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小邾国探秘
[ 编辑:滕州颜锡扬 | 时间:2018-02-02 17:31:46 | 浏览:3202次 ]
分享到:


小邾国探秘 

第四章 小邾国探秘

颜锡扬 撰稿

科技发明

广义的“邾娄人”,是泛指古代广大地区所有的“东夷人”;狭义的“邾娄人”是指“邾娄国及小邾国人”。经过考古界考定和学者的考证,我国古代先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物,多是邾娄地区的先民发明制造的,许多发明当时曾为世界之最。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危屋观日

小邾国开国之初,国君邾友父励精图治,使国家日益富强,科技逐日兴旺发达。小邾子邾友曾率先倡导国学,逐成为泗水上游十二诸侯国中的文明诸侯国。据《滕县地方志》记载,小邾子邾友曾在国都内(今小邾城街东北隅高台隆起处)筑建土台,建造危屋(高屋)。危屋的顶端竖立木竿(文献称为“表木”),用来观测天象季节变化,掌握天象四时运行规律,用以指导国家发展农业、畜牧养殖及繁殖。寒来暑往,春秋更替。岁月延续到民国年间,废弃的高台依然存在,当地人俗叫“观星台”,但无人知晓起始年代,民间相传是小邾子邾友的观星台。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架设七星北斗桥

七星北斗桥地处小邾城西南,今滕州市城东南1里,横跨古梁水。据明万历《滕县志》记载,北斗桥取其七星北斗之意,民间俗称斗子桥。据传,七座桥墩是七块巨大的古石,按照北斗星形状排列,酷似天空的北斗,横架在南梁水之上,成为北上邾国、南去薛国西通滕国的通衢桥梁。后经多次重修,到了明代,又叫太平桥、跻云桥。跻云桥后因年久失修被毁。清代修建驿道时再次重建。旁竖赑屃碑座石碑,高大的衮龙身碑上镌刻“皇恩浩荡”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十分壮观。1938年日军攻占滕县的战争中被毁。19907月滕州市政府决定重新建桥,取名“善国大桥”。原来的七星北斗桥尽管不复存在,但仍延续了小邾国当初创建的古南梁桥。

七星北斗桥传世久远,传说在七座桥墩上,铺设树木或木板作桥面,方便车马行人通过。南梁水地处山地下游,每年汛期山洪爆发,阻碍河水西流,常常是赶在汛期之前,拆除在桥墩上的树木或木板,以利河床顺利泄洪。这种习惯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初。民间则形成不成文的规俗,清明过后拆除架设的桥木,冬季赶在上坟扫墓之前,再重新铺设木桥。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始创楼庐

据专家考证,小邾国当时的科学技术空前发达。先民们受“观星台”的启发,始创重屋,重屋又叫“楼庐”,或者“重楼”,现代人则称作“楼房”。据传是小邾国的发明创造。传世经典文献《公羊传》称,小邾国叫作“小邾娄国”,邾娄百工在当时诸侯国中享誉盛名。到战国时期,邾娄百工更是闻名于天下。文献记载的鲁班、墨子曾先后应邀到过鲁国、楚国到各地,协助设计制作并领班施工。楼庐的发明创造,更使东方君子国名扬天下。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开办国学

邾友父来到兒城建国不久,首先把兒城定为国都,开始称为“郳城”,“郳城”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由于小邾国国都和国家名的专用字。(古今多种字词典这样解释说,“郳,周代古国名,在滕县东部,另说,在枣庄西北……”)接着是开设国学,教化官民,并设坛讲授上古经典:《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上古经典《八索》后世又称作《易》,春秋以后又称作《易经》。《易经》里有八卦。邾友父始把东夷地区的邾娄文化与上古经典相融通,历经数十个春夏秋冬,终于成功地研创小邾国的国学,首创了国有家传的经典珍本《易经》蓝本,从而开了东夷地区易学之先河。另据学者考证,文献记载“孔子五十而学易”,后世鲜为人知的是,孔子初学易使用的版本,即是小邾国国学善本。小邾国国学善本是由孔子的大弟子颜回所提供。颜回师从孔子,无私地把祖传的家珍呈献给了他的启蒙恩师,而且终生相随,直到辞世。

文献记载,郳城又称郳邑。郳国都城外,梁水西流,蒹葭(芦苇)苍苍,鸥鸟翔集,郳城周围远近,景色如诗如画。在国都里,当时还没来得及建造学宫,邾友父便利用宫殿开设国学,在殿前种植花木,尤以梅花为最,世人竞相传为美谈去小邾国观梅。国君席地而坐,侃侃而谈,纵论古今。座席前,安放着矮几(小桌),上面摆放着一摞摞竹木经卷,讨论着“以善治国”之道。“小邾观梅”,久而久之,国民远近传为美谈,从而也成了一道亮丽的历史人文景点。著名学者王学仲先生在《滕州怀古》赋体文里,就引用“学者观梅”的历史掌故。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三代以后,到邾友父曾孙国君郳犁来执政时,郳城因常受山洪暴发灾害的侵扰,国家决定迁移国都,东移到梁水上游,选址在古梁城的废墟上重建城池。与此同时,又在新城里建造学宫,称为“小宫”。学宫东2里有山丘。国君郳犁来复在山丘上种植梅花,且取名曰“小宫山”。至此,小宫的古地名便延续至今。这里是国都的另一处“小邾观梅”景点。小宫山今变成两座小山,一座在小宫村之南,一座在小宫村之北,两山之间是小宫村,小宫村就坐落在两河之间,前(南)是漷河,后(北)是荆河(梁水)。青山永驻,沧海桑田。小宫山已失去了旧时满山梅花的风采。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制作土陶

昔日滕县有一处古老的庄园,后世演变为村落,叫作东庄里。东庄里地处县城40里,是小邾国的古庄园。当初,小邾国在东庄里开设作坊,用以制制造陶器、铸造青铜器及其他工艺品。久而久之,东庄里便远近享誉盛名。制造土陶器的工艺直到今天仍在传承。

土陶制作给国人带来很大方便,2002年在小邾子陵墓中出土各种样式的土陶器,收藏在枣庄博物馆,今天,人们仍可一睹它的真实面容。出土的土陶文物,有炊烧熟食用的陶罐等器物。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造车制舟

小邾国与薛国毗邻。奚仲所造的车舟,在当时是天下独一无二。古薛国造的车,多是用马驾驭的大型车辆,适用于大道或远距离行使。譬如,战争的需要等。然而小邾国制造的车,却因地制宜适合本国的需要。小邾国西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岭,因此这里造的车车型较为低矮,装卸方便省力,又适合攀登陡峭的山路。流传至今的有二把手车、小红车、接送客人的小花车、小土牛车等。

二把手车为两人驾驶,还可以套上牲口拉车,前面的驾手两手掌握方向把,叫作“把前”,双肩还配搭上编织的三叉麻绊,后面的推车人兼保持平衡,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每当车子要拐弯时,把前人则用邾娄语音唱道:一溜慢拐——;当遇到障碍物时,则又继续唱道:脚下有石——,及时地把路况告知给推车人。有了这种适宜山地的车辆,山里的笨重货物就可以方便地运往外地。

小红车车体不大,小巧玲珑,造型精致车身上有构机,车轮藏在构机里面,山地平原都适合使用。小红车究竟流传了多少年代,今已无从考证。然而,漫长的岁月中,民众对它却情有独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滕县人民使用它送给养、弹药,支援前线的将士,以供作战之需。

小花车,由名花车子,是民间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主要是载客,直到民国年间这种小车还在广泛使用。昔日滕县有众多的小车车夫,从事接送客人。车子上搭有花棚装扮得五彩缤纷,晴天防晒,阴天防雨,客人坐在车上四处观望,好不逍遥自在。小花车已废止多年,今在民间娱乐中仍保留这一剧目,有舞蹈叫作“推花车”。

小土牛使用于田间地头,上山爬坡,是农民耕种土地的得力农用工具。东部山区今天还在使用这种小车。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植桑种麻

植桑种麻是小邾国强国富民一项重大国策,小邾国历经几代人的艰辛治理,已经是今非昔比,到小邾穆公时期,已是国殷民富、五谷丰登。相传,滕州东部的桑村是多当年小邾国的桑园,后世演变为桑村。小邾国从西部的染山引来桑苗,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桑树生长茂盛,呈现出生机勃勃,继而开始了养蚕缫丝和织锦等系列生产。官员及时地位高的国民穿上了华丽的丝绸服饰。小邾国的富庶、先进与文明程度无不使人羡慕。

小邾国的西部是平原沃壤,这里适宜种植大麻。大麻是一项强有力的发展举措,既可以强国,又可以解决国民的生活之需。昔日有诗赞曰:“麦黍金黄邾子国,桑麻葳蕤莲青山。”

小邾国古代发明之最——养殖禽蓄

小邾国的东部有广袤的山林,山林里上空雉鸡飞翔,地上麋鹿、山羊野兽四处奔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小邾国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尝试人工驯化、养殖为家畜家禽。发明了人工用暖炕孵化的方法,继而辐射到周边各国,各地无不竞相学习和使用这一先进技术。同时,也成为农业发展致富的新星产业。时至今日,每到春末夏初时节,以小邾国为中心的鲁南地区,仍在使用这项技术,有的地方叫作炕鸡。炕鸡炕鸡是一项复杂的先进技术,掌握了这项技术便可以发家致富。因此,各地人便不远数百里来这里学艺。炕鸡的技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人们对这这项技术津津乐道,尤其在广大农村流传。一俟雏鸡破壳而出,发出唧唧的叫声,工匠师傅则难以掩饰成功的喜悦,立即张罗卖鸡人到城乡去叫卖。卖鸡人用扁担挑着箩筐,扁担颤颤悠悠走街串巷,操着邾娄嗓音,高兴地边走边吆喝唱道:小鸡嘹号——买小鸡嘹——

小邾国还有先賒鸡后还账的传统习俗,即春夏賒鸡,秋后还钱。小邾国淳厚的民风和人民纯朴善良的品格可见一斑。


小邾国故城观光

上一篇:复圣研究院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宁阳县党员干部家风教育基地顺利召开
下一篇:香港颜雪鸿等捐【2018】百岁老人慰问金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