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10 06:15:01 | 浏览:2144次 ]
分享到:

2024-09-09 20:13:33央视网

Loaded: 20.92%
Current Time 0:25
Duration 4:07
自动播放

9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挪威首相斯特勒。

习近平请斯特勒转达对哈拉尔五世国王的问候。习近平指出,中挪建交70年来,两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结下了宝贵友谊。进一步发展中挪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意愿和两国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大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考验着国际社会能否作出正确选择。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中方愿同挪方一道,推动中挪友好合作不断发展。

习近平强调,回顾中挪关系70年历程,友好和合作是主旋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持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包括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照顾对方重大关切。中挪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可以结合各自优势,不断扩大绿色环保、能源转型、海事航运、农渔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冬季运动等领域合作,密切人员往来特别是青年交流。中挪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有广泛共识,中方愿同挪方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沟通和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希望挪方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斯特勒转达哈拉尔五世国王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表示挪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北欧国家之一。挪中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双方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开展对话与合作。挪方尊重中国主权,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继续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相互学习,交流互鉴,互利共赢。中国发展充满生机活力,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挪方期待扩大对华合作,特别是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海事航运、农渔水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全球性挑战、应对事关国际和平和安全的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挪威支持自由贸易,愿同中方加强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的沟通与合作,支持欧中加强合作。

双方就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将继续坚持劝和促谈,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各方通过对话共同为危机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024-09-09 20:15:08央视网

Loaded: 13.15%
Current Time 0:09
Duration 4:38
自动播放

9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习近平请桑切斯转达对费利佩六世国王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去年,中西共同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一年多来,双方保持各层级密切交往互动,高质量推进新领域合作。明年是中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建交初心,胸怀全局、着眼长远,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内涵,打造富有战略定力的长期稳定的中西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经过长期实践找到的一条正确发展路径,将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这为中西两国深化和拓展合作带来新机遇。双方要发挥好经贸混委会、科技联委会等平台作用,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共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希望西班牙继续为中国企业赴西投资兴业提供公正、公平、安全、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双方要坚持包容互鉴,加强语言教学、青年、文化、旅游等人文交流,促进人民友谊。中方赞赏西班牙去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积极推动中欧交流合作。明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盟一道总结双边关系发展成功经验,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沿着独立自主、相互成就、造福世界的方向稳步前进。希望西班牙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和西班牙都是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国家,都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方愿同西班牙扩大面向全球南方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的沟通配合,为世界和平稳定和人类进步事业注入更多正能量。

桑切斯转达费利佩六世国王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表示很高兴时隔一年再次访华,这表明了西中关系的紧密程度。西中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断发展深化伙伴关系。我此访期间,双方签署了绿色发展等领域多项合作协议,展现了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希望双方加强人文交流,深化经贸、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西方愿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环境。西中双方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多边主义。当今世界面临动荡冲突、贫困、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对解决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西方从战略高度看待同中国的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做中国可以信任的伙伴,期待进一步深化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的和平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西方支持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原则,不赞同打贸易战,愿继续为促进欧中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毅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进一步发展中挪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意愿

2024-09-09 20:12:32央视新闻

Loaded: 52.00%
Current Time 0:09
Duration 1:13
自动播放

9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挪威首相斯特勒。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你再次到访可谓恰逢其时,对双方继往开来、打造新的精彩70年具有重要意义。建交70年来,两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结下了宝贵友谊。进一步发展中挪友好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意愿,也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大势。

斯特勒说:“主席先生,我同意您的观点。挪中两国已建交70年,挪威也是首批和新中国建交的北欧国家之一,两国交往历史悠久,未来可以继续发展良好关系。我们看到,中国在处理当今世界一些重要议题时,比如气候变化等,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期待着我们的对话。”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史伟 王晓东

摄像丨李铮 章猛 周志国 韩锐 刘琦 薛冠南

录音丨李远

翻译丨颉晟

出席峰会后,多国总统的“其他行程”,有一个关键信息

撰文| 董鑫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之后,多个省份密集迎来非洲客人。

峰会期间,中方宣布了未来3年同非方开展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包括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等方方面面,切中当下非洲国家最直接的发展诉求。

峰会之后,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各地考察访问,发出了携手推进峰会成果落实的鲜明信号。

9月6日,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施小琳在成都会见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一行。

9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会见加蓬总统恩圭马。

9月6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合肥与摩洛哥首相阿齐兹·阿赫努什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9月7日,辽宁省委书记郝鹏、省长李乐成在沈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一行。

9月7日,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哈尔滨会见冈比亚总统巴罗一行。

9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郑州会见布基纳法索总理拉波里耐·基耶朗一行;河南省省长王凯在郑州会见到访的塞拉利昂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哈吉·卡巴、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阿尔法·塞萨、渔业部部长珀琳西丝·杜格巴等嘉宾。

9月8日,湖南省省长毛伟明在长沙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拉乔利纳一行。

9月7日,加纳共和国总统阿库福-阿多在深圳出席2024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

政知见注意到,上述多场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地方的考察访问和会晤,都有一个关键信息——合作。

一方面是要深化既有合作,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

冈比亚总统巴罗已经是第三次访华,此次他到访黑龙江,并前往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由龙建股份承建的援冈比亚上河区公路桥梁项目在2021年10月竣工通车,这是中国援建西非最大的公路项目。“请将冈比亚作为值得信赖的伙伴、真诚的朋友,期待在更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巴罗说。

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到访湖南,去往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考察水稻种业科技创新等情况。

早在2007年,由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就在马达加斯加结出了饱满稻穗,马达加斯加也成为了非洲首个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的国家。

拉乔利纳表示,当前马达加斯加正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打造“非洲粮仓”,希望进一步学习借鉴湖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各自互补优势。

此外,加蓬总统恩圭马到访江苏,摩洛哥首相阿齐兹·阿赫努什到访安徽,布基纳法索总理基耶朗到访河南时都表示,欢迎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是探索和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比如文旅。

9月5日至7日,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率团去往四川考察访问,并出席了塞舌尔经贸文旅推介会。

塞舌尔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中国大陆暂无稳定运营直飞塞舌尔的定期国际客运航线。今年11月,成都直飞塞舌尔包机航线就将正式开通,从成都出发前往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的时间将缩短到仅需8小时。

“请一定要来塞舌尔,我们会热情迎接你们。”拉姆卡拉旺发出邀请。

更多的增长点还集中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新领域。

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在长沙参观访问时,去往了三一集团18号灯塔工厂,了解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情况。

加纳共和国总统阿库福-阿多在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致辞中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加纳投资绿色技术和绿色工业。

刚果(布)总统萨苏到访辽宁,前往了北方重工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参访,提出推动与辽宁在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萨苏已经16次来华,是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非洲国家元首之一。早在1964年两国建交之初,他就曾作为刚果(布)首批访华青年到访辽宁,参观了辽宁工业展览馆、重型机器厂、工人村、电缆厂、毛织厂。

根据《辽宁日报》发布的数据,2023年,辽宁对刚果(布)进出口5.3亿元,同比增长795.5%,其中进口5.1亿元,同比增长16036.7%。已有越来越多的辽宁企业与刚果(布)开展农业、教育、绿色发展等合作。

蓝图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

多国政要密集访华,不约而同提到这个关键词!

2024-09-10 13:39:3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0日电(张乃月)9月,中国再度迎来外交热潮,多国政府首脑、高级官员接连访华。据中国外交部消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9月8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新加坡外长维文于9月8日至9日访华;挪威首相斯特勒于9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些访问受到各界密切关注。在报道中,多国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词:合作。与中国的合作,为什么如此重要?

西班牙首相:“我们愿保持对话与合作”

美联社指出,此行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一年半以来第二次访华。他曾于2023年3月到访中国。

资料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资料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与桑切斯一道访华的,还有西班牙大型外交和商业代表团,此访“具有鲜明的经济特征”。

法新社分析称,桑切斯此行希望加强西班牙同中国的经济联系。访华期间,他曾发表讲话,盛赞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9月9日,桑切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说,“即便是在那些立场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上,我们(西班牙和中国)也保持着对话与合作的意愿……我们致力于制定积极的议程,并寻求对各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除在北京的行程外,桑切斯预计还将访问上海,在那里为新建的塞万提斯学院揭幕。

新加坡外长:“有幸与中国展开合作”

新加坡媒体密切关注新加坡外长维文访华行程。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称,新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等将陪同维文访华。

资料图: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资料图: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新加坡媒体关注到,在北京,维文与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谈前微笑握手,并互以“好朋友、老朋友”称呼。

维文在开场白中说,新中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独特的、非常密切”的关系,该国总理黄循财致力于加强和深化新中关系。他表示,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国家,但新加坡有幸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展开合作,2024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将迎来成立30周年。

维文表示,新中两国此前共同完成了许多项目,未来,还可以寻找更多的合作领域。

据《联合早报》介绍,维文上一次访华是在2023年2月,并在2023年3月陪同时任总理李显龙访华。《联合早报》称,新中两国外长曾在2023年11月通电话,重申两国“长久和实质的关系”。2024年7月,维文与王毅在老挝会面,并对中方推进新中30天互免签证表示感谢。

挪威首相:“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

据挪威广播公司报道,挪威首相斯特勒此行将率领大型贸易代表团。启程前往中国之前,他向媒体表示,“我们必须找到平衡点,必须与中国合作,与中国进行贸易。”斯特勒表示,挪威和中国是朋友,但也可以讨论不同意见,两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尊重的关系。

资料图:挪威首相斯特勒。

资料图:挪威首相斯特勒。

他表示,希望能够与中方在贸易、气候、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

此外,斯特勒还称,挪威不会“自动效仿”美国的对华措施,例如挪威没有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目前,还没有任何建议表明我们不能购买中国电动汽车”。

当被问到“是否会购买一辆中国的电动汽车”时,斯特勒表示,自己平时开一辆德国车,但“不排斥坐在一辆中国电动汽车里”。

挪威媒体指出,斯特勒此行将与中方庆祝两国建交70周年。预计斯特勒将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访问北京和上海。(完)

南非科学与创新部部长: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合作擘画蓝图

2024-09-11 08:44:29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崔译戈)“中非合作基于友谊、尊重和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令人振奋。”近日,南非科学与创新部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在北京交通大学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丰硕,南方期待与中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

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南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恩齐曼迪指出,南非与中国友谊源远流长,南非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也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他认为,非洲国家与中国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非中合作基于平等相待、互利共赢。

恩齐曼迪曾多次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活动。他表示,中非合作论坛是非洲国家与中国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其中,“兴农惠民伙伴行动”指出,中方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把产业附加值留在非洲,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

恩齐曼迪高度赞赏中方提出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他表示,十大伙伴行动至关重要,为未来中非合作擘画了蓝图。

恩齐曼迪对行动中提出中非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印象深刻。他特别强调,粮食安全仍是非洲大陆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非洲不仅需要消灭饥饿问题,也要获得更健康、营养的膳食。十大伙伴行动为非洲国家学习中国减贫经验提供了机会。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期间,中国和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一致同意,发布《中非关于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合作的联合声明》,进一步助力非洲各领域可持续发展。

恩齐曼迪表示,人类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挑战,其负面影响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在科技创新领域,非洲国家仍有巨大发展潜力。期待进一步深化南中两国科技创新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多年生稻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加深了友谊”(“非洲人的中国缘”⑤)

2024-09-11 13:45:15人民网

5月,布隆迪品种审定局局长(右一)考察多年生稻生长情况。

5月,布隆迪品种审定局局长(右一)考察多年生稻生长情况。

4月,吉米(左三)与华大农业技术专家等中国专家一起进行育种评估。

4月,吉米(左三)与华大农业技术专家等中国专家一起进行育种评估。

云南大学教师(右)与吉米讨论育种情况。

云南大学教师(右)与吉米讨论育种情况。

四月,乌干达农民正在收割水稻。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供图

四月,乌干达农民正在收割水稻。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供图

多年生稻,是一种在一次种植后能够进行多次收割的水稻品种。它避免了传统水稻所需的每季翻耕、重新播种等繁重工作,大大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成本和生产费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多年生稻技术在非洲落地推广,当地的水稻产量得以增加,中非友谊也在农业合作当中越来越深。

“为布隆迪乃至非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布隆迪,一片翠绿的稻田被整齐的田垄分割开来。垄边的工作人员正在详细记录这片稻田里水稻的生长情况,中国的科研人员与布隆迪农业专家共同关注着这片实验稻田里水稻的生长。

布隆迪属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充沛的阳光滋养着玉米、豆类、香蕉等当地作物茁壮生长。但是,受到农业技术发展的制约,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中国与布隆迪的农业合作由来已久,自2009年以来,中国派出多批援助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2023年7月,布隆迪总统夫人安热莉娜·恩达伊施米耶到访中国,参观华大万物大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恩达伊施米耶走入多年生稻示范田,中国科研人员将一棵水稻幼苗放在她的手上,并为她详细讲解了多年生稻的培育历程和“一种多收”的品种特性。恩达伊施米耶当场提出了在布隆迪设立多年生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构想。

中布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2024年1月,中国派驻布隆迪的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在当地培育出第一批多年生稻秧苗。双方都感到十分鼓舞,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将多年生稻插秧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当地种植管理人员。

2024年4月,恩达伊施米耶与布隆迪国家项目负责人普鲁登特·纳塔尔·马赫罗梅扎一行人来到多年生稻种植示范基地,深入了解多年生稻在布隆迪的种植情况。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片茂密翠绿的稻田。在基地,恩达伊施米耶沿着田埂缓缓前行,不时驻足与华大农业专家交流,询问多年生稻的种植技术、产量以及市场前景等问题。她说:“看到多年生稻在布隆迪成功推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这不仅是布隆迪与中国在农业方面合作的典范,也为布隆迪乃至非洲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有了这个技术,我们一定会迎来‘大丰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三亚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他的心愿正逐步实现:在众多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其中,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一次播种多次收获的多年生稻,是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培育出的品种,如今已在非洲乌干达、布隆迪等地区投入实际生产。

吉米·拉莫是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的谷物(玉米与水稻研究)项目负责人与水稻育种人员。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多年生稻品种的育种工作。吉米第一次接触到多年生稻是在2018年。当时,吉米参加了胡凤益教授团队的多年生稻科研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品种,能种植一次,收获多次,这让我非常感兴趣。”吉米说。经过3年努力,吉米帮助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多年生稻PR107获得当地作物审定局批准的该作物在乌干达的品种权,这为多年生稻在乌干达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为了在乌干达推广多年生稻品种,吉米付出了很多心血。“一开始,本地农民不相信水稻能够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每次提到多年生稻的这个特性,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吉米说,“于是我告诉他们,我已经连续研究这个品种很多年了,这是从中国引进的新品种和新种植技术。”

现在,随着中国华大集团非洲团队的努力,多年生稻的名气在非洲越来越响,接受度越来越高。2023年,在乌干达推广多年生稻项目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项目合作清单,并在同年12月被纳入非盟农业技术推广框架,成为非盟种子和生物技术2024—2025计划的一部分。“多年生稻的产量比我们本地水稻高,有了这个技术,我们一定会迎来‘大丰收’。”吉米说。

不仅是中国的新技术,中国同事也令吉米印象深刻。吉米与中国农业专家已合作多年。他说,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认真严谨,在生活中却很热情。通过多年生稻项目合作,吉米与中国同事成为了好朋友。他说:“在试种过程中,中国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导当地农民整地、插秧、病虫害治理等技术细节,我感到,中国同事都是真心想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交流密切,经常互相做客。多年生稻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丰收,也加深了友谊。”

“多年生稻将会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明显改善”

多年生稻在非洲落地生根的生动故事,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写下生动注脚,充分表明互利共赢是中非合作的底色。

来自乌干达的卡姆卡玛·卡莱布曾经在当地任地理老师。2017年,他加入了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项目,2019年来到布隆迪担任市场经理。卡莱布说:“多年生稻还在起步阶段,但我已经看到布隆迪人民对这一新品种的期待。我十分看好多年生稻在布隆迪当地市场未来的销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多年生稻将会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明显改善。”

布隆迪国家项目负责人普鲁登特·纳塔尔·马赫罗梅扎表示,多年生稻不仅简化了水稻的生产流程,还大幅提高了产量。试验田的收成显示,第一季的产量是布隆迪传统水稻的两倍,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他期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多年生稻在布隆迪的成功种植不仅能为当地农民带来稳定的收益,也在为非洲的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轻简”稻作模式,多年生稻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的愿景正在布隆迪逐渐变为现实。

“非洲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除了粮食,中国与非洲在咖啡、水产等产业上都有合作潜力。我相信非中合作会越来越紧密,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吉米说。




上一篇:习近平尊师重教的十个暖心故事
下一篇:“看到你们来,感觉有希望了!”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