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滕州----颜锡扬宗长好样的(四)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5-01-23 08:17:34 | 浏览:870次 ]
分享到:
古滕国考略(五)
休城古渡
滕国故都西北十五里有下邑名“休”,休之南二里有古渡口。下邑是滕国下属行政机构的城,古渡口也称古渡,是通往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直到汉代楚元王的儿子刘富封“休侯”时,休的地名仍在使用。休后来叫休城,古渡口也叫休城古渡或休城河口。休城后来演化为庄村,村东古庙里仍保留着残碑断碣,记载着当初的历史岁月。休城村今是大坞镇的一个行政村。
休城遗址在休城村东北,济枣公路的北侧,历史上曾因战国时的孟子居住此地传扬古今。滕州旧有“九省通衢”之说,陆路水陆四通八达。《孟子》、《山东通志》、《滕县志》等记载:“孟子适(去)齐,居于休。”北魏时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说,河的上游名三里河,在蕃县(今滕州市蕃阳街)东北,还有“泉大若(车)轮焉”的描述。三里河流经这里叫休城河,河水西流入昭阳湖。昭阳湖又名山阳湖,俗呼刁阳湖。休城河旧时河道宽阔,流水常年不涸,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十分丰富;湖里鱼蟹逆流而上,一夜之间就游到这里。夏秋之际,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湖里的船舶来此渡送车马行人。古渡口南岸沿路店铺众多,为商贾行人提供食宿之便。到明清时,李氏来此定居名李家店,后称李店,今名前李店和后李店,属姜屯镇的两个行政村。
(原载《滕州日报·荆泉》副刊2004年7月13日)

 

古滕国考略(六)
滕县坡说
  
东夷文化,亘古绵延;华夏文化,古今承传,古滕文化,根深枝繁。
  滕州古为“三国五色”之地,以古滕国为核心的滕、薛、小邾三国,构成了古滕文化。远古时代的东夷地区是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北辛文化则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后来在这里发展成为邾娄文化,再后来又称邹鲁文化。山东简称齐鲁,是周代文化的两个国家,原因也在于此。邾娄文化生长在华夏(中国)的东方,当代学者称这一带为华夏文化或华夏文化中心,称这一带为东方文化或东方文化特区,古滕文化则是“中心”或“特区”的杰出代表,代表着具有华夏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
  滕、薛、小邾三国境内古有郭水(郭河)和梁水(荆河),二水西流入湖泊再入泗水。泗水南流汇入淮水(淮河),在泗水两岸形成了泗水文化,文献记载滕“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说的就是泗水文化。滕国的先民在创造泗水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名誉古今的古滕文化,今在《孟子》一书里依旧可读。至今仍在传诵的民谣:“邹(邾)、滕、峄、水流西”,歌颂的就是古滕文化。昔日滕国称上坡,湖区称下坡,上坡文化发达,物产富庶,下坡舟楫往来,鱼米丰足,苏沛一带称这里叫“坡东水西”,到明清时代这里又成为在全国屈指可数的甲级大县,今有人仍习惯叫这里滕县坡。
(原载《滕州日报》2004年5月25日)
古滕国考略(七)
古滕文化
  
古滕文化底蕴丰富,博大精深,遍布古代的三国五邑。自汉代以后,庙宇寺院在这里星罗棋布。以滕国为例,围绕滕城的庙宇、寺院、学宫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儒教文化开始在这里承传。县志称颜安乐、曹充是当时的儒家宗师。滕城古有滕文公庙、孟子庙等庙宇,县城里外旧时也有文庙、孟庙、文公庙及书院学宫等等,均属官府创办。民间和私家也踊跃办学,古镇级索旧有学宫,古村盖村旧有王氏私塾,滕城北门外旧有颜家楼,今名颜楼,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庄到清代竟有三个学屋,“当地称东、西、后颜家学屋。当时官府民间齐心办学蔚然成风,儒家文化的发展也盛极一时。道教依滕城文公庙为领庙传播道教文化,在周边广建庙宇,在民间广收门徒,定期举办庙事活动,公开演奏古代礼乐,当时演奏的《商宫大调》、《周颂》等古曲,今在民间古乐班里还在流传,要比现代演奏的古曲《汉宫秋月》至少要早一两千年。佛教又称释教,到北魏时期在这里更加流行。据传,今滕州城区的龙泉寺始建于北魏,寺内的龙泉塔也始建于唐代。龙泉塔经受了千年沧桑和战火的摧残,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已是满目疮痍。建国后,政府与地方出资重修,不仅保存了昔日的佛教文化,同时也为古滕文化增添了亮丽色彩,今已成为对外开放认识滕州的主要标志。  古滕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上世纪70年代在庄里西出土的滕国编钟,经清理后由音乐家演奏的乐曲录音,由县广播站向社会播放,顿使纵跨3000年时空的周代古乐飘扬在古滕大地上,听众无不精神振奋。《滕国编钟声悠悠》的录音报道,至今仍使人们记忆犹新。2001年5月18日,《联合日报》文史专版首推学术论文,再度向社会展示滕州儒墨文化和科圣墨子,鲜为人知的是论文中提及的《周易》善本,出自小邾国国学,国学就在今滕州城区小邾城街,算来大约有两千七八百年了。
(原载《滕州日报》2004年7月6日)


上一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颜培实
下一篇:滕州----颜锡扬宗长好样的(三)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