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7|回复: 0
收起左侧

唐诗故事:宫廷斗鸡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20 15: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首诗主要是抨击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表达诗人对天宝后期朝廷腐朽政治的强烈不满。诗人抨击的是唐玄宗宠幸的两类内廷人物:一是宦官,“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是夸张他们目中无人、得意骄纵;“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则是强调这些太监不但有势,而且有钱。“甲宅”,即头等的宅第。接下的四句即是写斗鸡者,首先强调其服饰的豪奢:“冠盖何辉赫”。斗鸡人与宦官不同,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像故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车盖衣冠何等光彩夺目!二是夸张其气焰熏天:“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虹蜺即虹霓,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行人皆怵惕”,则是通过行人的心理表情进一步烘托映衬其熏天气焰。李白此时正在长安作翰林供奉,此情此景应当是其目睹,是唐玄宗后期糜烂生活和昏聩朝政的现实批判。李白也不只在这一首诗中对天宝年间朝廷和上层贵族中沉溺的斗鸡游戏、尤其是背后的政治乱象作出批判,在此前后的多首诗中亦是如此,如:《古风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李白回顾唐代开国到安史之乱前一百四十多年间国力强盛、繁荣富庶景象。其中提到上层贵族斗鸡、蹴鞠等豪奢游乐生活。其中提到“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自然是指喜爱斗鸡的唐太宗、唐玄宗等帝王,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诗人最后提到扬雄的《解嘲》。《解嘲》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揭示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李白以此为喻,指出这种骄奢游乐生活必然给本人和国家带来灾难。接着发生的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足以证明李白判断的准确。最后两句“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鄙视的目光。表现了诗人节操自守和与权贵们决绝的态度。除此之外,李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也说道:“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云:“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皆表达类似的态度和批判精神。


  李白虽然是位浪漫主义诗人,诗中多夸张和想象,但上述几首诗中对天宝后期朝廷上下沉溺于斗鸡游戏,以及斗鸡人由此获得宠幸过着骄奢淫逸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上层政治腐朽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所作的揭露和批判,确实异常真实的。它为另外一些作家作品乃至历史笔记所证实:


  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云:“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批判唐明皇骄奢淫乐,喜爱斗鸡之类游乐而导致政治混乱而亡国。晚明学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也证实了这段记录,称“一日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


  上御勤政楼。金吾及四军兵士未明陈仗,盛列旗帜,皆帔黄金甲,衣短后绣袍。太常陈乐,卫尉张幕后,诸蕃酋长就食。府县教坊,大陈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又令宫女数百,饰以珠翠,衣以锦绣,自帷中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


  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卷二》中还介绍了玄宗宫廷具体的斗鸡情形和杜甫关于斗鸡的诗篇:


  杜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初,明皇命五方小儿,分曹斗鸡,胜者缠以锦段。


  这首杜诗批判了斗鸡这两种宫廷游乐,诗题叫《斗鸡》:“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曲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的《斗鸡联句》,则堪称古诗中第一首描绘斗鸡的佳篇:


  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韩愈

  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孟郊

  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韩愈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孟郊

  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天时得清寒,地利挟爽垲。——韩愈

  磔毛各嘌痒,怒瘿争碨磊。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孟郊

  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韩愈

  妒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孟郊

  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毒手饱李阳,神槌因朱亥。——韩愈

  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孟郊

  知雄欣动颜,怯负愁看贿。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韩愈

  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孟郊

  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彩。连轩尚贾余,清厉比归凯。——韩愈

  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孟郊

  君看斗鸡篇,短韵有可采。——孟郊


  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的斗鸡的全过程:斗前两只斗鸡的风采,缠斗中的南难解难分,初败时的喷水再战,最终胜者的昂首高啼、余勇可贾,败者的头破血流和羽毛零落。诗中还描绘了斗鸡场内外的气氛和观者的心情感受。


  在所有记述唐代斗鸡游乐的诗文、文史笔记中,陈鸿所撰写的《东城老父传》是最为详尽的一篇。这篇传记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叙了玄宗时代沉溺于斗鸡游乐的宫廷风气,斗鸡小儿贾昌的家世和受宠经过以及得宠后气焰熏天情形。作者引用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鸡童谣》对玄宗生活上的骄奢和政治上的腐败进行讽刺和抨击,指出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祸源。文中也生动描述了贾昌在玄宗生日节庆上指挥斗鸡的场面。这一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也是精华所在。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乱起,贾昌因故未能随玄宗入蜀,隐居终南,不做伪官。长安收复后,他再不能入宫,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第三部分则变换角度,写作者对贾昌的采访,引出老人的一席长谈。通过两个事例作今昔对比,以期说明“理乱之根由”,暗含作者对当时政局的隐忧。表达方式上第一、二两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三部分则改为议论为主。这部分虽比较枯燥,但却点破主题,其中政治和人生哲理的含蕴却很丰富。这种以历史大事编年为框架,分别以叙事和议论的结构方式,在唐人小说中是很独特的,明显受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等纪传散文的影响。另外,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场面描写也异常生动传神,如描写贾昌在宫中指挥斗鸡的场面,短短一百来字,再现了一个完整的斗鸡过程,而且斗鸡的情态风神,指挥者的从容威风,皆尽得以展现。当然,唐玄宗的奢侈和皇族的腐败也从这奢华的场面中得以暗暗流露。


  下面将《东城老父传》中最精彩的第一部分简译如下:


  东城老父姓贾名昌,是长安城宣阳里人,生于玄宗开元元年(713)。到宪宗元和五年(810)已经九十八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说起话来慢慢的很安详,心力没有虚耗。说起安史乱前太平年间往事,记得的清清楚楚。贾昌的父亲叫贾忠,身高九尺,力气大的可以倒曳牛,以低级武官身份担任宫廷卫士。唐中宗景龙四年(710),拿着撑帐幕用的长竿随玄宗进入大明宫诛杀擅权的韦后,拥戴睿宗登基,于是成为睿宗景云年间的功臣。配长刀担任睿宗的亲随侍卫。睿宗下诏将其家迁移到皇宫东面的云龙门。贾昌七岁时就矫健过人,能攀柱而上,在屋梁上飞走。又很会说话,善于应对,并懂得鸟语。


  唐玄宗身为临淄王还未登基前,就十分喜爱民间清明节时的斗鸡游戏。等到即位后,在东宫和掖庭宫之间建“治鸡坊”,从长安城寻找能斗的雄鸡一千只,个个羽毛的末端放着金光,爪子坚硬如铁,鸡冠高尾巴长,养在治鸡坊内。又从六军中选取五百个少年军人,让他们来饲养训练斗鸡。皇上既然如此喜好斗鸡,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李姓诸位王爷,外戚,公主驸马和公侯之家,往往倾其所有去购置斗鸡,不惜破产。长安城内男男女女都喜爱养鸡斗鸡。穷人家买不起斗鸡,就弄个木头的假斗鸡来玩。


  有天玄宗出游,看见贾昌在云龙门的道旁玩弄木鸡,便把他召收为鸡坊小儿,属于右龙武军编制。贾昌训练斗鸡也确实有一套办法。他一到鸡坊,群鸡就围拢过来与他亲密。鸡的壮、弱、勇、怯、什么时候要进食,什么时候要为水,有没有生病,他一看便知。更了不起的是他指派两个鸡相斗,这两只鸡便乖乖斗起来,十分听话。管理“治鸡坊”的长官王承恩将此情况奏知玄宗,玄宗亲自召见面试,样样都让玄宗感到满意,立即封贾昌为鸡坊五百小儿的头领。又加上贾昌为人忠厚,所以玄宗很喜欢他,几乎天天都有金帛赏赐。开元十三年(713),玄宗到东岳泰山封禅,贾昌携带三百笼斗鸡随行。父亲贾忠死于途中泰山之下,贾昌作为儿子得到玄宗批准将其父灵柩运到陕西安葬。当地县官为之准备随葬器皿,官方的马车布满洛阳大道。开元十四年三月,贾昌身着斗鸡服,到骊山华清宫温泉拜见玄宗。当时天下人称他为“神鸡童”,并流传一个民谣说:“养个儿子不要去读书识字,会斗鸡、学舞马胜似读书。你难道没有看见贾家那个十三岁的孩子贾昌,因为会斗鸡而享荣华受富贵哪个也不如他。他就是因为会斗鸡,能身穿白罗绣衫跟随在皇帝的轿子后面。父亲死在千里之外,能让官府派差夫拉着丧车运回家乡长安”。


  玄宗的父亲睿宗李旦为相王时,玄宗的母亲昭成皇后于八月五日在相王府生下玄宗。玄宗登基后,将其生日定为“千秋节”(按:据《唐会要·节日》:“开元十七年(717)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天宝二年(743)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炤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自玄宗之后,皇帝的生日始称为“千秋节”)。千秋节这天,赏给天下百姓赐天下民牛酒(按:“牛酒”即牛和酒。其数量按《史记·封禅书》记载是“百户牛一头,酒十石”,即一百户给一头牛,十缸酒),歌舞三日,


  把这叫做“酺”,后来变成一种经常性庆祝活动,不一定要在生日这一天,在宫中举行大型游乐活动。每年或是在洛阳,但元旦朝会和清明节,大多在骊山。每到这一天,多种游乐活动一起展开,六宫嫔妃汇集跟从。此时,贾昌头戴雕翠金华冠,上身穿锦袖,下穿绣襦裤,手中拿着号令用的大铃和拂尘,站立在广场上,面对群鸡,眼中顾盼有神,手中指挥若定。斗鸡则个个羽毛怒张、拍打翅膀,磨砺着尖嘴利爪,随时准备投入搏斗取胜。随着贾昌鞭子的高低上下,或进或退,指挥有度。打斗分出胜负后,胜出的斗鸡在前,斗败的鸡随后,按顺序跟随贾昌回到鸡坊。看到这种情形,表演其它游艺节目的艺人,如表演摔跤的,穿过刀山、用棍捶打胸脯的,踢球的、走高空走绳的、在高竿上表演的,一个个神色沮丧,不敢进场表演,更不用说那些耍猴的驯兽的了。天宝二十三年,玄宗指派宫廷艺人潘大同将女儿嫁于贾昌为妻。婚礼上,贾昌佩戴的玉佩,妻子穿的绣襦,都出自皇家御府。贾昌养了两个儿子,名叫至信、至德。天宝年间,贾昌的妻子潘氏因善歌舞很得杨贵妃的宠爱。夫妻俩受宠爱前后达四十年,皇家恩泽始终不衰,这难道不是由于他俩精于技艺,又小心谨慎侍奉的缘故吗?玄宗生于乙酉鸡时这个时辰。却使人从身穿朝服去斗鸡,这岂不是太平时节要动乱的征兆吗?可是玄宗没有领悟这一点。


yanshi5476201603251.jpg


宫中斗鸡图


  如上所述,陈鸿写《东城老父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记叙宫廷斗鸡这种游乐活动,或是记叙斗鸡小儿贾昌的一生遭遇,而是要通过这些记叙来探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就像他的另一篇名作《长恨歌传》一样,也是要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遭遇来批判“汉皇重色思倾国”,终而导致安史之乱,以此来总结历史教训,“惩尤物,窒乱阶”。


  实际上,斗鸡这种宫廷游乐并不始于玄宗。玄宗之前的太宗,玄宗之后的文宗、僖宗都是斗鸡的爱好者。太宗皇帝在藩邸为秦王时,就爱上这种游乐。高祖时天策府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杜淹就写过一首描绘当时斗鸡情形的诗献给秦王李世民,题为《咏寒食斗鸡应奉秦王教》:“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诗的最后两句“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显然是在以鸡喻人,自我表白。杜淹在隋朝时,“(隋)文帝恶之,谪戍江表”。唐高祖也不喜欢他,“坐事流巂州”。但在太宗登基后,却“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不知与他投太宗所好,写下这类咏歌斗鸡的马屁诗是否有关?


  太宗之子高宗李治虽不爱斗鸡,但他的儿子们却个个喜爱。当时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高宗第六个儿子后来继位为太子的沛王李贤府内任修撰。有次他要与弟弟英王李显比赛斗鸡。“修撰”本来就是主管文字、担任修史的官职。此时李贤要与李显比赛斗鸡的文字联络自然落到王勃身上。这一年王勃16岁,李贤12岁,李显10岁,皆是不更事少年。王勃为了展露自己的才华,仿照两军对垒时的军事檄文,写了篇《檄英王鸡》,给对方下了战书。这篇檄文引经据典,形神兼备,写得慷慨激昂,洋洋洒洒。从鸡在上天的星宿昴日星君,写到它的司晨之职;从孟尝君的鸡鸣狗盗、祖逖的闻鸡起舞、淮南王的鸡犬升天,凡是与鸡有关的典故尽数搜罗进去。表现出初唐和一个少年才子的奢华文风。至于两鸡打斗一段,倒是十分出色生动:“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昂首而来,绝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这段文章的意思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利喙之下岂能妄自菲薄?养鸡百日,用在此时;激愤填膺,与敌手一决雌雄!勇敢的斗鸡啊,你貌似静若处子,呆若木鸡,但一上战场,你却斗志昂扬,如有神助!你尾部高耸,锐喙前沉,昂首前进,胜过那矫健的白鹤;你拍着翅膀,就像苍鹰在抟击!在你的有力攻击下,对手必死无疑,只会成为厨房中的美味;你将对手消灭殆尽,不会让他们留下偷偷地啼哭!其实,败寇何须到厨房发落,你铁喙翻飞,啄它一地鸡毛。捷报传来后,鹅鸭齐声欢叫;血战功成,你就是鸡中的雄鹰!沛王李贤读后也很得意就将这篇《檄英王鸡》呈给他的父亲高宗看。结果大谬不然,不但没有夸奖,反招来一番责罚。因为高宗并不喜欢斗鸡,相反却认为这是玩物丧志。而且在兄弟间互下战书,这个征兆也不祥。当然,父亲是不会过多责怪自己儿子的,于是便迁怒于写这篇檄文的王勃,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本想以此成名,结果却失去一切。随即出游巴蜀,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探望任交趾令的父亲,结果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6岁。可以说,这篇《檄英王鸡》葬送了他的一生!


yanshi5476201603252.jpg


檄英王鸡


  到了武宗会昌年间,则有李商隐有《赋得鸡》:“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阳乌”,太阳据说是三足乌鸦,这里代指君王,“不辞风雪为阳乌”是指平叛大军为了报答君王之恩,不惜清晨顶风冒雪向前进军。据清代学者冯浩注,此诗写于武宗会昌三年(843),随岳父王茂元讨伐泽潞、宣谕河朔三镇时所作。诗中的为稻粱谋、妒敌自娱的斗鸡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藩镇象征,也是借鸡喻人;直到五代后蜀的花蕊夫人《宫词》中还有对斗鸡的描写和感慨:“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至于晚唐诗人韩偓《观斗鸡偶作》则是借题发挥,意在言外,运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晚唐军阀割据、互相缠斗、不顾民生的社会现实。诗人将那些割据一方不知报效国家、不去击退外族“枭鸣”,却阵日争权夺利、残民以逞的藩镇军阀,比作是“何曾解报稻粱恩”,只知以“金距”、芥羽”陷害对方,“金距花冠”、趾高气扬的一只只斗鸡,可能是所有斗鸡描写中讽刺最为深刻、批判精神最强的一篇: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


  可见有唐一代,从李世民还是秦王的唐高祖时代直到唐朝灭亡的后蜀时代,斗鸡一直是上层贵族乃至宫廷一种普遍受到欢迎以致沉溺其中的游乐活动,甚至由此导致用人腐败和政局混乱,受到一些清醒的政治家和正直诗人的批判指责!


  再说回来,斗鸡作为一种民间游乐或上层宫廷的游乐活动,也并不起于唐朝,更不止于唐朝。斗鸡是以喜打善斗为特性的古老鸡种之一,有打鸡、咬鸡、和军鸡之称。斗鸡以体型魁梧、体质健壮结实、结构匀称紧凑、筋肉发达强、健肌肉发达、性强悍、善斗为基本特征。骨骼发达,骨质致密而粗硬。头、颈昂起,颈、胸、胫几乎成一直线。冠红色,冠、髯、耳垂不发达。眼大而锐,喙粗短、坚硬呈楔形,尖端微弯而甚锐,颈粗长灵活,腿强劲有力,胫长,距发达,长而锐,生向上方。爪粗大、坚硬锋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刚、短而紧贴体表,并富光泽,羽色多样,以黑色羽居多,翼羽拍打有力。《列子》中就有“纪渚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记载。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盛行,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当时鲁国的两家贵族季平子和郈昭伯养的斗鸡都很著名:“季、郈之鸡斗,季平子介其鸡,郈氏为之金”。是说季平子将芥末撒在它的鸡翅膀上(或云以胶漆其羽毛,使之类似铠甲),郈昭伯在他的鸡爪上扎金属刀尖。李白诗中说的“狸膏金距”(《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类唐代盛行的斗鸡训练办法,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当时鲁国的国君鲁昭公支持郈氏,引起季孙氏的不满,于是联合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反抗,将昭公逐出鲁国。因为斗鸡丢掉王冠,看来斗鸡一开始就与政治相连。周宣王三年(公元前679),春秋时代的霸主齐桓公因宋背盟,汇聚诸侯伐宋。取胜后在宋国北境筑斗鸡台,“斗鸡其上”。斗鸡台遗址今仍存,据山东《成武县志》:“斗鸡台在文亭山后”。《战国策》中也有“去筑弹瑟,斗鸡走犬”的记载,可见当时玩斗鸡在上层贵族中已颇盛行。实际上,先秦时代的斗鸡游戏不仅在王府和贵族家中十分盛行,即使是在民间也蔚成风气。据《国策·齐策》的记载,当时齐国临淄城(今山东临淄市)民众无不喜欢斗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


  斗鸡之风如此之盛,自然会涌现出如何调教和豢养斗鸡的专家和有关的经验介绍。《庄子·达生篇》中有段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的对话: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段关于训练斗鸡的对话是说: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后周宣王问纪渻子:“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询问,纪渻子的回答还是“不行”!因为斗鸡“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仍是“不行”,“还是那么东张西望、快速奔跑,斗志昂扬的样子”。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牠听到也没有反应,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头一样!但它的内在道行却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见到牠就会掉头逃跑”。这就是今日成语“呆若木鸡”的来源,这个成语本义是褒义的,今日词意已经变迁了。


yanshi5476201603253.jpg    yanshi5476201603254.jpg


山东济宁培育的斗鸡          济宁斗鸡的打斗场面


  两汉以后,斗鸡之风更甚。《史记》和《汉书》上关于“斗鸡走狗”有多处记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就记载:“(袁)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汉末三国时,魏明帝曹叡在鄴都(今河南临漳县以西)筑斗鸡台,直到十六国后赵时,其台仍是斗鸡之所,后赵的国君石虎“亦以芥羽漆砂,斗鸡于此”,并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的诗句(《鄴都故事》)。曹叡的叔叔,一代名家曹植成为此作《斗鸡篇》:“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诗中除了生动描绘出斗鸡场面外,诗中“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等句也反映了当时上层贵族百无聊赖中喜爱斗鸡的习尚。魏晋时期,尤其流行在寒食节斗鸡,从早到晚,无止无休,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斗鸡诗》就描叙的此日斗鸡的情形:“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难分。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博奕非不乐,此戏世所珍”。在应瑒看来,斗鸡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它能让众人欢聚一堂,让平日“劳勤”的身心得到释放:“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结尾的“宾主怀悦欣”、“此戏世所珍”则是公开夸奖和看中这种游乐活动


  唐代以后,斗鸡这种游乐活动更是有增无减:不但京都开封盛况空前,就是远处西南的四川,也是斗鸡如狂。宋太宗时张咏一首诗描叙四川斗鸡的情形:“斗鸡破百万,骄马黄金路”的诗句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熙熙三十年,光景倏如昨”(《张乖崖集》卷二)。宋代的斗鸡主要品种有河南斗鸡、山东斗鸡等,尤以产于开封、郑州和洛阳等地的河南斗鸡血统较纯,也更著名。此外,还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鲁番和伊犁、云南西双版纳和福建漳州所产的斗鸡等。


  元明时代,斗鸡活动仍久盛不衰。明代诗人高启写过一篇《书博鸡者事》,说的是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1369)。袁州有博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从事劳动生产,每天抱着鸡召唤一帮年轻人,在街市上斗鸡赌输赢。因为“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因此成为一个群众领袖,被众人推举出来惩治豪强,然后又率众到御史台为下狱的袁州太守喊冤,惩治的贪墨的按察使臧某。一个博鸡者能有如此号召力,除了个人的品德才干外,与斗鸡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和受欢迎,也可能不无关系。


  如果要在向前推溯,斗鸡也并非中国所独有。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最早是由百越中的泰系民族发展出来。印度河文明时代就已有斗鸡,不过用来打斗的是原鸡而非另一鸡种斗鸡。印度的娱乐斗鸡也有悠久历史,其他盛行斗鸡的亚洲国家还有菲律宾、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斗鸡游戏约于公元前5世纪传入欧洲,后传至世界其他地方。近百余年来,据报刊报道,国外一些国家也喂养斗鸡,如英、美、印度、泰国、越南、西班牙、古巴等都有数量不等的斗鸡。美国著名小说《根》就是描写美国斗鸡情况的一部名著。有些国家还进行全国性比赛。


yanshi5476201603255.jpg


西方斗鸡图


  附:《东城老父传》陈鸿


  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景龙四年,持幕竿,随玄宗入大明宫诛韦氏,奉睿宗朝群后,遂为景云功臣,以长刀备亲卫,诏徙家东云龙门。昌生七岁,趫捷过人,能抟柱乘梁。善应对,解鸟语音。


  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直。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入为鸡坊小儿,衣食右龙武军。三尺童子入鸡群,如狎群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举二鸡,鸡畏而驯,使令如人。护鸡坊中谒者王承恩言于玄宗,召试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为五百小儿长,加之以忠厚谨密,天子甚爱幸之,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従封东岳。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礼奉尸归葬雍州。县官为葬器。丧车乘传洛阳道。十四年三月,衣斗鸡服,会玄宗于温泉。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昭成皇后之在相王府,诞圣于八月五日,中兴之后,制为千秋节。赐天下民牛酒乐三日,命之曰酺,以为常也,大合乐于宫中。岁或酺于洛,元会与清明节,率皆在骊山。每至是日,万乐具举,六宫毕従。昌冠周?翠金华冠,锦袖绣襦裤,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顾眄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角牴万夫,跳剑寻撞,蹴球踏绳,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逡巡不敢入,岂教猱扰龙之徒欤?二十三年,玄宗为娶梨园弟子潘大同女,男服珮玉,女服绣襦,皆出御府。昌男至信、至德。天宝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于杨贵妃,夫妇席宠四十年,恩泽不渝,岂不敏于伎,谨于心乎?上生于乙酉鸡辰,使人朝服斗鸡,兆乱于太平矣,上心不悟。


  十四载,胡羯陷洛,潼关不守,大驾幸成都。奔卫乘舆,夜出便门,马踣道穽,伤足不能进,杖入南山。每进鸡之日,则向西南大哭。禄山往年朝于京师,识昌于横门外,及乱二京,以千金购昌长安洛阳市。昌变姓名,依于佛舍,除地击钟,施力于佛。洎太上皇归兴庆宫,肃宗受命于别殿,昌还旧里。居室为兵掠,家无遗物,布衣憔悴,不复得入禁门矣。明日,复出长安南门道,见妻儿于招国里,菜色黯焉。儿荷薪,妻负故絮。昌聚哭,诀于道,遂长逝。息长安佛寺,学大师佛旨。大历元年,依资圣寺大德僧运平住东市海池,立陀罗尼石幢。书能纪姓名,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昼把土拥根,汲水灌竹,夜正观于禅室。建中三年,僧运平人寿尽。服礼毕,奉舍利塔于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偏,手植松柏百株,构小舍,居于塔下。朝夕焚香洒扫,事师如生。顺宗在东宫,舍钱三十万,为昌立大师影堂及斋舍。又立外屋,居游民,取佣给。昌因日食粥一杯,浆水一升,卧草席,絮衣,过是悉归于佛。妻潘氏后亦不知所往。贞元中,长子至信,依并州甲,随大司徒燧入觐,省昌于长寿里。昌如己不生,绝之使去。次子至德归,贩缯洛阳市,来往长安间,岁以金帛奉昌,皆绝之。遂俱去,不复来。


  元和中,颍川陈洪祖携友人出春明门,见竹柏森然,香烟闻于道。下马觐昌于塔下,听其言,忘日之暮。宿鸿祖于斋舍,话身之出处,皆有条贯,遂及王制。鸿祖问开元之理乱,昌曰:“小人少时,以斗鸡求媚于上,上倡优畜之,家于外宫,安足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为吾子言者。小人见黄门侍郎杜暹,出为碛西节度,摄御史大夫,始假风宪以威远。见哥舒翰之镇凉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龙,逾葱岭,界铁关,总管河左道,七命始摄御史大夫。见张说之领幽州也,每岁入关,辄长辕挽辐车,辇河间蓟州佣调缯布,驾轊连軏,坌入关门。输于王府,江淮绮縠,巴蜀锦绣,后宫玩好而已。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关中粟麦藏于百姓。天子幸五岳,従官千乘万骑,不食于民。小人岁时伏腊得归休,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行邻比鄽间,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代之。近者小人扶杖出门,阅街衢中,东西南北视之,见白衫者不满百,岂天下之人,皆执兵乎?开元十二年,诏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及小人见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镇县。自小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朝廷沙汰使治郡。开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闻进士宏词拔萃之为其得人也。大略如此。”因泣下。复言曰:“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朝觐之礼容,临照之恩泽,衣之锦絮,饲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无留外国宾。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靴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乎?”鸿祖默不敢应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4-25 05:23 , Processed in 0.20224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