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9|回复: 0
收起左侧

宋人绝句鉴赏之六

[复制链接]

2150

主题

218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0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20 15: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江上 王安石


江上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城东门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咏物摹景的即兴小诗,往往诗意清新,构思新颍,字句洗练,艺术上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被后人称为半山体(安石晚年自称半山老人,号其居室为半山堂),颇受两宋一些诗人的喜爱:黄庭坚称赞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陆游也说:“卧听儿诵半山诗”;杨万里甚至夸张地说“半山绝句当朝餐”。这种咏物小诗究究美在何处呢?作为读者的一员,我们一道从《江上》入手来加以评赏吧。


  首先,它美在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动人的立体山水图。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论画法时曾指出:“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林泉高致》)。也就是说,作画之前要注意布局,要给人一种空间立体感。王安石的这幅江上图就很注意这一点。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空中,后两句写地面,这是一个大的层次。写空中又可分成两个小的层次:第一句写江北“秋阴”,这是极目远望,写高空,第二句写低回“晚云”,这是由高到低,写低空。写地面也是如此,首先是缭绕青山,这是远景;然后写江上千帆,这是近景。同时,天空半晴到晚云含雨,陆上青山到水面千帆,景物、色彩也有一种对应。这样在构图上就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色彩,给人一种立体空间、万物缤纷的生活实感。


  其次,它美在善于表现景物瞬间的变化,把静物表现成动景。诗人站在江南的金陵,极目向远处的江北望去,天空是半阴半晴,阴晴无定。要说阴,云隙间却有夕阳的余辉,天空已逐渐开朗,要说晴,又晚云含雨,低低地在江面上浮动。天空也好,晚云也好,这都是静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在不断变化,在静穆之中有种缓缓移动感。诗人抓住这移动中的一个瞬间,把它捕捉到画布上,并涂上对比度鲜明的色彩,因而产生一种层次分明的流动感。三、四两句更是如此。绵绵青山,这是大自然中的无生命实体,但在诗人笔下却蜿如龙蛇,着意缭绕。南宋词人辛弃疾写山的名句:“叠嶂西驰,万马盘旋,众山欲东”也许就是从中得到启发的吧!第四句“忽见千帆隐映来”更是给人一种气势飞动的感觉。“隐映”,与缭绕的青山有关,也与晚云含雨、秋阴半开有关,它们构成了浑一的意境,而白帆又与青山在色调上产生了调谐。总之,有了这一句,整个画面就从凝重、沉闷的气氛中解放了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说明诗人是很善于捕捉景物瞬间变化的。


  再次,这首诗还美在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某种启示。秋阴半开、晚云低回,这种气氛总的来说是比较沉闷的,青山缭绕疑无路,更给人一种前途无着的压抑之感。“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但又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这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也是人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因为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注意观察和感受着这一切的诗人。但最后一句“忽见千帆隐映来”,则如洪钟巨响,随着浩荡的千帆,带来一派生机,把读者从压抑沉闷的空气中也载运了出来:这时回过头来再看含雨晚云,无路青山,也许又是一番景象了。当然,这种启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似乎不能指实也不宜指实,也不能同意有的分析文章的解释:从后两句中可“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以此比喻改革一定会冲破阻力”,“表明了王安石对变法仍充满了信心”。只能说,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它也能给人以某种暗示,这种暗示对人们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前途都会产生有益的启迪,它的内涵可以用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充。稍后受此启发的一些著名诗句,如北宋诗人秦观的“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秋日三首》),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也许都是努力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这种启示和意趣吧!


yanshi5445201556161.jpg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附 录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清·贺裳


  《江上》曰:“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初晴》曰:“一抹明霞黯淡红,瓦沟已见雪花融。前山未放晓寒散,犹锁白云三两峰”。如此二诗,谓与唐人有异,吾不信也。


《石洲诗话》卷三 清·翁方纲


  王半山“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秦少游“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所祖也。陆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乃又变作对句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4-20 10:11 , Processed in 0.26236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