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f0000"]
[color=f0000"]祝贺广东连平颜子文化研究会,颜氏宗亲联谊会
[color=f0000"]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color=f0000"]
伯焘公(1792-1855年),字鲁舆,父颜检,二十岁中举,嘉庆十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陕西、甘肃、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云贵、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
道光二十年,继邓廷桢任闽浙总督,莅任伊始,积极筹备防务,制造战舰,招募新兵,水勇。增设炮台,添置大炮。同时,连连上疏道光皇帝,陈数英国侵略者在广东等地的罪恶行径,力揭琦善一伙的“主款”妥协卖国行为,阐述自己的抗英主张,表示了“不敢畏难苟安”,坚决抗英的决心。1841年8月(道光二十一年七月),8月25日晚上,英舰突侵厦门,颜伯焘亲自在虎头山、镇南关等地指挥作战。战斗异常激烈,战斗中颜伯焘手下将领相继战死。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后因装备落后,兵力悬殊,厦门被英军攻陷。颜伯焘收集溃兵散勇,退守同安县,仍招募新兵,团练乡勇牵扰英军。厦门的民众也纷纷起来,保卫家乡。
咸丰四年(1854年),奉旨召见,因上京之途有阻(太平天国起义),途改姑苏。不久,受命总统潮勇、办江南军务事。次年,卒于任上。安葬于连平城北灌仔瑶。
伯焘公一生,大多任职于国疆,他娴习吏治,所至有声,是当时朝中力排所谓“抚局”,力主抗英的主战派人物之一。其战前坚决反对讲和、妥协,战时身临前敌,冒死督战,抵抗外侵的爱国行动,已得到了历史的公允,在中国人民反对外侵的斗争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五室,有一通清道光四年由颜伯焘跋文,张聪贤铭文的“官箴碑”。碑文是:“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碑实物照片见下:
[color=f0000"]
[color=f0000"]
[/td]
[/tr]
[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