了“德”字的含义广泛,“十”在中华民俗文化中代表十全十美、吉祥如意的象征,在中华汉字的形容词代表了十字路口定位的选择。下面是个“四”字,“四”代表东南西北四象,自然也代表了四面八方,广阔天地、包罗万象。再下面是个“一”字,和一个“心”字。“一”,又是中华汉字单词中最小的数字,也是中华汉字创始的第一个字,它又是幼儿咿咿呀呀发音学说话的第一声。那么为什么要从一个最大数的“十”字,通过中间“四”字的含义之后,又突然转变成为数字最小的“一”字呢?不言而喻,也足以明白是为了说明“德”字的广泛含义。紧接“一”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心”,字义:主指心脏,也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中心思想、私心杂念、心态、心愿、坏心眼等很多汉字成语和组词。在“德”字的组词部分中,却是把“心”字放到了字体的最底下,并且又与上面的“一”字紧挨着,取其义,不就是明摆着的“一心”吗!可知“德”字的构成是首先以加重义部首开始,又以中华汉字单词最大数的“十”字和最小数字的“一”字构成的框架,在其框架中融于了代表四面八方的“四”字,采用其“四”字的用意就是“德”字的含义成分包含了四面八方、包罗万象之内容,从最小数字“一”的地平线代表了地理学,又到达了最大数的“十”字,是代表了天文学九星辐射原理的“十天干”,中间的四面八方、包罗万象之内容,就是天地之间的人文学、物象学大自然现象。又在“一”字下面取用其“心”字,就是告诫人们要一心一意去从德从善,从德从善又必须要从心底的最底线开始,不得三心二意。

如果详解“道德”二字的字义含义及深奥道理,当然还有更多,在此解释“道德”二字的字体、字形及字的结构形成,只是简略地表达中华国学在“道德”二字中的部分特色之体现。

中华的每一个汉字都是自然科学的写照,记载了中华的文明与智慧。如:原始汉字单词是以一横笔代表“一”数、两横笔代表“二”数、三横笔代表“三”数,一竖笔加一横笔代表“十”位数、两竖笔加一横笔代表“二十”位数、三竖笔加一横笔代表“三十”位数,以此类推。又如:上“小”下“大”构成“尖”字,上“不”下“好”构成“孬”字,左“子”右“小”构成“孙”字,左“女”右“子”构成“好”字等等,从原始字演化到现代字,从繁体字进化到简体字,每一个汉字都活生生的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记载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化史。中华国学的深奥及伟大之特色并不是中华汉字内容能够表达完整的,中华国学的精粹才是中华国学之特色。

    所以说,‘道”是中华国学之魂魄,“德”是中华国学之根本,“善’是中华国学之质朴。中华人无什么不能无“道”、缺什么不能缺“德”、少什么也不能少了一颗“善良之心”、没什么也不能没有“魂魄”和“志气”。“道”、“德”、“善”构成了中华国学之“仪表”,振兴中华民族之精神,也是中华国学“精粹”与“魂魄”,是中华文明之特色。

        

谢贵文于甲午年丁卯月乙酉日著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5 07:15 , Processed in 0.3496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