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大田县许多乡村有迎龙的习俗。龙称板凳龙或板龙,龙身数十节至数百节甚至上千节不等。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每节龙在木板上用竹篾扎成骨架,再糊上彩纸或塑料薄膜,画上鳞纹或花草,内燃龙烛。龙节首尾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等词句。龙头在一块木板上用竹片、竹篾扎成龙头的形状,糊上彩纸,画上鳞纹,缀上彩纸铰成的“龙须”,龙头内点上龙烛。有的龙头高达三、四米,形象威武。
迎龙开始时,由专人鸣起响铳,燃放鞭炮、烟花。龙首龙尾均有一队小锣鼓伴奏。龙由一人持龙珠引路,在乡间或街巷穿行,沿途房子主人均放鞭炮或烟花迎接,至开阔处“穿龙”、“跑龙”,几百节上千节龙疾走穿行,景象极其壮观。迎龙一般龙从祖祠出发,出发前先摆“龙头供”祭奠龙头,进入村里户里祭拜,主人会献出红包。遇有商铺也祭拜,商铺主人红包更是可观。迎龙结束后再回到祖祠,一般迎到深夜。龙迎过之后,龙珠、龙头、龙尾存于祠堂,龙节由各家各户各自带回。参加迎龙的人回家,家人鸣炮迎接龙灯,给迎龙者吃米粉红蛋,以兆好运。大田县均溪、石牌、湖美、太华、华兴、武陵、梅山、广平等乡镇都有迎龙的习俗。
大田仙壶颜氏今日晚上迎龙了。回想2011年情形,记忆犹新,时年收取红包数千元,对每节进行补助40元。祀祝全村、全球宗亲行好运。
-- 祭祀权归属及合法祭祀规范深度剖析颜爱智 于 2025年4月9日一、祭祀权的核心归属:从传统礼制与现代法..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