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京津冀人的雄安故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4-01 18:47:39 | 浏览:2753次 ]
分享到: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2025年04月01日08:54 | 来源:人民雄安网

小字号

有人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8年建设,绿色创新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加速构筑。越来越多的京津冀人汇聚于此,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走!去雄安!”

从北京到雄安:忐忑变安心

王丽杰(右)和同事进行项目交流。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王丽杰(右)和同事进行项目交流。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清晨,伴随着检票广播,王丽杰从北京西站踏上了复兴号列车。56分钟后,列车到达雄安站。

这,已经是王丽杰每周一的“常态化”行程。她和雄安的“牵绊”,始于“一纸调令”。

2019年8月,拿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的王丽杰来到北京,入职大唐可再生能源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在北京,王丽杰结了婚、拿到户口、买了房子,还有了小宝宝,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2023年12月,新组建的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地点在雄安,王丽杰成为公司的第一批员工,由此她也有了一个新身份——雄安疏解人员。

起初,科研项目交接、新团队磨合、生活场景切换,三重压力影响下,王丽杰的心是忐忑的,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到达雄安后,王丽杰的惴惴不安很快就得到了“稀释”。

首先是环境。公司办公地点选在了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办公室宽敞明亮、温度适宜,与悦容公园一街之隔,居住的公寓走路5分钟就到了,周边便利店、商业环廊、饭馆一应俱全,吃喝玩乐“一条龙”。

“‘职住平衡’的感觉真好。”王丽杰说,“雄安的各项政策支持更坚定了我要在这里扎根的想法。”

生活上,雄安对于疏解人员的社保、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保障政策均按照不低于北京的目标要求实施,“京雄同城化”不再是设想。

工作上,雄安对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让王丽杰的科研项目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她说:“2024年,自己作为负责人成功申报2项分子公司管控项目,牵头或参与申报国家级项目4项,推进十分顺利。”

现在,王丽杰正忙着参与雄安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大赛,“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感觉沾了雄安的光。”

从天津到雄安:我要成为孩子们的骄傲

朱怀宇(右一)在雄州站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朱怀宇(右一)在雄州站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午后,京雄快线雄州站施工现场又响起了敲击声。银翼般舒展的钢结构穹顶揽尽天光,别有一番韵味。

“听,这声音有点空,再检测下。”

“这是隐蔽工程,焊接一定要再仔细点。”

“这项进度慢了点,得增派人手。”

…………

朱怀宇穿梭各个工区,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任务。安全帽下,他神情专注,认真记录着每个细节。“来雄安4年了,每周一次巡检,8.12公里的建设标段,每一处桩位、每一座构筑物,都已经印在我心里。”

京雄快线是雄安“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直连雄安城际站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未来开通后,北京丽泽商务区与雄安启动区总部区将实现“无缝衔接”。朱怀宇所在的中交第一航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着2段高架桥梁区间、雄县主变电站及雄州站的施工。

“建设雄州站时,项目建设遇到了钢结构跨度大、高空拼焊难的难题。”朱怀宇告诉记者,传统的零星吊装与高空组拼工艺,不仅风险高,还会影响工程质量。朱怀宇带领团队大胆创新,采用装配式安装工艺,先在厂内加工成榀(建筑物框架结构中的一个单元),再在现场胎架组装,最后进行单元整体吊装,不仅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保障了工程质量,还大幅缩短了工期。

“不做则已,做则第一。”这是朱怀宇激励自己和团队常说的话。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同期施工进展始终领先全线。

“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给了我们更多拼搏的勇气,成为雄安建设者无比光荣。”家在天津的朱怀宇说,以前孩子们看到桥就会问“这是爸爸建的吗”,言语中充满期待,“我想等雄州站建成了,一定带他们坐一次雄安通往北京的地铁,让我成为他们的骄傲!”

从沧州到雄安:父子俩梦想在这里开花

崔鹏飞正在和同事沟通酒店运营情况。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崔鹏飞正在和同事沟通酒店运营情况。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摄

“3月1日开始试营业,目前已接待宾客200多人,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河北雄安梅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00后崔鹏飞,正忙着跟酒店总经理赵莉钢沟通最近酒店的运行情况。

作为河北沧州人,崔鹏飞和父亲崔建强一直都很关注雄安的发展。“但父亲说要来雄安开办酒店,我感到很意外。”崔鹏飞说,父亲一直从事的是土建生意,开酒店没啥经验,这让他有点担心。

“我们再到雄安看一看吧。”2024年3月,崔建强父子再次来到雄安。出发前,崔鹏飞对雄安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土”字上;故地重游,眼前的雄安,让他有点震撼:中央绿谷生态廊道生机勃勃,无人驾驶巴士在数字道路上精准停靠,就连垃圾桶都内置满溢报警功能,处处体现科技感……雄安,变化太大了!

面貌焕新的同时,崔鹏飞发现,造访雄安的人源源不断,各种活动层出不穷,酒店行业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这里的政策很诱人,创业有补贴、税收有减免、租金有优惠。

于是,投资500万元、“小而优”的梅可酒店诞生了。“这是我的自有品牌。梅,有坚毅的品格,父亲希望我能在雄安踏实做人、用心干事业。”崔鹏飞说。

从图纸到现实,梅可酒店只用9个月就开启了试运营。

这得益于雄安给力的办事效率——

所有事项网上申请,大部分事项全流程网办,部分需要现场办理的事项通过网上预审后,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即刻办结,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让崔鹏飞直呼“很赞”。

不仅如此,雄安还推出京雄同城化事项清单192项,京津冀三地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落地,“京津冀+雄安”471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286项服务自助办理,办事体验同城同质。这些都增加了企业家们的投资信心。

“酒店的运营,我都交给了专业团队。最近一个50人团入住,临走时对我们的服务很满意。”

今年,好消息不断传来:崔鹏飞投资建设的第二家新酒店将于6月份开业,第三家酒店下半年开工建设。

雄安,让崔鹏飞梦想在这里开花。

从北京疏解人才扎根创业,到天津铁军匠心筑造未来枢纽,再到沧州父子跨界逐梦新业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雄安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土壤,迎接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在雄安,未来已来,而故事仍在继续。(刘师豪、杨文娟、唐心怡、李雪晴)

(责编:方童、付兆飒)

人民网评:书写新时代“人民之城”的雄安篇章

蒋 萌

2025年04月01日07:05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雄安新区,设立8周年。

从蓝图初绘,到拔节生长,雄安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高质量绿色发展初见雏形,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红火、日子更有奔头。

从数以万计的群众喜迁新居,到千方百计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再到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陆续汇集……这背后,是雄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实施“绣花功夫”般的精细化治理,推进“京雄同城化”的优质高效公共服务创新,一步步勾勒出新时代宜业宜居“人民之城”的清晰模样。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素朴的愿望。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这是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更为雄安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性实施租购并举,使“租购同权”成为现实。科学规划并推行职住平衡,让居民就近工作成为可能。回迁安置有序推进,居民告别“老破小”,搬进宽敞明亮新楼房,安置小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政府持有人才公寓,让初到雄安的各类才俊放下行囊、轻松入住……雄安在居住保障方面的不懈努力,体现在一个个百姓安居的温馨故事中。

针对群众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8年里,来雄安投资创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逐渐聚能成势,多种经营主体在带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同时,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雄安有关部门实施“月月有招聘活动、周周有直播带岗、时时有就业服务”,积极做好桥梁保障。对于重点就业群体,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订单式培训,持续为群众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雄安是创新创业乐土,也是安居乐业福地。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更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一小”,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顺利开学,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关注“一老”,雄安重点建设老年幸福型城市,推进示范性老年幸福型社区创建,打造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场景。着眼“瞧病”,雄安宣武医院开诊,北京医务人员积极支援,提升新区疾病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雄安一卡通”社保卡实现就医购药、人社服务、公共交通等“京雄共享”。围绕“便民利民”,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置公园、超市、学校、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食堂、养老驿站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人民之城”的底色更足。

“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对雄安而言,这是使命鞭策,更是久久为功的动力。大力推动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型、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设,在进取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创新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协同中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雄安必将绘就更加宜业宜居、和谐美好的幸福画卷,书写新时代“人民之城”的璀璨篇章。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在京津冀大地上拔节生长

——雄安八周年系列评论①

寒 酥

2025年03月25日13:36 | 来源:人民雄安网

小字号

“不等这杯咖啡变凉,我就能到雄安。”每天,当北京的创业者乘坐高铁驶向雄安时,来自雄安的高科技组件也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潮白河两岸的“双向奔赴”,推动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大地上拔节生长。京雄同城化正以其独特魅力与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打通城市脉络、破除时空阻碍,交通一体化犹如京雄同城化的“开路先锋”,为后续发展奠基搭桥。2020年底,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目前,最快50分钟可达北京西站,19分钟可达大兴机场。每日疾驰的22对列车,压缩了时空,放大了梦想。京雄高速全线贯通,更是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的“动脉”,让城市的“血液”得以快速循环。随着雄安新区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正在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大的交通动能。

创新政策、优化流程、协同业务,公共服务共享化好比“后勤部”,为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雄安一卡通”集合政务服务、待遇发放、金融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8大功能应用,让北京疏解人员和新区群众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办事无忧”。这体现了107 项服务事项实现京雄同城化办理,179项事项“同事同标”,234项事项“跨省通办”,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雄安新区“跨区域无差别”办理。后勤保障到位,才能使人才放心、企业安心,为城市发展添信心。

产业协同发展则是京雄同城化的“主力军”,整合两地产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设立8年来,雄安新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建设如火如荼。其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与北京的高端产业形成了协同共进的良性发展生态。北京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产业资源,与雄安新区的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相结合,为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雄安新区也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优质产业资源,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

功能互补、要素互通、治理互鉴,依托智慧城市、绿色基建和体制机制创新,雄安正在与周边城市从“好邻居”变为“一家人”。未来,随着各项举措持续推进与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必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雄安的发展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关链接: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一湖碧水映照生态答卷

(责编:方童、付兆飒)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雄安八周年系列评论②

任一迪

2025年03月26日09:05 | 来源:人民雄安网

小字号

啥是楼宇经济?有没有样板?雄安有答案。

同一楼宇里,上午刚听到身处高楼层的工程师打电话催促零件测试,午休时就发现中间楼层的零件厂商员工拎着咖啡直接窜到楼下送样品;顶楼实验室的AI算法刚调试完,中层的产品经理已经在客户沟通群里@隔壁工作室,约下午茶碰方案——雄安新区创新打造主题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的雄安模式,打破传统平面产业园区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承担着破解空间约束与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双重使命。《关于促进雄安新区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两年以来,雄安新区以楼宇为载体,以产业链为核心,高效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垂直空间集聚和数字工具,提升单位面积经济密度,驱动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一栋楼装下一条产业链”。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级新区,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产业、人口、功能的集聚。与传统“摊大饼”式城市扩张不同,楼宇经济是从“平面扩张”向“立体集聚”的一次转型尝试。通过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叠”起来放在一栋楼或楼宇群,整合研发、生产、服务等关联环节,构建“楼层间协作代替跨区域协同”的高效生态,在楼内实现“上午攻关研发—中午协同生产—下午交付应用”的良性高效循环,真正是“上下楼就能做生意”“隔壁串门就能谈合作”。

“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群”。楼宇经济不仅是对传统产业园区的革新,更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疏解的央企总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主体,需要在雄安找到“轻资产、高附加值”的承载模式。主题楼宇“一楼一策”,通过定制化产业生态,把“企业招租”变为“协作招商”,建立政企协作的“二次招商”机制,导入疏解单位和创新资源。通过租金优惠、税收激励、配套服务优化等政策工具,引导产业链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携手“上楼”,同时布局共享实验室、产业孵化器等集中办公服务平台,将楼宇转化为“微型产业生态圈”,让楼内企业像“邻居”一样互动起来。截至2024年12月,雄安新区已授牌创建空天信息、健康中国传播、智慧能源等27栋主题楼宇,签约企业超过300家。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的雄安实践,不仅是以空间创新驱动生产关系变革,更是我国城市化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增值”、从“规模导向”转向“效能优先”的缩影,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回望这八年,从诞生之初的“新区”起步,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再到锚定“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和“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的蓝图,“新”字贯穿始终,伴随雄安新区前行。

相关链接: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在京津冀大地上拔节生长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一湖碧水映照生态答卷

(责编:杨文娟、付兆飒)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一湖碧水映照生态答卷

——雄安八周年系列评论③

孟 哲

2025年03月27日09:20 | 来源:人民雄安网

小字号

雄安新区设立8年来,白洋淀以润物无声的生态变革,重绘“华北明珠”碧水画卷,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筑牢绿色基底。

雄安新区设立前,这片水域曾数次经历严重缺水甚至“干淀”危机,流域内各种点源、面源污染不断增加。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开启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生态革命。如今,曾因缺水褪成“干淀”的伤痕,已被百淀连通的水网抚平;工业废水直排的暗疮,已被先后四期清淤工程治愈。

当7米水位线托起千顷碧波,消失许久的土著鱼类逐渐恢复生机,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繁衍,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组团现身……重焕生机的白洋淀,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村民们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

如今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日新月异。III类水质持续四年稳定达标;野生鱼类从27种恢复至48种;划定9个鸟类栖息地,新建2个生态鸟岛;野生鸟类达到295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9种……这些数字背后,是百淀连通水网构筑的生态屏障,是74.22平方公里退耕还淀的魄力,是1800名志愿者与万千村民组成的“护鸟长城”,更是彰显了雄安新区在白洋淀生态治理上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

白洋淀生态修复治理,始终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专项部署;从河北省和雄安新区分别成立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到建立省市县三级执法体系、公检法和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调联动,通过政策统筹与法治协同的双驱动,形成全链条生态保护网络。此外,通过“走遍雄安”“爱鸟、爱淀、爱秀林”等主题活动,推动生态保护从政府行动转化为全民自觉。这种多元共治模式,使白洋淀生态修复从阶段性攻坚迈向常态化治理,在长效保障机制中焕发出可持续生命力。

白洋淀的治理成效,正在重塑淀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昔日村民们为生计发愁,如今以生态为傲;曾经靠天吃饭的焦虑,如今被数鸟护鸟的充实日常取代。越来越多的村民们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走上致富路。芦苇画工坊里飞出文创经济新羽翼,观鸟民宿中奏响生态旅游协奏曲,不仅让淀区村民们腰包渐鼓,更让“华北明珠”重焕光彩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雄安新区以实践印证: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既能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能成为滋养百姓的永续福祉。当“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不仅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更兑现了千年大计落子之际的民生承诺。

相关链接: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在京津冀大地上拔节生长

人民网评:今日雄安,“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责编:方童、付兆飒)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北京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2025年04月01日14:42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video id="_v_p_323"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5/0401/c1001-40451437.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牢记总书记嘱托,北京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能。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今天(3月31日)在北京闭幕,包括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量子信息等一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标志着北京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底座不断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科技创新工作,明确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雁栖湖畔的怀柔科学城,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中,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已成功发出第一束光;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光声量子存储器存储时长创新世界纪录,达到了4035秒;在原始创新的脑机接口领域,“北脑一号”完成了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北京积极搭建平台,不断健全体制机制。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了3000亿元。今年,北京将在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等地加快布局智能算力产业生态,助推自动驾驶、商业航天、智慧物流等新兴领域加速科技创新。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款由北京企业自主研发的原生机器人大模型日前取得新进展,已能完成筷子夹物、精准操作工具等超百种复杂操作。

  截至目前,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7万家,三类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北京将围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等方面,计划部署实施230项重点任务,并建设市级科技项目统筹管理系统,建立重点企业调度、重点政策措施、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等“四张清单”推进机制。

(责编:赵光霞、卫嘉)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丨作风建设的目标就是风化俗成

2025年04月01日08: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video id="_v_p_23"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autoplay="autoplay" width="480" height="360" poster="http://flvimage.people.com.cn/videofile7/pvmsimage/2025/3/31/DangWang-SongMeiQi_181868fbf33cda51ebe771218549fd08.png"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

今年3月,在贵州、云南考察,讲到八项规定成效的同时,总书记清醒指出:“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

作风建设实践表明,歪风与清风拉锯较量,邪气与正气反复角力,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劲。

月饼,一个生动的观察视角。

2013年,中秋节前夕,用公款购买月饼的禁令发出。

其后年年,一锤接着一锤敲,对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月饼背后的“四风”问题也不断花样翻新,不记名“月饼券”、“月饼红包”、“月饼码”、快递月饼……

2023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紧盯隐蔽隐性问题”,“隐藏在高档酒、‘天价茶’、‘天价烟’、高价月饼等背后的享乐奢靡问题,精准发现、严肃查处”。

2023年9月,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大力纠治高价月饼、蟹卡蟹券、过度包装等问题背后的享乐奢靡现象,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成风成势。”

反复抓,抓反复。

202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得到遏制,500元以上的月饼礼盒已基本退出常规市场。

作风建设的目标就是风化俗成。

“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

2022年7月,浙江衢州市推行“公务餐”一件事改革——

公务人员开展公务活动,由凭公函吃桌餐改为个人进食堂自费扫码就餐,餐费直接在出差人员个人饭卡中扣除,全市范围内实现一码通用、一码支付。

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公务接待食堂“扫码用餐”亦在探索施行:公务人员扫码自费吃食堂,不接待、不陪同,来了就办事,办完事就走。

“公务餐”改革,既减轻接待负担,又从源头上防范虚假公函吃喝、超标准接待、违规报销等风险。

“餐桌上的乱象”日渐消散,食堂“扫码用餐”渐成新风。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要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


全文链接: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徙木立信焕发新活力 干净干事创造新伟业

(责编:宋美琪、秦华)


上一篇:山东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改革(坚定信心,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下一篇:跟着总书记足迹瞰“未来之城”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总访问量: n|总访客量: n|今日访问量: n|今日访客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