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榘
( 1519—1611),
字范卿,自号陋巷生、赘翁、桃源渔人,明永春始安里
(今石鼓乡桃场村
) 人,著名乡贤、诗人和书法家,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集》、《杜律意笺》等书。明
嘉靖年间岁贡,授
九江通判、太宁都司、岷府长史,世称颜国史或颜长史、桃陵公、桃陵先生。颜廷榘工书善画,楷、行、草、隶、篆样样精通。明代著名诗人黄克缵称赞他
“颜精草隶,称笔下龙蛇
”。其行书笔法谨严、笔力奔放,兼具犷逸雄浑、挥洒疏朗的气势。其楷书行笔稳健、结体宽舒,兼具苍劲古朴、端庄飘逸之风。现代佛学泰斗弘一大师对桃陵书法倍加推崇,叹为观止。桃陵书法与桂亭织画、翘松诗词被尊称为
“永春三绝
”。马来西亚永春会馆有一副对联:
“桃陵书法、桂亭织画、翘松诗词,三绝思前哲;岵山荔枝、太平紫李、前溪碧桃,上珍忆故乡
”,生动地概括了桑梓永春的名人佳作、名优特产。
颜廷榘也是永春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永春至今广泛流传着
“桃陵公写字换蚵
”的故事。廷榘母亲卧病在床,叨念吃蚵,无奈家贫无钱购买。颜廷榘便四寻蚵贩商量,以字换蚵。蚵贩有感于颜氏的孝心,勉强同意。廷榘先后写了
“春夏
”、
“秋冬
”四字以赠。泉州有一位古董商慧眼识宝,居然用五十担蚵的价钱购买了那两幅字。桃陵公书法自此名闻八闽,声播海外。
福建陈坂宫左侧石壁,现存有两处珍贵的桃陵公书法摩崖石刻,一刻
“明万历戊戌秋
邑人颜廷榘书:明锦城李氏始基。七世孙开芳、开藻刻石
”,二刻
“遁斋李公暨配陈氏尤氏墓道。万历廿六年戊戌秋孙应元、应辰刻石
”等字。据《永春县志》称:
“崖面之硕大,字迹之俊秀,是我县崖刻所仅见。
”福建陈坂宫的桃陵公书法摩崖石刻,也是目前永春仅存的尺寸最大、最长的桃陵公楷体榜书的瑰宝,一直是永春及周边的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永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
“全识石壁字,尽收潭底金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能够全部领悟到石壁上桃陵公颜廷榘先生的书法精髓,并清楚地解释出来,石壁下面的碧溪深潭就会自动地浮出十八担的金银财宝。福建陈坂宫暨
“永春第一绝
”摩崖石刻胜地,也因此成为各地善信向往膜拜的地方,以祈求家运、财运通达四海。
外碧村李氏一族
“世以懿行闻于邑
”,有
“买粟赈灾、修桥造路、筑陂灌溉、兴办学堂
”的义举。刻石者李应元、李应辰系乡贤李阳初之子。李阳初诰赠议大夫、按察使。李应元诰封议大夫、按察使。李应辰诰封朝列大夫、右参议。
李阳初、李应元父子事亲至孝,德业远播。李阳初
“幼孤,事继母至孝。母殁,哭之伤肺,病哮,终其身。好施予,尤急其族人,为赎一鬻子而婚之。尝建启圣祠,立义田,筑陂三,以资乡邻灌溉
”。李应元
“万历中贡生。以父母在堂,无复仕宦意。一诣太学,不数月,遽归。乡人有为铨郎者,强留之,不可,人咸称孝
”。
李阳初之孙李开芳、李开藻同样以孝悌声名闻播于乡里。外碧村李氏一世祖祠,乃李开芳、李开藻鼎力助修。李开芳,字伯东,别号还素,人称
“鹏池先生
”,李应元之子。万历十一年(
158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晋郎中,督理北平粮储,历广东按察司副使、广西左右布政使,进阶资治少尹、大中大夫、南京太仆寺正卿。开芳为官清正,颇有政声;善写诗文,书法更以篆、隶、八分见长。李开藻字叔铉,开芳从弟,人称
“鹏岳先生
”,李应辰之子。与开芳同科进士。曾授户曹榷关,历任山西、四川、山东、江西提学,唯贤是举,后世尊称
“四省文宗
”。后官晋南京太常寺少卿,在家伺孝,辞不赴任。开藻晚年倾全力在家乡建造学宫、乡祠、尊经阁,修桥筑陂,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