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5|回复: 0
收起左侧

儒释道的根柢与巴蜀文化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4-9 16: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一届世界颜氏联谊大会“成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作品)


谭继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干,三学各有根柢。其根柢皆与巴蜀有关。谢无量先生主张“蜀有学,先于中国(按:即中土之意)。”“国人数千年崇戴为教宗者,惟儒,惟道,其实皆蜀人所创。”至于“释家者”,虽为“异邦之学”,而“蜀所传者二宗:一禅宗,二华严宗”。此诚为卓见。
在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大主干之学中,巴蜀皆占有特殊地位,或是开源性贡献,或是奠基性贡献,可归纳为“仙源(道源)在蜀”、“儒学源蜀”、“菩萨在蜀”三大特点。
一、“仙源在蜀”——“道”的根柢在仙学,仙学起源于巴蜀。
道教经典分为仙学、道学、神学三部分,仙学是统率神学和道学的。而仙学,即神仙说,最早即起源于巴蜀(神仙说最早源于昆仑,古指岷山,岷山在蜀)。
(一)从文献看,蜀王仙化的传说很早,蚕丛、柏灌、鱼凫三代蜀王“皆得仙道”,望帝春心化为啼血杜鹃,开明王上天成为天门奇兽,如仙如幻的故事显示出巴蜀是蜀人最早羽化成仙的文化想象力的起源处。
(二)从考古发现看,“羽化飞仙”的想象力最早源于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大量鸟形、羽翅形、人鸟形青铜器物、玉器、金箔,细加分析,可看出道经所说“人鸟”观念的诞生与“教人学仙”的“上古之法”的思维来源。
从这些器物可看出古蜀人仙化思维的发展历程,现试解读如下:(1)崇拜飞鸟,崇拜飞翅。(2)特别是对鹰头杜鹃的崇拜。(3)对飞鸟神树的崇拜。(4)人乘飞鸟(青铜鸟爪人身像)。(5)人长羽翅(《羽化飞天经》:“肉身能飞,其翔似鸟”)。(6)人鸟合一(人面鸟身青铜像,即道经《元览人鸟山形图》所说的“总号人鸟”。)(7)灵魂出窍(三星堆A型、B型青铜面具额头正中生出一高高竖起的勾云翼,显示出幻想从“天灵盖“飞升,魂魄欲化出人体而幻为翼鸟乘云的形象)。(8)生成羽人,飞仙上天(金沙出土玉琮有线刻“羽人”形象,这是最早的羽人)。(9)奔日之仙,追求光明(“日者天之魂”,太阳神鸟金箔)。(10)奔月之仙,追求纯洁(“月者地之魄”,三星堆出土石蟾蜍,金沙出土金蟾蜍)。(1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可解析为“飞翔异兽托起蜀人的天府”。(12)仙的崇拜:仙源的形成、仙化思维的结晶形象:青铜立人像,顶尊跪坐女神像。(13)秦汉羽化成仙说的兴起:汉画像砖上的伏羲女蜗,皆变成了“羽人”。
以上三千年前的青铜、金箔器物形象,与古蜀五祖仙化故事相印证,确是古蜀人仙化想象力的真实记载,是古蜀仙道流传的真实记录。
(三)再从文字学角度考察,仙字古写为“僊”,僊与遷二字同源。仙化就是迁化,迁来迁去,引起羽化飞仙的浪漫想象,就成了仙。迁徙活动称为“遷”,到处迁徙的人,特别是向山上迁徙的人,则称为“僊”,也可写成“仙”字,人在山上曰仙。蜀人的仙化思维就是这么来的,后来道教采用这个“仙”字,就构成了神仙一词。用今天的术语讲,就叫作蜀人多浪漫主义,好迷离梦幻,想象力和联想性丰富。从司马相如、扬雄到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直到郭沫若、巴金,形成“文宗自古出西蜀”,以漫游主义为主调的文学传统。
(四)古蜀文化的内涵是重仙重神器的文化,与中原重礼制重礼器的文化不同。中原文化重礼,楚文化重巫,巴文化重鬼,蜀文化重仙,这是不同地域的文化想象力、文化创造力。与不同思维方式的体现。由此看来,巴蜀确是仙道起源地,至今至少3000年以上。巴蜀确是道教创始地,它是在古蜀仙道基础上形成的。巴蜀是仙源故乡,三星堆和金沙人的仙化想象力是蜀人精神家园最早的来源和核心,其精神历代传承,浸淘在巴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其影响可谓彬乎大矣哉。
(五)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格特色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各不相同。中国人的独特话语解释是“道”,是“仙”——“天地之间人为贵,人曰仙也”(道经)。“道”、“仙”的文本阐释权集中在道教里,所以,“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语)。巴蜀道的根柢,做出了开源性的贡献。
二、“儒学源蜀”——“兴于西羌”的大禹为儒学之祖,儒之学为蜀人所创
儒家是孔子于齐鲁创立的,但儒家思想的渊源很古。其源头为原始儒学,是蜀人大禹创立的。谢无量先生主张:“儒之学,蜀人所创,其最古经典,蜀人所传。”现据其说,试从儒学与儒行两方面加以论证。
(一)从儒学源头角度考察,“五行”说是儒学思想的根源。以“五行”为首的“洪范九畴”(即郑康成注所说的“天道大法九类”),是古人顺应天时地利、重农事重水利的经验上升为天地阴阳宇宙观的理论结晶,是儒学的源头。大禹兴于西羌,是蜀人。他依据“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经验,提出顺水之性,作“洪范九畴”,提出“五行”以水为首,以水火木金土为序,也就是“天一生水”,这是儒家观念的来源。大禹的“洛书”有65个字,至今还保存在《尚书·洪范》里。
原始儒学的五行顺序是水火木金土,体现以水为首,重在疏导涵养万物、上善若水的理念,水是文明之母,文明伴水而生,这是大禹从治水实践中得出的理念,是后世儒家五行的先驱。秦汉以后五行顺序才变为金木水火土,“金之为言禁也”,这是失水之性,重在防堵禁止的理念。
(二)从儒行角度考察,大禹是最早的儒家德行的实践者。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濡”,是沐浴澡身、斋戒浴德、戴着大冠、穿着大袍的形象。“儒”最早就渊源于掌握斋戒沐浴祭祀礼节的巫师,在殷商时代已是一个特殊阶层,有“立儒”、“师儒”、“儒人”(甲骨文)之称,它渊源于夏代大禹治水时的一套礼仪行为规范。貌、言、视、听、思都要中规中矩,睿智聪明,这就是儒者的形象。只有这样姣好的形象,才能从事神圣的祭祀活动。所以,儒是从夏代这个特殊阶层开始的,到商周更发展成为一个特殊集团。儒在殷周时已普遍存在,“孔子决不是儒的开山祖师”(吾师徐中舒先生语),儒的开山祖师应该是大禹,大禹是儒行的创立者。
所以,原始儒学源于蜀,禹是最早的儒者,为儒学之祖,原始儒经——“五行”为蜀人所传。蜀之学是先于中原的有本土特色的原始儒学。结合“天数在蜀”、“易学在蜀”等特点看,蜀人为儒学和儒家做出了开源性的贡献。
三、“菩萨在蜀”——蜀人对禅宗的光大,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菩萨在蜀”是唐代剑南道梓州通泉县的故事。一群巴蜀商人到山西五台山去拜菩萨,有个和尚告诉他们:“菩萨在蜀,你们何必舍近求远?”要他们回蜀中到灵鹫寺去找一位老和尚,他就是活菩萨。这个故事说明巴蜀禅学的独到特色。
巴蜀是佛教南传和北传的交汇地。玄奘曾在成都空慧寺求学五年,创法相唯识宗,是巴蜀的佛学环境造就了玄奘成为“佛门千里驹”的基础。从唐以来,与六祖慧能同师的智诜在蜀中创净众——保唐禅系,“别开一宗”。八祖马祖道一倡导“平常心是道”,建立丛林和农禅制度,使禅学进一步人间化、生活化、社会化,为禅宗变为人间佛教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禅宗虽由六祖慧能所创,但马祖道一为其光大奠基,使禅宗变为最大的佛教教派。其他如圭峰宗密传华严宗。禅月贯休、园悟克勤、楚山绍琦,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等禅学大师对禅宗发展历有贡献,使四川成为中国禅学中心之一,故有“言蜀者不可不言禅,言禅者犹不可不言蜀”之说。所以,巴蜀为中国化禅宗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是禅游的理想胜地。


传播颜子文化 继承颜氏祖德 成就颜氏精英 育才颜氏后裔


传播颜子文化 继承颜氏祖德 成就颜氏精英 育才颜氏后裔


传播颜子文化 继承颜氏祖德 成就颜氏精英 育才颜氏后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11-22 19:16 , Processed in 0.2553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