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的专著《中华传统文化与为政智慧》。这是一本适合领导干部阅读的口袋书,内容简约、文风凝练,出版发行以来深受领导干部喜爱。为了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本报记者专访了周桂钿教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您的专著《中华传统文化与为政智慧》深受领导干部喜爱。您能谈谈写这本书的初衷吗?
周桂钿:这本书的形成纯属偶然,起初我受凤凰卫视之邀做讲座,主讲中华传统文化与为官之道。后来,《人民日报》向我约稿,让我写一篇文章,我写了《中华文化与为政之道》。再后来,中宣部的《党建》杂志向我约稿,我写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为政智慧》一文,发表时还配了插图。之后,中国方正出版社就约我写这本书。写作的时候,我反复考虑,作为写给领导干部的书,一不能写得太长,二要通俗易懂。考虑到领导干部的时间很宝贵,于是本书就定为10万字左右,里面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小故事。这样不仅让领导干部有兴趣阅读、有时间阅读,而且看了之后还会影响自己的实践。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都很重要,但是普及更加迫切。传统文化的普及很难,通晓古文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人人都可以看得懂的作品,我的目标是每一本书都让初中生也能看懂。讲道理不是讲空道理,要用例子把道理讲清楚。传播传统文化不是让我们背诵古文,主要是要理解,文化的目的是转化人的思想,是“以文化人”。
记者: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为政智慧的角度考虑,您这部书主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周桂钿: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以民为本、为政以德、和而不同、浩然正气、义利之辨、知行合一、尊贤使能。这七个部分如果再精炼一下就三条:以民为本、为政以德、和而不同。首先是以民为本。中华传统文化治国思想最重要的是民本思想。从孔夫子的民本思想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再到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本思想贯穿中华文化的始终。其次是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者首先要自己修身,达到道德高尚,然后才可以引领人民。最后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基因,这个基因使中国从来就没有霸权主义,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搞过霸权主义,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殖民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行程数万里也没有搞一块殖民地。而87年之后,欧洲的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乘3艘船出航渡海,却搞出了许多殖民地。
记者:您认为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可以读一读哪些书?
周桂钿:“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传统文化从来就是注重治理的文化。哲学家提出治理天下的方案,政治家去实践,历史学家去总结,历代的总结连续下来就形成了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就是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共同创造的政治智慧,讲的就是兴衰存亡的问题,是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再如《资治通鉴》《群书治要》两部古代典籍,书名中都有一个“治”字。特别是唐朝名臣魏征在唐太宗的授意下主编的《群书治要》,是一部封建社会的治世宝典。习仲勋同志专门为这部书题字:古镜今鉴。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这和《群书治要》的教化作用有一定关系。唐太宗还编著过一本书叫《帝范》,是做帝王和国家元首的规范,武则天编著过一本书叫《臣轨》,主要讲如何做大臣和副手。对于这些典籍,我认为现在的官员都该认真读一读。
中华文化主要是修身为本,儒家经典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官员如何才能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要以史为鉴,修身立德。包括今天中央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要也强调修身。当下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道德问题、贪腐问题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传统文化里去找药方。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经。意思是说,留给孩子千金还不如留给孩子一本经书。文化教育比钱更重要,文化教育可以提高素质、提高智慧、提高道德、提高境界。这些方面提高了,还怕贫穷么?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不管子孙好坏,留钱都没什么用。到现在为止,很多人没有觉悟这一点。鉴古观今,足以使领导干部警醒。
http://ex.cssn.cn/dzyx/dzyx_kygz/201510/t20151008_2485022_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