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0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四月十七日下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见。 |
本报金边4月17日电 (记者杜尚泽、章念生)4月17日下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边王宫举行会见。
习近平乘车抵达时,西哈莫尼在下车处热情迎接。礼兵分列红毯两侧。
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在西哈莫尼国王登基20周年和柬历新年之际应邀访问美丽的柬埔寨,谨向柬埔寨人民致以新年祝福。柬埔寨国家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相信在西哈莫尼国王庇佑下,勤劳智慧的柬埔寨人民一定能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习近平指出,中柬友好跨越千年,两国人民始终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柬两国坚守信义、守望相助,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真诚互信、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柬两国始终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列,给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近平强调,中方珍视同柬埔寨王室的友谊,高度评价多年来柬王室为中柬友好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新形势下,中柬双方要珍惜并传承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西哈努克太皇共同缔造的中柬铁杆友谊,赋予中柬命运共同体新的时代内涵,服务各自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保持稳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带来更多机遇,相信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一定会谱写壮丽篇章。
西哈莫尼代表柬埔寨王室、参议院、政府和全体人民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西哈莫尼表示,柬中友好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培育,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各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入,可以说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成果。柬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感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柬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将深化两国铁杆友谊,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推动柬中关系迈上新台阶。柬方也愿同中方加强在东盟—中国合作、澜湄合作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
西哈莫尼向习近平颁授“柬埔寨王国民族独立大项链级勋章”。
西哈莫尼表示,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怀有特殊友好感情,为推动柬中关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柬埔寨伟大的朋友。相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将取得更大发展成就,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表示,这枚勋章充分体现了柬埔寨对发展中柬关系的高度重视,承载着柬埔寨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所有为中柬友谊耕耘付出的友好人士。
当晚,西哈莫尼为习近平举行欢迎宴会。
蔡奇、王毅、王小洪等参加上述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2025年04月18日0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4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在金边和平大厦举行会见。 |
本报金边4月17日电 (记者强薇、曹师韵)4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在金边和平大厦举行会见。
习近平指出,中柬两国是友好邻邦,更是铁杆朋友。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当前,中柬两国都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双方要心系人民福祉,胸怀人类进步,在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携手做世界百年变局中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习近平强调,中方相信柬埔寨国家发展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将一如既往支持柬埔寨人民党带领柬埔寨人民保持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支持柬埔寨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双方要用好新设立的两国外长、防长“2+2”战略对话机制,强化战略协作。要密切各领域务实合作,开展好柬埔寨“工业发展走廊”、“鱼米走廊”建设和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让柬埔寨更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就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发展等重大课题同柬方交流互鉴,深化中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同柬参议院、国会友好合作。
习近平指出,历史证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退回到封闭的孤岛。贸易战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也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各国要团结起来,把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亚洲实现整体振兴的新起点上,中国将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保持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亚洲现代化进程。
洪森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此访对柬方意义重大。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顺利实现去年增长目标,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就,柬方表示衷心祝贺。中国是柬埔寨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可依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的支持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作出重大贡献,柬方深表感谢。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在台湾、涉疆、涉藏等问题上的立场,反对任何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柬中之间有着铁杆友谊,两国决定构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始终携手并进、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柬方愿与中方加强战略安全合作,扩大双边贸易,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柬投资,推动深化人文交流,深入打击网赌电诈。柬方高度赞赏中国为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支持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和三大全球倡议,这有助于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稳定。贸易战、关税战损害各国正当利益,引发国际局势动荡,柬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蔡奇、王毅、王小洪等参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习近平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5年04月18日0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金边4月17日电 4月17日,在赴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高棉时报》、《柬华日报》和柬埔寨“新鲜新闻”网站发表题为《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很高兴在柬埔寨传统新年之际应邀到好朋友家里做客,向兄弟的柬埔寨人民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福。这是我时隔9年再次访问柬埔寨,期待这次访问引领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睦邻友好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色。中国和柬埔寨地理相近,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中国唐代,真腊王室成员到访中国长安,被尊为“宾汉”。从那时起,两国一直交往密切。中国瓷器、漆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柬埔寨,柬埔寨香料、生丝等特产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巴戎寺浮雕再现了史上两国贸易的繁华盛景。柬埔寨多名高僧曾到中国传经弘法,中国元代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文献。伟大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此相映生辉。
重情重义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西哈努克亲王是中柬友好事业的共同缔造者。70年前,西哈努克亲王和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一见如故,柬埔寨冲破重重阻力于1958年同新中国建交,中国全力支持柬埔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正义斗争。在彼此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双方都同甘共苦、守望相助。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生活近40年,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他创作的《怀念中国》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传唱至今。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每年来中国,我多次同两位陛下见面、拉家常。2020年,我向莫尼列太后颁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这枚沉甸甸的勋章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柬埔寨人民的深厚情谊。面对世纪疫情,时任首相洪森顶风冒雪访华,中国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柬埔寨,双方相互提供大量医疗物资。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势,双方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铸就了中柬铁杆友谊。
平等互利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中国长期是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乘中柬自由贸易协定东风,香蕉、芒果、龙眼等柬埔寨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柬合作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为柬埔寨工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桥、第一大电站、最大体育馆等中国支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也为柬埔寨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专家还遍访柬埔寨各省市,协助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柬“钻石六边”合作促进了柬埔寨发展。
包容互鉴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底蕴。中国派出大批考古研究、地质勘查、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专家扎根柬埔寨近30年,先后实施周萨神庙、茶胶寺、吴哥王宫遗址修复工程,让吴哥古迹这一人类文明瑰宝重现辉煌。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前往柬埔寨,领略厚重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多柬埔寨朋友学习中文,感受古老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这些年来,中国在柬埔寨铺设“友谊路”,挖掘“幸福泉”,打造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派赴柬埔寨的中医医疗队让失聪女孩喊出人生第一句“妈妈”,让长期靠轮椅出行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
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总体保持和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亚洲奇迹”。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洲正站在实现整体振兴新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携手推进亚洲现代化进程。
作为亚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柬两国要顺应历史潮流,回应人民期盼,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做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要深化更高水平政治互信。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坚持从战略高度擘画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蓝图。中方坚定支持柬方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双方要加强外交、国防等战略沟通,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挑拨离间、破坏中柬友好,共同维护政治安全。
——要拓展更高质量互利合作。坚持发展优先、以民为本,发挥中柬政府间协调委员会机制作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柬埔寨“五角战略”对接,深化“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强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让“钻石六边”合作更加璀璨坚固,助力各自现代化进程。
——要筑牢更高层次安全保障。加强反干涉、反分裂、防范抵御“颜色革命”交流合作,深化联演联训、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安保、应急管理等合作,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为两国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推进安全理念对接,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宁。
——要开展更高频率人文交流。坚持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加强文明沟通对话,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遗产保护修复、青年交往等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共同弘扬亚洲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
——要强化更高标准战略协作。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中汲取智慧,加快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捍卫两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抵制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我坚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考验的中柬铁杆友谊一定会初心如磐、成色十足。中方愿同柬方一道,共守和平、共谋发展、共创繁荣,扎实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2025年04月18日06: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金边4月17日电 (记者程是颉、赵益普)4月17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柬埔寨语版)在柬埔寨启播。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致贺信,对节目播出表示热烈祝贺。节目即日起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等媒体落地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品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柬埔寨语版)精心选取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和经典名句,聚焦生态环保、文化传承、文明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等主题,以国际化视角和生动真实的画面,向柬埔寨受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阐释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厚历史文化根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 提供3.2万个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曹师韵 程是颉
2025年04月18日06: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入口。 |
4月17日,在赴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柬合作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为柬埔寨工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从10多年前一片荒芜之地,到如今成为柬埔寨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落户企业数量占西哈努克省全省工厂企业总数的约70%,为3.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是中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
“这是一个经济特区,也是柬埔寨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西港特区内,工厂车间机器轰鸣,污水处理厂、热电厂高效运作。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坐落在特区一侧,员工公寓、邻里中心等生活设施完善。
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李淑贤向记者介绍,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目前6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初步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网、排水、排污和平整土地,是柬埔寨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我们正在一步步推动产业升级,从纺织、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汽配、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转型,未来还会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新兴制造业企业进驻。”李淑贤说。
柬埔寨加华银行波礼努分行位于西港特区城市配套区内。分行经理宋苏青表示,近年来,随着西港特区内工厂数量和劳动力规模的持续增长,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
“我们正在积极建设金融街二期,计划引进更多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以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特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支持。”李淑贤说。
西港特区内有一座简洁现代的两层白色厂房,这里是马装制品(柬埔寨)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品质的马术装备和服装等。这家爱尔兰公司是首家落户西港特区的欧洲企业。
“公司2010年入驻西港特区,主要是因为西港特区靠近港口、机场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马装制品(柬埔寨)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格里·拉弗蒂对记者说,西港特区在进出口管理、政策支持和海关服务方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公司运营提供了极大便利。公司已从最初的20名员工发展至170名,年营业额达500万美元。
“西港特区不仅推动了柬埔寨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技术转移,帮助本地工人掌握先进的生产经验。”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涅占达里表示,西港特区为柬埔寨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这是一个经济特区,也是柬埔寨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西港特区机会多、平台大,我希望继续在这里成长追梦”
西港特区一角,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刚踏入校园,记者便被一阵读书声吸引。中文教室里,大一新生正在朗读课文。
2018年,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经柬埔寨政府批准在西港特区创办,成为柬埔寨首所中文大学,并于2019年正式开始招生。学院设有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3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中文、柬埔寨语、英语、计算机和空调维修等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学院已累计招收本科生256名。
“除了大一新生,学生们白天工作,晚上上课。现在有超过八成学生都在西港特区内工作,部分优秀学生月薪能达到1000美元,远高于柬埔寨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校长徐福文对记者说,学院学生懂中文、有技能,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23岁的金林是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前,金林一家仅靠母亲每月320美元的工资生活,现在他已成为家中顶梁柱,每月工资800美元,加上其他收入最高能达到1400美元。“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靠自己的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妈妈说我现在是她的骄傲。”金林说。
同在西港特区的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援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院校。学院设有汽车修理、会计金融、信息技术等多个实用专业和短期、长期培训课程,目前在校生有1120人。自2017年创办以来,该学院已累计培养3926名毕业生,其中约90%在西港特区就业。校长萨玛博表示,学院始终致力于为西港特区输送合格人才,提供更多高素质劳动力,助力本地经济发展。
来自柬埔寨贡布省的正迪沙是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大四学生。在学院老师推荐下,他进入一家食品厂担任生产线班长,半工半读。“现在我的收入几乎翻了一倍,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说,毕业后打算留下来,“西港特区机会多、平台大,我希望继续在这里成长追梦。”
“村里通了电和自来水,铺设了水泥路,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
离西港特区不远的布腾村,近年来得益于西港特区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西哈努克省最富裕、最具活力的村庄之一。
“我们这儿原来大部分人都是农民,靠种田、捕鱼为生。西港特区建起来后,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布腾村所属的默德朗乡乡长弥占对记者说,随着特区建设的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最让弥占感到振奋的是当地人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我们乡有80%的居民都在西港特区上班,收入比以前增长许多。”他说,特区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工作和生活,随着人口的增加,默德朗乡的经济活力增强,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布腾村居民宋西努已经在西港特区一家制衣厂工作11年。她告诉记者,来工厂上班前,她家生活比较拮据。“听说特区有工作机会,我就报了名。工厂提供培训,我学会了缝纫。”她说,她丈夫是一名建筑工人,也在特区工作,如今她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不仅购置了摩托车,房子也从木板房换成了砖瓦房”。
村子的变化让村民们欣喜不已。宋西努说:“村里以前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还要自己挑水。随着西港特区的发展,村里通了电和自来水,铺设了水泥路,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
经过西港特区牵线,中国江苏省政府为布腾村的江苏—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学校新建了教学用房,配备了现代化设备,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中国江苏援柬医疗队定期义诊,特区内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这些实打实的变化,都是柬中合作带来的成果。”布腾村村长艾森南说。
柬埔寨柬中友好协会主席艾桑奥说,西港特区已成为柬中合作的典范,“这是柬埔寨极具代表性的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希望未来柬中加强合作,在柬埔寨建立更多类似的经济特区。”
(本报金边4月1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1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2025年04月18日06: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深化中马两国传统友谊,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
时隔12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马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深化两国各领域交往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深化两国传统友谊,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推进现代化建设合作,共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
中马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传统友谊绵延千年。建交50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马关系坚如磐石、历久弥坚,已经成为政治上互尊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互鉴共促的亲密朋友和伙伴,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2023年,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的历史篇章。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就建设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战略自主,开展高水平战略协作”“凝聚发展合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合作标杆”“传承世代友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三点意见,为推进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方向。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表示,马来西亚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都将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推动高水平战略性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马两国同为亚太重要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全球南方成员,面对当前国际秩序和经济全球化遭受冲击,中马两国达成共识,将同地区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暗流,冲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流,守护好亚洲家园的美好发展前景。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多个领域。以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为契机,双方将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赓续传统友谊。双方同意深化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携手走好现代化道路。中方欢迎更多马来西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中国企业赴马投资兴业。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面对动荡的世界,中国始终是理性、坚强、可靠的伙伴,马来西亚珍视中国的确定性,将遵循历史智慧和未来希望的指引,始终做中国坚定不移、坚守原则的朋友。
中国东盟合作在区域合作中最务实、最富有成果。马来西亚是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和现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方支持马来西亚发挥东盟轮值主席国作用,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尽早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以开放包容、团结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和滥征关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回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亚洲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稳定和不确定。马方重视中国为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将致力于推动东盟—中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共同打造和平繁荣的未来。
中马友好在悠久历史中孕育,在文化交融中生长,在互惠互利中巩固,在风雨同舟中升华,展现了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以义为持、以和为贵的共同价值追求,体现出两国人民的历史智慧和勇气,是两国共同的宝贵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马来西亚一道,携手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为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大助力,为全球南方树立团结合作典范,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1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天津大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武卫政 靳 博
2025年04月18日06: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天津港港口外景。 |
![]() |
游客在“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展厅内选购进口商品。 |
核心阅读
不断提升港口支撑能力,推动“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变,将“靠海”位置转变为“亲海”优势……近年来,天津市通过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辐射经济腹地和为天津吸引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一季度数据显示,天津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双双增长,实现首季生产“开门红”。
春花烂漫,天津港传来好消息:一季度,天津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创历史最好成绩;完成货物吞吐量1.19亿吨,同比增长1.4%,实现首季生产“开门红”。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天津通过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辐射经济腹地和为天津吸引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
做强港口支撑
“智慧零碳”码头能耗降低17%
3月23日,“地中海萨玛”轮缓缓驶离天津港集团第二集装箱公司N10泊位,标志着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以329箱/小时的在泊船时效率和416箱/小时的峰值船时效率,刷新历史最高生产效率纪录。
走进“空无一人”的港区,全自动四绳轮胎吊场桥、无人电动集卡和远程操控岸桥密切配合,将集装箱安全快速运至码头前沿,吊装到船舶上;海风带动风机叶片,为岸桥、集卡提供清洁能源;不远处的智控中心里,起步停车、装卸集装箱等指令,通过5G网络精准传达到码头……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这里比同等规模传统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减少60%,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减少50%,装卸作业时间减少26.2%,远洋干线船舶在泊船时效率提升28%;码头运营全部使用自产电能,能耗降低17%。
2021年10月,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正式建成“智慧零碳”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堆放等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系统优化师、装卸操控员等新岗位应运而生。“无人集卡、岸桥、生产排班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智能系统,我们把各个系统糅合在一起,发挥最大效率。”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系统优化师范春奇介绍。
港口是天津的核心资源,天津通过顶层规划、技术提升等不断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将核心资源变成特色优势。
前不久,《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顺利获批,为天津港口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提供了规划支撑。“新版规划批复后,天津港集团准备开展的码头改造提升、新建码头及航道项目共有15个,总投资约229亿元。随着航运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发展,天津港集团共有46个泊位需进行提级改造,以提高大型船舶接卸能力和服务水平。”天津港集团科工管理部规划土地经理李广飞表示,“通过新版规划对各类岸线资源的统筹,3个新建项目总投资约164亿元,建成后将新增10个泊位。”
壮大适港产业
进口冻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今年3月,来自智利的总重超10吨的熟冻帝王蟹顺利运抵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这也是今年天津口岸进口的首批熟冻帝王蟹。今年前两个月,从天津口岸进口的冻水产品约11.95万吨,货值达39.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现在南美洲的冷柜光海运路程就能省一个月左右。”一名来自河北的冻品批发商告诉记者。
围绕天津港,天津编制形成产业链发展图谱,着力培育梯次产业格局,破解“港强产弱”问题,推动“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变。
利用港口优势,推动通关改革,服务京津冀腹地——
去年,天津港开通3条直航拉美航线,直达智利、厄瓜多尔、阿根廷、秘鲁等“一带一路”沿线南美洲国家,将进出口货物运输时间缩短至35天,蓝莓、车厘子、白虾及冷冻肉类直达天津。
“早上6:00抵港,7:01系好最后一根缆绳,第一箱车厘子在7:42正式下船,车厘子单箱码头作业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码头工作日志的记录背后,是通关效率的大幅提升,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农产品到港后即可通过天津口岸首创的“船边直提”模式,直接奔赴市场,实现从南美产地到京津冀市场的一站式快捷冷链运输。
依托港口优势与政策支持,天津已成为京津冀“城市大冰箱”,进口冻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利用海洋优势,推动海洋装备、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适港制造业六大产业提质升级——
天津153公里的海岸线为适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4月初,中船天津为希腊建造的11.5万载重吨成品油船提前年度计划16天在船坞顺利铺底,为法国建造的两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顺利开工,其中一艘提前年度计划22天。
与此同时,位于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华北最大规模液体散货码头——渤化南港码头项目工程初步设计获批。“渤化南港码头不仅是物流节点,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通过海铁联运网络带动延伸京津冀地区绿色石化产业布局。”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化港城互动
邮轮接待旅客人次居北方第一
天津港距市区只有40多公里,但是这一距离一度让天津这座因“河港”而兴的城市“靠海不亲海”。
如何将“靠海”位置转变为“亲海”优势?
“津港印象”促进港与城人文交流——
在天津南开区“津门故里”古文化街,今年年初开放的“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馆内,参与研学的小朋友可以观看关于天津历史的沉浸式电影,游客可以在模拟操控台前体验智慧码头集装箱装卸环节。春节期间,单日最高峰近7000人到馆。
天津古文化街管委会主任张鸿鹏说:“‘津港印象’充分挖掘三岔河口漕运文化与港口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游客更加深切地体验到天津河海交汇的独特历史文化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成果。”
航运服务要素进一步聚集城区——
地处天津市中心的和平区,历史上因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是优质航运企业天然的承接载体,全区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98%以上,金融、商业、商贸、法律等资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
“我们将小白楼区域打造为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经汇聚50余家船务公司、500余家货物代理公司和200余家供应链公司,实现了国际贸易、船舶运输、货运代理等全产业生态覆盖。”和平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刚表示。
邮轮和临海旅游展现勃勃生机——
2月25日,德国邮轮公司赫伯罗特旗下邮轮“欧罗巴2号”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成为今年天津迎来的首艘访港邮轮,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国际旅客通过天津口岸,正式开启两天一夜的京津之旅。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邮轮母港,2024年累计接待国际邮轮105艘次,接待进出境旅客超35万人次,邮轮接待艘次及旅客人次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二。
预计今年“五一”假期首日,东疆口岸将迎来访港邮轮三船同靠,届时将有上万名船员及旅客进出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2025-07-01 08:50:11人民日报0人参与0评论 ..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