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为参观学生讲解。 |
![]() |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在于都县城关小学进行宣讲。 |
![]() |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外景。 |
清明时节,各地纷纷开展缅怀纪念活动。人们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革命文物记录着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伟大奋斗,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走进三座革命纪念馆,聆听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编 者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播撒红色种子——
助老区精神根深叶茂
本报记者 王 丹
“大家请看,这是一台缝纫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出发,开始长征,一位名叫葛接调的‘红军裁缝’挑着这台四五十斤重的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跨过家乡的于都河,踏上长征路,这台缝纫机不仅见证了葛接调的非凡人生,更承载着那段辉煌的长征历史……”随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的倾情讲述,来自大湾区的学生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倾听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说起钟敏和讲解员的缘分,还得追溯到她的童年。小时候,钟敏经常听到外公讲起外曾祖父程六顺牺牲在宁都反“围剿”斗争中的往事,在她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我想把这颗种子播撒到远方。”钟敏说。
“成为讲解员25年来,聆听我讲解的观众中有白发老人,也有咿呀学语的儿童,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十几年前带着孙子来重温历史的一位七八十岁的红军烈士后人。”钟敏说道,红军烈士后人俯下身子,指着照片回顾历史,向孙子介绍故事,情到深处,不禁潸然泪下,孙子踮起脚尖,用稚嫩的小手擦拭着老人布满沟壑的脸颊。这一幕,深深烙印在钟敏心底,也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从符号、理念变成向观众走来的一个个生动因子,让更多人感悟这段峥嵘岁月。
随着前来纪念馆参观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一大批热心人士加入了志愿讲解员队伍。2020年5月20日,在红军后代葛江洋的牵头组织下,长征源宣讲团成立。“走近身边的红军后人,感知先辈的苦难辉煌,书写红色的血脉传承,分享内心的感动感悟。”葛江洋介绍,这是宣讲团成立的初心,也是成员们保持宣讲热情的动力。
宣讲团从红军后代、专家学者、中小学生等群体中广纳英才。他们不仅在纪念馆内开展志愿宣讲,还将长征故事传播到机关、乡镇、社区,教育覆盖面不断拓展。如今,宣讲团由最初的20余人壮大到70余人,累计完成宣讲500多场,推动红色血脉在这片红土地上赓续传承。
一次,长征源宣讲团来到于都县禾丰镇珠塘村义务宣讲,讲解员胡晓琼声情并茂地讲述《妈妈的马灯》《一件羊皮袄》等红色故事,现场观众深受感动。珠塘村老党员华仁发感慨:“长征路上的动人故事挖不完、讲不尽,每一次听心里都很受触动。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一定不能忘了革命先辈的付出。”他说,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资源是老区的根,要让老区精神根深叶茂。”钟敏指着地图上一处处的红色资源点位说,“希望红色基因能够融入更多人心中,化作照亮未来的光。”
辽沈战役纪念馆深挖文物价值——
做红色血脉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胡婧怡
走进位于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个展柜里陈列着几枚爆破筒残片,讲述着梁士英烈士舍身炸地堡的英勇事迹:1948年,在锦州攻坚战中,梁士英主动请缨,将爆破筒塞入敌堡并用身体死死顶住,用鲜血开辟出我军前进的道路。
如今,在距离纪念馆3公里外的配水池战斗遗址,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作为一名讲解员,正在用实际行动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1948年,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高喊“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艰苦鏖战,为攻克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配水池之战,是辽沈战役中锦州外围的关键战斗之一,它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指着配水池遗址东北一侧墙上的弹孔,梁丹丹介绍道,“如今,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斑驳沧桑的外墙上,清晰可见的弹痕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革命先烈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介绍,为做好红色血脉的“守护者”,真实呈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当地红色遗址秉持“修旧如旧”原则,根据多方资料,最大程度恢复与保持遗址原貌。
近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红色遗址遗迹调查信息采集小组,完成锦州地区近100处红色遗址遗迹的实地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撰写报告2万余字,推动了《锦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建立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持续开展烈士信息调研,上传60788位烈士信息,为7937位有名烈士找到安葬地,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为14位烈士补刻英名……
“通过文物保护、文史研究、为烈士寻亲等工作,我们打造出较为完整准确的以辽沈战役重要历史事件、英烈人物、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承载的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库,入选2024年度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我们持续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展览展陈,形成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五点一线’的红色宣讲阵地。”刘晓光说,“去年,仅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接待观众超260万人次,接待量提升的根本在于展陈内容的不断丰富。”
为了让红色资源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纪念馆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推出“行读辽沈红 厚植爱国情”“红色日历”等品牌研学活动、《致敬·梁士英》情景访谈党课、《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大型红色历史情景剧等,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社会教育职能。2021年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宣讲团走进农村(社区)、学校、部队、企业、机关,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000余场,受众近20万人次。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弘扬吕梁精神——
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本报记者 郑洋洋
春光明媚,位于山西吕梁市兴县蔡家崖村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迎来参观热。兴县阳光小学校长张红霞正带着几个年级的学生,站在司令部旧址的一孔窑洞门口参观。讲解员康彦红指着里面简陋的桌椅介绍:“同学们,边区的条件艰苦,但这里曾是我们党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步入展馆,一件件文物与展品把观众带回了那段在党的领导下,晋绥边区军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的峥嵘岁月。
在一个展柜前,康彦红从一枚老旧的八路军臂章和一二〇师胸章讲起。“这是国内目前最早的‘八路军’臂章之一,十分少见,是当时一二〇师在晋绥根据地活动的重要见证。”
听到这里,张红霞再熟悉不过了,她曾经担任过兴县一二〇师学校副校长。根据当年在晋绥抗日革命根据地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共同愿望:用当年的部队番号或以根据地为名,为老区人民建立一所学校,于是就有了一二〇师学校。学校距离纪念馆不到两公里,新生入学的开学第一课,都要从这枚臂章学起,为的是不忘革命先烈。
故事听得多了,孩子们从倾听者也变成了讲述者,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中,便有来自一二〇师学校的“小小讲解员”。
“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一位抗日女华侨,她是晋绥边区文武双全、能征善战、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她叫李林……”来自六年级二班的学生贺子馨正在为参观人员讲解抗日故事,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在场的观众全神贯注,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里……2021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与一二〇师学校以馆为基地,以革命故事为内容,合作创办“小小讲解员”活动,馆校联动,充分挖掘晋绥边区红色故事,让红色火种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近年来,纪念馆每年都有讲解员走进兴县的各个学校,让革命故事进课堂,和一些学校合作开展“小小讲解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我们就是让孩子们来到纪念馆,在实地参观、讲解中,更深刻感悟吕梁精神的内涵。”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史怀勇介绍,边区军民使用过的兵器、工具、衣物、粮票、货币,弥足珍贵,馆内共展出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类可移动文物2474件(套)。“让纪念馆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让红色文物成为鲜活的教科书。”史怀勇说。
如今,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每年接待观众30多万人次,前来开展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3000多人。“革命精神是我们兴县儿女永远的宝贵财富。以后,我们将依托纪念馆,用更多形式把革命故事讲好,让吕梁精神代代传承。”史怀勇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6日 05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2025年04月06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记者朱高祥、董博婷)4月5日是清明节假期第二天,全国祭扫人数较前一日明显回落。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5日全国有6.29万家殡葬服务机构提供现场祭扫服务,37.73万名工作人员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全天共接待现场祭扫群众1364.22万人次,较前一日减少58.69%;疏导车辆326.51万台次,较前一日减少56.48%。其中,选择鲜花祭扫等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的群众881.12万人次,占现场祭扫总人数的64.59%;991个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祭扫群众22.03万人次。
5日全国各殡葬服务机构共安葬骨灰6887份,其中采取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有429份,占当日安葬总数的6.23%。截至目前,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未发生突发安全事件,群众祭扫活动安全平稳有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6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2025年04月06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记者李龙伊)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8位烈士确认了身份。截至目前,我国已连续11年迎回11批共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并为其中的28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最新确认身份的8位烈士,均牺牲在1953年停战协定签订前夕的江原道铁原郡战斗中。他们中,除陈淑彬、奚根祥2位烈士有明确印章线索外,其余6位烈士都是基于军战史分析、法医人类学分析、遗物分析等研究成果,进行多元化信息研判,最终确认身份。
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建立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逐步完善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集中开展鉴定关键技术攻关。在DNA提取方面,筛选数百个配方,成功提取遗骸DNA信息;在鉴定技术方面,自主研发亲缘分析高通量测序试剂并适用国产检测设备,做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烈士寻亲方面,根据烈士遗物线索和战史资料、军队档案,参考已确认身份烈士信息,精准开展烈士亲属摸排,有效提高了烈士遗骸与烈士亲属DNA比对成功率。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让英魂归故里,让更多志愿军烈士回到祖国、找到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为此,在已有工作进展基础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1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寻亲线索,公众如有相关信息,可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寻亲公共服务平台”小程序留言,或联系所在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推进相关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6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2025-04-06 20:47:16人民日报客户端
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我国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当前应客观分析美滥施关税对我影响,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坚定应对美这一轮遏压的信心。
(一)美滥施关税将对我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此次美国政府对我加征34%的关税,加上此前加征的关税,将严重抑制双边贸易,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我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但要看到,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冲击,我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我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美国内不少产品对我依存度较高。当前美国不仅在很多消费品上离不开中国,很多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有若干品类依存度超过50%,短期内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来源。在全球产供链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可能完全中断。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日益成为我稳外贸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我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据统计,2024年我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国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
(二)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应对美关税冲击有底气、有信心。2017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无论美国怎么打、怎么压,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和进步,展现了“越压越强”的韧性,这成为我们应对外部冲击的最大底气。经济循环不断改善。近年来我们持续优化供给、改善需求,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消费等国内需求增长好于预期,出口初步经受住了考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一季度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科技赋能持续发力。我们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最重要的供给,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活力。“卡脖子”、打压遏制只会倒逼中国加快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风险缓释成效明显。近年来,我们顶住内外压力,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持续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目前,三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收敛状态。房地产市场交易和社会信心出现积极变化,一线城市回暖态势比较明显。各方预期不断改善。我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策连续性,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预期。今年以来,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前景的看法明显改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很多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将中国的“确定性”视为对冲美方“不确定性”的避风港。
(三)面对美滥施关税的乱拳,我们心中有数、手上有招。我们已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虽然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滥施关税超预期,但党中央对美方对我实施新一轮经贸遏压已有预判,对其可能造成的冲击有充分估计,应对预案的提前量和富余量也打得较足。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如何应对美新一轮对华遏制打压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外部影响程度动态调整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们出台的很多政策,如将今年财政赤字率确定为4%左右,运用国债资金扩大对“两新”“两重”的支持等都是超常规政策的具体体现。
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各级政府将“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支持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指导帮助企业在尽可能维持对美贸易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和非美市场。同时,我们将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国和世界各国磋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
(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调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将应对美方冲击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以自身的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面对高关税持续压缩对美贸易空间,我们更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方面,从需求侧入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意愿;另一方面,从供给侧发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国内企业更多围绕老百姓的需求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面对美方的多变易变、极限施压,我们没有关上谈判大门,但也不会心存侥幸,而是做好了应对冲击的各种准备。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定能够化危为机、行稳致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片大海经受得起狂风骤雨的洗礼,抵御得住贸易寒流的侵袭,终将让世人见证“海纳百川”的从容与坚定。
2025-04-14 13:18:52新华社73人参与25评论新华社河内4月14日电抵达越南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书面讲话(202..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