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儒道禅文化表现在书法艺术上的三座绝顶之三:充实大美的儒家风范--颜真卿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47

回帖

19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68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3-9-13 1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儒道禅文化表现在书法艺术上的三座绝顶之三:
充实大美的儒家风范--颜真卿
作者:王有堂
【前 言】
书圣王羲之受老庄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和郭象“独化于玄冥之中”的玄学影响,变革创新,道法自然。技法上达到了“庖丁解牛”的程度,艺术上取得了情感蝶化的自然神韵。
唐代狂草家张旭受《金刚经》“非法非非法”与“悬崖撒手”的点化,渐修顿悟,深得“佛从心中求”的禅意,达到一种如痴如醉的非理性的魔幻境界,完全是主观精神的“心”在作用,大起大落、悲喜交加、一片禅境。
颜真卿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典范,真正在“礼乐”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程度。为人诚实敦厚,忠正刚烈,是“礼”的忠实执行者;其书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又是“乐”的最大享受者,深得孔子“游于艺”的要旨。颜真卿遵循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博览广采,形成了他书法作品的多样化。其书艺风格具有孟子所说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
我们总结儒、道、禅三家文化在书法创作上的表现,就是为了摆正现代书法创作与现实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书法这一国粹。
儒、道、禅是中国文化的三大体系。儒、道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根本,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禅”学的根在印度,是由印度佛学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书法是在儒、道互补的文化境遇中发展起来的独特书写艺术,后在“禅”学的感应下更加显示出它的艺术魅力。
书法创作中更多的表现是儒、道、禅文化互相融合、相辅相成,使书法艺术创作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书法在儒、道、禅文化的引导和观照下,创作者形成了一座座高峰,在这众多的山峰之中矗立着三座绝顶,他们是从道家文化中“蝶化”出来的书圣王羲之;从佛学禅理中表露出来的狂草书法家张旭;从儒家文化的底蕴中显示出来的颜真卿。
中国儒家学说里有一个美学主题,那就是“礼乐”传统文化。它的滥觞是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活动。礼乐系统化的完成在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是礼乐文化的制定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这一文化的整理者、实践者和坚定维护者。“礼乐”传统文化始终在社会进程中起着杠杆的平衡作用,它使人们既可以受“礼制”的约束,又可以释放内心的情感;一方面效忠尽职,兼有齐家治国的责任;另一方面玩味艺术、陶冶性情或愉悦心志,以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历代书法家真正在儒家“礼乐”两个方面都达到完美程度的人物就是颜真卿,当之无愧。
颜真卿作为唐代著名的忠臣和书法家,能受到历代统治阶级和文人墨客以及收藏家们的尊重和敬仰,其原因是他能够真正领略到儒家“礼乐”传统文化的旨义。颜真卿是“礼”(伦理道德)的忠实执行者,一位封建社会的忠臣,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政治声誉;他也是“乐”的最大体现者和享受者,其书法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颜真卿作为封建官吏,从事政务能够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并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他在安史叛乱之前,就能觉察到安禄山有叛乱之心,提前做好了防备工作,在叛乱中保住了他所管辖的平原城府。能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官员难得的忧患意识,是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的王权主义和尽职效忠的言行成了李唐王朝的一面旗帜。自此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颜真卿作为维护正统思想和王权利益的典范,其书法艺术的地位和影响随着他政治声誉的提高也日趋隆大。显然颜真卿的人格力量大于他的艺术成就,学书必先学会做人。正因为颜真卿有这样的书学观念,后来才有了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儒家学书思想。
颜真卿的书法创作相对王羲之和张旭来说就显得比较平稳,虽有夸张创变之态,却没有王羲之那样的嬗变之举,也没有张旭那种大喜大悲的气势,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孔子“游于艺”是颜真卿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效忠尽职的课余时间临池悟道,以便取得心灵感知的愉悦和情感的宣泄,这是莫大的欣慰。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这里“道”是意向,“德”是基础,“仁”是归依,而“艺”则是自由的游戏。孔子的“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称谓“六艺”,包含着当时的艺术,但主要是从熟练掌握一定物质生产技巧和技艺这个角度来强调的。所谓“游于艺”的“游”,正是驾驶熟练其程度的自由感。只有现实地能够做到“游于艺”,才能在人格上完成“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一种人生的自由。“成于乐”就是通过“乐”的陶冶来造成一个完全的人,“乐”正是直接地感染、熏陶和塑造人的心灵。孔子正是在这“礼乐”传统中获得了全人格塑造的自觉意识。这不仅使人快乐,使人的情感、欲望符合社会的规范要求而得到宣泄和满足,而且还使这快乐本身成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人格的最终实现。颜真卿对儒家“礼乐”传统文化参悟得透彻,理解得深刻,执行得也最为完美。可以说颜真卿的人生所含的哲理是人类社会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闪光点。
颜真卿学王羲之书法,也学张旭书法,甚至直接学习张长史笔法。他仍然处在儒、道、禅三家文化的融合氛围之中,但道家和佛教文化对他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没有多大影响,他始终坚守儒家思想的礼仪纲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根本。但颜真卿书法创作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对前唐书风的大胆改制,却有“我心即佛”的禅宗意味,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完全是在儒、道、禅融合的大环境里自由行使,但要理性得多,他和诗人杜甫都好像从张旭、李白非理性的状态中稳定下来,尊崇儒学以弘扬正统。《多宝塔》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写的,出入规矩、通俗稳和,不脱初唐四大家楷书之窠臼,是颜真卿基本功力的实在表现。《多宝塔》方圆规整、尊则守法、不偏不激、中和适度,是楷书的法则典范,含有儒家遵纪守法的“礼”意,体现着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自然成为历代学书者初学的最好范本之一。技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人比较多,但艺术达到出神入化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这恐怕还是创作思想指导的力度不够是其原因之一。
626.jpg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
儒家有两位领军式人物对颜真卿的书法创作有其重要影响,一个是具有浩然之气的亚圣孟子;一个是在孔儒和汉儒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荀子。
孟子是最早树立起中国审美范畴中崇高、阳刚之美的,这是一种“道”主体的生命力量。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知之谓神”。欣赏颜真卿的人格和书作,都给人一种充实大气的感觉。颜书雍容大度,宽阔庄严,巍巍然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充盈其间。《颜勤礼碑》丰神饱满,用笔奇伟;《大唐中兴颂》宏伟浑厚、意气轩昂;《颜氏家庙碑》大书深蕴、庄重遒劲;《祭侄文稿》则用难以控制的悲痛情感书写出一篇激越奔放的千古笔墨之章。颜真卿是历代儒学书家中最能体现孟子崇高、壮美之气的典范。
当谈到颜书书体的来源时,就不得不提到荀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伟大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荀子说:“北海则有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之财之,东海则有紫去、鱼盐,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这种揽四海之财物而用之的思想,给颜真卿以博览广采的启示。
中唐时期、王羲之儒雅韵致的书风笼罩着整个社会,逐渐形成靡靡之风,颜真卿不甘心在这过于秀丽的风气中沉寂,敢于打破这沉闷的局面,独辟蹊径。山东及其周边的石刻对颜体的形成有其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山东东阿县的《曹植碑》,山东宁阳县的《般若碑》,河南的《吕望表》,陕西的《晖福寺》,江苏的《瘗鹤铭》等等。这些碑篆隶参杂,浑朴雄劲,结体外密内疏,用笔凝重迟缓、笔力雄壮、雍容大度、以拙为工。这些石刻无疑给颜真卿带来创作上的灵感,他博览约取、反复陶铸,终于形成了儒家文化在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颜体。颜真卿的书法,笔法中含有浓厚的篆籀之味,其艺术意象呈现出儒家文化忠义阳刚的博大气象。
颜真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七十一岁书写的《颜勤礼碑》,此碑不离唐楷的法度,而它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雄健宽博的独有风范,笔力深沉、内藏,用笔方圆兼施,气象雍容大度、高古苍劲,充分体现出儒家文化端庄威严的正大阳刚之气魄。行书《祭侄文稿》显示出来的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效果,这是颜真卿在潜意识的激情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型;写此文时他完全处于一种述说心中悲愤的状态中,成就了他自己也难以重复的书法杰作;这是儒家忠君保国、悲愤疾书而表现出来的艺术气质,它在“礼”“乐”两个方面都体现出不同凡响的高层次书写艺术颜真卿书作的多样化,是他书法艺术生命力之所在。其书作大、中、小形体俱备,正、草、行书体皆能,风貌神韵,各不相同,成为历代书家的楷模。这是儒家“礼乐”文化在书法表现艺术上的一座绝顶,其历史地位无人替代。
时至今日,许多人都在谈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书法创作的密切关系,也在关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我们总结儒、道、禅三家文化在书法创作上的表现,就是为了摆正现代书法创作与现实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国粹,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来。
634.jpg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2023年8月
作者简介
王有堂:字厚冰,号融烟,甘肃永登(兰州新区)人,生于1955年9月,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老年大学书法讲师、兰州大学老干局书法教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兰州新区瑞涵书画院名誉院长。
645.jpg
是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育和诗词、楹联创作为一体的书法学人。临池下过一番苦功, 书法创作主张多样化形式。注重字外功夫,阅读了许多中、西方美学书籍和古代书学论文,并对现代书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先后在《书法报》、《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和我省一级核心刊物等报刊上发表过十多篇学术性文章。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书法美学著作《文思书契——浸透在笔墨中的文化含量》。对政治、历史、哲学皆感兴趣。谙熟诗词格律,创作了五百余首诗词,赞赏祖国山河,赞叹沧桑巨变,感悟书学体会。
十多年来在甘肃省老年大学和兰州大学老干处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总结了一套在离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传授书法的教学经验。人生经历丰富,曾有过工、农、商、学、兵的人生体验。著有:《甘肃古今书法名家》 《孙过庭书谱最新注释和解读》 《循法入门——书法基础语言的积累过程》 《破法创新——书法创作语言的建构过程》 《尊法别择——书法语言创作的历史参照》 《王有堂书法作品选》 《王有堂诗词选集》《王有堂楹联集》 整编《现代书法美学精粹》 编著甘肃省老年大学中级班和高级班书法教材等。著述约有一百六十余万字。
原标题:《儒道禅文化表现在书法艺术上的三座绝顶之三:充实大美的儒家风范--颜真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2 08:00 , Processed in 0.1722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