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1|回复: 10
收起左侧

颜姓居住地地名的谐音误读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据我的亲身采访聆听,目前我们有些颜姓居住地的地名被歪读误解了,如:
三元里的棠下——原为【唐夏】
白云区太和镇的园夏——园夏颜村牌坊上写的是【园下】
高州长坡的利坑——原为【利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的亲身采访聆听,目前我们有些颜姓居住地的地名被歪读误解了,如:
三元里的棠下——原为【唐夏】
白云区太和镇的园夏——园夏颜村牌坊上写的是【园下】
高州长坡的利坑——原为【利亨】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灿:据我的亲身采访聆听,目前我们有些颜姓居住地的地名被歪读误解了,如:
三元里的棠下——原为【唐夏】
从化的园夏——从化的园夏颜村牌坊上写的是【园下】
高州长坡的利坑——原为【利亨】
     很正常,这在全国各地是正常的事,一个与方言有关,造成地名误传;第二个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穷人多,大多数人没在读书是文盲,所以信息传递主要靠口传,一代一代口传下来,而不是用文字记载,所以难免对一地名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称谓......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寻找根源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人在这里是这个名字,到地里又是一个名字,由于他不识字,所以他在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不同,我记得我姑姑她叫颜方顺,后来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十年,档案的名字成为晏方顺,我后来见到才给她更改过来,象这样地名\人名谐音误读误传的多得很啊!!!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卜义鄂咸宁:
颜灿:据我的亲身采访聆听,目前我们有些颜姓居住地的地名被歪读误解了,如:
三元里的棠下——原为【唐夏】
从化的园夏——从化的园夏颜村牌坊上写的是【园下】
高州长坡的利坑——原为【利亨】
     很正常,这在全国各地是正常的事,一个与方言有关,造成地名误传;第二个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穷人多,大多数人没在读书是文盲,所以信息传递主要靠口传,一代一代口传下来,而不是用文字记载,所以难免对一地名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称谓......
.......


不是文盲的问题,而是当地土音的问题。在广州这个地方,语言就是越靠近市区的语言还是好的,一些郊区就是说话的时候带点乡下的土音,就是说话不标准的问题!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盲能修家谱吗?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是文化的传承。地名文化是祖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比如“棠下”是“唐夏”,那查证唐夏又还有“唐厦”。
塘厦,驻地宋末成圩于30余亩的大塘周围,名塘头厦圩,镇因圩名。塘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宋代,塘头厦已形成村落,人们傍石马河搭舍而居。宋末,由于中原战乱频繁,河南、陕西一带的汉族人纷纷南下珠玑巷,部分民众辗转移居塘厦,至清末共有3020户,10120人,并逐渐形成黄、李、罗、刘、赵、叶、林7大姓氏家族。
明代,塘头厦属东莞县归城乡第七都,塘厦圩为都府所在地。万历元年,今塘厦境分属新安、东莞两县管辖;清乾隆十九年,复将分属新安县的土地划归东莞,统属石龙戍厅管辖。
上面这些不一定是而今棠下之来源,只是举例子。
我们一般考证地名往往要调出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样可以加以分析研究历史的原委。
灿亲的帖子很好,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好资料。颜姓居住地地名的谐音误读的后面就隐藏着家族迁徙的路线。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卜义鄂咸宁: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寻找根源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人在这里是这个名字,到地里又是一个名字,由于他不识字,所以他在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不同,我记得我姑姑她叫颜方顺,后来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十年,档案的名字成为晏方顺,我后来见到才给她更改过来,象这样地名\人名谐音误读误传的多得很啊!!! .. (2014-02-21 10:06)


一个人他有姓、名、字、号。

姓,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名,《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字,《礼记·檀弓》。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如: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供学习参考。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1: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卜辞>,解释如下:
  元:开始。元字一般用于开始,譬如“元始天尊”,每个地方最早寺庙都叫“开元寺”
  亨:亨通。
  利:利益。
  贞:贞洁。

“利亨”乃通释。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8 1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盲都能修家谱的话,那样的我们颜氏先祖真的好厉害好厉害呀!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2 18:55 , Processed in 0.36936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