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汕尾风情及颜氏文化概述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8-12-15 19:35:03 | 浏览:6886次 ]
分享到:

汕尾风情及颜氏文化概述

一、地理及人文环境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南麓,东临揭阳市惠来县,西联惠州市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河源市紫金县,南濒南海,海岸线长达 302 公里,占全省岸线长度 11.06%。是连接珠三角与粤东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心纽带;也是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疍家文化、广府文化的交汇中心,风光旖旎。1988年 1 月在原海陆丰两县行政区域基础上建立汕尾市。

   汕尾市交通便捷,陆路有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厦深铁路以及在建的潮莞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船运十二港,泊位日益翻新,畅通香港、广州、汕头、厦门,是珠三角地区与粤东地区的连接点。

   汕尾市海岸资源丰富,保留着原生态的金厢银滩,遮浪奇观。域内港湾众多,有93个岛屿,3个海湖,沿岸疍家民宿奇异多彩。红海港与碣石湾之间的遮浪半岛,风车翻转,沙石绮丽,是国内模特选拔及商业选美大赛的主要选景地点。

二、历史变革及颜氏杰出人才

   汕尾市是一块钟灵毓秀,沧桑厚重的土地,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出类拔萃,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人文景观,最出名的是革命先烈彭湃烈士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公立医院、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多个全国第一,还有杨成志、马思聪、钟敬文、马采、柯麟 5 位“世纪广东学人”,还有彭仕禄、黄旭华、陈克复、彭实戈 4 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文学艺术方面还有陈洪、丘东平、何白涛、赖少其、徐克等名家。还有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爱国民主人士陈其尤、黄鼎臣等,还有政治人物谢非、农业科学家马育华。特别是海丰县陶河镇人才辈出,清朝时期陶河镇高中文武二进士(彭颜二进士),

近代颜氏一门五烈士,现代黎氏一门四博士等。

   汕尾市颜氏是因颜思齐带领郑芝龙(郑成功父亲)等抗击海盗和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反抗斗争,同时也参与招徕漳泉移民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地拓垦台湾宝岛,因而被尊为 “开台圣王”,《台湾通史》记载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然而,颜齐思这种行为引起明末政府不满,颜氏满门受株连而逃难到诏安、潮阳、海丰、陆丰等地。到了海丰和陆丰以后,兄弟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努力奋斗,传承复圣家风,在汕尾市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颜寅,字德亮,号德弼,复圣七十八世孙,清道光年间贡元(贡生)、直士。

   颜廷光,字德献,号德明,复圣七十八世孙,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丙子科中武举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科第一甲第 13 名,殿试第13名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官五品,封武德骑尉。

   颜景容,复圣七十六世孙,陆丰市东海镇人,嘉庆年间任清奉政大夫,五品官阶。

颜昌英,字厚庵,复圣七十九世孙,原籍海丰梧桐埔村。迁西蜀威邑始祖廷耀公四世孙,自贡四大盐世家之一,开凿成世第第一口千米深的盐井,号称自流井盐王。创建“三多寨”、“颜桂馨堂”。

   颜灼,复圣八十一世孙,祖籍海丰县梧桐埔,迁西蜀威邑,同治十二年(1873年),官刑部主政,赏戴花翎,1889 年送皇匾回祖籍地。

   颜秉钧,复圣八十一世,颜灼之堂兄,清光绪二年(1876 年)丙子科殿试三甲第13名武进士,钦点御前蓝翎侍卫。

   颜霞春、颜北龙、颜世亮,公于咸丰三年(1853年)秋,参加以黄履恭为首的“三点会”反清活动,并于翌年闰七月九日在海丰县城举行武装起义,建立政权。后因清兵反攻,县城失守被捕就义。

   “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洪流波及海丰,颜氏在海丰县城读书的学生,受到新文化的薰陶,随后又受彭湃革命思想的教诲,先后投身海陆丰农民运动,并参加三次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在这一期间,陶河镇颜氏在颜严、颜少卿、颜浑等带动下,涌跃加入农会和赤卫队,大革命失败后,颜经通和颜经书因儿子参加共产党和给红二师党代表、中共东江特委军委主任颜昌颐同志来“寿世堂”医病,被抓去县城审讯坐牢监禁长达 13 个月之久。在国民党反复清乡时期,陶南、大坑和桐埔的赤卫队人员纷纷逃到香港和澳门等地谋生。而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颜严等先烈,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孕育出一个远近闻名“一门五烈士”(颜严、颜少卿、颜英、颜浑及其夫人林淑青五位烈士)的红色家庭以及孕育出一位红十一军政治委员颜汉章等英雄人物,颜氏族人坚持自己信念,为保护农民利益奋勇前进,在陶南、桐埔和大坑留下 10 处革命遗址。2018 年 6 月,被省党史研究室确认为革命遗址有十处:

   1、红色地下交通站旧址(下吊桥村归仁堂);

   2、游击队藏枪处旧址(下吊桥村人和书室);

   3、陶南乡农会遗址(下吊桥村颜木运家宅);

   4、颜汉章旧居(上吊桥村);

   5、红色地下诊所旧址(上吊桥墟寿世堂);

   6、陶河革命委员会旧址(田心村);

   7、陶南乡农民自卫军、赤卫队队部旧址(新地村);

   8、桐埔乡农会旧址(桐埔村);

   9、雅卿乡农会旧址;

   10、雅卿乡农民自卫军、赤卫队队部遗迹。

现简述这一时期海丰颜氏英烈事迹:

   1、颜严,号伦扬、字妈育,妈安,化名严颜。生于 1902 年,陆安师范毕业,中共党员,陶南村农会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东特委特派员、中共陆丰县金厢区、河口区(今属陆河县)区委书记、海陆紫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中共海陆紫县委常委兼秘书长等职。1932 年 4 月,在陆河激石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 30 岁。

   2、颜少卿(颜严烈士之二弟),号伦蓬。生于 1905 年,陆安师范毕业,中共党员,陶南村农会、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海丰县赤山农会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中共一区委组织委员,一区苏维埃政府委员,县委委员、一区区委书记等职。1929 年 9 月,在莲花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 24 岁。

   3、颜浑(颜严烈士之堂弟),号伦浑,字伦宁,别名颜云,生于 1906 年,陆安师范毕业,中共党员,陶南村农会、农民自卫军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县苏维埃赤卫队大队长,红军四十九团第一营政委,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参谋长、东江特委军委参谋长等职。1934 年 2 月,在紫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 28 岁。

   4、颜英(颜严烈士之三弟),号伦慈,生于 1910 年,陆安师范毕业生,中共党员,陶南村农会、农民自卫军创建人之一。1928 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受党组织指派往香港从事地下交通工作(地下党隐蔽战线人员,职务未详)。抗日战争胜利后,上级又指派颜英加入东江纵队的行列,返回海丰参与组建地下交通站的组织领导工作。1946 年在莲花山埔仔洞为掩护革命同志安全转移,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 36 岁。

   5、林淑青烈士(颜浑的夫人),1906 年生,陆丰金厢洲渚人,中共党员,曾任陆丰第五区(金厢)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红军东江独立师卫生队长等职,与颜浑在山区坚持革命斗争时,建立了革命情谊,结为伉俪。1933 年 5 月,在紫金县炮子油谷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 27 岁。

   6、颜汉章,陶南上吊桥村人,陆安师范毕业生,中共党员,揭阳县农会、党组织创建人之—。先后担任广东省农会特派员、揭阳县农会执委、中共揭阳县委常委,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兼秘书长、组织部长、东江特委书记、东江暴动行动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等职,1931 年夏,颜汉章不幸牺牲。1983 年11 月 1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聂荣臻在东江纵队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的祝词中,高度赞扬颜汉章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7、颜奇、乳名多年、字庆多,海丰梧桐埔人。抗日战争时期,初为国民政府海丰县大队队长,后擢升团长,奉命开往东莞、宝安敌后。公有爱国心,力主抗日,拒不执行上司“攘外必须安内”政策,其部下颜经劳(颜汉彰独生子)在前线阵亡。颜奇与中共领导的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王作尧部队携手合作,共同抗日,为国民党顽固派所惧,解甲归田,其爱国精神为世所颂。

   8、颜国璠,字子美,生于 1898 年,复圣八十二世孙,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少将军衔,于 1949 年农历 3 月间接任国民党广东省陆丰县长,至 6 月被国民党保安团执行广东省主席薛岳手令杀害,时年仅五十一岁。

   9、颜钰,东纵五团副官(解放后任赤石区区长、后任海丰县委委员,县财政局长),曾几次护送受伤的多名战友到“寿世堂”疗伤,人数多时,伤员被安排住在颜钰家“仁德堂”养伤。

   无论是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丰颜氏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光同日月,永垂青史。

   10、在非常历史时期,逃难到香港和澳门等地谋生颜氏族人忍辱负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自强不息拼搏出一片天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央驻港新华分社港事顾问、汕尾市香港同乡会理事长颜维智等,在改革开放期间,秉承复圣家风,组织旅港颜氏族人不忘家乡,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建国后至现在,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广东省供销总社主任颜金尧、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公司经理(副厅)颜勇为、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党委书记颜楚荣、海丰县政协主席颜赛真、陆丰市副市长颜冬青、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台长颜悦、兵工厂书记颜金声,汕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颜伦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组织部长颜长青等。其他的科级局级干部及民营企业家更是不胜枚举。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涌出不少工程师、医师、校长、高级教师、检察官、法官、高级警官和律师等优秀人才。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层出不穷。如最年轻中山医药大学博士颜志超、联合国海牙法庭法官颜硕等。

三、颜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丰县城隍庙“正直堂”供奉真卿公。民国廿八年四月廿二日,因日本敌机轰炸海丰,海丰龙津河水变色,县绅乡老沐浴戒斋,向城隍老爷求降乩诗:“报国文章廿卷多,当年慷慨意如何,忠心如铁昭青史,碧血凝潮洒黑波。庙食千秋尊俎豆,坚贞一念壮山河,自渐守土无良策,偏值中元一劫过”,后保一县无灾。充分体现了海丰人民对真卿公无限热爱,海丰人民永远怀念他。

   海丰县陶河镇颜氏的重阳节,被汕尾市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风格,用铜钱粿及五牲祭拜众英烈及祖先,极其盛大隆重。关于铜钱粿,传说陶河颜氏一脉因动乱走反,一说是颜真卿抗击安禄山时做为军粮,便于携带而不变质。它是用米细粉做成粿坯,用手掌转成小圆再压成铜钱形小饼。就是它让颜氏先祖渡过了艰难时光。故用铜钱粿和重阳日作为拜祭众英烈和祖先的纪念日。宴请四乡八里亲戚朋友共同庆祝。

四、颜氏的发展与分布

   汕尾市颜姓人口约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陶河雅卿(大坑)、梧桐埔、陶南(吊桥)三个村委会,和陆丰东海;其他地区有公平青湖、梅陇圩、鲘门圩;红草东宫、潮沙;城区定家声、盐町头、市内大厝颜;田墘六村、捷胜沙坑、遮浪田寮、陆丰碣石、大安、八万颜厝村等处。外迁一支主要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廷耀公由梧桐埔迁西蜀威邑,已繁衍十四世,人丁逾万。

   一九九零年八月廿五日,成立重修族谱理事会。以清朝酡公谱为拓本,历时八年,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正式发行。

   大坑“克复堂”(位于海丰县陶河镇)始建于清初,于一九九五年乙亥岁九月初七日重建落成。

   梧桐埔“存礼堂”(位于海丰县陶河镇)始建于清初。于二零零八年戊子岁冬月第三次重建,发动捐资 600 万元,包括祠堂前各户町地、池塘、波场统一规划。打町、围塘、绿化、文化广场全部完工。于二零一四年甲午岁冬月落成。

   二零一二年十二日十六日,冬月,陆丰市东海镇《颜氏族谱》出版。东海颜氏世系来源于福建厦门慥公一世(复圣五十代)至十四世伯乾公传下的十六世裔孙;沁溪、建溪、濂溪公迁入潮阳,属于沁溪公后裔之岚岩公十八世居住于惠来麦田至复圣七十二代瑞成、瑞茂、直侃三兄弟迁居于陆丰东海六驿和菜园寨居住,目前分为东海六驿颜氏餘庆堂、衍庆堂、绍庆堂三大房头,现有人口1500人左右。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陆丰市东海镇颜氏祖祠“衍庆堂”重光。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三日,陆丰市东海镇颜氏祖祠“餘庆堂”重修。

   五、宗亲会成立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汕尾市颜氏宗亲联谊会(汕尾市颜子文化教育基金会)筹备于2013年10月,由颜国森、颜火镇、颜伦彬等人提倡,宣传发动。于 2015 年 8 月 8 日在海城大百合酒家正式成立,推选颜家辉为会长、颜国森为常务副会长,并设立秘书组、监督组和财务组等机构。理事会本着崇文助学、慰问奖励、敦亲睦邻为宗旨,四年来分别在海丰县陶河镇大坑、梧桐埔、城区定家声等地举办了四届大学生新生颁奖典礼,奖励新生190多名。基金会也不断扩展壮大,现已筹集资金140多万元。在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利用利息进行奖学、慰问、联谊等活动。

   总之,我们要秉承老祖宗的优良传统,把颜氏儒家文化发扬光大。汕尾宗亲热情好客,欢迎世界各地宗亲、宗长莅临参观、指导!


                             汕尾颜子文化研究会

上一篇:广西领会颜景富宗长在山东讲话
下一篇:长沙颜氏会与政府等部门慰问颜宪长老人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