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经济大省挑大梁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18 06:13:52 | 浏览:3169次 ]
分享到:

2025-03-17 21:08:55央视网

209人参与16评论

Loaded16.32%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5/Duration 5:1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当下,经济大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走深走实。

这个春天,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处处迸发生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每天120多万人在三地间便利往来,要素资源加速流动,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黄海之滨,平均每天超13万标箱货物吞吐进出,今年新开通4条航线,让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钱塘江畔,平均每天7.2亿元研发经费投向创新,新产品新技术轮番登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打开中国经济版图,一个个经济体量的“大块头”牵引起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这些在2024年经济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GDP。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经济大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他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都提到了“挑大梁”这个关键词。他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进一步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提出经济大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指引一域又谋划全局,为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持续激荡发展新活力。全国77个大科学装置超八成分布在十个大省,全国每10元研发经费投入里就有6元来自十个大省。今年,江苏将实施约4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向更多全球首创、首试、首发成果发起冲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福建今年将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上海张江科学城正在加快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上海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正在抓紧制定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450项改革任务完成超过95%。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在推进“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2年呈缩小态势。广东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正在深化综合改革试点,3批48条经验已向全国推广。

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成渝携手双向奔赴,今年推出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的一张清单,进一步完善项目共推、政策共享和协调共商机制。中部大省河南创新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把“米”字形高铁网与空中丝绸之路高效衔接。湖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湖南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大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对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能。

看图学习丨科技创新之路 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

2025-03-17 21:05:58央广网

24人参与11评论

“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和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全国3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宣布2025年开始商业化量产,中国研制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就有7件来自中国……这个春天,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科研技术加快落地,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 制:伍刚 王薇

编 辑:田甜

设 计:魏星宇

习言道|习近平两会上的强军之声

2025-03-17 21:07:20中国新闻网

268人参与22评论

2013年到2025年的全国两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连续13年到解放军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与全军官兵代表们共商国是,谋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些话语掷地有声,为强军建设指引奋进方向——

【图解】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2025-03-17 22:58:20中国经济网

0人参与0评论

内容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樟树千亩油菜花盛放 为乡村振兴“景”上添彩

2025-03-17 17:01:33中国新闻网

0人参与0评论

中新网樟树3月16日电 (熊锦阳)“春风一吹,菜花黄;酒香一飘,客满堂。”3月16日,以“七色花海 和美永泰”为主题的永泰镇第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农产品消费节在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举行。当地以彩色油菜花为媒,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

在七彩油菜花田内游玩的游客。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七彩油菜花田内游玩的游客。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活动现场,3000亩彩色油菜花随风涌动,从高空俯瞰,七彩的油菜花与乡村民居构成了一幅田园画卷。游客们漫步于花海中,尽情享受着春日美景。此外,主办方还组织了花田音乐会、花田写生、春日邮局等趣味活动,解锁别样赏花体验。

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做足“生态+旅游”文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们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曾遇到‘瓶颈’。”据永泰镇镇长蒋恒亭介绍,在多次调研后,永泰镇决定加强乡村生态旅游宣传,整合区域资源,做足“花”文章。

“彩色油菜花不仅点缀了乡村,还能促进农旅融合,让农民增收。”蒋恒亭说,相比传统油菜花,彩色油菜花不仅观赏性更高,还保留了榨油属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每年春季,我们的赏花游览路线都非常受欢迎,带动了当地优质米粉、板鸭、藠头等土特产品的销售。”蒋恒亭说,随着乡村旅游热度高涨,不少村民还通过办民宿、开餐馆等途径实现了增收。

据介绍,此次油菜花节吸引了2万余人参加,预计消费金额50余万元。下一步,永泰镇将盘活更多农村资源,真正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完)

通讯丨“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让我着迷”——记马耳他大学学生走进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

2025-03-17 20:04:06新华网

0人参与0评论

新华社瓦莱塔3月16日电 通讯|“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让我着迷”——记马耳他大学学生走进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让我着迷。”在体验完针灸和拔罐后,马耳他大学研究生乔希·维布对记者说,他十分认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

维布说,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在缓解肌肉疼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从针灸到拔罐,再到八段锦和穴位按摩,这些都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16日上午,7名马耳他大学研究生走进位于保拉市的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第20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为他们提供了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的体验。当细长的银针精准刺入穴位、拔罐器具紧紧吸附肌肤、刮痧板轻柔滑过皮肤时,学生们起初面露惊讶,但很快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医疗法的独特魅力。

“我感觉全身都放松了,身心愉悦。”在体验完背部拔罐后,努尔·纳赛尔拉兴奋地说,“今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医疗法,既神奇又有效。以后如果身体不适,我一定会尝试中医治疗。”

体验结束后,医疗队队员唐李梅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穴位补给站》的生动讲座。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示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穴位知识。学生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在自己身上寻找相应穴位。当成功找到穴位并掌握基本推拿技巧后,大家难掩兴奋之情。

“仅仅掌握基础的穴位按摩方法,就能缓解一些日常不适,这让我大开眼界。”马伊·阿舒尔边向记者展示刚学到的按摩手法,边分享她的感受。此次活动中,她不仅尝试了拔罐,还接受了鼻部针灸治疗。

随后,医疗队带领学生们练习八段锦。队员们身姿优美,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学生们认真练习,努力跟上节奏;在医疗队队员卫建华和曹颖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制作中药香囊,还带走了自己制作的香囊。

自1993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派出20期援马耳他医疗队。1994年,中国和马耳他政府合作成立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2008年中医中心在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设立中医科。

第20期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杨礼白对记者表示,30多年来,中医在马耳他影响力不断扩大,认可度持续提升。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不仅为马耳他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还通过教学、体验、义诊等活动,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医的了解和兴趣。

四川:常住人口总量连续两年下滑

澎湃新闻

2025年03月17日 19:33:25 来自上海

58人参与10评论

2025年2月25日,四川成都高新区,航拍锦江与桂龙公园的城市风光。 视觉中国 图

2025年2月25日,四川成都高新区,航拍锦江与桂龙公园的城市风光。 视觉中国 图

3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官网发布了《2024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了多项人口数据。

公报称,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出生人口53.6万人,人口出生率6.41‰;死亡人口78.9万人,人口死亡率9.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6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26.8万人,乡村人口3337.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10%,比上年末提高0.61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060.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万人。

对比往年数据,四川省常住人口总量在2022年末达到8374万人,2023年末降至8368万人,去年已是连续两年下降;去年出生人口较2023年(52.9万人)稍有回升,增加0.7万人;去年死亡人口则比2023年(79万人)减少0.1万人。

此外,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下滑。该数据自2001年降至4.4‰以来,历年均未超过5‰。2021年,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首度告负,跌至-1. 9‰,2022年、2023年继续下降,分别为-2.7‰、-3.12‰。

首次落地广东!省委书记、部长等共同巡馆,事关“头等大事”

政知见

2025年03月17日 20:24:15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撰文丨余晖 高语阳

3月16日,经济大省广东,有一场重要活动。

当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出席启动仪式,并一同前往招聘会现场巡馆调研。

这是人社部“职引未来——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实施14年来,启动仪式首次落地广东,也是首次以人社部与地方省级党委、政府名义联合主办。王晓萍提到,要大力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推进政策性岗位能招尽招、尽早释放,持续拓宽青年就业“新空间”。

从这场重要活动中,政知君读出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挑大梁。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家事、更是国事。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就是“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今年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时称,“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需要保持在3000万以上,还有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实现稳定就业。

在3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今年稳定和扩大就业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这就需要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他还提到,“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特别”二字,尽显中央关切。

经济大省,也已经行动了起来。

今年2月,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黄坤明宣布,今年广东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此次招聘会现场企业超过1200家,提供了上万优质岗位现场揽才。

在巡馆期间,黄坤明勉励用人单位,拿出富有竞争力的优质岗位,积极向求职者宣介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发展优势,用热情和诚意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应聘。

第二,向“新”而行。

发展中的问题要依靠发展来解决。

稳定和扩大就业靠什么?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

刚刚出炉的数据显示,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回升,科技持续发展,自然也会产生更多的岗位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广东的这场招聘活动,就是鲜明的例证。

招聘现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疗行业招聘岗位数排名前列;岗位集中在教育、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工程师需求量大,覆盖了研发、设计、算法、软件、测试、产品等各个工序。

企业招人的岗位,很多都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高成长性岗位,这也契合了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正如王伟中所言,广东“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亟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这场招聘,聚焦的是英才,面向的是未来。

在此次巡馆期间,黄坤明、王晓萍、王伟中等来到“创新科技成果展专区”,走进比亚迪、深圳众擎机器人、广汽、广州实验室等企事业单位展位,听取产学研成果介绍,仔细察看招聘信息,询问了解用人需求、薪资待遇、职业发展通道和招聘进展情况。

黄坤明还不时与求职学子亲切交谈,饶有兴致地浏览他们递上的求职简历。

他说,“欢迎你们来到广东,这里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市场空间大、就业机会多,是一个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好地方。大家正处在人生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全力打拼,很辛苦但也充满希望。”

“希望你们抓住机遇,以从容自信的心态应聘求职、展现自我,祝大家在招聘会上有个好的收获,早日在广东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希望大家在求职之余多在广东走一走看一看,真切感受这里的经济活力、发展机遇与广阔前景,多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宣传推介广东,带动更多人到广东来,共同成就事业理想,实现精彩人生。”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年03月17日16:4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经党中央同意,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学习教育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

  《通知》明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通知》强调,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习研讨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总结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坚定不移抓好落实。查摆问题要通过对标对表查摆,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途径,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整治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让群众可感可及。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学习教育负总责,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分类指导,做好宣传引导,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责编:岳弘彬、牛镛)

看图学习丨科技创新之路 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

2025年03月17日20:46 | 来源:央广网

小字号

“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和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全国3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宣布2025年开始商业化量产,中国研制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就有7件来自中国……这个春天,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科研技术加快落地,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 制:伍刚 王薇

编 辑:田甜

设 计:魏星宇

(责编:岳弘彬、牛镛)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经济大省挑大梁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03月17日20:48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video id="_v_p_484"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5/0317/c1001-40440808.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当下,经济大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走深走实。

2686920060457972531 (1).jpg

这个春天,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处处迸发生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每天120多万人在三地间便利往来,要素资源加速流动,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黄海之滨,平均每天超13万标箱货物吞吐进出,今年新开通4条航线,让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钱塘江畔,平均每天7.2亿元研发经费投向创新,新产品新技术轮番登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16731683844594943844.jpg

打开中国经济版图,一个个经济体量的“大块头”牵引起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这些在2024年经济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GDP。

1380312420895839737.jpg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经济大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他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都提到了“挑大梁”这个关键词。他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进一步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提出经济大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指引一域又谋划全局,为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18389418916958220572.jpg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持续激荡发展新活力。全国77个大科学装置超八成分布在十个大省,全国每10元研发经费投入里就有6元来自十个大省。今年,江苏将实施约4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向更多全球首创、首试、首发成果发起冲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福建今年将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上海张江科学城正在加快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上海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正在抓紧制定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450项改革任务完成超过95%。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在推进“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2年呈缩小态势。广东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正在深化综合改革试点,3批48条经验已向全国推广。

15607896035608021996.jpg

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成渝携手双向奔赴,今年推出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的一张清单,进一步完善项目共推、政策共享和协调共商机制。中部大省河南创新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把“米”字形高铁网与空中丝绸之路高效衔接。湖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湖南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大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对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能。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上一篇: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下一篇:神十九乘组在医学、物理等方面开展实验试验 周记来了→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