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19 08:42:25 | 浏览:3326次 ]
分享到:

2025-03-18 20:56:22央视网

316人参与32评论

Loaded18.7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16/Duration 9:1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蔡奇陪同考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和省长李炳军陪同下,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在寨门口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在寨门口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

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寨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习近平饶有兴致地听取侗族大歌的艺术起源、曲调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介绍。随后,沿着村寨路道察看侗寨风貌和旅游商铺,不时驻足与店主、游客、村民互动交谈。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他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他观看蜡染工艺流程,对蜡染合作社坚持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运营理念给予肯定。习近平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在信团鼓楼,习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亲切交流。大家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村寨发生的可喜变化。习近平表示,看到侗寨保护得这么好,侗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到很欣慰。他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从鼓楼起身,村民们纷纷簇拥过来,热烈鼓掌,高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高兴地回应说,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离开侗寨时,侗族群众深情地唱起《侗歌声声唱给党》,表达对总书记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习近平频频挥手,同乡亲们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18日上午,习近平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贵州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习近平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

习近平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习近平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习近平: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2025-03-18 11:24:57新华社微博

728人参与40评论

【习近平: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习近平总书记17日下午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习近平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临别时,乡亲们齐声高唱《侗歌声声唱给党》,热情欢送总书记。歌声悠扬,在村寨久久回荡。(文字记者:朱基钗;摄影记者:谢环驰、燕雁、申宏、翟健岚)

新闻多一点|侗乡第一寨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2025-03-18 16:33:12新华社

23人参与10评论

新闻多一点|侗乡第一寨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3月17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

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地处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

被誉为“侗乡第一寨”

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建寨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

千百年来

侗家人世代安居于此

耕读传家,生生不息

黎平县肇兴侗寨。杨代富 摄

黎平县肇兴侗寨。杨代富 摄

仲春时节

走进侗乡第一寨

吊脚楼鳞次栉比

木制鼓楼高耸挺立

青山环抱、溪流潺潺

古榕苍翠、百花争艳

宛如一幅人和景美的春日山居图

肇兴侗寨村民在油菜花田里养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肇兴侗寨村民在油菜花田里养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人勤春早

侗家人四季耕耘

农耕传统绵延不断

创新发展

民俗特产魅力独具

侗族村民制作五色糯米饭招待宾客。杨代富 摄

侗族村民制作五色糯米饭招待宾客。杨代富 摄

香禾糯

村民们一直坚持传统种植

量稳质优,糯香四溢

不仅逢年过节被当地人制作成

五彩糯米饭、软糯香甜的糍粑

还逐渐成为增收的特色产业

侗族妇女们一起绣花。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侗族妇女们一起绣花。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吊脚楼台,大榕树下

侗族妇女们背着娃、绣着花

刺绣、蜡染等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

成为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指尖产业”

一针一线,既是文化也是未来

如今

全寨培育了60多家传统工艺企业

时尚、实用的侗乡好物

不仅销往全国,也走向世界

侗族群众围坐一起吃长桌宴。杨代富 摄

侗族群众围坐一起吃长桌宴。杨代富 摄

百味长桌盛宴

天籁侗族大歌

多彩的民族文化

是热情好客的侗家人招待贵客的礼仪

也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

肇兴侗寨村民在侗年年货集市销售地方特产。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肇兴侗寨村民在侗年年货集市销售地方特产。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品尝美食、体验文化

430多家酒店民宿餐饮店

2000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乡村旅游,让侗乡与世界相连

不仅聚集了人气

也带来发展机遇

肇兴侗寨侗族群众盛装参加侗年巡游。杨代富 摄

肇兴侗寨侗族群众盛装参加侗年巡游。杨代富 摄

时光荏苒

传统农耕、民俗文化、民族建筑

……

侗家人的一个个生产生活缩影

成为侗乡第一寨

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名片

记者:骆飞、蒋成、杨文斌

视觉:金小茜、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贵州分社联合出品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侗寨歌飞扬

2025-03-18 16:33:59新华社

7人参与4评论

Loaded42.8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0/Duration 1:2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延续千年的侗族大歌,经岁月沉淀愈发年轻。

侗族大歌与鼓楼、风雨桥并称为“侗族三大宝”。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把歌当作精神食粮。

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侗族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是研究侗族社会、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

侗族大歌是国际音乐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侗族大歌为“宝莲盛开”等戏份成功配乐。

统筹:杨云燕

编导:邓驰旻

记者:刘勤兵、杨焱彬、吴斯洋、陈嫱、张跃渊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2025-03-18 20:56:22央视网

329人参与32评论

Loaded13.19%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51/Duration 9:1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蔡奇陪同考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和省长李炳军陪同下,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在寨门口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在寨门口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

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寨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习近平饶有兴致地听取侗族大歌的艺术起源、曲调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介绍。随后,沿着村寨路道察看侗寨风貌和旅游商铺,不时驻足与店主、游客、村民互动交谈。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他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他观看蜡染工艺流程,对蜡染合作社坚持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运营理念给予肯定。习近平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在信团鼓楼,习近平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亲切交流。大家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村寨发生的可喜变化。习近平表示,看到侗寨保护得这么好,侗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到很欣慰。他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从鼓楼起身,村民们纷纷簇拥过来,热烈鼓掌,高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高兴地回应说,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离开侗寨时,侗族群众深情地唱起《侗歌声声唱给党》,表达对总书记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习近平频频挥手,同乡亲们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结束时,同乡亲们挥手道别。

18日上午,习近平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贵州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习近平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

习近平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习近平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一眼心动的中国|多彩贵州的“蓝白之美”

2025-03-18 20:54:00新华社

19人参与8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9/Duration 0:2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它不是简单的蓝白

而是黔贵大地千年来一种古老的色彩

它不是简单的图案

而是述说着贵州少数民族千年来的历史

它不是简单的技艺

而是贵州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记忆

这就是蜡染

如同历史的长河流淌到现在

传承至今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图案于布后以蓝靛浸染

最早是少数民族群众

用蜂蜡在布料上描绘大自然

每一笔 都是对自然的崇拜

每一画 都是对生活的表达

蜡染的蓝

是蓝草的汁液

是大自然的馈赠

蜡染的白

是蜡质的保护

是千年来匠心的传承

蜡染的颜色

是千年时光所绘制的蓝白之美

每一幅图案在蓝与白的交织下

成为了人们与自然的对话

在当下不断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苗乡侗寨里的村民

靠着蜡染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

他们的双手

不仅绘制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也绘制出了生活的希望

策划/制作:李丽洋

记者:刘勤兵、陈嫱、杨焱彬、吴斯洋、张跃渊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一眼心动的中国|肇兴侗寨:千年古韵 侗乡风情

2025-03-18 20:55:27新华社

34人参与1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2/Duration 0:3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

是我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这里保留着侗族传统建筑风貌

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也在村寨里集中呈现

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

没有伴奏,却有天地的和声

没有指挥,却有心灵的默契

以多声部的交织,诉说着古老而生动的民族故事

鼓楼是侗寨最雄伟的建筑

是村寨的精神地标与情感纽带

无论大事小情,人们都会聚在这商议决定

凝聚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桥与亭阁相融,塔与长廊相连

风雨桥是侗寨一道风景线

它连接着河的两岸

更维系着侗寨温暖的情感

千年古韵的侗乡风情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策划/制作:李丽洋、王晖

记者:刘勤兵、陈嫱、杨焱彬、吴斯洋、张跃渊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新闻多一点|侗族大歌:传承千年的天籁之音

2025-03-18 20:54:44新华社

21人参与7评论

新闻多一点|侗族大歌:传承千年的天籁之音

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下午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

观看了侗族大歌表演

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

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

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总书记强调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

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春天到 春意浓

千山万树绿葱葱

布谷鸟儿声声唱

布谷布谷快播种

……

《布谷催春》

一首侗族大歌

唱响了侗乡春的号角

翻开了侗寨春的序章

明快了侗家人春的步伐

Loaded55.28%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7/Duration 1:0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饭养身、歌养心

吃饭和唱歌

于侗家人同样重要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我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

素有“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侗乡之窗”的美誉

鼓楼矗立古建璀璨

云鬓高绾银铃响亮

男女老幼华丽开嗓

天籁之音绕梁不散

这是近日拍摄的肇兴侗寨。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近日拍摄的肇兴侗寨。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

一条旋律是清唱

两条旋律为声部

三条构建色彩纷繁的和弦

四条以上就演变成天籁回响

侗族群众近日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前演唱侗族大歌。杨代富 摄

侗族群众近日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前演唱侗族大歌。杨代富 摄

鸟叫虫鸣高山流水

神话传说故事赞歌

风土人情道德礼仪

劳动生产男女之情

侗族大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歌

侗族大歌,是民族奋进壮丽史诗之歌

近日,侗族群众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前演唱侗族大歌迎接宾客。吴光辉 摄

近日,侗族群众在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前演唱侗族大歌迎接宾客。吴光辉 摄

20世纪80年代

传唱了2500余年的侗族大歌走出国门

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

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日,贵州“舞乐蝉歌”乐团的成员们,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新春闹海直播现场表演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近日,贵州“舞乐蝉歌”乐团的成员们,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新春闹海直播现场表演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延续千年的侗族大歌

经岁月沉淀愈发年轻

“燃情”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闹海》

传统旋律与现代音乐完美交融

古老民族文化不断焕发新生机

记者:汪军、吴思、杨文斌

视觉:金小茜、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贵州分社联合出品

让“到西部去”成为一种潮流(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①)

2025-03-18 22:16:01人民日报

0人参与0评论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部、服务基层,为西部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期大家谈由本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为当代青年报效祖国、建功西部汇聚共识、提供指导。

——编 者

追梦舞台 成才平台

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

树立、践行远大理想,是广大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国家和人民对青年的期待。西部计划正是一个追梦、圆梦的舞台。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连接起青年和基层,连通个人理想与祖国人民需要,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自身本领的宝贵机会。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扎根云南教育事业20余年的张莉娟,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沙棘大王”“农牧能手”王军扬,曾经一人撑起团场医院中医科的“沙海小郎中”艾乐松……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志愿者们以青春奉献服务“国之大者”,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不仅标注事业高度,更增加人生厚度。

扎根西部,是一种别具意义的成长。广大青年亲身经历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在提升自身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期待越来越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奔向西部、建设西部、扎根西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本报记者杨昊采访整理)

供需搭桥 精准服务

张 犇

到西部去,了解是前提。过去提及西部,穷和苦的印象深入人心,影响人才的就业选择。如今,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涌动着生机与希望。甘肃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东数西算”、产业转移、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宣介,帮助青年学子了解西部、破除刻板印象,“到西部去”成为一种潮流。

从选择到实现的路径并不平坦。优化公共服务牵线搭桥,促进供需匹配,才能为梦想落地扫除障碍。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甘肃每年制定引才计划,拓展赴外引才、招商引智、项目聚才等多种方式;实施“陇原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连续17年实施“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有效促进了人才向甘流动。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甘就业人数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需要拉一把、帮一下。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西部建功立业,必能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

(作者为甘肃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干部,本报记者赵帅杰采访整理)

改善环境 留人留心

胡新薇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2周年。据统计,20多年来,通过这一计划进藏服务的志愿者中,有约1/3选择了留藏。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已经成为西藏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渠道,有力增强了基层力量,有效改善了人才结构。

引才更要留才,留才关键在环境。为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与西部计划西藏专项,西藏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工作生活补贴、学费代偿、职称评定等,为志愿者在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实实在在为志愿者拓宽成长道路,消除后顾之忧。

留人更要留心。生活条件无虞,发展前景可期,让青年看到了我们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在山南市,有志愿者扎根村级小学10年,只为教书育人;有志愿者助农脱贫,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热情的居民……让许多青年志愿者下定决心留下来。

雪域高原也可以是成长沃土。为志愿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青春热情感受到真情的回馈,在这一场梦想与舞台的双向奔赴中,雪域边疆一定能绽放更绚烂的青春之花。

(作者为共青团西藏山南市委副书记,本报记者鲜敢采访整理)


上一篇:第一观察·瞬间|围坐共话幸福图景
下一篇:【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经济大省挑大梁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