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杲卿(692一756)字听元,一字孔思。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元孙次子。文理清峻,性刚正,有吏干,以父荫授官遂州司法参军。开元中,与兄颜春卿、弟颜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名闻当时,为魏州录事参军,振举纲目,政称第一,迁范阳户曹参军。安禄山镇守范阳,闻其名,任其为营田判官,假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当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管辖之下。
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七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亲率大军十五万长驱南下,十九日便下博陵,随后攻占篙城。颜杲卿当时因准备不及,兵力不足,未能抵抗,被迫与长史袁履谦前往迎接。安禄山赐他金紫衣,而把颜杲卿的子弟带走做人质,仍叫其做常山太守,并派心腹李钦凑(一说蒋钦凑)率兵七千把守常山附近军事要冲井陉口,以拦截由山西东进的唐军。颜杲卿在由蒿城回常山的路上,指着身上的金紫衣对长史袁履谦说:“为什么要穿他?”袁明白了他的忠意,表面上接受了安禄山的安排,暗中商量起兵讨伐叛军。当平原太守颜真卿派卢逖(颜杲卿的外甥)来联系,约其一同起兵讨伐安禄山时,颜杲卿正好也派出三子颜季明前去平原颜真卿那里联络。
同年十二月,叛军攻陷东都洛阳,颜杲卿为防止叛军直攻潼关,危及关中,假托安禄山之命,计杀了贼将李钦凑,生擒其部将高邈、何千年,收复了土门(井陉口),扫清了河北、河东之间的通路。颜杲卿起兵反正的消息传到河北各郡后,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复归朝廷。这时河北跟随安禄山叛乱的只有范阳、密云、渔阳、卢龙和邺、汲6郡。河北各郡反抗安禄山的军队,一下子增加到二十多万人,大家共推颜真卿为盟主。
颜杲卿在常山起事成功后,立即派长子颜泉明等人赴京呈献李钦凑首级,并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内丘县丞张通幽之兄张通儒为安禄山宰相,张通幽泣求乞与颜泉明偕行,以救其宗族。颜杲卿出于同情,答应他的要求,准其与颜泉明同行。但一到太原,张通幽便忘恩负义,竟唆使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扣留颜泉明等使者和常山郡捷报。王承业另写奏章,把功劳全记在自己账上,另派太原亲信赴京上奏。厚遣颜泉明回常山,而密令壮士翟乔扮贼伏于路傍谋害颜泉明。翟乔出于义愤,将密谋告知泉明,才幸免于难。太原使者到长安,玄宗大喜,即拜王承业为羽林大将军,其部下无功受禄者数以百计。朝廷任命颜杲卿为卫尉兼御史中丞。
叛军攻下洛阳后,安禄山准备亲率人马攻打潼关,走到陕虢(今河南灵宝),听说河北生变,心中着慌,不敢再继续前进,急派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渡河,分两路向北猛攻常山。由于常山起兵刚8天,守备工作来不及做好,史思明的叛军已兵临城下。大兵压境,常山寡不敌众,颜杲卿向太原告急,王承业因冒功受赏,怕将来败露,故意拥兵不救。颜杲卿率常山军民苦战三天三夜,直到粮尽矢绝。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初八日,常山城陷,史思明纵兵屠城,杀死守城军民一万多人。颜杲卿儿子颜季明、外甥卢逖死于城陷之日。颜氏一门死于刀斧之下三十余人。颜杲卿与袁履谦被执送洛阳安禄山处。
颜杲卿被押到洛阳,安禄山见了呵斥道:“我提议让你做判官,没几年就越级提拔你当太守,有哪点对不起你?你居然反抗我!”颜杲卿对叛贼骂道:“你本是营州放羊的羯奴,天子特意让你当三道节度使,恩德无比,哪里对不起你?而你居然作乱。我家世代为唐臣,官职都是朝廷授予的,虽然你曾为我说了一些好话,我难道就要跟你作乱不成?我为国讨贼,恨不得杀了你,怎么说我是反叛呢?臊羯狗,何不快点杀了我!”颜杲卿历数其罪,叱骂不已。安禄山大怒,将他和袁履谦两人绑在洛阳天津桥柱上,先断其一足,节解以肉啖之。颜杲卿至死大骂不息。安禄山下毒手惨钩其舌,气冲冲地问:“复能骂否?”颜杲卿不屈,竟被活活支解而死,以身殉国,时年65岁。袁履谦也被凌迟处死,同时惨遭杀害的还有颜杲卿的幼子颜诞、侄儿颜诩等。
郭子仪、李光弼收复常山后,从狱中释放出颜杲卿的亲属数百人。后颜真卿派颜泉明等到洛阳寻得颜杲卿等人的尸骨,将其安葬到长安凤栖原。
颜呆卿遇难后,杨国忠相信张通幽、王承业的篡改事实,竟然没有一点表彰。直到颜真卿做了御史大夫后,向肃宗皇帝哭诉了此事,肃宗告诉了太上皇玄宗,才杖杀了张通幽,并追赠颜杲卿太子太保,溢曰“忠节”。封其妻崔氏清河郡夫人,颜季明、卢逖及被害宗子皆赠五品官。任命其子颜泉明为郫县令,颜威明为太仆丞。
颜元孙(668一732)字聿修,一字仲坚。颜昭甫长子,颜杲卿之父,颜真卿伯父。历官朝议大夫,滁、沂、豪三州刺史,勋上柱国,赠秘书监。
颜元孙少孤,与弟颜惟贞同养于舅父殷仲容家,因家贫无纸,便与弟惟贞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书。颜元孙自幼聪颖绝伦,年10岁,李逸闻其少俊,请与之相见,座中试《安石榴赋》,援笔立就,不加点缀,李逸大惊。颜元孙精于训诂,尤善书法,特以草、隶擅名。唐光宅二年(公元685年)举进士第,时年17岁。当年科举中除本科状元吴师道外,最有名者便是颜元孙,考功郎刘奇对颜元孙特意标榜之,由是名动海内。颜元孙经试后历官登封、长安二尉、洛阳丞、著作佐郎、山西提访使、太子舍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子李隆基始监国,命颜元孙独掌令诰,甚得时誉。曾和游苑诗,李隆基赞曰:“孔门称哲,宋室闻贤,翰墨元捷,莫之与先”。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颜元孙因受中书侍郎王琚排挤,出任润州(今江苏镇江)长史。先天二年(公元714年)除滁州(今安微滁州)刺史。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颜元孙由杨州大都督府按察史王志愔奏荐,迁沂州(今山东临沂)刺史。不久,因拒绝王志愔女儿的婚事被其诬奏,降阶夺禄,黜归田里,闲居十年。其间,除了与陈郡殷践猷、上谷寇泚、武功苏晋、吴郡陆象先等文化人士交游外,便以教诲子弟为乐。他给予颜真卿的教益特别多,对其成长影响很大。颜真卿曾在他的神道碑铭中说:“真卿越自婴孩,特蒙奖异,且兼师父之训,岂独犹子之恩。”在《颜惟贞家庙碑》中亦云:“真卿早孤,蒙伯父暨允南亲自教诲。”
在颜元孙的教诲下,他的五个儿子都能绍继父业。颜春卿,明经人仕,以词翰擅名,终堰师丞;颜杲卿,文理清峻,见称于时,安史之乱,以身殉国,名垂青史;颜曜卿,工诗善草隶,年15以文学直崇文馆,终朝散大夫、淄州司马;颜旭卿,善草书,历官校书省著作郎、菱州司马;颜茂曾,善属文,精训诂,仁厚绝众,犍为(今四川犍为)司马。
颜元孙自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被挤出京都,至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复出,除豪州刺史,加勋上柱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七月初,颜元孙卒于其子颜春卿翼城县丞任所,享年65岁。
颜元孙有文集三十卷。所著《干禄字书》影响十分广远,蜚声朝野,且饮誉后世,被尊为正字学的始祖。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颜真卿将《干禄字书》书后刻石立于湖州(今江苏吴兴)。以木石画而习之,遂以草、隶书擅名。历迁长安尉、太子文学。
[此贴子已经被颜学联于2010-12-9 17:06: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