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1
乐亭2
乐亭顶端(局部)3
亭内宋代“乐亭”碑4
颜庙序列资料㈢——门、亭、库
复圣门 颜庙大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庙工时建,其后又加以重修,1980年曾揭瓦修葺。现门阔三间,深二间,单檐歇上绿琉璃瓦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前后擎檐为石柱,八棱,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栱,明间补间四欑。门屋高9.06米,长13.93米,宽8.53米(柱中至柱中,下同)。
博文门 位于复圣门内东侧,系颜庙东便门,明正德二年庙工时新建。门屋三间,一门,单檐灰瓦悬山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无斗栱。据《论语》中颜子赞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命名。
约礼门 与博文门东西相对,系颜庙西便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庙工时新建。1965年因扩路被拆除,1979年仿博文门重建。
陋巷井亭 位于复圣门内,归仁门前稍西。陋巷井即颜子当年的饮水井。宋熙宁间,“胶西太守孔君宗翰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于其上,命之曰:‘颜乐’”。元初亭已无存,元贞间衍圣公孔治命颜族复构于故基。亭方形,欑尖顶。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时拆盖。1979年,揭瓦彩画。井壁为砖砌,井口以辋状石砌成圆形,井覆盖圆石,仅留一孔。井亭呈六边形,平面每边长2.90米,亭高4.40米,单檐灰瓦,形似欑尖顶,但尖部留空,与井口相对。建筑不用斗栱,檐檩直接置于柱上,老角梁分别支于抹角梁上,角梁前端用斜撑支于柱上,做法较为简单。
归仁门 位于复圣庙门后,系颜庙二门。元代时为颜庙大门,名棂星门。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重建。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1979年揭瓦维修。 今门屋三间,高8.52米,歇山顶,灰瓦,绿色琉璃剪边。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次间补间均为二欑。门及两侧掖门,据《论语》“颜渊 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命名。
克己门 位于归仁门东,三间,灰瓦悬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间补间二欑,次间一欑,斗栱疏朗。脊檩下用叉手,平板枋扁宽,额枋高瘦,柱头斜,平身科昂宽相同。门始见于复圣庙图中,后经过多次重修,仍然保存有明代构件。1974年,揭瓦大修。
复礼门 位于归仁门西。结构同克己门。1974年上盖已无,大修时修补部分斗栱,更换了部分梁、檩、椽、望板等。
正统碑亭 位于归仁门内东侧。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建,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因腐朽重修,弘治十五年倒塌,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又重修。清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和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1979年,揭瓦营修。亭方形,三间,灰瓦重檐歇山顶,下檐单昂三踩斗栱,明间每面 补间二欑,次间无。上檐为一间,重昂五踩斗栱,补间每面仍然两欑。斗栱疏朗,仍然保存原制风格。亭内立明英宗《御制颜国复圣公新庙之碑》等5通石碑,亭墙 外镶小碑8块。
正德碑亭 位于归仁门内甬道以西。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建,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形制与正统碑亭相同。亭内立明武宗《御制重修颜子庙碑》等8通石碑,亭墙外镶嵌小碑4块。
祭器库 位于克己门内,甬道以东。元代时位于庙东南角,三间,面西。明正德年间移至此处。库五楹,南为斋宿房七楹,俱西向。今斋宿房已不存,有祭器库三间,灰瓦硬山顶,无斗栱。
仰圣门 位于归仁门北,系颜庙第三道大门,中心院落的正门。元代名神门,三间,单檐。明正德年间名仰圣门。后曾多次重修,1979年揭瓦大修。现门屋三间,搞 7.76米,长14.25米,宽8.27米,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老角梁支撑,并饰垂帘柱。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间补间用二欑,斗 栱疏朗。门东西各有一座角门,单间。砖墩,灰瓦歇山顶。
乐亭 位于仰圣门内,复圣殿前。始建于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为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建,时位于陋巷井侧,元初已不存。元元贞年间(公元 1295~1297年)重建,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修庙时改亭为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始建于此处,单檐十字脊,四面悬山。后多次重修, 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拆盖。1979年揭瓦重修。今亭方形,绿瓦十字脊,四面歇山,每面一间,明补间斗栱二欑,单昂三踩,用八角石柱,围绕石 栏,前后有踏道。
(颜湘黔讯)9月3日,桐梓山隆重庆祝第六十四代颜君善孙伯太祖诞辰638周年纠首人员如下: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