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19:21:58人民日报
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从2014年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到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重视,不言而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
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
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可感可知。发展质量越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多层次,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此次在吉林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着眼的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方向明确,意义深远。
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观大势,其为有力。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就防台风工作强调“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从“抗”台风到“防”台风,是防控举措的不断完善,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充分体现。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安全生产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策划:杜尚泽
撰文:梁冠群
编辑:余秋雨 蒋雪鸿
校对:吴玥
2025-02-10 19:23:26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纳米比亚开国总统努乔马逝世向纳米比亚总统姆本巴致唁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努乔马前总统亲属、向纳米比亚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慰问。
习近平指出,努乔马前总统是非洲老一辈政治家、革命家,曾带领纳米比亚人民追求并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生前坚定对华友好,积极促进中纳传统友谊和中非友好合作。他的逝世是纳米比亚人民的巨大损失,中国人民也失去了一位老朋友、好朋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珍视中纳传统友谊,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定会得到更大发展。
2025-02-10 19:24:44央广网
“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一起来学习!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 制:伍刚 王薇
编 辑:王迟
设 计:刘启阳
2025-02-10 21:33:05中国经济网
春节假期期间,杭州、合肥、成都推出的都市圈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体验,一票通游、年卡惠民游颇受好评。跨城文旅成功联动,彰显都市圈内协同发展释放的巨大红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高效整合文旅资源,只是都市圈加快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打破地域局限,从交通“一张网”、产业“一盘棋”到治理一体化,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更重要的目标在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全国已培育形成30多个跨区域都市圈,覆盖超4亿人口。以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株潭、武汉等为代表的都市圈,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治等创新实践,为其他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进一步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区域内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存在明显差异,要素流通效率偏低,产业链跨域整合难度大,新基建协同不足等,都是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更好发挥都市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保障、产业协作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推动都市圈加快从硬联通到软融合。
从顶层设计破题,做好科学规划。从规划共编、政策同频、平台共建入手,明确定位与发展目标,包括都市圈的核心功能、差异化优势、辐射范围等,扬长避短,为后续规划的细化与落实打好基础。
加强产业协作和配套分工。推动区域内产业从中心到外围的梯次分布和链式配套,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实现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加强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提升都市圈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交通、教育等,其便利程度的提高将直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些城市正尝试打破户籍属地化限制,例如,广州都市圈的港澳青年,凭“湾区人才码”即可跨城申请保障性住房;南京都市圈推行“教育联合体”,多个城市共享名校课程资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目前,已有25个都市圈建立民生服务满意度联合考评机制,将异地就医结算率、跨市入学便利度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民生协同,将让都市圈红利真正惠及百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央视新闻2025年02月10日 19:36:11 来自北京市
0:10/3:02自动播放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要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要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企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会议指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要优化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要不断提高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财联社2月10日电,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邹澜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任命孙梅君(女)为海关总署署长;任命束为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任命刘国洪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任命黄明、陈军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唐立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任命刘昆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免去李保俊的民政部副部长职务;免去陈尘肇的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专职)职务;免去刘国洪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职务;免去杨国瑞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职务;免去刘伟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职务,免去丁学东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职务。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4月1日起施行。
《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共34条。要点如下:
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地安装
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政府有关部门、经营管理单位按照规划、标准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
除负有经营管理责任、安全防范义务的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建设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明确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以及国家机关等涉密单位周边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的,应当事先征得相关涉密单位同意。
明确安全管理及保密义务
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要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单位的运行安全职责及视频图像信息使用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对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安全管理义务,以及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维护等单位对视频图像信息的保密义务。
加大保护力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明确对保存期限届满后已实现处理目的的视频图像信息应当予以删除。
严格规范国家机关、个人查阅调取视频图像信息的权限、程序。
要求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时严格保护个人、组织相关信息。
明确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法律责任
明确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备案和举报制度。
对违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或者非法对外提供、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的,没收设备设施、删除视频图像信息、给予罚款处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未履行日常管理和检查义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经营管理单位或者个人,给予罚款处罚,根据情节轻重责令暂停业务或者停业整顿、吊销业务许可或者营业执照。
要求公安机关加强内部监督,并对公安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虞晓芬2025年07月03日08: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