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一见·到这个“社区”来,总书记对青年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寄予厚望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01 10:30:35 | 浏览:3877次 ]
分享到:

一见·到这个“社区”来,总书记对青年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寄予厚望

2025年05月01日09:27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有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它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目前已入驻企业百余家。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模速空间”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就是一个例证。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社区”,看科技浪潮里的蓬勃朝气,将希望寄予青年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青年科技人才正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模速空间”考察时,总书记同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

  角逐科技创新赛道,青年是生力军,青年中不乏“千里马”。如何为生力军加把劲、让“千里马”驰骋千里,总书记在实践中探索,更从顶层设计上去谋划。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旗帜鲜明:“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指出“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要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从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到多部门组织开展减轻青年研究员负担专项行动……这些年在改革驱动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之路越走越清晰,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也更加可知可感。给舞台,压担子,强保障,送掌声,矢志科技创新的青年人才有信心、更安心。

  科技创新,需要信心和安心,更须守牢爱国心。当年履新上海,习近平同志基层调研第一站前往浦东新区。在听取企业创新介绍时,他细心询问:“这些企业团队都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得知是以我国海外留学生为主,他给予肯定,强调“创新发展引进国外技术固然重要,但原创性的创新更为关键”。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未来的比较就是年轻人的比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补齐短板弱项、抢占科技竞争和发展制高点,离不开“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的青年一代。

  在“模速空间”同青年创新人才交流时,总书记期望殷殷:“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面向青年,总书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干得这么辛苦,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忙着向未来。未来在哪里?未来就在你们这里。”

  当人们发现,“嫦娥”“神舟”“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当人们看到,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发言代表中,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兴兴是个“90后”;再到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里一批青年创新创业者崭露头角,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生动而明确的事实——

  未来已经到来,未来在青年一代。

  策划:张毅、杜尚泽

  撰文:王洲、孟祥夫

  海报:田兴洲

  编辑:余秋雨

  校检:朱利

(责编:赵光霞、白宇)


传习录丨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

2025年05月01日09:23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小字号


Play Video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从劳动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对劳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从地方到中央,从田间到案头,从种地、拉煤的“最壮的劳动力”,到夙夜在公、宵衣旰食的“人民的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与人民同劳动,倡导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关怀劳动者、心系奋斗者的温暖瞬间,感悟劳动的意义、奋斗的精彩。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王元

制片人丨吴晓振

制作丨刘浩臣

(责编:赵光霞、白宇)

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奋斗之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纪实

2025年05月01日05: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100年来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肯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总结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关心关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共同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奋斗之歌。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2025年4月3日,首都北京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丰台区永定河畔,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种下多棵树苗。娴熟的动作,流露出岁月不改的劳动本色。

  半个多世纪前,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成为种地的“好把式”。

  光阴荏苒,从黄土地上的村支书,到大党大国领袖,习近平同志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福建宁德,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垄同群众一起劳作;在浙江长兴,身穿矿工服,头戴矿工帽,在近千米深的矿井里,看望正在作业的矿工;在江西井冈山,拿起木槌,同当地村民一起打糍粑;在四川汶川,转动磨盘,同群众一起磨豆花……

  尊崇劳动、礼赞创造,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荒滩上,两座100兆瓦/200兆瓦时的新型储能电站拔地而起,“光伏+生态治理”让采煤沉陷区的“荒漠地”产出“绿财富”。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靠着我们工人阶级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

  奋斗,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基因中,是中华民族的鲜亮底色。

  忆往昔峥嵘岁月,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凝结着亿万人民“爱拼才会赢”的冲劲闯劲。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姿态更加昂扬,拼搏奉献的动力更加强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中,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情系工人阶级、心系工运事业,推动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工会工作讲起来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2023年10月23日,中国工会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等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通过座谈、贺信、回信、指示批示等方式,为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指明前进方向、给予巨大鼓励,亲自指导谋划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

  坚持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以服务职工群众为生命线,坚持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

  “100年来,党的工运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丹心如一,真情永恒,凝聚起广大劳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强大力量——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的一家快递站点,看望正在工作的“快递小哥”。

  总书记握住快递员刘阔的手,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祝他们春节快乐。听说大家年三十才能回家,总书记动情地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看望职工群众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改善广大劳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时刻记挂在心。

  在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乡村教师、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总书记同发言的每一位代表都进行了交流,指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我们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

  在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总书记微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也是上海的建设者、贡献者,所以上海也要关心你们”“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更加良好的就业和劳动条件,推进高质量就业,有序提高劳动、技能、知识、创新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厚的情谊、殷切的关怀,化作奋进的动力。

  放眼神州大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中国一重有关制造基地考察,对企业改革创新、经营管理等提出要求。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纵观百年奋斗岁月,在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闪光的群体:

  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以身作则,带动群众投身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改革开放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释了三种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65名劳动模范代表围坐一起。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25岁。

  座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站起来,接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递来的超级杂交稻照片仔细察看;赞扬第三套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梁军“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你是很了不起”;叮嘱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工人郭明义“要注意身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劳模班学员、天安门广场的“保洁卫士”蔡凤辉回忆起读到回信时的情景,仍然很激动:“我要以更大的干劲、闯劲、钻劲,传承劳模精神,走好时代之路,为北京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近年来,中华全国总工会每年发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开展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选树工作。2021年至2024年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1059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286名、全国工人先锋号4331个。

  今年,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伴着铿锵雄壮的乐曲声,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已逾古稀的“钢铁裁缝”艾爱国大步走上授勋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授“七一勋章”,同他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并语重心长地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中国中车技能专家孙景南代表发言时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赞许,感慨道:“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

  从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到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从中国高铁叫响全球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一系列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科技成就,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的默默付出、孜孜以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高度重视,强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2022年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殷切嘱托,化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强大动能。

  “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不愧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不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从“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奋斗为笔、汗水为墨,写下不朽的劳动壮歌——

  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级工会在三年里组织并采纳全国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48.9万余件,鞍钢工人改进工艺省下万吨钢材,上海纺织厂创新流程缓解物资短缺……

  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亿万产业工人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较快扭转了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关税战、贸易战损害各国正当权益,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国亿万产业工人不信邪、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彰显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底气和信心。

  “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

  “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舞台也会越来越广阔。”回想起当时向总书记汇报的场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依然激动不已。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锻造一支高素质劳动大军。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本溪,考察了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了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国产化率有多高,技术还有哪些短板,产品市场前景怎么样……总书记问得细致。

  面对一位位劳动模范、青年技术骨干、一线职工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9个方面、27条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

  广大产业工人把坚定信念、学习知识、钻研技术、敢于担当作为人生追求,在各自岗位上苦练本领、提升素质,为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现聪明才智。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走进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车间,只见一条条薄如纸页的亮银色箔材,随着开卷机向高温退火炉里传送。

  这种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厚度仅为0.02毫米,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端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由于可以轻易撕开,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

  总书记拿起一片“手撕钢”仔细察看,用手指轻轻扭折了一下,不禁称赞:“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娘家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推动健全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6.69%;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工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工会组织寄予厚望,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充满期待。各级工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书写我国工运事业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来到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区,热情的员工们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高声问好。

  看到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充满期待:“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新时代新征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创新的荣光!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齐中熙、樊曦、叶昊鸣、黄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1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拼搏奉献、建功立业

本报记者  易舒冉  孟祥夫  刘博通

2025年05月01日05: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立足自身岗位,不断开拓进取,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全国先进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魏文斌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9年,他表示:“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劳动者的关心关怀。我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守住光明。”

  28年扎根一线,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桐乡市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不停电作业班班长钱栋带领创新团队获得授权专利150余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我要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工作中,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钱栋说。

  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努力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科技行业劳动者以巨大鼓舞。我们将继续埋头苦干,让中国的人工智能既有‘高大上’的技术突破,又能‘接地气’地服务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全国劳动模范、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余亮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哪里有焊接难题,哪里就有全国劳动模范、生产技术部焊接中心工程师刘伟的身影,他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我将继续勤奋工作、踏实劳动,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五一”假期旅游专线开行前,山西省大同市公交司机王俊反复检查车辆。“总书记对劳动者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坚守岗位、用心服务,把每位乘客安全送到站点就是我的使命。”王俊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我继续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带动身边更多人充满劳动热情,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国劳动模范、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分厂工艺员邓晶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牢牢把握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改革方向,建强组织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始终做职工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娘家人。

  “作为工会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保持热情、扎根一线、创新实干,做职工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娘家人。”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市沙坪坝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玥丁说。

  江西省上饶市总工会社会工作者翁慧敏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职工做好贴心事,当好职工贴心人。”

  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华说:“我深刻认识到工会工作关乎职工福祉与企业创新发展,我将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

  (本报记者付明丽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1日 0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上一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下一篇: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 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列入学习教育学习范围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