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颜真卿书风与家学传承
[ 编辑:颜以琳 | 时间:2016-04-03 02:47:40 | 浏览:3426次 ]
分享到:

                  家学与书法:颜体行书中的“草隶”笔意与家学渊源


(该文发表于《中国书法》2016年第4期)

颜以琳


【内容提要】

自米芾提出颜体行书有“篆籒气”以来,后世书家只局限于米芾之说,未能揭示颜体行书另一层面貌。文章依据颜体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图像和颜真卿《草篆帖》文本,从视知觉和文献记录两方面探究了颜体行书中的“草隶意”。阐明了颜体行书“篆籒气”之外的另一方面的重要品质。颜体行书熔“草隶”与“篆籀”一炉:因有篆籀故能古;因有草隶故能活。

【关键词】书法 颜体行书 草隶家学传承


文章为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核心价值观视野中的古代书论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BZS001;项目主持人 曹建教授)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

                                           ——颜真卿《草篆帖》

北宋朱长文(1039—1098)《续书断》云:“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汉严,魏晋以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1] 稍后米芾(1051年-1107年)在《宝章待访录》评价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时云:“颜鲁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右楮纸,真迹,用先丰县先天广德中牒起草,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2]从这段评述中可以看出米芾见过《争做帖》的真迹,而且对此推崇备至。在米芾《海岳名言》中也表达出对颜体行书的推崇,而且感受到颜体行书中的重要气息——篆籒气:“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3]

受朱、米二位影响,此后,后世论颜书者,言必称“篆籒气”。“篆籒气”诚然是颜体书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如果只是强调“篆籒气”而忽视其他,则对颜体的领悟有失偏颇。这大概是清代以来,学颜体之书家每每陷入“恶札俗书”的一个重要原因。若仔细品味,朱长文在那段对颜书的评价中不但讲到了“合篆籀之义理”,而且还讲到了“得分隶之谨严”。也就是说,颜书不但有“篆籀气”,还应该包括“分隶意”——确切的讲应该是“草隶意”——这在颜体行书中非常明显。来看一组《祭侄文稿》“草隶”笔意之字:

1、《祭侄文稿》中在处理一些纵横交叉笔画时,常常是纵向笔画向外拱出弧形,接下来的横向笔画则向上拱出弧形,而且收笔多蓄势。两汉魏晋草隶及受草隶影响的抄经书法多有此势。

第十四行“救”用笔几乎全出自草隶,左边求字的纵横交叉笔画,正如两汉魏晋章草字。

第十六行“悔”,右边“每”字末笔走势,与“救”字左边“求”中的横竖交叉用笔如出一辙。《祭侄文稿》与《平复帖》字例图片如下:



第二十行“摧”,笔势与王羲之早年未脱离草隶笔意的《姨母帖》极为相似,左边提手旁纵横交叉笔画、右边“崔”字下单人旁交叉笔画走势,都是草隶笔意,而且,单人旁末笔向外出锋的倾向很强。可以看出《祭侄文稿》中的“摧”字比《姨母帖》中的用笔更加接近草隶。



2、《祭侄文稿》有一些字左出锋笔画承袭的是草隶书中波挑笔意。第九行“何”字,左侧单人旁竖画向左侧出,明显是草隶笔法;第一行“戌”字中的撇画出锋重按;第十行“尔”字竖钩出锋没有用钩,而是采取了类似波挑侧出的笔法顺势带出。


3、《祭侄文稿》中有几个字的捺脚是出锋的,这几个字的出锋动作和笔画形态极为相似,承袭了草隶波磔出锋笔意。如,第二行“光”字末笔、第十八行“承”字。


4、《祭侄文稿》中有一类字在转折处没用用“绞转”,而是采取了类似《平复帖》中的“平动”笔法,这明显是草隶遗意。如第十五行“巢”字下部“果”字转角处。转折处比较如下:


从《祭侄文稿》中的字例中,我们已经窥见颜真卿书法有“草隶笔意”之一斑。最为重要的依据是,《草篆贴》云:“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真卿白。”[4] “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则表明自己曾经求教于张旭,但因天分和性情隔阂,未能深入学习张旭——换句话讲,自己的书法并主要还不是取法张旭。“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则表明自己书法主要源于“上祖”。清代书论家阮元《北碑南帖论》也指出:“唐之殷氏(仲容)、颜氏(真卿),并以碑版、隶、楷世传家学。”[5]而颜真卿上祖所擅长的则是“草隶篆籀”之法,需注意的是,颜真卿在这里的次序,先草隶而后才是篆籀。这种语序表达,能否说明颜氏家学传承中,“草隶笔意”更重要呢?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颜氏上祖中的“草隶笔意”。


二、南朝以来颜氏家族擅书者评述

史载,颜真卿上祖中擅长书法主要有:十代从祖颜延之、九代从祖颜峻、九代祖颜腾之、八代祖颜炳之、六代祖颜协、五代祖颜之推、曾祖颜勤礼与从曾祖颜籀、祖父颜昭甫、伯父颜元孙。其中,除颜勤礼和颜籀擅篆籀外,其他多以擅长草隶书见称于世。

唐张怀瓘《书断》将颜延之和谢朓书法相提并论:“谢朓,字玄晖……草书甚有声,草殊流美薄暮川上,余霞照人,春晚林中,飞花满目。……颜延之亦善草书,乃其亚也。”[6]这说明颜延之与谢朓书法水平相当,而且擅长草书。唐窦臮撰,窦蒙注《述书赋》讲到颜延之儿子颜峻时云:“颜氏儒门,士逊墨妙。大令典则,中散风调,薄首孔肩,体格唯肖。如惊弦履险,避地膺峭。”[7]由此可见,颜峻书法主要承袭王献之、羊欣一路,可以比肩薄绍之与孔琳之。《述书赋》还记载:“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武德以来迄于干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注:……颜峻……殷钧……殷仲容……张旭……”[8]从这两段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推断,颜峻主要擅长草书,接近王献之一路。因此,可以讲南朝时期,颜氏家族书法中吸取了王献之一路。

颜延之堂兄弟、三十代嫡长孙颜靖之书法尚未见诸史料,但其子颜腾之却以书享名。《家庙碑》记载:“腾之,字弘道,善草隶书,有风格。梁武帝草书评云:‘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少行于代。’”[9]由此可见,颜腾之在当时极为有名,而且颜腾之所擅长的正是尺牍。其子颜炳之承袭家学,以能书称于世。《家庙碑》记载:“炳之,字叔豹,以能书称。”[10]颜炳之孙子颜协传承家法,工书法,善草隶。《梁书》记载:“颜协,字子和。琅邪临沂人也,七代祖含。……协幼孤。养于舅氏。少以器局见称,博渉羣书,工于草隶。”[11]《吴郡志》也记载:“梁颜协,吴人,学书于范怀约,艺过其师。荆、楚碑碣皆协所书。”[12]唐张怀瓘《书断》:“时有殷钧、范怀约、颜协等,并善隶书,有名于世矣。”[13]从这两段记载来看,颜协不但传承家学,以草隶见长,而且曾向当时名家范怀约学习,学习的主要书体应该是隶书。从颜腾之开始,子颜炳之、孙颜见远、曾孙颜协对于书法的传承主要是集中在草隶方面。

颜协子颜之推虽以《家训》而闻名,然其书法亦佳。从《家训》和后世相关书法文献记载来看,颜之推不但精于音韵和家学研究,也是通晓书法之人。《家训》云:“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隠居(陶弘景)、阮交州(阮研)、萧祭酒(萧子云)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晩节所变,乃是右军年少时法也。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14]颜之推自己讲,萧梁灭亡时,梁王室秘府中王羲之书法真迹有十卷之多被颜之推收藏,这件事对于颜氏家族学习王氏书法有极大帮助。另外,从《家训》中颜之推对陶弘景、阮研、萧子云书法的渊源以及晋宋书法评论中也可推断,颜之推深谙书法。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讲:“梁亡之后,秘阁二王之书初入北朝,颜之推始得而秘之。……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唯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唯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纠正。其书家著名,见于《北史》、魏、齐、周《书》、《水经注》、《金石略》诸书者,不下八十余人。……颜之推……赵文深……丁道护……”[15]从阮元所列北朝八十家,颜之推与赵文深、丁道护同列这一评定来看,颜之推书法水平不会太低。而且,颜之推的父亲颜协是以隶书、草隶擅名于梁代。受颜之推影响,颜之推子颜籀、颜勤礼兄弟都以精通小学、擅书法特别是篆籀闻名后世。《家庙碑》记载:“勤礼字敬……工于篆籀,尤精诂训。”[16]

由此可见,颜氏家族,从南朝以来,多擅长书法,尤其以擅长草隶者居多,其次是擅长篆籀和小学。自南朝以来,书法和小学成为颜氏家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殷氏家学与颜氏家学的联姻

颜真卿的祖父颜昭甫在训诂学、书法两方面继承家学,与颜真卿从外祖殷仲容齐名于初唐。而颜昭甫此时的书法不但承袭了因小学而生发的篆籀,还承袭了颜氏先祖所擅长的草隶。《家庙碑》记载:“昭甫,字周卿,君之父也。幼而颖悟,尤明诂训,工篆籕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每有注述,必令参定。尝得古鼎廿余字,举朝莫识,尽令读之。”[17]从“举朝莫识”,而颜昭甫“尽令读之”和颜籀“每有注述,必令参定”来看,颜昭甫是颜籀训诂学的重要接班人。颜真卿从外祖殷仲容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从“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一句来看,颜昭甫也是当时书法名家。

关于殷仲容的书法,史书多有记载,张怀瓘《书断》讲:“王知敬,……工草及行,尤善章草,入能。……又殷侍御仲容,善篆、隶,题署尤精,亦王之雁行也。”[18]从张怀瓘的几部著作成书年代【按:《书断》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书估》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书议》肃宗干元元年(758年)】推断,张怀瓘在殷仲容(633~703)之后未远。而且,张怀瓘翰曾担任翰林院供奉,有机会亲睹著作中所提及的真迹。从张怀瓘评断来看,殷仲容不但擅长篆书、隶书,而且擅长榜书。这一点对颜真卿善榜书有重要意义。传《褚亮碑》、《马周碑》为殷仲容书写,二碑具为隶书,深得《礼器碑》三昧。稍后,窦氏兄弟《述书赋并注》记载:“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武德以来迄于干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注:颜峻……殷钧……殷仲容……张旭……”[19]殷仲容与其祖上殷钧,还有颜氏家族中的颜峻并颜真卿书法老师张旭,都出现在窦氏兄弟“翰墨之妙,可入品流”的记载中。窦氏兄弟在后文有详细记述:“殷公、王公,齐名兼署。大乃有则,小非无据。麒麟将腾,鸾凤欲翥。题二榜而迹在,叹百川而身去。注曰:殷仲容,陈郡人,不害之孙,令名之子。奕世工书,尤善书额,官至礼部郎中。书汴州安业寺额,京师义开业资圣寺、东京太仆寺、灵川神马观额,皆精妙旷古。王知敬,太原人,门传孝义,工正行,善署书,与殷殊途而同归,兼草书。弟知慎,工图画,官至秘书少监。当时双绝,与仲容齐肩。天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独绝。……其济度寺即父令名手踪,皆为后代程序。”[20] 这段记载,再次佐证了张怀瓘关于殷仲容书法的论断。《颜元孙碑》记载:“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人造请者笺盈几,輙令代遣,得者欣然,莫之能辨。”[21]从殷仲容稍后,包括颜真卿在内的三位重要书法家记述来看,殷仲容书法水平极高、名气甚大;从出土的《褚亮碑》、《马周碑》来看,殷仲容书法为当世一流。史载,殷仲容书法出自家学,殷氏擅长书画,十代祖殷仲堪、高祖殷钧、曾祖殷不害、祖父殷令名、父亲殷闻礼,都擅长书法与绘画。

在颜真卿父辈中,颜元孙和颜惟贞成为颜氏和殷氏家法的继承者:殷仲容书法传外甥颜元孙、颜惟贞;颜昭甫书法也是由子颜元孙、颜惟贞传承。《家庙碑》记载颜惟贞:“仁孝友悌,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笔法,家贫无纸笔,与兄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故特以草隶擅名。”[22]《家庙碑》提及颜元孙时讲:“我伯父讳元孙,洎君伯父,聪颖絶伦,尤工文翰。举进士,考功郎刘竒特标榜之,由是名动海内,累迁太子舍人。玄宗监国,专掌令画尝。和《游苑诗》。批云:‘孔门称哲,宋室闻贤,翰墨玄捷,莫之与先。’”[23]《颜元孙碑》也记载:“君讳元孙……少孤,养于舅殷仲容家。”[24]这三段段碑文清楚的记载,颜惟贞与颜元孙幼时具学书与舅父殷仲容,颜元孙因文章与书法善为玄宗赏识,其擅长的书体则为草隶。 由此,颜氏书法与殷氏书法合而为一,颜真卿是颜、殷两家家法集大成者,直接影响颜真卿书法的则是伯父颜元孙。《颜元孙碑》讲:“真卿越自婴孩,特蒙奖异,且兼师父之训,岂独犹子之恩?濡笔告哀,不申万一。”[25] 由于颜惟贞较早的过世,颜真卿儿时主要受教于伯父颜元孙,颜元孙在颜真卿的生活中担任了父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而颜元孙所擅长的书体正是“草隶”。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颜氏家族书法的传承、梁秘阁流散十卷二王法帖的流入、累世与殷氏的联姻、二王嫡传张旭的师授,共同促进了颜、殷、王书风之融合。故曰,颜体行书乃源出家学,合颜、殷、王为一体,熔“草隶”与“篆籀”于一炉:因有篆籀故能古;因有草隶故能活。二者都本于上祖擅长草隶篆籀的传统。



[1]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墨池编,卷三,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宝章待访录,宝章待访録,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3]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海岳名言,海岳名言,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4] [清]陆心源辑,《唐文拾遗》,卷十九,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5] [清]阮元,《北碑南帖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辑,《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37页

[6]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墨池编,卷三,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7]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述书赋,卷上,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8]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墨池编,卷四,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9]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0]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1]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梁书,卷五十,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2]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吴郡志,卷四十三,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3]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墨池编,卷三 ,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4]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颜氏家训,卷下,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5] [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辑,《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32页

[16]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7]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8]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书断,卷下,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19]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书苑菁华,卷九,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0]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书苑菁华,卷九,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1] 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书小史,卷九,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2]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3]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本

[24] [清]颙琰定,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广雅书局,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25] [清]颙琰定,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广雅书局,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上一篇:颜以琳书法作品
下一篇:〔清晨出游〕赏花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