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第一视点丨一封春天的来信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4-07 16:37:23 | 浏览:3226次 ]
分享到:

2025-04-07 14:54:16潮新闻

49人参与36评论

第一视点丨一封春天的来信

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春天里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活跃着植树造林的身影。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操场边,一群六年级的准毕业生也聚在一起,共同种下寓意桃李芬芳的桃树。此时,远在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民勤县,甘肃青梭公益中心负责人马俊河通过视频连线,一同参加了植树活动——在崇文孩子连续捐种14年的“崇文林”里,他代孩子们种下了今年的第一棵梭梭树。

植下“毕业树”,是学校延续多年的活动,在踏上新的成长旅途前,种下一份希望,也将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根植于心中。

2025年,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种下毕业树。

2025年,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种下毕业树。

这一传统,与一封春天的来信有关。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感召下,从2006年起,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也组织开展了环保宣传行动。每到周末,西子湖畔、吴山脚下,孩子们扛着“李四光中队”的队旗,捡垃圾、收集废旧电池、宣讲环保知识……“我觉得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我做了好事,伤心的是看到有的人随手扔垃圾、踩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美丽西湖的环境。”当时8岁的王中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的力量太小了,谁能帮帮我们?”孩子们想起了几年前曾到访学校的习伯伯。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调研,现场体验了同学们的陶艺课。他还和孩子们一起“捏泥巴”,制作动物造型。习近平同志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师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给习伯伯写一封信吧!”2006年4月,这个念头在孩子们心中萌发。

班会课上,大家围坐在课桌边,你一言我一语,写下想对习伯伯说的话。

孩子们在信中说:“珍惜浙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李四光中队’队员的光荣职责。善待地球,科学发展,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心中的愿望。”

4月11日信寄出后,指导老师王婷身边每天都跟着不少来打听的“小尾巴”:“习伯伯看了我们的信吗”“他会回信吗”……王婷心里也没底:习书记工作这么忙,会关注一群孩子的想法吗?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在“世界地球日”前夕,回信来了!

那一天,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读了这封回信。习近平同志在回信中写道:“收到你们的来信,我感到非常高兴。从你们的来信中,我看到了你们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所作的努力,体会到了你们奉献社会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当代浙江少年所具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参加写信的学生陈芸辉记忆犹新,当时自己听着习伯伯回信中的话语,心情特别激动,心跳也加快了。

“在浙江这片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上,需要每一个人都来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习近平同志信中的句句嘱托,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也让绿色生态的种子在学校扎根。

崇文林。

崇文林。

之后,学校探索建立了以生态环保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将不同主题的环保知识贯穿于劳动课、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中,还倡导学生、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生态环保教育同盟。

“学校开辟了‘环保园’,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重要一站。孩子们不仅在校园的边边角角种上绿树,还自发把绿化这件事做到了大西北。”王婷说,捐种甘肃民勤县“崇文林”的最早发起者也是一名学生。

2012年,读一年级的杨雨凡在报纸上看到“拯救民勤”活动的新闻。“当时,奶奶给我看报纸,我马上想起‘入学第一课’,老师讲过习伯伯回信鼓励我们保护环境的故事。”如今已是大学生的杨雨凡回忆说:“那时,就想着我们小朋友也可以为祖国绿化做点事。”

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后,他在学校发起倡议。第一年,全校同学用跳蚤市场义卖获得的15330元为甘肃民勤县捐赠了1533棵树。

学校“李四光中队”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一届又一届崇文学生接力为西北植树,至今已在民勤县捐种15000余棵梭梭树。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云雾缭绕,山乡景美如画。拍友 杨波 摄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云雾缭绕,山乡景美如画。拍友 杨波 摄

一棵树的故事,不止于校园。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全社会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给“李四光中队”回信的第二年,孩子们了解到,习伯伯在离学校不远的钱江新城滩涂地上,种下了桂花树。

曾任钱江新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的谢振华回忆:“习书记穿着运动鞋、休闲服,到地方后铁锹一拿就开挖了。”

习近平同志与树的故事不断延续。在他的指导关怀下,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改掉了上山砍柴做饭的传统,建起沼气工程,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开化县金星村展开了抢救银杏树行动,让古树成为金星村最亮丽的风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植树护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绿色共识、春天之约。

20年来,浙江先后启动了平原绿化、新植1亿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至今,全省累计完成造林超1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并位居全国前列。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

2019年,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0年,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让山山水水有了鲜明价值;2023年,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色信仰传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图为开化金星村。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遍及浙江,图为开化金星村。

爱绿、植绿、护绿,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绿色之约”,身体力行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这叫培育,培育年轻一代,从小就给他扶正了。”“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广大青少年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每一次,与青少年一起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意味深远。

“植”此青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精心浇灌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一批批崇文孩子长大成人,无论是日常环保言行,还是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活动,都成了那封回信在他们心中烙下的绿色印记。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杨雨凡一直倡议身边同学加入这份绿色坚守,“同路人越来越多,保护生态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春天,他正和大学同学商量筹备自己在甘肃的第14年捐种计划。

学生马欣瑜与崇文林合照。

学生马欣瑜与崇文林合照。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马欣瑜,在假期实现了期盼已久的旅行——到甘肃,亲眼看看那片由他们共同捐赠的“崇文林”。

从杭州出发,3天行驶2000多公里,一路翻过贺兰山,穿过腾格里沙漠。当车子驶入民勤县后,星星点点的绿色逐渐替代了黄沙,15万亩的四方墩生态林铺陈于眼前,延伸到天际。

大漠戈壁,孩子们用环保心愿浇灌的梭梭树,已和12岁的马欣瑜一样高。

天地茫茫,站在“崇文林”的标志旁,背后是巴丹吉林沙漠。前方的高山上,一座纪念碑高高伫立,上面书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的“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江南到塞北,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

亮眼数据盘点清明假期蓬勃活力 各地“春日经济”不断升温

2025-04-07 15:00:39央视网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97.24%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0/Duration 1:1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今年清明假期,赏花踏青、户外运动等消费火热,各地“春日经济”不断升温。

清明假期,全国各地迎来赏花客流高峰,带动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四川等地推出直升机观花项目带领游客“云端瞰花”,全方位畅游花海;上海樱花节首次推出夜樱观赏体验,多元消费场景融合焕新。温泉康养、户外露营等在带动户外休闲用品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春日消费的新场景。

这个清明假期,短途游、周边游是主流选择,综合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增长136%,出游时长在三天以内的游客占比超过70%,44%的游客选择自驾出游,全国各地历史文化街区、商圈、重点旅游村镇打造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北京颐和园、山西黄河壶口瀑布、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等多个景区出现客流高峰,“春日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1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6日结束。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数据,初步统计显示,清明假期三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日均2.6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1%,创出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

北京入境游客及国际旅游花费均大幅增长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3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清明假期3天,北京全市共接待游客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45.6%;实现国际旅游花费7.4亿元,同比增长46.2%。

广东全省共接待游客2110.5万人次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2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初步测算,清明假期3天,广东全省接待游客2110.5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旅游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657.5万人次,同比增长7.4%。

江苏A级旅游景区等接待游客2046.8万人次

Loaded90.18%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56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显示,清明假期,截至6日16时,全省纳入监测的644家A级旅游景区、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75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建设单位)和84家博物馆,去重后共接待游客2046.80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9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5%和18.11%。

南京中山陵、夫子庙、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等景点游客量较大。其中,南京博物院4月3日至 5 日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九点,截至 5日晚间共接待观众6.5万人次,带动文创产品销售额超130万元。

福建5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62.18%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2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清明假期期间,福建全省12家共计13处5A级景区的游客接待量73万8064人次,同比增长62.18%。其中,假期最后一天,游客接待量22万8023人次,游客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

湖南累计接待游客超1984万人次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29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清明假期三天,湖南省累计接待游客1984.87万人次,同比增长33.09%。其中,接待外省游客404.83万人次,占比20.40%。据测算,清明假期在湖南的游客总花费126.87亿元,同比增长58.86%,其中,外省游客总花费32.02亿元,同比增长70.84%。

四川A级景区累计接待1274.57万人次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4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清明假期3天,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886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74.5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亿1988.4万元,与去年清明假期相比,分别增长16.06%、11.32%。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117.26万人次。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广元剑门关、峨眉山、乐山大佛、成都极地海洋世界、成都欢乐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景区是游客在四川最热衷打卡的A级旅游景区。

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08.45万人次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3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通过数据监测分析,清明假期3天,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08.45万人次,同比增长5.89%;累计实现国内出游总花费53.35亿元,同比增长5.03%。数据显示,假日期间,以“自驾+酒店”为核心的短途休闲游成为主流。呼和浩特老牛湾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响沙湾、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等景区成为假期热门旅游选择。

甘肃最受欢迎5A级景区为天水麦积山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3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记者从甘肃省文旅厅了解到,清明假期3天,甘肃旅游市场以短途游、周边游为主,踏青、赏花、休闲、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共接待游客67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8%和12.5%。在全省的8个5A级旅游景区中,天水麦积山游客数量最多。在假期第二天和第三天,游客都在3万人次左右。

陕西重点景区接待量和收入双增长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2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记者从陕西省文旅厅了解到,清明假期3天,陕西全省重点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43.11万人次,同比增长7.73%;旅游经营总收入1亿6738.63万元,同比增长9.24%。

侨见海南自贸港:咖啡产业“玩”出老少皆宜新花样

2025-04-07 12:41:50中国新闻网

0人参与0评论

中新网海南万宁4月6日电 (张月和)喝完的咖啡渣,经处理后被用来创作沙画;喜欢在海边玩沙的小朋友,在工场里玩起了晒干的咖啡豆;还有咖啡粉壁画、咖啡豆手链、咖啡香薰……在海南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咖啡被“玩”出了新花样。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体验用咖啡渣创作沙画。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体验用咖啡渣创作沙画。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沉浸式感受咖啡文化,了解海南的创新咖啡产业链。

万宁最早种植咖啡是在民国初期,华侨先后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带回咖啡籽,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1952年初,万宁创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咖啡厂——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加工厂。此后,海南开始大规模种植兴隆咖啡。

“创办M1咖啡奇幻工场的想法源于一次旅行,我们一家人来到万宁后发现这里咖啡文化氛围浓厚,并且区别于上海等大都市的咖啡文化,非常闲适轻松。”原本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佟烁,看中万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氛围,决定在此创业。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参观咖啡加工流程。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参观咖啡加工流程。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M1咖啡奇幻工场2019年开始筹建,规划建设了“咖啡沉浸式体验馆”“兴隆咖啡主题公园”“世界咖啡竞拍交易中心”三个旅游休闲体验区,内容涵盖咖啡、轻食、乐园、培训、周边商品、定制化生产等,现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相关年收入1400万元。

“M1咖啡奇幻工场打造出了一个老少皆宜的咖啡文化体验空间。”美国拉斯维加斯新闻报副社长韦元龙参观后对中新网记者说,咖啡的起源在海外,近年,许多中国人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的咖啡产业发展如此丰富,远超饮品范畴。

与此同时,M1咖啡奇幻工场推出的创意咖啡也受到嘉宾们的青睐。“咖啡中加入了海南特有的老盐,风味很独特。”韩国新华报副总编辑隋兴国品尝后说。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点赞创意咖啡。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4月6日,参加“侨”见海南自贸港主题活动的12国30位海外网络华媒人士、侨领侨青、知名网红探访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图为嘉宾点赞创意咖啡。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M1咖啡奇幻工场还打造了新型咖啡交易市场,挂牌世界咖啡竞拍交易中心,助力海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佟烁说,创新的交易模式推动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率先在万宁试点落地。

未来,M1咖啡奇幻工场将在咖啡种植、贸易、加工、文旅、教育等多项核心业务上发力。“让海南咖啡产业以创新之姿迈向全球,绽放独特魅力!”佟烁说。(完)


上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下一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