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央视快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21 15:37:45 | 浏览:2956次 ]
分享到:

2025-03-21 12:36:04央视网

40人参与25评论

Loaded12.97%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02/Duration 10:4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云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云南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春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连续数日在云贵高原考察调研,送来了温暖、传递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总书记对西部地区的殷殷牵挂,对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必将激励包括云贵在内的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云岭风光、民族风情……近年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频频“刷屏”、享誉世界。这里是被鲜花簇拥的地方,全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美誉度越来越高;每到云南“吃菌季”,各地食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到一场与大自然的鲜美之约中。漫步在丽江古城,人们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间,感受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还有那群曾经一路北上、刷屏世界的云南亚洲野象群……这些都是云南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文旅产业活力迸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生动写照。

“云南区位条件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民族众多”,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云南实际,深入分析云南资源禀赋,明方向、谈思路、定举措,为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谋划和科学精准的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云南作为西部多民族省份,要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坚定信心、苦干实干,解决好发展中、转型中的各类难题,把特色优势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新时代彩云之南气象万千、活力满满。云南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行不怠,切实增强狠抓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从实际出发抓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彩云之南春意浓,砥砺奋进正当时。云南各族干部群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央视评论员

第1视点|“云花”,事业兴旺生活美

2025-03-21 12:33:41新华社

25人参与18评论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同现场村民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向他们询问花卉品种、市场销路、收入等情况。

彩云之南,世界花园

象征着美好生活的鲜花

是云南产业的一张名片

从上世纪末的“以路为市”

发展到今天的全链条、大产业

鲜花经济蓬勃发展

在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书写下一桩桩“花田喜事”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龙街乡斗南村是中国有名的“花乡”,全村几乎家家种花。这是一位当地花农挑着一担鲜花去花卉交易市场出售(1999年6月2日发)。

2017年2月14日,消费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场选购玫瑰花。

2024年11月25日,消费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场内选购花卉。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

每10支鲜切花,就有7支来自昆明

种植、收获、交易、运输……

“亚洲花都”的兴盛

源自完整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

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百姓增收的强大助力

2023年10月20日,在云南省安宁市现代农业园区玫瑰种植示范园,技术员田连通在记录太空育种玫瑰花编号。

2023年1月31日,台车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运输鲜花。

2019年2月15日,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锦苑花卉产业园,花农采摘和搬运鲜花。

2023年7月13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内对台车上存放的鲜花扫码。

2023年7月13日,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内购买鲜花。

2022年11月11日,花商在云南省昆明市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参加鲜花竞拍。

2024年12月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花艺师直播讲解花束制作方法。

产业唱戏,科技助力

育种、分拣、物流……

鲜花经济的各个环节

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云花”正绽放出无限活力

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在实验室中无性繁殖组培花苗。

2023年4月3日,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播种太空种子。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强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采用遗传育种、航天育种等方式大力开展花卉新品种繁育工作,助力花卉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这是云南某农业研发团队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肉眼可见的“自发光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发光(2017年6月21日摄)。

2024年8月23日,在云南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采后处理中心,花农将鲜切花自动分拣流水线上分拣好的鲜花取下,准备放入包装流水线。

2024年8月23日,在云南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采后处理中心,计算机在实时监测自动分拣流水线上的鲜切花。

2022年11月11日,工作人员在昆明斗南花市给鲜花贴标签。快递物流时效不断优化、冷链运输技术持续提升,也为中国鲜花加速“出海”保驾护航。

2019年2月14日,在泰国曼谷帕空鲜花市场的一家花店,工作人员将从云南进口的鲜花制作成花束和花盒。东南亚是云南花卉的传统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互开放的产业合作,为双方商贸活动注入新动力。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打通,经过采摘、分级、修枝、包装、拍卖等过程,云南鲜花只需近40小时的冷链运输便可抵达曼谷。

记者:谢环驰 黄敬文 蔺以光 胡超 张可任 郝昭 陈欣波 彭奕凯 许万虎 高咏薇

制作:毕晓洋 卢烨 李琰

新华社摄影部、云南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春分 最是人间好时节

2025-03-21 09:44:10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87.62%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9/Duration 1:1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节目的最后,我们一起走进春天里的中国,感受春分节气的自然和文化之美。

吃了春分饭

一天长一线

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时值春分,燕子北归,岸柳青青,桃李芬芳。人们踏青、赏花、放风筝,享受春光。

春分麦起身

一刻值千金

春分被视为春耕春管、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各地一派忙碌。一幅春耕生产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

春暖花开

莺飞草长

今日春分

最是人间好时节

晶采观察丨官宣!优化消费环境新举措“走新”又走心

2025-03-21 09:54:00央广网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57/Duration 2:0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到的这个关键点,你注意到了吗?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消费环境的好坏,对消费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次《方案》精准锚定制约消费的关键问题,单独列出一章着重强调“消费环境的提升”,并明确划出红线,提出要求方法,“软硬”兼施。

近年来,无论是“文博热”,还是“冰雪热”,都折射出假日经济所蕴含的巨大消费动能。有时间出去消费,其实也是一种“软”消费环境,因此落实休假制度,是畅通假日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和前提。《方案》中“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被置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一项中。在家长的休假权利获得保障、孩子们享受春秋假的情况下,既可以享受举家出游的美好时光,也可有效解决法定节假日游客出行过于集中的问题。

出去玩,从车位的设置到夜市的照明,消费硬件设施的完善直接关联到消费体验感。比如《方案》提出完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让消费者购物省心、舒心。消费市场秩序的建设也同样关键,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网络消费环境的建设,《方案》提出“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监管。”

这种全局性、精准性、针对性地施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环境不仅是短期刺激手段,更是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消费环境要靠久久为功,要定力、要耐心,更要考验各地落实的决心。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刘娜 姜葳

记者:王晶

拍摄:魏浩宇

剪辑:刘艾鑫

设计:李自然

从“很古朴也很时尚”中读懂中国(人民论坛)

2025-03-21 09:55:00人民网

0人参与0评论

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期间,看到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等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保护得好,而且焕发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今天的神州大地上,文明古韵与时代气息相得益彰,不忘本来与开辟未来相互贯通。“很古朴也很时尚”,正是今日中国的生动写照。

“很古朴也很时尚”,讲述着文化的赓续与新生。《哪吒2》中哪吒重塑肉身时宝莲盛开一段的配乐,正是已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玉虚宫内的仙池花园,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的同款建筑……一部现象级电影,动画科技带来现代表达,背后是传统文化提供的叙事载体和美学灵感。

从《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经年累月打磨的大制作,到小小一块凤冠冰箱贴、“腮红小破杯”,从历史深处生长出来的文化产品屡屡出圈,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勃勃生机。

“古朴”文化变身“时尚”,不仅仅是因为营造了历史的氛围感、勾起了文化乡愁,更是因为古老文明的博大智慧在一次次创新表达中,带来了对情感更细腻的理解、对时代更深刻的认知、对世界更丰富的体验。

“很古朴也很时尚”,蕴藏着发展的动能与潜力。从黔岭云雾深处推开千年山门,肇兴侗寨在时代的春风中成为文旅地标。今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洗尽沧桑的吊脚楼、古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去年,肇兴侗寨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村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

“不是什么都能做的,要有选择性地有所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方法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围绕特色做文章才能各展其长。

福建屏南县双溪镇有着千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当地以“古村+艺术”破题,引入“人人都是艺术家”计划,画展、音乐会、直播等产业迅速发展,带活了一方发展。从甘肃天水的苹果,到广东茂名的荔枝,从广西柳州的螺蛳粉,到山西大同的黄花,一个特色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故事不断涌现。当特色成为“时尚”,盘活的是发展资源,激发的是内生动力。

“很古朴也很时尚”,闪耀着治世的智慧与气象。有人说,时光在中国折叠。也有人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未来已来,而且过去未去。六尺巷故事诠释的礼让和谐理念融入治理之道,和合共生的文化追求引领国际交往新方式……新征程上,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每一刻都在进行。

今天,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经验。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等著作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领导人的案头书;当老挝听松村对标湖南十八洞村,打造老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当乌兹别克斯坦在全国各州、市试点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世界清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与经验正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千古文脉一华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不仅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也为人类进步带来新的启示与借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1日 04 版)

跨越五大洲的青年对话:AI描绘心中未来

2025-03-21 12:43:35中国青年报

0人参与0评论

跨越五大洲的青年对话:AI描绘心中未来

当人工智能(AI)开始与人生动对话,重构视觉表达,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人类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邀请来自英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加拿大、塞拉利昂、墨西哥及中国的“五大洲”青年,请他们想象未来的潮流“关键词”,再用AI勾勒对应幻想图景。

“AI在医疗诊断和模式识别领域展现的潜力令人振奋。”来自英国的若云以观察者的视角开启讨论。若云刚结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交流学习,她对AI的工具属性给予肯定。她构想的未来潮流提到了“假期”“购物”“清单”“锻炼”“计划”,AI为这5个词赋予了画面:“银白色运动手环的透明屏幕将滚动生成假期计划,3D购物地图与健身数据流在伦敦碎片大厦的霓虹投影中交织,形成兼具实用与美学的赛博朋克图景。”

中国元素情感能量容器,内部漂浮着发光粒子百宝箱,容器口形成量子传送门漩涡。AI创意:李陈虎(中国)

中国元素情感能量容器,内部漂浮着发光粒子百宝箱,容器口形成量子传送门漩涡。AI创意:李陈虎(中国)

同样注重AI工具属性的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青年布兰。这名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的研究生常用AI平台设计科技创意图案和工作方案。“AI生成的营销方案让我的网店效率提升3倍。”他表示,AI技术可以带给创业者巨大的革新力量。

对布兰来说,未来的AI世界意味着“飞行汽车、机器人、伙伴、科学、数据”。在这5个词的框架下,AI描绘的“珊瑚礁悬浮飞行汽车”充满科幻色彩——热带雨林全息导航图在车窗浮动,数据代码在外壳流淌,电子藤蔓于车顶发光,展现出技术赋能创意设计的无限可能。

珊瑚礁造型的悬浮飞行汽车,载着少年与微型服务机器人,车窗显示全息导航图。AI创意:布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珊瑚礁造型的悬浮飞行汽车,载着少年与微型服务机器人,车窗显示全息导航图。AI创意:布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虽说AI作为工具出现的场景较多,但有时也会被人当成倾诉的对象。“平时我会用AI进行翻译,但其实它也做过我的‘密友’。”塞拉利昂青年阿利修斯·易卜拉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在一次期中考试前夜,凌晨3点还在宿舍与DeepSeek聊天。易卜拉欣回忆称:“它像心理医生般追问‘你的压力源是什么’‘为什么不尝试分解任务’,第二天我发现那些焦虑真的消散了。”

这次经历给易卜拉欣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异国他乡感到了温情”。易卜拉欣认为,语言的无障碍沟通是文明之间彼此顺畅链接的关键手段。“或许有一天,中国游客可以通过AR眼镜理解非洲图腾,塞拉利昂人可以借助AI学习川菜烹饪。”他提出的关键词“文化、旅行、沟通、眼镜、服饰”被AI具象化表达出来:“佩戴的AI翻译眼镜融合部落串珠与数据接口,数码非洲长袍上的文化符号粒子流,正在消解语言与服饰的美学边界。”

融合部落图腾的AI翻译眼镜,镜片投射多语言交流光幕。AI创意:阿利修斯·易卜拉欣(塞拉利昂)

融合部落图腾的AI翻译眼镜,镜片投射多语言交流光幕。AI创意:阿利修斯·易卜拉欣(塞拉利昂)

与易卜拉欣相似,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陈虎也提到AI具有“情绪价值”。他表示,尽管平时会拿AI当“无情的工具”,但当心情不好时和AI聊聊天,也会得到安慰。

对于未来的流行趋势,李陈虎的想象颇具诗意:“情感交流、科技服饰、超能力、百宝箱、传送门。”透过他的构想,AI制作了一个“未来宝箱”——外层是可变色科技面料,内部悬浮着发光粒子与量子传送门。

加拿大青年杜海莉目前就读于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她认为AI已体现出成为“人文精神载体”的潜在特质。杜海莉用“时尚、化妆、药物、护肤、医生”诠释对未来AI潮流的理解。在她构想的跨文化图景中,AI既可作为智能医疗顾问,也能成为虚拟“聊天搭子”,而AI也“读懂了她”:“白色镭射服装不仅能实时监测皮肤状态,未来或可通过纳米技术实现动态护肤。”

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的墨西哥姑娘梅慧丽则捕捉到虚实交融的美学趋势。在她设想的未来图景中,“艺术、食物、照片、人像、虚拟”是关键。相对应的AI生成图中,玛雅纹样虚拟相机展现出全息实物投影。

伦敦霓虹中的健身数据流、热带雨林的全息导航、部落图腾翻译眼镜、玛雅像素艺术画廊……正如易卜拉欣所说,AI将语言、艺术、科技、服饰设计等转化为共享资源,人类或许正在见证首个“技术赋能型”文明形态的诞生。

在这场汇集“五大洲”的对话中,青年们从多元视角勾勒出AI时代的文明拼图,这些天马行空的构想,既折射文化基因差异,又共同指向人机协作的未来。

(部分内容由AI辅助完成)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

踏访贵州乡村 总书记指引文旅体融合发展方向

王秀芳 彭晓玲

2025年03月21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天到,春意浓,千树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

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萦绕耳畔,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映入眼帘……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村民们用婉转动听的歌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寨门口向身着民族盛装欢迎的村民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总书记问了我有关侗族大歌传承的问题,我们侗族大歌要世世代代地传承,不能够丢失,要让全中国、全世界都能够聆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黎平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艳玉说。

侗族大歌这部多声部民歌的活态史诗,已有2500年历史。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侗族大歌配乐的爆火,这一古老艺术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自2022年黎平县启动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工程以来,当地不断开展侗族大歌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传承人培养、培训等,目前已培养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36名。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包括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在内的18个世居民族,共同构成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汇聚起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苗绣等“古朴又时尚”的多元民族文化。

2021年2月3日,总书记在贵州毕节考察时,曾走进以苗族为主的化屋村。在这里,总书记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2025年3月17日,在贵州肇兴侗寨考察时,总书记再次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古朴气韵,离不开用心保护,时尚气息,得益于活化传承。相隔4年的两次贵州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度思考。

“总书记十分关心侗族文化,还肯定了我们蜡染合作社的运营理念,我们的发展劲头更足了。”在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勇妹看来,唯有服务于市场需求,将传统纹样、民族元素融入到衣服、家居布艺制品以及包包、围巾等各种文创产品中,才能让传统手工艺产品既具有时尚风格,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3月14日,2025年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在榕江“村超”足球场举行,演员在比赛间隙表演侗族大歌,民族文化伴随着体育赛事成功“出圈”。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5年3月14日,2025年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在榕江“村超”足球场举行,演员在比赛间隙表演侗族大歌,民族文化伴随着体育赛事成功“出圈”。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以肇兴侗寨为代表的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加大村寨建筑空间和房屋风貌保护,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活动,组建侗族大歌队和侗戏班,将谷雨节、芦笙节、侗年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打造成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玩起来,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时也曾多次就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4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11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2025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为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2025年3月14日,村民在肇兴侗寨内制作蜡染。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5年3月14日,村民在肇兴侗寨内制作蜡染。图片来源:新华社

改变不止是贵州。

为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各地纷纷探寻发展新路径——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推出茶旅融合项目,让茶香伴着苗歌飘向远方;

京津冀三地联手构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机制,让1亿人“说走就走”的旅游圈更加完善;

广西实施文旅经济“融百业超万亿”行动,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体育、科技、康养、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双向带动;

云南丽江古城“纳西人家”文化院落以“非遗家访”沉浸式体验纳西传统文化的创新举措,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打卡;

…………

“把蜡染体验店经营得更好,带动更多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打造更丰富的旅游业态,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家门口就业”……这个春天,千年古韵的民族风情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破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串联起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乐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任一林、邓志慧)

【央视快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2025年03月21日12:39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video id="_v_p_423"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autoplay="autoplay"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5/0321/c1001-40443866.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云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云南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春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连续数日在云贵高原考察调研,送来了温暖、传递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总书记对西部地区的殷殷牵挂,对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必将激励包括云贵在内的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云岭风光、民族风情……近年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频频“刷屏”、享誉世界。这里是被鲜花簇拥的地方,全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美誉度越来越高;每到云南“吃菌季”,各地食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到一场与大自然的鲜美之约中。漫步在丽江古城,人们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间,感受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还有那群曾经一路北上、刷屏世界的云南亚洲野象群……这些都是云南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文旅产业活力迸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生动写照。

“云南区位条件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民族众多”,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云南实际,深入分析云南资源禀赋,明方向、谈思路、定举措,为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谋划和科学精准的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云南作为西部多民族省份,要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坚定信心、苦干实干,解决好发展中、转型中的各类难题,把特色优势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新时代彩云之南气象万千、活力满满。云南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行不怠,切实增强狠抓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从实际出发抓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彩云之南春意浓,砥砺奋进正当时。云南各族干部群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央视评论员

(责编:袁勃、赵欣悦)


上一篇:以开拓创新精神做好稳外贸工作 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
下一篇:以数据跨境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部分在华外企积极评价中国数据跨境流动政策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总访问量: n|总访客量: n|今日访问量: n|今日访客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