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颜金堆:圆台胞黄锡庭东石寻根梦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6-03-18 10:32:50 | 浏览:1386次 ]
分享到:
   “这次多亏颜先生及诸位乡亲的热情帮助,我才能在两天内就找到从未谋面的亲人,了却几代先人‘认祖归宗’的夙愿。”4月25日,第一次到大陆寻根问祖的台胞黄锡庭,紧握着笔者的双手,连声道谢。
   4月25日中午,台胞黄锡庭终于在东石镇檗谷村的黄奇星家里找到了自己祖辈的根。
   今年50多岁的黄锡庭先生是台湾云林县水林乡人,现在厦门经商,是一家食品生技公司的董事长。据黄先生介绍,自高祖父迁居台湾至今,已有150多年,先祖曾嘱咐后代子孙一定要回大陆认祖归宗。受家族这种寻根梦的熏陶,黄锡庭对祖籍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一条寻亲短信》

  4月23日,我会会员颜金堆收到泉州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是帮助台胞黄锡庭先生寻找在东石檗谷的黄氏宗亲。根据短信提供的寻亲资料,颜金堆随即联系檗谷村的村民黄天造、黄碧辉,向他们了解了一些关于檗谷村黄氏族谱方面的相关讯息。
  4月24日,颜金堆找到了檗谷村村民黄居城的家里。凑巧的是,黄居城先生也是晋江谱牒研究会的会员,而且正是檗谷村里的谱牒专家。获知台湾的黄氏宗亲要来寻根谒祖,黄居城先生十分热情。他从家里的橱柜中拿出一本厚达20页的《檗谷黄氏二房长(后份)二十六郎派下迁台名册》,经过仔细查看后,在第7页赫然可见:“英川,去台,居牛担湾”。而“英川”正是台胞黄锡庭先生的高祖父。
   但是这份名册登记的只是迁居台湾的村民名册,只能说明“英川”确有其人,只有找到完整的族谱资料,才能解开“英川”的身世之谜。
   为此,颜金堆和黄居城逐一走访了五家负责保管族谱的黄氏宗亲、在檗谷村党支部黄凌波书记的大力协助下,又先后查阅了黄氏宗族的大柱、二柱、四柱…等六个房头的宗谱。
   24日下午六点多,终于在村民黄奇星提供的《二房长支(怀新公)派下家谱》里发现了“英川”。从该《家谱》记载的世系图可见:“十七世祖钟通公传子六人:英思、英趰、英川、英登、英传、英车。”英川为钟通公三子。而据台胞黄锡庭先生提供资料上先祖名字、辈行、以及迁台的年代与黄氏族谱记载基本吻合,迁居台湾的地名分别为“牛胆湾”和“牛担湾”,虽写法不一致,但闽南语的发音还是一样的,可以认定为同一地名。这些资料可以佐证黄锡庭先生当属十七世钟通公的后裔,也就是檗谷黄氏后份二房长支(怀新公)派下之裔孙。
   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很兴奋,几个小时的奔波疲惫顿时消失。笔者马上把这条喜讯用手机短信发给黄锡庭先生。黄先生喜出望外,回电时除了再三致谢外,还说明争取明早抽空回故乡看看。


    《相逢是首歌》


  4月25日早上,笔者从青阳赶回东石,黄锡庭也特意从厦门赶来。一行相约在东石振东大酒店会合,短暂寒暄后,我们便一起驱车赶往东石檗谷。一路上,黄锡庭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不停地向我问这问那。黄先生还提到大哥昨晚来电告诉他,老家的附近有一座“李王爷公庙”。临近中午,进入村口,堂亲黄明霞女士(与黄锡庭同辈)早已守候一旁,她非常热情大方,迎上前与黄锡庭亲切握手,嘴上连声道说“相逢是首歌”,场面非常温馨感人。
   在众多乡亲的簇拥下,又经过十几分钟的步行,终于来到(黄锡庭兄长说过的)李王爷公庙。黄锡庭兴奋地找到附近的一个小店买来一些供品和烧香的香纸。他神情凝重地站在“李王爷公庙”前虔诚地点燃了一炷香,恭敬肃穆地祭拜着…。随后,他频频拿起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不停地拍摄着周围的一切。
   当天下午,在檗谷村黄奇星家里,黄锡庭一行受到了热情接待。在堂亲黄天恩、黄共普的招呼下,黄氏家族十几位后代聚集一堂,品着清茶拉起家常。黄奇星指着《二房长支(怀新公)派下家谱》上注明前往台湾的先祖名字告诉笔者,从小就听祖辈讲,他们的上一辈亲人有不少台湾谋生,后来便失去了联系。祖辈们还留下遗愿,希望后人寻找到台湾的亲人。黄共普还指着傍边的一间老旧房子说,这(房子)就先人嘱咐要留给去台湾的(亲属)的。
   黄锡庭说,回到家乡这片热土,内心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此次回乡探亲,一方面是完成先人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想要看看家乡的故土,看看家乡的亲人。他表示,今后会经常回家看看,也希望檗谷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由于黄锡庭先生有要事在身,急需赶回厦门。傍晚时分,一行人依依挥手告别。能在短短两天就寻到祖根,完成祖辈几代人的寻根夙愿,让当天傍晚返回厦门的台胞黄锡庭先生一行仍激动不已,于是又从厦门打电话来感谢笔者。

     (——《晋江谱牒》2011年 第28期 颜金堆/文)


上一篇: 湖南颜潜墓碑
下一篇:台湾高考作文题目:问世间情为何物。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