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亚圣”故乡很宁静
[ 编辑:admin | 时间:2014-11-17 21:47:23 | 浏览:1524次 ]
分享到:

孔子2565年诞辰之儒乡行

9月19日至21日,记者随腾讯儒学频道“问学·腾讯儒学邹鲁行”的队伍,走进曲阜、邹城、尼山,走进孔孟颜回曾子故里。

和曲阜比起来,邹城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北方小城景象。既没有规格划一的仿古建筑,也看不到严整高大的城墙,孟子的符号也不像曲阜的孔子符号那样举目可及。但孟府门外一条长长的、旧物店林立的街道提醒人们,这也是一座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城市。当地人告诉记者,因为有若干上市大型企业的拉动,“亚圣”故乡的经济要比曲阜好。

文、图:记者卜松竹

孟庙:古树参天不见灰鹤

从曲阜老城开车向南行驶大约半小时,就来到了邹城。邹城和曲阜在今天都属于济宁市管辖。这个地级市管辖的另一个或许更加著名的县份是梁山。没错,就是水泊梁山故址的所在。“圣人”和“好汉”比邻而居,看起来似乎有些古怪。但历史常常就是这样吧。

与曲阜“万仞宫墙”前的大型歌舞,孔庙前水泄不通的熙攘人流相比,孟庙要宁静多了。除了记者一行十几人之外,在9月20日早上9时左右来到孟庙门前的游客也就十来位。

从地图上看,孟庙在邹城的南部、104国道旁。根据讲解得知,北宋景祐四年(1037),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守兖州,才在邹城东北四基山之阳访得孟子墓,并在墓旁创建了孟子庙。北宋元丰八年(1058)左右,迁建于旧县城东郊,北宋宣和三年(1121)才迁建到现址。经过宋、元、明、清历代重新扩建,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形成现在的规模,也即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前后五进院落,共有各类建筑64楹。

孟庙的地理位置相当好:邹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共有碑碣石刻350余块,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其规模在山东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而最引人流连的在记者看来当属近300株古树名木,一些栽种于宋元年间,至今已有约800~900年历史,其中还包括了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树木多为桧树和侧柏,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这些树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就曾赋诗吟诵:“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由于林木繁茂,孟庙向来是许多鸟类理想的栖居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是灰鹤。据说盛时有上千只灰鹤栖息于此,蔚为壮观。但记者此次到来,并未发现灰鹤的身影,或许是孟庙的修缮工程暂时影响了它们的活动?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沿棂星门、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省牲所、祭器库、康熙碑亭、承圣门等一路走来,就来到了亚圣殿前。亚圣殿为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现存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

亚圣殿殿内藻井之下,是雍正皇帝手书的“守先待后”横匾,迎门两侧明柱镌“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大颜”,正中门额上悬有“道阐尼山”匾额,联、匾都是乾隆的手书。殿内正中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头戴九旒之冕,身着九章之服,手执镇圭。

亚圣殿前成人礼——士冠礼

记者一行在亚圣殿前,看到了一场古代成人礼——士冠礼的情景。通常情况下,这一复古仪式会在每周末早上9时举行。当天属于加演。冠礼属于古代嘉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代表一个男子正式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可以拥有参与社会事务的资格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表演的演员态度严肃,神情庄重,主演的男青年高大英俊。整个仪式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遥想当年,通过这样一次冠礼,让一个人从轻狂骠纵的少年时代一步迈入到深沉稳健的成人世界,想来必定是让人刻骨铭心的。

中午在记者用餐的餐厅中,挂着一张大大的宣传海报,说凡是今年高考上榜的学子,都可以免费在孟庙进行冠礼。按照古代男子20岁冠礼来说,高三毕业生的年龄并不符合,但时代变化,古礼与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的转折点同步,也有其可取之处。更重要的是,通过古礼的复兴,传承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亚圣殿前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点——天震井。根据清光绪孟氏《重纂三迁志》记载:“孔庙有井曰故宅井,曾庙曰涌泉井,颜庙曰陋巷井,独孟庙无井……传康熙十一年春,庙前演剧,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皆环顾失色,见阶前地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之,乃井也,……孟氏名曰‘天震井’”。以现代眼光来看,井的形成与郯城地震有关。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井边加了一圈石栏,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优秀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能够在当世产生共鸣和回响,更在于能够惠及后世。所谓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并非高不可攀,传统的往往也是现代的。冠礼如此,孟庙中的“仁廉公勤官箴碑”也是如此。这方很少见的四面碑立在孟庙致敬门内,由于拓得太多,碑身已经变成黑色。四面碑文以凝练概括的语言阐述了公正廉洁、勤政为民是为官者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碑是明万历年间邹县知事梁州彦立在县衙门堂侧醒目的地方的。建国初期,碑被移到孟庙当中,保存至今。这对于今天开展的勤政、廉政教育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吧。

明代以前

孟家长子

可世袭


“副县长”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孟府开始建造的年代不祥,据推测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孟庙的同时,建造了孟府。后经历代变迁和扩建,就有了现今的规模。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前后七进院落,布局严谨。主题建筑在中路,前有官衙,后位内宅,是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

孟子后裔嫡系长子在明代以前,袭封邹县主簿。主簿相当于实职的副县级官员。明景泰二年(1451)明代宗赐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后,孟府又称翰博府。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封孟子七十三代孙孟庆棠为亚圣奉祀官,至此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这一封号整整沿袭了十八代484年。“五经博士”和“奉祀官”都是虚职,虽是八品,却没有实际权力,其主要职责是看护维修林庙,祭祀先祖,弘扬儒家文化。虽然爵位并不高,但世代相袭,世代显赫,历七八百年不衰,这样的贵族世家就少见了。至今这里仍然陈列着清代帝王加封的圣旨,以及家族档案、族谱、达官显贵赠送的礼物等珍贵物品。

孟府的规模没有孔府大,记者感觉布局上也要疏朗些。建筑的后部正在复原一个院落,据介绍是专供翰博一家子弟读书的私塾——后学。孟氏对子弟的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最早是集中到曲阜受教,历史上有孔、孟、颜三氏学和孔、孟、颜、曾四氏学的记载。后世各氏单独办学。1943年,孟子七十四代孙孟繁骥继任亚圣奉祀官后,在孟府“世恩堂”西侧建一两层楼房,开办“孟氏子弟学校”,招收孟氏后裔入学,至建国前夕停办。当时的授课内容,四书只读《孟子》,新课程有国语、算数、常识,均采用当时的小学课本。现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孟子邮局”。


上一篇:颜回后裔:颜子曾为 亚圣 文革 时颜府被拆(图)
下一篇:颜翰博府又名翰林院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