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5|回复: 0
收起左侧

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应用(上)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19 17: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反复强调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但对于今后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指示,而且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应用到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应用,本刊专访了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杰。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领导文萃》: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考察,在听取了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后,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习近平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王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评价。这些论述和评价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评价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我们应积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遗产。如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全都是精华,也存在糟粕,并不全都适应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我认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评价的两个层面,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从认识、评价和继承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全面系统的认识是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类型,具有独特的内容,也有严密的体系,还有自己的终极关怀。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传统社会被打破,丧权辱国、亡国灭种背景下的救亡情结成为近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心结,以军事力量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为评价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部分知识分子丧失文化自信,倡导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习俗、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效仿西方。这种文化自信的缺失,在当前部分人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过,扎根于衣着饮食、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文化规范却始终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文化自信的短暂迷失之后,必然是更大范围内的文化自觉。全面系统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百余年来在西方思想冲击、打倒孔家店等过程之后必然要进行的文化清理工作,也是重新盘整文化家底以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传统文化的清理工作,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已多次提起,但均因时势或个人等原因而偏于支离,清理成果缺乏系统性、一贯性。在新形势下,对于传统文化的清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为了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应该从历史发展、不同流派等方面,结合经世致用的指导原则,将传统文化的源流、发展、冲突、融合等一一列出,努力做到少遗漏乃至不遗漏,打牢文化传承的历史基础。为了系统认识传统文化,在清理过程中可以打破经史子集的框架,超越义理、考据、辞章的束缚,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现代学科分类归纳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结合现当代情况进行系统化归类,尽量形成便于人们学习、评价和继承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次,科学准确的评价是重要基础。科学准确地评价传统文化,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既有皇皇二十四史可作为治国借鉴,又有关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还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伦理规范作为社会活动的指南。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全面、系统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理清文化遗产,区分精华和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目前享有的文化遗产。


科学正确地评价传统文化,一是要求立足中国国情。既要防止以西方价值观为评价标准带来的盲目否定而产生的全盘西化思想,又要避免极端保守的全面复古思想,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因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教条倾向。二是要求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角度出发,为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精神支持。既要警惕单纯强调市场经济的唯物质科技发展思想,防止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对人性道德带来的伤害,又要避免纯粹的精神决定论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保持社会的整体活力,以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


再次,批判继承、综合创新是必然要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传统意味着历史,但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绝不应局限于历史,而是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决定了我们今天继承传统文化绝对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使其实现与外来文化的共存、共同发展。在科学准确评价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当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辩证分析、区别对待,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努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发展性和前瞻性,建设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批判继承,综合创新,既要注重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尤其是能够指导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思想,如隆礼重法、和而不同、博施济众、以人为本、民贵君轻、与时俱进、经世致用、重德重教重孝、执政为民、忧患意识以及义利观、廉耻观、荣辱观等思想;又要抛弃个人崇拜、男尊女卑、封建等级、愚孝愚忠、迷信鬼神等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发挥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要更加关注当前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同思考,不仅考虑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考虑解决进一步发展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包容性,持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持。


总结历史上反腐倡廉得失


《领导文萃》: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一批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2013年4月19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怎样的廉政思想,这些廉政思想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王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文化资源。《周礼》中提出了“六廉”的思想:“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我们看到,在儒家文化中,它将“廉”的思想寓于德政之中。孔子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提出了“欲而不贪”思想,要求统治者不能过分贪欲,应该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在此基础上,孟子继承和丰富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了爱民,选贤,取廉等廉政思想主张。再如,在法家文化中,其廉政思想更多的体现出了法治的色彩。管仲把“廉”视为维系国家大厦稳定的四大支柱之一。《管子?牧民》中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为政之廉提升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道家则是强调无为而治,倡导清静无欲等。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廉政核心价值的认知和判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照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反观自己,找出不足,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历史启迪。譬如,《周礼》中的“六廉”思想,对当前廉政建设就具有重要启示与价值。孔子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张把“德”与“刑“结合起来。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无不与统治者德法并用、赏罚得当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尚待完善,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置法律于不顾,贪污腐败时有发生,一些人知法犯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此背景下,借鉴“廉法”思想,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廉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荀子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这些都说明领导者自身端正就可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影响。官员往往是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所以儒家就强调“正人先正己”。“六廉”中的“廉敬”和“廉正”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加强廉政建设必须重视官德教育。“廉敬”是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作为官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敬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廉正”是指不倾斜,品行端正,要求为官者要秉公办事。历史上但凡“清官”,皆能不懈于位,皆都做到品行方正。如唐朝宰相魏征辅佐李世民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公正廉明,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功不可没。法国思想家拉贝莱说:“学问无良知,即是灵魂的毁灭,政治无道德,即是社会的毁灭”。官德失范不仅影响到官民关系,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政权的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干部队伍从政道德修养整体上是好的,但同时官德失范也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超越了人们的心理底线。有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不仅达不到官员道德要求的正常水准,甚至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加强官德修养对于廉政建设而言,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官员的免疫力。


古人言“治政之要,惟在官人”。作为官员,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就显得更有意义了。荀子就说“无能不官”。“六廉”中的“廉善”、“廉能”和“廉辨”,实际上就是古代考课过程中对官吏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廉善”、“廉能”和“廉辨”强调的是官员要善于辞令,善于行事,能行政令,具备制定贯彻各项法令的能力,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毫无疑问,有才能是对官吏的基本要求。要善于治事理民、能把各项政令贯彻落实,还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一个官员虽然有道德,但是没有才能,那也仅是庸官一个,应该德能并行。


当前,在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新形势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概言之,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夯实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要继续提升“廉”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中的重要位次,完善廉洁从政的监督机制。要不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筑牢廉洁从政的法律基石。把“以德养廉”、“以制保廉”、“以法促廉”三者结合起来,“三管齐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6 02:59 , Processed in 0.30070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