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0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进一步健全监狱管理体制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修订草案)》。
现行监狱法自1994年施行以来,为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狱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通过修订监狱法将现行监狱法施行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机制明确为法律规定,保障监狱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修订草案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监狱管理体制、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保障监狱安全、严格刑罚执行、强化内部管理、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加强罪犯教育改造,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仲裁法修订草案进入二审
提升仲裁机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作了关于仲裁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此前,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地方提出,提升我国仲裁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建议增加国家支持仲裁国际交流合作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修订草案第一章增加一条规定:“国家支持仲裁委员会加强与境外仲裁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
有的常委委员、人大代表、地方提出,要严格规范仲裁委员会换届工作,建议增加有关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任期和换届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该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任期届满的应当依法换届,更换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组成人员。”
修订草案规定,仲裁庭发现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仲裁方式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仲裁请求。有的常委委员、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仲裁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恶意串通的,还有申请人单方捏造事实的,建议增加相应内容予以规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该条中增加规定“当事人单方捏造基本事实申请仲裁”的情形。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增加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有关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修订草案中增加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需要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当事人可以向申请人住所地或者与裁决的纠纷有适当联系的地点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审议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九成
本报记者 张天培
4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了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1.24%,连续4年超过90%。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十大重点流域水质均为良好及以上,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据介绍,经过各方努力,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好于年度目标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好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
报告强调,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绿盾2024”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纳入监督检查范围。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开展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三北”工程攻坚战。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印发实施《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推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形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督察执法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轮第二批、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推进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发布5个正面典型案例和36个负面典型案例。
报告提出,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审议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扎实推进整改,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了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蓝佛安表示,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工作,组织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整改任务。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整改,并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从理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展开。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显示,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关于中央企业防范控股不控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等文件。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财政部研究修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办法,夯实数据基础;财政部实施国有金融资本监测管理,健全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财务快报体系,建立验审问题通报机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探索推进价值量核算,自然资源部分别发布园地、林地、草地估价规程,基本构建形成分等定级体系和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
关于配合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问责情况,报告显示,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做好国有资产法立法工作,持续加强对重难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职责边界。持续提升国有资产报告质量,财政部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推进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报告范围;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口径。完善国有资产报告编报与整改反馈机制,财政部积极配合人大监督工作,及时提供监督所需数据清单;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机制,加强专项报告和综合报告衔接。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问责,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对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监管。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持续整改落实的下一步工作考虑: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并抓好落实;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审批环节衔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2025年04月29日06: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饶权为国家文物局局长。
免去李群的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职务;免去郑庆华的同济大学校长职务。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2025年04月29日06: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西安4月28日电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2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国中强调,卫生健康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各成员国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在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战略引领下,各国始终秉持“上海精神”,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在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深化疾病防治技术交流和医药科技合作、传统医学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刘国中表示,中国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把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升到新水平。他提出4点倡议:一是坚持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二是坚持开放创新,共同推动医学科技进步。三是坚持互鉴共促,共同促进卫生健康领域人文交流。四是坚持多边主义,共同推进全球卫生治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视频致辞。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外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及医疗机构代表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前,刘国中集体会见了外方主要代表并合影。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25年04月29日06: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高度评价100年来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
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我国工人阶级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建立不朽功勋。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推翻“三座大山”,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创造大庆油田、红旗渠、“两弹一星”等伟大成就,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世纪工程……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跨越,都凝结着亿万劳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智慧与创造。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从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从“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到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在千帆竞发的经济建设洪流中奋楫争先,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勇担重任,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充分展现了主人翁的豪迈姿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正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一部百年工运史,就是一部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矢志不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工人阶级“四个不愧是”和我国工会“三个不愧是”的重大判断,提出“不论时代条件和社会群体怎样发展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动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不容动摇,我国工会的性质和职能不容动摇”的鲜明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工运事业取得的成就,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来,党的工运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坚持”精辟概括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做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长期坚持。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坚持这一道路,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运动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也有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越是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汇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进一步推动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提升,不断厚植我国发展的人才优势、为向前发展注入更大推动力。各级工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满腔热忱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回望过去,正是亿万劳动群众的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天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2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
2025-04-29 09:28:32新华社
1:16/2:00自动播放
沙溪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
下辖14个村委会
其中,寺登、石龙、华龙、北龙等10个村落
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是一个以白族为主
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自唐宋起
沙溪镇便因丰饶的物产和平坦的地势
成为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重镇
马帮驮着茶叶、盐巴与丝绸
一路翻山越岭,在此休整交易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的茶马古道(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与游客通过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村民骑马经过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将鸭子赶回家(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
沙溪一度沉寂
这是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玉津桥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养殖的马匹在田间觅食(无人机照片,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列入
“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不久后,政府启动“沙溪复兴工程”
对茶马古道上的
四方街、古寨门、古戏台、兴教寺等核心遗产
进行抢救性修复
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的历史真容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一景(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一名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同时,沙溪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理念
探索出一条“轻开发、深体验”的
文旅融合之路: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修缮古旧建筑等举措
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也吸引外商投资,促进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村民何桂珍将冲泡好的咖啡递给游客(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村民在练习霸王鞭舞(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如今,村民们纷纷跟上发展的浪潮:
北龙村闲置粮仓变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有“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之称的寺登村欧阳大院转型非遗工坊
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人们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看书(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这是沙溪古镇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马店”欧阳大院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欧阳大院,剑川木雕匠人施顺华在制作木雕(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走南闯北的马帮后人杨四云
返乡办起马帮文化体验馆
向游客讲解茶马古道历史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右一)在给客人分享马帮的故事(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和一名外国游客告别(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骑车电动车带着儿子出门办事(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
通过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二)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在排练时指导徒弟(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白族老人闲暇时做的手工刺绣
成为游客购买的畅销品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的白族老人何先会在整理制作好的手工刺绣香囊(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白族老人何先会在制作手工刺绣香囊(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2024年沙溪镇:
接待海内外游客311.68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42.98亿元
沙溪的复兴之路
印证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中国智慧”
一名游客(左)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体验制作甲马版画(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名小朋友被穿着白族扎染服饰的兔子玩偶吸引了目光(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田里干农活(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白族老人杨金池在自家院子里织毛衣(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黑潓江边放羊(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当古戏台的飞檐被暮色浸染
四方街的灯火次第亮起
照见的不仅是千年古镇的璀璨过去
更是传统村落走向未来的康庄之路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统筹:宋为伟
记者:刘莲芬 胡超
编辑:张善臣、逯阳、江文耀、金宇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2025-07-01 08:50:11人民日报0人参与0评论 ..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