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0|回复: 0
收起左侧

小名耳坠鼻拘瘥和尚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5-7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出生(1945年4月)的那个年代,由于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医疗条件很差,因而婴幼儿的死亡率很高。记得小时候我的街坊邻居中时有婴幼儿因病“糟塌”(死亡)的。死者母亲哭天抹泪,末了雇土工用芦蓆将其遗体卷卷撂到乱葬坑里。每年上坟,有时还会看到野狗在芦蓆包间乱窜,真是怵目惊心!
为了使新生儿存活,家长们想尽了办法。有钱的上医院吃药打针;差次的自己找些土方子、土办法碰运气,我小时候生病,就被捏鼻子灌过不少汤药苦水,“挑”过不少次针;还有的找“仙奶奶”跳神作法“驱鬼”,听天由命。除此之外,还依据一些民间习俗,千方百计祈愿新生儿能存活下来。据我亲历亲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起小名,寄托着使小儿存活的期望
小孩出生后,家长都要给他起个小名。小名一般都有地域和时代的特色。如当代孩子的小名一般都起得雅、美、大、贵或者新潮、时髦,甚至有点搞笑。如我的外孙小名叫“开心果”,外孙女小名叫“娃哈哈”。而我小时候小孩的小名一般都起得俗、丑甚至怪。例如有的给小孩子起小名叫小狗、小猫、小羊等等,认为这些小动物“泼皮”,越拿他不当回事越好养活。有的认为“丑孩鬼不要”,于是起小名叫“大秃子”、“小癞子”、“小丑”、“小黑”等等。有的认为女孩命大,好养活,于是给男孩起名叫“丫头”,甚至给男孩穿着女孩的衣服,“以假乱真”。有的在孩子出生后就用铁锅在他身上罩(俗叫“卡”)一下,因此起小名叫“锅卡、”“卡住”、“小锅子”,表示“卡”住了,跑不了。有的还将“卡”过孩子的铁锅从屋前扔到屋后摔碎(那时都是低矮的平房,好扔),表示命大能撑破铁,因此起小名“铁柱”“铁头”“铁蛋”。有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偷姓刘(谐音留)、陈(谐音成)、石(谐音实)等人家的煨罐(一种利用锅腔里烧草的余热焐水的陶罐),装上孩子的衣胞埋入地下,认为这样能使孩子“留住”、“成活”、“命实”,同时起小名“大(小)罐”、“罐住”。有的把孩子的衣胞埋在三岔路口任行人踩踏,认为经众人踩踏,小孩活得“踏实”,因而起小名叫“大路”、“小路”、“大踩”。有的在孩子出生后,向各方鬼神烧了许多冥钱纸马,表示这孩子的命是用钱买来的,鬼神就不会再来侵扰,因此起小名叫“大买”、“买住”、“买成”。有的在孩子出生后,用红线绳一头扣在或绕在孩子脖子上,一头扣在床腿上,表示“扣住了”“绕住了”,因此起小名叫“扣(绕)住”、“扣(绕)成”、“小扣(绕)。”有的在孩子出生后,用锁系上红线绳在孩子脖子上套一下,因此起小名叫“锁住”、“锁成”、“小锁”。也有的以娘舅家的姓的谐音给小孩起小名的。例如我母亲姓刘,我大哥叫“大留”,我叫“二留”,一直到我六弟叫“六留”,“留”又与“牛”谐音,牛好养活,因此邻居又说我们是“宋家六条牛”。又如舅家姓石,起小名就叫“石柱”、“大石子”等等。
旧时认为“孩子不得丢,要经三春六夏十二秋”,因此有些小孩子直到三岁、六岁最长至十二岁才初次剃头,表示胎毛没剃,留着好养活,这样的孩子叫“连毛生”,起小名就叫“毛头”,弟兄多排起来叫“大毛头”“二毛头”。有的在给孩子剃头时,还在后脑勺留一虎圈(大人的拇指尖和食指尖圈成的大小)头发,编成小辫子,意为“有抓头”、“撮(音zuǒ、左,本义用于成丛的毛发,此处借其音,姑且作动词用)住了” 。并给孩子起小名“撮住”、“大撮”、“小撮”。
以上所举的这些小名子,在我的邻居和同学中都有叫的,不一一列举。至今我们见到时还会互叫小名,显得很亲切,好象一下子又回到了儿时。
二、戴耳坠子,期望把小儿“坠住”
除了起小名期望孩子能存活下来,有的还在新生儿的耳垂上用大针穿了孔,叫“扎耳眼”,在孩子满月时就给他戴上“耳坠子”,取意能将小儿“坠住”“跑不了”,并起小名“大坠”、“小坠”、“坠住”、“坠成”。不少男孩带过耳坠子。我大哥从小就戴耳坠子,直到上小学几年后才取下。有的同时给小儿戴上“枷子”(银制项圈)、“锁子”(银制,用链子套在脖子上,锁和铃铛在胸前,锁上有“长命富贵”四字),寓意被“枷住、”“锁住”了,“跑不了”,因此有的起小名“大枷子”“大锁子”、“枷住”、“锁住”。我和弟兄们从小都戴过“枷子”、“锁子”。很多小孩都戴过。
三、戴“鼻拘”,期望把小儿“拘住”
有的小儿生了大病,好容易才存活下来,或因在其前边生的多病夭折,为了使其不致夭折,于是在其两个鼻孔的中隔上穿个孔,戴上金或银制的小环子,叫“鼻拘”,用意是像给小牛犊戴上鼻拘一样,把孩子给“拘住了”,“跑不了”,并给孩子取名“大拘”“小拘”“大牛”“小牛”。有的长大成人还戴着鼻拘。记得我家后面的后河街有个妇女,戴着鼻拘,走路自言自语,有点疯癫,听说她就是大病之后戴上鼻拘的。旧时戴鼻拘的虽不多,但并非个别现象。
还有的做法比较“残忍”。有些妇女因前几胎都没成活,便在孩子降生时将孩子的左小指咬下一块肉甚至咬下末端一小节吞下肚,认为孩子的肉还给娘了就能存活下来。并给孩子起小名“大咬”“小咬”“咬住”“咬成”。母亲是不忍心孩子刚出生就受此痛苦的,但为了孩子成活,不得不狠心这样做。
四、把孩子“舍”到庙里当“瘥和尚”,以求免灾
有的家长因孩子体弱多病或病情严重时,或在无钱医治的情况下,被迫无奈将孩子“舍”到寺庙里,当一名“瘥和尚”(瘥音chài,义为病癒,笔者依出家当和尚能病癒之意写作“瘥和尚”,对否,请专家指教)。希望孩子“出家”以后,成了佛门弟子,有佛祖保佑,鬼神就不敢欺了,就此能病癒了。“出家”过程大体上是家长给孩子穿上自家做的右偏领和尚衫,到庙里烧满堂香,送些喜钱给老和尚,拜老和尚为师,老和尚给孩子摩顶,赠给一顶和尚帽,并按佛门辈份给孩子起个法号,写下一纸文书,
就成了一名在家的“瘥和尚”了。等长到十二岁,再到庙里“扫院门”“还家”。我大哥就做过“瘥和尚”。原因是我母亲先前生的三个女孩都夭折了,我大哥出生后又体弱多病,为了使他成活,父母给他起小名“大留(大牛)”,戴上耳坠子,还不放心,我母亲又将他抱到南城庙里当了“瘥和尚”,希望通过这“三保险”,能平安无事。庙里老和尚赠给他一顶带有绒球和“辟邪”小镜子的僧帽,赐法号“东梅”。当时情景我大哥至今还记得。那份南城庙里写的“出家”当“瘥和尚”的文书,一直收藏在父母亲的箱底,我还看过,后因时势原因被烧掉。
这些现在看起来“迷信”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生活穷困,缺医少药,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迷信思想浓厚,优生优育和防病治病的知识太少,愚昧落后的社会生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衷心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命运面前无奈而又勉力抗争的心态。
倏忽几十年过去了。想起往事,仿佛眼前又看到了戴着耳坠子的小伙伴,耳畔又听到了小伙伴的母亲喊着他的小名子,叫他“回家吃饭”的呼唤声。看着今日儿童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是愰若隔世,感慨系之!时代在进步,明天会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5 16:13 , Processed in 0.31156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