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族人承祖德 与时俱进创基业
有着四代传统工艺,100年历史的中江颜氏面,2006年产量增到8000多吨,仍然供不应求。颜氏面业又添两条新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再增产量10000余吨。成为四川省规模第二,产量第一的面业生产企业,近期年产约20000吨精制的优质中江颜氏面将走向全国市场。
“提起哪个中江面塞,细如那个头发能通风哦,锅也回锅,煮不烂也,煮不烂也……” 这是响誉四川的民歌唱词。可见“中江挂面”的品牌和质量是悠久的。而中江最老的挂面厂和今天最大的面业生产企业却与颜氏族人有着渊源的历史和创新的脚步。
现已70岁的“中江挂面”生产老技工颜昭炽回忆:他家已有四代人从事传统挂面生产的技艺,历时100余年。从祖父、父亲、自己再到儿子,可谓是:代代相传,年年增效。
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祖先颜成研由广东嘉应洲(现为梅县市)迁入中江县集风镇。嘉庆元年(1897年),其后代颜广聪(丙生字瑞林)15岁到中江县潭家街学徒做挂面,三年期满,学到一身好手艺,受到老板的重用,又帮老板主持了三年作坊技术。1903年,21岁的广聪公在县城凯江码头边的桥亭街买下了几间街坊,开始了颜氏挂面的生产和销售。过去是手工制作,每人每天仅能生产五、六十斤。但凭着广聪公绝好的手艺和良好的信誉,中江颜氏挂面很快在市面上创下了品牌,产量也由一天百十来斤发展为每天二、三百斤。除了本地销售,主要用脚力(民工)靠肩挑背磨,往上至成都、温江,下行水陆兼行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贩卖。1945年,昭炽的父亲树光公从丙生公手中接下家业,中江颜氏挂面的品名继续在市场上流传。解放初期昭炽又从父亲手中得到真传,颜氏挂面在中江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文革”一场灾难,颜氏挂面受到冲击。1978年天响春雷,改革开放唤起了颜氏挂面第三代传人颜昭炽的情意,他带着儿孙重振旧业,恢复了中江颜氏挂面的传统生产,并且很快占领了市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颜昭炽的大儿子颜明洪与四儿子颜明勇继承祖德,以德置业,于2003年集资几十万元,购置了一套面条自动化生产线,办起了“中江县颜氏粮油制品厂”,他们把传统的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在父亲的技术指导下,再加上“中江颜氏面”历史的声誉和良好的信誉,新的中江颜氏面一上市就成为枪手货。2004年,企业又上了一套自动化生产线,使面条产量达到每天5-6万斤,年产8000吨左右,经过两年产销,中江颜氏面赢得了市场。就这样颜氏族人和中江挂面与历史同步走到了今天,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的“中江颜氏面”,“健康长寿面”!
2006年底,颜氏企业作出了新的发展规划:在中江县工业园区内,新建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四条自动化生产线的绿色环保面条加工厂。
2007年6月1日,笔者亲临了“中江县颜氏粮油制品厂”。老厂的两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序的紧张生产着,负责生产和销售的老四颜明勇一面指挥着生产,一面应付着销售。手机、座机电话不断,都是要货的,只有好言一些商家下半年保证供货……远在河南郑州的厂长老大颜明洪正在催促第二条新生产线的设备发往回家,还不时的与老四交换新设备安装的信息……工业园区内新厂房已经建好,老三颜明伟也到厂帮忙,带领技术工人紧锣密鼓安装调试一条新的生产线,老四颜明勇不时赶过来,检查安装质量……兄弟三个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带动下,各自发挥着应尽的职责。新厂区的两条新生产线计划6月内投入生产,年产新增10000吨以上。企业正全力以赴,争创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面业展销会的一流品牌。
董事长颜明洪(右)
总经理颜明勇
学配料和科学检测
加紧生产
科电视监控(面条生产的每一个工序和每一个时段)
看到一个蒸蒸日上的中江颜氏面厂继承祖德,与时俱进。真要感谢中江的颜氏族人为老颜家的添德增辉。我也要为中江颜氏面摇旗呐喊,好!好!!好!!!
200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