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四川举行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施小琳等出席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8-24 03:31:39 | 浏览:1474次 ]
分享到:

四川举行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施小琳等出席

我省举行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仪式

王晓晖施小琳田向利出席

8月23日上午,我省在广安举行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追思邓小平同志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学习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表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信心决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省政协主席田向利,西部战区、西部战区空军有关领导等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施小琳主持敬献花篮仪式。

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邓小平铜像广场庄严肃穆。上午9时,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抬起5个花篮,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向邓小平同志铜像,将花篮护送至铜像前轻轻放下。花篮分别由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邓小平同志亲属,广安市四套班子和各界群众敬献。花篮红色缎带上“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寄托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对邓小平同志的无尽怀念和崇高敬意。

王晓晖等神情庄重,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全场肃立,向邓小平同志铜像三鞠躬。随后,省军级领导等走到邓小平同志铜像前,绕行一周,深情瞻仰。

敬献花篮仪式后,王晓晖、施小琳、田向利等步行前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和邓小平缅怀馆参观。沿着陈列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5个单元,大家认真聆听讲解,重温了邓小平同志伟大辉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缅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在缅怀馆,大家观看相关文物、图片、文献资料以及复原的邓小平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场景,不时驻足凝视,追思和学习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品格风范。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驻川部队有关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广安市干部和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湖南浏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唤醒沉睡资产

2024-08-23 20:42:02新华社

土地入股分红、房屋租金、劳务报酬,家住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的村民龙建军,因为当地一项改革而多了三份收入,这是他过去不敢想象的。

近年来,浏阳市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一块块“沉睡”的集体土地得以和国有土地一样顺利交易。截至目前,浏阳市已上市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02宗,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获得收益约5.51亿元。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交易中心副主任罗淑琴说,改革之前,农村有很多闲置建设用地,既不能上市交易,也不能抵押贷款,而很多中小微企业则面临“用地难”“用地贵”问题,大家只能“望地兴叹”。

根据改革试点要求,浏阳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开始探索“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展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历程。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展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历程。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我们就一点一点破题。”浏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焦旭辉说,为每个村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将闲置土地“化零为整”,出台开发利用、收益分配等8项制度,一系列举措打开了农地入市“大门”。

农地改革离不开农民参与。在西湖潭村,村组先后召开了20多次会议商议农地入市,是直接补偿还是入股分红,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年度支付,都由村民说了算。

最终,村民选择了“土地入市、农民入股”模式,5个村民小组的354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至村级土地合作社,再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产业园区开发公司,国家、集体、农民共同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走进西湖潭村,记者看到产业园区里数十栋标准化厂房依次排开,家居建材、智能制造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入驻。

“我们这里过去冷冷清清,现在热火朝天。”西湖潭村党总支书记王和胜说,村集体已累计获得分红800多万元,这些钱用于通组公路硬化、山塘维修、美丽屋场建设等方面,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改革前,尽管离浏阳经开区和长沙城区不远,西湖潭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

收入来源长期单一的烤烟种植户龙建军也增加了几项收入:每年10月拿到一笔土地分红收益,家里多余的房间出租给附近工厂的员工,自己还组织了一支建筑劳务队伍承接园区工程,家庭年收入算下来有一二十万元。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农地入市后引进的产业园区项目。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农地入市后引进的产业园区项目。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农地交易产生价值,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位于浏阳市官桥镇的湖南护理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占地面积达1880亩,已完成投资14亿元。校园内,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后期还将配套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康养中心、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

湖南护理学校常务副校长彭宏伟说,他们花了2年时间选址,有8个地方表达了合作意向,但最后还是选择落户浏阳。他告诉记者,当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成本较低,而且土地使用权还能抵押贷款,“资金更充裕了,就可以把学校建得更好”。

如今的浏阳市,不只是工业企业、民办学校,农村电商、民宿等产业也享受到了“农地入市红利”。浏阳市官桥镇镇长余耀东说,引来一个项目,盘活一个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一些传统农业乡镇的发展空间打开了。

焦旭辉说,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浏阳将探索“委托入市”等新模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记者白田田)

第一观察|纪念邓小平同志,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2024-08-24 12:16:11新华社

8月22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时,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对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功勋催人奋进——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不朽功勋,镌刻史册;先辈事业,照亮征程。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深圳,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8年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历史功勋、崇高革命风范作为精神动力,将激励我们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思想财富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也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用好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邓小平理论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一样,用以长期指导实践的,根本在于其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既坚持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正确主张,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

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把握引领时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继往开来更好前行——

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5点明确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同时,总书记还就“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等作了阐述。

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党百余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凝结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毕生心血,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未竟事业。

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坚定不移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策划:张晓松

记者:黄玥、张研

视觉:张惠慧、姜子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

2024-08-24 12:17:00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题: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也是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关键。

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要特别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联动。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增强改革取向一致性,这是避免各项改革举措相互掣肘、改革效果打折扣的重要一步。

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锚定改革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加强各项改革的适配性、协同性。

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要找准发力点,抓住落脚点。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各司其职但不能搞本位主义,更不能从部门、地域、行业局部利益出发搞变通、搞选择性执行。

吃透改革要求,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推动各项改革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能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4-08-24 09:01:36人民网

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

我国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我国的住房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有了新期待。前段时间,我们征求人民群众对住房建设有什么要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隔音、卫生间串味、渗漏和开裂,建设‘好房子’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认为,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应当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四方面特征:

绿色,让居民住得健康。“房间高度、室内温度湿度、空气净度和房间亮度,都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好房子’要让人感到舒适,这就需要把房子设计好、建造好。”倪虹说。

低碳,让居民住得节能。“好房子”要质量好、性能优、使用寿命长,并且在全生命周期使用环节上能够更加节水、节电、节气、节能,既能让居民生活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又能为社会节能降碳。

智能,让居民住得方便。倪虹认为,“好房子”应该成为一个大的智能终端,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智能感应,监测室内环境变化,根据需要调节温度、亮度、湿度等;比如智能冰箱,能够提醒食物短缺、食品到期等,为科技创新留出了一片天地。

安全,让居民住得放心。这既包括房屋的本体安全,结构牢固、抗震防灾,也包括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还包括使用人的安全,例如通过智能物联能够发现家里老人、小孩发生的意外情况。

“好房子”怎么建?倪虹认为,“好房子”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当前,我国正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指导各地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一手抓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方式,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今年前7个月,全国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已开工和筹集235万套(间),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介绍,接下来,将把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促进实现职住平衡。结合各地房地产市场情况,积极推进收购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加快完成收购,及时配租、配售。

“保障性住房是民心工程,更应该建成‘好房子’。”董建国说,目前各地已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建设。

锁定按合同约定应在年底前交付的396万套住房,作为保交房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保交房工作既是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也有利于稳定各方预期,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董建国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各地全面排查在建已售未交付的商品住房项目,锁定了按照合同约定应在今年年底前交付的396万套住房,作为保交房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形成政策合力。国家层面,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政策文件,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政策培训,明确打好保交房攻坚战的工作安排,扩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审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等问题,明确了司法支持举措。地方层面,各城市均已按照要求制订本市的保交房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交付计划,并结合当地实际,逐个项目拿出处置方案;部分省份还制订了省级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

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建立了国家、省、城市三级协调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应进必进”白名单,商业银行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应贷必贷”给予融资支持。目前,商业银行已按照审批程序通过了“白名单”项目5300多个,审批贷款金额近1.4万亿元,这些资金正按照项目工程进度陆续发放到位。

“一项目一策”做好分类处置。指导各地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银行一审计一法官”处置模式,在河南郑州首先试点探索,将向全国推广。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交付;对于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开发企业破产重组或清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清偿的顺位规定,优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推进项目按时保质交付。建立全国保交房信息系统,每套交付任务都做到“一合同一户一身份证号一联系电话”对应,交付一套、销号一套。同时,指导各地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交付项目具备入住条件,防止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自然资源部就保交房项目办证问题出台配套文件,努力实现保交房项目不动产权证“应发尽发”。

对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董建国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董建国说。

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出政策、推试点、抓项目,指导各地扎实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说。

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19年以来,我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88万个,惠及4434万户、约1.1亿名居民。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共改造提升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32.6万公里;加装电梯12.5万部,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27万个。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建设了口袋公园4万多个、城市绿道10万多公里,在6100个公园中开放共享1.1万公顷草坪,为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提供场所,让城市更加宜居。

加快实施城市地下管线更新改造。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累计改造燃气、供水、污水等各类管线约10万公里,同时结合改造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市政管线、桥梁等安全监测预警能力。“这项工作的推进,既消除一大批安全隐患,也推动基础设施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让城市更富韧性。”秦海翔说。

积极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我国加快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更加智慧。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任务。秦海翔介绍,下一步将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高质量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

在机制上,一是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二是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建立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将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安全性、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三是要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完善金融、财税、土地等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城市更新的投融资模式。

在行动上,将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力气解决好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等更新改造。二是持续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今年力争改造各类老旧管线10万公里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各类市政设施,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四是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今年要完成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的整治,提升城市防汛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4日 05 版)

能源转型涌“绿”潮 彰显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8-24 09:03:19人民网

以旧换新、节能改造、绿色家电……近期,能源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彰显出经济向“绿”向好的澎湃动能。

日前发布的《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动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领域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向“绿”而行,向“新”发力。当前,山西省正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煤电机组,淘汰落后小机组,加快煤电项目“上大压小”;山东省接连出台全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实施方案,让火电更加低碳“灵活”;湖南省部分电厂实施了热电联产改造,利用地理优势向邻近工业园区稳定供热供汽,有效满足周边用户的供热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让传统产业发“绿”芽。

科技创新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注入关键动力。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资源禀赋的能源转型和设备更新之路。在吉林白城,当地已有20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了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电机、紧固件等风电全产业链的“一站式采购”,风电生产所需全部配件都可以实现本地化供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当地新能源基地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建设,广泛采用了“平单轴式太阳能光伏板支架”这一创新设备……技术创新为能源逐“绿”而行添上了“智慧翅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更新直接影响的就是企业的生产力。”业内专家表示,对很多企业来说,新设备替换旧设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有助于他们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当前,全国多地正在加快推进充电桩的更新改造力度,不久前,广东能源局发布改造方案,计划更新改造超过19000个充电桩。浙江杭州今年将新增和改造充电设施3000个,总投资金额超过1.5亿元。山东威海、滨州等多地能源、电力部门加大充电桩改造升级力度,通过实施交流桩改直流桩、新建120千瓦以上大功率快充桩、充电桩升级为光储充一体化等,满足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大规模设备更新成效显现,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设备更新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有助于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还能通过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能源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业内专家表示,能源设备更新换代、以旧换新、循环利用将迎来新的机遇,带动形成上万亿元市场,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上一篇:【理响中国】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下一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