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颜晓亚
家谱及班序在几百年,上千年多次大迁徙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复杂多变,而文化底蕴丰富的问题。特别是颜氏家族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中国大移民运动中,支系繁杂,人口众多。
历史上祖先在迁徙时主要是为生存、生活而奔波。定居几十年或几代人后才想起“辈份”繁衍问题。由于当时一是交通十分不便,二是也没有精力、人力回原籍查谱,只好凭记忆“续班记谱”。实在记不起原谱班序的,再加上新到一方,也想要有新的发展,也就另起“班序”了。所以就形成了各地复杂多样的“颜氏班序”。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想彻底弄清颜氏班序的统一对照问题,只不过要多花时间,多看资料,也就懂了。
我这里使用全国最广泛的两套班序,再把我的蜀中字辈进行对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套是北方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明代六十一世宗祖,袭领翰博衔主事颜公宏(宏应加金字旁),制定的“班序”。从61——90世,共30字。
公重从嗣胤 伯光绍懋崇 怀士锡振承
景世廷秉培 克建永沛昭 启裕显兆守(肇90世)
二套是南方使用较多的,清康熙年间由七十二世颜星,号柳次篡修的“班序”。此“班序”经康熙认定并颁赐,从74——105世,共32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多有使用。
崇怀宗邦 其泽允昌 家学克复 道德昭扬
(守90世)肇庆宏祚 应毓国良 惟思一本 继起有常
只要有了这两套“班序”,全国颜氏族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弄清自己在全国的统一辈分。当然还有前提,那就是要准确知道自己那个支系的迁徙后家谱的“班序代数”。
如:本人的蜀中家谱记载,第一代入川祖颜应祥是从湖南衡阳(71世)入蜀的。祖上一直沿用“衡阳老谱”。
衡阳老谱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闻其复圣61世作山公之贤声政绩,于一三六九年(明洪武已酉一年)御赐作山公五言诗一首,作为颜氏字派班序,诗文曰:
添明惟有德,思锡盛朝荣。应启登中正,承先永绍亨。
家修敦克复,国先木贤英。世代钦文礼,昌时现令名。
从此作山公就更为“添”字辈,从61——100世后裔沿用至今。
本人颜亨尧(字晓亚)。而我的蜀中老家——安岳,民国24年的谱书中就是沿用的这个班序,我是“亨”字辈,属复圣80代。如果要和康熙颁赐的班序对照, 74辈起“崇怀宗邦 其泽允昌”,我应该是“允”字辈;如果要和北方宗祖的班序对照,我就是“培”字辈。
还有一个例子,即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筹)会长,成都裕邑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泽勤宗亲。他的蜀中祖籍三台县三元乡,他们村有几十户颜氏族人,由于“文革”的厄运,没有家谱可查。但是几座老墓碑却留下了字辈依据,老墓碑铭文记:仁礼公祖籍湖广宝庆府湘乡县,其子荣亮,孙大贵,以后是:正才—永洪—岱顺—仕才。爷爷昌寿,父亲其兴,到他用“泽”字。那么他是复圣多少代呢?在本地查不到依据。我两次到湖南怀化开会,在湖南省颜子研究会的帮助下,终于查到湖南湘乡县老家谱,老谱记载:复圣73世“仁礼、仁智”兄弟二人入蜀,这一下就对上号了。他们三台县三元乡的这一支系是真卿公的后裔59世“潜公”之子60世“秀均”之后,到71世“元问”,元问生有七子,四子“祥序”72世,祥序之子就是“仁礼、仁智”。按此对照,颜泽勤就是复圣82代了。如果要和康熙颁赐的班序对照,他就是“家”字辈;如果要和北方宗祖的班序对照,他就是“建”字辈。
我的同族宗亲,要想弄清自己支系的班序与全国的班序关系,希望我的办法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