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孔教运动研究》序
颜炳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
孔子,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早已死了,但却依然活着,依然活得那样真实、那样亲切、那样鲜明,依然支配乃至左右着不少人的生活,甚至影响着近代、现代中国的命运。
正因孔子还活着,围绕孔子的是非之争出现了。有的人愿他活着,于是就尊崇他;有的人恨他活着,于是就批判他。长期以来,尊崇他与批判他的人,两军对垒,不斗个你死我活不休兵。尊孔的人,指责反孔派,是对民族的“精神自宫”,是“文化自残”,是文化的“自毁长城”;而批孔者则视尊孔者为孔老二的孝子贤孙,是保守人物、落后分子、反革命阶级、复辟派。降至20世纪70年代,尊孔与反孔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死生之争,成为革命与反动的分水岭与试金石!
两千多年前,大史学家司马迁曾感叹:“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史记
孔子世家》)可谓一语成谶!两千多年来,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曾几何时,显赫无比,可死后不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唯独孔子,传两千五百余年,至今天下议之!
然而,当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再,重新检讨近代以来的尊孔与反孔之争,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中西文化之争,孔子不过充当了中国文化的符号、象征、挡箭牌罢了。尊孔者所尊已不完全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历史上曾出现过、生活过的孔子,而是以孔学为核心、两千多年来所形成的那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反孔者之所反,同样不是两千多年前在历史上真正出现过、生活过的孔子,而是以孔子为护身符所形成的那套伦常纲纪、民族积习。围绕尊孔与反孔之争,实质上是文化的主体主义与文化的替代主义之争。不难发现,尊孔者大都坚持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本位、主干、核心,通过吸收西方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有益因素,促进中国文化的新生;而反孔者大都以西方的某种宗教、主义、主张为主体、本位、核心,通过吸收中国文化的某些因素,促进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活转于现代,还是中绝中国文化的固有进程而代之以西方化在中国,这是尊孔与反孔的实质。
尊孔与反孔,一直与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纠缠在一起,与中国近代以来一场又一场社会运动、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纠缠在一起,这种或纵或横、或重或轻的特殊关联,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浓淡相宜的历史山水画卷!亢奋的激情可以不再,尊孔与反孔的情绪化喧嚣可以暂时归隐,然而只要我们还处在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只要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伟大民族复兴、伟大华夏文化复兴,尊孔与反孔就会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
虽然,尊孔与反孔的历史尘埃远未最后落定,虽然许多问题只有经过历史进程的长期历炼才能看得分明,但近代中国尊孔与反孔这一文化现象很值得研究,在现在来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可谓恰逢其时。而尊孔与反孔的一大关节、大枢纽,孔教运动是也!近代以来,一切尊孔者起于是,一切反孔者,亦由是生。孔教运动发轫于1895年至1898年间的维新变法运动,首倡者为康有为、谭嗣同诸人。他们既是那个时代思想最为激进的群体,又是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鼻祖。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力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社会结构根本转型的近代化运动,孔教运动是思想意识形态转型的体现,既是维新运动的组成部分,又是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作为维新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通过借鉴西方耶教的组织方式、传教方式,促进孔学向近代转变的运动,是孔学的宗教化运动;作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它是近代的启蒙运动。
维新运动失败了,同时,孔学通过组织内的调整以实现近代转型并继续发挥自然国教作用的机遇也丧失了。民国以后,康有为、陈焕章等人一再努力,力图借助旧势力以实现“立孔教为国教”,在当时根本行不通!民国,说到底是革命的成果,而近代革命一直是西方宗教――基督教的胜场,从洪秀全革命到孙中山革命,都有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不仅洪秀全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基督教在中国的变种――拜上帝教,而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的核心团队中基督徒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而儒家则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主义相关,从维新运动到梁漱溟的乡建运动,无不如此。可以说,改良主义是近代儒学的本性,而革命主义则为基督教所钟情。康有为、陈焕章等人力图借助革命的成果实现改良主义的孔教理想,可谓痴人说梦!
康有为、陈焕章等在民国初期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先是遭遇到基督徒徐谦、诚静怡等“信教自由会”发难,继之受到醉心于西化人士――激进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全面围攻,非但没能实现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反而累及孔子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声势浩大的批孔讨儒运动由之而兴。
孔教运动源自维新,盛于民初,延续至今;它起源于中国,远播海外,至今尚存。展开此项研究工作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范玉秋同志自1997年开始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研究,1999年起,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就是康有为与孔教运动研究,2001年继续攻读该专业的博士学位,锁定孔教运动为研究目标。2004年博士毕业,居东海之滨,继续从事该问题的研究,屈指数来,已十年矣!“十年磨一剑”,玉秋同志这部学术论著是也!至于这一剑的成败利钝,最好读者自己去评价吧。
与玉秋同志交往有年矣,彼此相知甚深。在我的名义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是有了暂时的师生名分。但在实际交往中,可谓师生两忘。一起谈学术,论人生,评议世道,让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玉秋同志为人沉潜内敛,含蓄稳重,好学善思,数年来,启我助我良多,是不得不言,不能不言者。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教运动研究》一书可谓范玉秋同志登学术泰山之初步。衷心祝愿范玉秋同志叩紧攀登途中的悬崖峭壁,努力向高处、更高处攀去,以领略人类智慧之无限风光!是为序!
2006年秋于泉城
(该文为颜炳罡先生为范玉秋著《孔教运动研究》作的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