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如何落地?中央深改委会议作出部署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8-30 14:28:16 | 浏览:1653次 ]
分享到:

8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这次会议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仅隔一个多月,传递了怎样的重要信号?点击视频↓↓↓

Loaded: 100.00%
Current Time 2:05
Duration 2:05
亲,播放结束了
重播
自动播放

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7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仅隔一个多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召开,传递的信息再明确不过,就是抓落实、见实效

“改革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意味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敢作善为,走深走实,才能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抓改革落实,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比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推进的,具备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再比如,我们党领导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将助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抓改革落实也要讲究方略和方法,比如,要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还要把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越是任务重越要迎难而上,越是时间紧越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石川‍‍‍‍‍‍‍‍‍‍‍‍‍‍‍‍‍‍‍‍‍‍‍

视频编辑丨杨振江

编辑丨史萌‍‍‍

校对丨高少卓

习言道 | 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

2024-08-30 11:18:45中国新闻网

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习近平指出——

镜观·回响丨中非农业合作,结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

2024-08-30 11:15:38新华社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数十年来,中国通过粮食援助、建立农业示范中心、投资非洲农业、支持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等措施,有效推动了非洲农业发展,为非洲减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减贫惠农,维护粮食安全。

2023年6月20日,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汉加县,当地农户在稻田里给杂交水稻脱粒。2018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在此设立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当地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现实。

2024年1月8日,在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格格杜垦区,中国援科农业技术合作组组长郭长友(右一)指导稻农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格格杜垦区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也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

这是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的水稻田(2019年4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万宝莫桑农业园是中非合作的大型水稻种植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莫桑比克粮食短缺问题。

2023年9月19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的中国援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当地员工展示秧苗。中国援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旨在帮助尼日利亚提升粮食产量及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3年9月27日,在位于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示范地,中国援厄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豆类作物专家刘运民(右一)与当地农户交流。为推动厄立特里亚农业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农村部已派出多批专家在厄立特里亚开展涉及豆类作物、果树园艺、油料等领域的技术援助工作。

2023年7月15日,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洛巴塔县卡德拉斯村,中国援圣普农牧业技术专家组专家许州达在田间指导农户努内斯种植辣椒。中国援圣普农牧业技术专家组与圣普农业、渔业和农村发展部合作,于2021年在圣普洛巴塔县卡德拉斯村建立第一个中圣普农业减贫示范村,并有效结合中国农业技术和扶贫经验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2020年3月24日,在位于海南省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一处基地,来自埃及的副教授哈马达·穆罕默德·哈桑·阿卜杜拉参加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木薯育种团队开展的木薯选育新技术培训。

2023年9月18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举办的中非农业发展和减贫示范村番茄生产培训班上,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二)为肯方学员指导农业技术。多年来,中国农业专家在当地开展了知识培训、技术指导和农业设施修缮等工作,有效助力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在纳库鲁地区的示范推广,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减贫的目标。

2024年8月13日,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的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菌草专家陈晓斌(右)检查菌袋。自菌草技术引入卢旺达以来,当地菌草产业发展迅速,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食用菌产品,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024年6月10日,在科特迪瓦南部城镇达布郊区,工人们在美兰橡胶加工厂对成品橡胶进行打包。中国加工厂帮助科特迪瓦橡胶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胶农收入。

2023年1月12日,学生在喀麦隆亚巴西农业职业技术中学上拖拉机实践课。亚巴西农业职业技术中学由中方援建,是喀麦隆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2023年6月29日,展商在长沙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介绍埃塞俄比亚咖啡。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咖啡消费的快速增长,埃塞俄比亚咖啡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2023年6月28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劲仔食品平江生产基地的化验员在实验室对进口鳀鱼进行水分检测。2023年6月,中国首次进口的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亮相。近年来非洲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2024年5月18日,湖南玺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梓楠(右)在肯尼亚纳纽基的坦布济花卉农场挑选鲜花。中国政府2021年11月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缩短检验检疫时间,扩大关税豁免,为肯尼亚鲜花及非洲各国的牛油果、柑橘、菠萝等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记者:黄敬文 董江辉 韩旭 王冠森 张宇 陈晔华 孙瑞博 张丽芸 张健

制作:毕晓洋 许睿 李琰 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自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2024-08-30 12:48:07新华社

◎记者 陈芳

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停步。日前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受访专家表示,上述举措有望于近期发布,释放更多开放红利。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服务业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我们将推出新一批试点举措,在增值电信、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文旅交通、商业航天等领域,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据悉,商务部将在试点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引领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在全国复制推广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已历经一次升级、两次扩围,目前拓展到了11个省市,包括4个直辖市、海南省和6个副省级城市。

对于下阶段重点开放的服务贸易领域,日前召开的国常会明确,要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融合,支持金融、咨询、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聂平香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看,金融、咨询、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整体都较弱,需着力推动这些领域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在聂平香看来,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将推动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延伸,还有利于提升货物贸易产品质量和水平,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再“瘦身”

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有望于近期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表示,负面清单事项还有进一步缩减的空间。

现行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

“下一步,商务部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一道,会同相关部门抓紧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表示。据介绍,即将发布的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实现全国范围内制造业限制措施“清零”。

“负面清单的‘瘦身’和完善,反映出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和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决心。”聂平香说。

除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我国还出台实施了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清单有关内容也有望完善、缩减。近期召开的国常会指出,抓紧推进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开放。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8月末,中国-萨尔瓦多自由贸易协定首轮谈判举行。中萨双方就谈判总体目标、工作职责等机制性安排,以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等领域具体议题展开磋商,取得了积极进展。

目前我国正在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大力度推动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中国与挪威、瑞士、孟加拉国等自贸合作,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

“力争到2030年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李詠箑说。

商签更多自贸协定的同时,我国还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撰文称,要以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推动重点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同国际规则更高水平对接,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推出新一轮扩大开放举措,意味着我国正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还能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发布

2024-08-30 12:52:08光明网

8月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以“数智赋能网络公益新场景”为主题,旨在推动构建健康文明的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让数字技术更好助推公益文明进步,助力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论坛上发布了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入选的优秀网络公益项目。

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旨在发挥互联网赋能公益发展、为民惠民的重要作用,营造网络公益全民参与、全网行动的良好氛围。

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发布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将对优秀网络公益项目策划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网络公益事业,进一步助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络空间正能量,为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态贡献力量。(记者 李政葳 孔繁鑫 曾震宇)

大数据,就这样改变了生活

2024-08-30 12:56:07贵州日报

数博会长图1.jpg

数博会长图2.jpg

数博会长图3.jpg

“过去十年,华为的贵州基地已经成为华为全球三大企业数据中心基地之一。”

8月28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开幕式上,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站上致辞席的第一句话,便道出了华为与贵州,与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的十年渊源。

2015年,“全球首个围绕大数据举办的博览会和峰会”在贵阳初次亮相。以此为起点,贵州贵阳与世界,有了一个约定。

十年来,数博会不仅展现了全球大数据技术的飞速进步,也记录下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有力探索。

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率先开展大数据地方立法;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数博会不仅是全球共商共享数据发展的重要平台,也见证了贵州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繁荣。

华为数据中心。贾庆祥 摄.jpg

华为数据中心。贾庆祥 摄

华为、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陆续在贵安新区布局数据存储中心。中电科、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扎根贵州,诞生了货车帮、朗玛信息、易鲸捷等一大批本地优强企业。

十年来,数博会不仅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也积极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打开手机应用,水果蔬菜产地、品种等溯源信息一扫便知;一秒刷脸,畅行公共交通,实现快捷支付;信息的聚通用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曾展出“黑科技”如今已进入日常生活,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

 智慧政务办出“舒心度”

本届数博会上,来自华为及生态企业、阿里云、百度智能云、云上贵州等多家企业的智慧政务解决方案竞相亮相,展示了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动缩影和蓬勃之势。

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jpeg

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

数字政府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首个建成全省统一的数字政府平台,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实现了全省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一网通办”“移动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推动社会“治理”逐步迈向“智理”,走出了一条接地气、暖民心的政务服务信息化道路。

智慧交通跑出“加速度”

2024年数博会现场,一辆往返于贵阳中天凯悦酒店和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特殊接驳车吸引了参展嘉宾们的关注。

可爱的外表,前后对称设计,无车头、车尾之分,可实现双向移动;没有方向盘、脚踏板、后视镜等传统汽车部件……这是本届数博会联合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通的无人驾驶小巴接驳服务。而在8月初,这款小巴刚刚获批贵州省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标志着高新区载人自动驾驶从试验场到商业化运营的新突破。

数据赋能,正重塑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贵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一秒刷脸乘坐地铁及公交BRT、智慧停车楼实现全自动停取车,“智慧潮汐机器人潮汐车道”动态分配交通资源……能感知、会思考、可进行、有温度的智慧交通体系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智慧农业绘就“好丰景”

“贵州茶可成为中国茶产业数字化引领者。”

2024数博会智能设施装备驱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点赞贵州茶产业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西瓜种植基地大棚里,少数民族主播正在直播销售“榕江西瓜”。王炳真 摄.jpg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西瓜种植基地大棚里,少数民族主播正在直播销售“榕江西瓜”。王炳真 摄

近年来,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知天而作”,农业全产业链尽显“科技范”。贵阳贵安数智驱动、提升蔬菜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修文用大数据贯穿猕猴桃产业链,让猕猴桃有了可溯源的“身份证”;息烽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让农户实现轻松养鱼;剑河“无人农场”用上新科技,无人驾驶收割机高效率收割稻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数字赋能让农业降本增效、农民增收减负,数字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智慧医疗护航“生命线”

在数博会专业展馆中,科大讯飞全程患者管理平台、智医助理、讯飞晓医APP等智慧医疗产品一一亮相,展现AI赋能医疗领域的应用成果。自2020年科大讯飞贵州总部正式落地观山湖区以来,科大讯飞深耕贵州,坚持将创新技术与社会刚需相融合,共绘贵州幸福图景。

市民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妇幼保健院使用“黔康码”就医。胡国鑫 摄.jpg

市民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妇幼保健院使用“黔康码”就医。胡国鑫 摄

线上会诊、远程医疗让专家服务延伸基层,医保信息化、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贵州依托大数据手段创新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大数据医疗技术应用为核心,全方位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大力发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实时信息交互,用平台连接医患,用数字守护健康。

智慧文旅迈向“新征途”

不用东奔西走攻略,不用翻遍全网做对比,一个小程序即可一站式解决出游难题。在数博会“贵州旅游一码游贵州”新平台(以下简称“一码游贵州”)展区,观众们正在“抢鲜”体验贵州旅游“新玩法”。

此次发布的“一码游贵州”新平台,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全面升级,以更丰富的文旅产品、更先进的技术应用、更便捷的操作使用、更优质的服务能力和更开放的生态理念,打造一套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贵州“智慧文旅产业生态平台”。

市民在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体验VR。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芦晓娟 摄.jpg

市民在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体验VR。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

从打造“一码游贵州”,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旅游服务,到各地智慧景区建设加速推进,再到“红飘带”用数字科技再现长征文化、丹寨万达小镇AI导游、黔东南州各大景区3DVR手绘地图、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江幻地”元宇宙项目……贵州正步入智慧旅游新时代。

紧盯“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贵州用数据赋能文旅产业,让数字化、智慧化成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惠水县贵州盛华学院HTC威爱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同学们在体验VR课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jpg

惠水县贵州盛华学院HTC威爱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同学们在体验VR课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

乘“云”而上的贵州,正绽放着“数据之光”,在开放发展中,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机遇,连接起智慧生活、激活新质生产力,“数”说更精彩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琳 周璇

长图设计 齐青杨

编辑 张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上一篇:时政微观察丨恰同学少年
下一篇:共绘网络文明新图景——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