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12 17:09:52 | 浏览:6030次 ]
分享到:

2025年05月12日15:02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日内瓦5月12日电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

  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

  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责编:牛镛、岳弘彬)

     

时政微观察丨从习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2025-05-12 12:58:15央视新闻

525人参与31评论

时政微观察丨从习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5月的莫斯科,绿意盎然,鲜花盛开。

5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11次到访俄罗斯。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了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词:

“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从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重温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喀秋莎》诞生于1938年,传唱于二战时期,当时唱出了人们反法西斯的斗志,后来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熟悉的旋律让人情不自禁重温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致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进行茶叙。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进行茶叙。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深情回顾了一个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烽火岁月,苏联向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向苏联输送急需战略物资,两国携手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为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在中国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15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30座黑色大理石质地的英烈碑呈弧形排列。英烈碑上,镌刻着飞行员烈士姓名等信息。这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二战期间中、苏等国空军在中国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

在5月8日同普京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持续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传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应有之义。在与普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强调,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为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茶叙时,普京总统表示,俄中始终同舟共济、相互支持,两国友谊牢不可破。

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感悟和平的不易与可贵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

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俄元首商定,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表示,两国将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春夏之交,习近平主席如约而至。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及80年前那段历史,回顾中俄两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历史贡献。

“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面对国际上的单边主义逆流和强权霸凌行径,中方将同俄方一道,肩负起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责任,挺膺担当,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决捍卫中俄两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当地时间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面对个别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霸凌行径大行其道,世界期待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

近年来,中俄签署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等,以行动书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主席此行,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了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法权威等领域,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

——感受人文交流合作滴水穿石的力量

12年前,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普京总统举行了一场欢迎宴会。宴会上,乐队演奏了《喀秋莎》《红莓花儿开》。曲调一响起,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同我一样,千千万万中国人对俄罗斯文化都很喜爱,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都很有感情。”习主席说,“中国人差不多都会唱这些歌,也算是中国民歌了。”

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在两国人民、在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合作交流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2024—2025年是中俄元首确定的“中俄文化年”,两国文化交流的“马拉松盛会”精彩纷呈。中国舞剧《咏春》赴俄绽放东方魅力,俄罗斯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来华唱响经典;“食味中华——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展”走进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永恒之境”2025俄罗斯主题摄影、雕塑艺术展落地山东潍坊……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当地时间5月7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联合主办的“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在莫斯科举行。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指出:“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地时间5月7日,“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当地时间5月7日,“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共同的历史记忆、相近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传统友谊构筑起中俄关系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两国合作前行的不竭源泉。

又是一个“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推动下,两国友谊之花、合作之花、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为世界和平和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全球发展繁荣提供更强推动力。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编辑丨江雨航 程昱 张亚楠

第一观察·瞬间|为共同的历史和未来点赞

2025-05-12 17:11:00新华社

128人参与23评论

第一观察·瞬间|为共同的历史和未来点赞

莫斯科天阔云舒,荣耀的红场恢弘庄严。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

庆典的壮观场景中,一个瞬间格外让人动容——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方队步伐铿锵地走过检阅台时,坐在习近平主席身旁、曾参加80年前柏林会战的百岁俄罗斯老战士叶夫根尼·兹纳缅斯基,郑重地向习近平主席竖起大拇指点赞。习近平主席微笑向他致意。

“只要中俄紧密站在一起,这世界上就没有能击垮我们的力量。”叶夫根尼·兹纳缅斯基对习近平主席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点赞,为了共同经历的难忘历史——

80年前,面对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魔爪,中俄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书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成的伟大友谊,为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俄罗斯老战士亲切交流的画面,让世界看到一位大国领导人铭记历史、珍视友谊的深厚情怀。

普京总统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俄并出席庆典。在庆典现场发表的致辞中,普京总统特别提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高度赞赏中国人民为开辟人类共同未来作出的贡献。

当今世界,中国和俄罗斯肩负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共同责任。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俄将坚定站在国际正义一边,愿同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共建人类美好未来。

从80年前为了正义而战的历史记忆,到新时代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中俄两国用跨越时空的情谊与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和稳定性。

点赞,为了老朋友的携手同行——

习近平主席此次莫斯科之行意义重大,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指明方向。

当由102名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方队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伴着《保卫和平进行曲》的恢弘旋律,整齐划一、英姿勃发走过红场观礼台前,现场爆发热烈掌声。

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面孔,写满勇敢坚毅,被网友誉为“中国排面”。他们以最严整的姿态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军队的精神面貌,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与能力。

今年,中国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俄方多次对此表示支持。相互支持对方举办80周年纪念活动,是中俄双方的坚定共识,展现着两个大国风雨同渡、关山共越的战略抉择。

点赞,为了中俄关系的光明未来——

习近平主席这次莫斯科之行,是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第11次来到俄罗斯。这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沟通,已会晤40余次,引领新时代中俄关系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坚毅前行。

在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俄双方成功探索出一条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打造了以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精神,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对国际关系的未来具有重要典范意义。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举行了一系列深入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就中俄关系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为中俄关系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展现出中俄全方位合作蓬勃开展的光明前景。

面向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站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一边。红场庆典上,俄罗斯老战士向习近平主席竖起大拇指的画面,传递的是对中国维护正义、胸怀天下大国担当的由衷赞赏与敬意。

策划:刘江、韩墨

主编:杨依军、毕晓洋

主笔:温馨、胡梦雪、刘恺

视觉:张爱芳、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国际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5日—5月11日)

2025-05-12 17:12:35央视新闻

43人参与21评论

Loaded77.1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1:14/Duration 2:2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从“过境游”到“深度游” 中国国际航线网络拓展带动入境游消费增长

2025-05-12 15:36:52央视网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1/Duration 0:5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中国民航局消息,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线网络不断拓展,通航国家数量达到79个,国际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

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达6428班,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其中中方航司执飞4470班,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外方航司执飞1958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3.6%。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航班量份额稳步提高,目前航班量占比达到约72%。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通航国家数量达到79个,国际航班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入境游火爆推高民航国际客运市场需求

Loaded33.54%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2:3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给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新选择,再加上出入境等利好政策的不断加持,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迎来爆发式增长。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今年的外籍入境旅客就达16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除“北上广深”等机场外,部分支线机场的国际航线也在不断增加, 进一步推升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在午后的上海浦东机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德国的霍格夫妇,他们刚刚从德国飞抵上海。

同样来自欧洲的阿劳拉也热情地给记者讲述她的旅行计划。

作为我国热门的入境游目的地,上海今年以来的入境外籍旅客达180万多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8%。

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航线网络持续完善,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我国至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旅客运输量分别比五年前增长20%、91%、233%、71%和241%;这35个国家的航班量已超过五年前的水平;与亚洲、欧洲间传统市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与拉美、南太、非洲间航线稳步拓展,国际航班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支线机场国际航线增加 带动入境游消费

在湖南张家界协和乡的一家民宿客栈,10多位境外游客正惬意地享受中国土家菜肴。来自波兰的游客维亚德雷克一家已经在客栈住了3天。

今年以来,多条国际航线的陆续开通,也让更多有支线机场的城市受到国际游客的青睐。3月,大理机场开通往返胡志明市航线;4月,黄山机场开通往返韩国釜山航线。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选择“打飞的”到中国不同的城市看山看海,从“过境游”延伸为“深度游”。

金观平: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025-05-12 15:34:57中国经济网

0人参与0评论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其中新设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7.1%、4.3%;截至3月底,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491.8万户,同比增长6.2%……在内外部市场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展现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也成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底气和韧性所在。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经营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带来实打实的获得感。当前,随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及内生动力,成为应对复杂严峻形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之举。

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营主体信心的基础工程。上海连续8年以“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并将提升企业感受作为核心标准;广东全面推行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更好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从政务服务、法治建设、干部作风等维度出发,在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上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真抓实干的硬举措,厚植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感的营商沃土,用心用情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以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政策红利是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应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需求及特点,精准制定并落实政策。例如,对龙头企业实施“链长制”服务,帮助其解决供应链堵点卡点问题;对于民营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降低其融资及运营成本;对于创新型企业,增加资金配套奖励,健全产业基金体系,鼓励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要持续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关键之举。完善的市场基础制度是经济有效运行和企业有序经营的重要基石,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坚持制度先行。近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公布,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年首版的151项缩减至106项。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为1.89亿户,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70%。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力求通过高效的市场运行制度、完备的信用制度和有力的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提供清晰、稳定的发展预期,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面对新业态新模式,相关部门正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给经营主体以更大发展空间。各地各部门要以更加优渥的环境、健全的制度、精心的服务,千方百计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广泛高效参与经济活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其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符合人民需求的有效供给,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英雄精神薪火相传(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2025-05-12 15:43:07人民日报

0人参与0评论

英雄精神薪火相传(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于思礼像。

济源市委宣传部供图

巍巍太行山南麓,河南省济源市西部,有一个以英雄之名命名的乡镇——思礼镇。

思礼镇原名武山镇,1944年2月,为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英雄于思礼烈士,经中共济源县委批准更名为思礼镇。

于思礼原名于致祥,济源武山镇竹园沟村人,1913年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次年与杨伯笙、史向生等共产党人一起,组建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于思礼带领自卫团多次成功袭击日伪军据点,破坏敌人交通线。1943年10月,因叛徒出卖,年仅30岁的于思礼英勇牺牲。就义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令人动容。

“我们不仅有思礼镇,还有思礼村、庆华村,都是以革命烈士的英名命名。”思礼镇党委书记于晓波说。2017年6月,思礼镇政府重修于思礼烈士墓,新建于思礼英雄广场,树立于思礼烈士塑像,供后人瞻仰。

英雄精神,薪火相传。20世纪80至90年代,思礼镇的水洪池村群众为走出大山,开山凿壁,十年修一路,谱写了当代“愚公移山”传奇,被列为河南省愚公移山精神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咱们是烈士故乡,有战天斗地的精神,这点困难不算啥!”当年带领村民修路的水洪池村原党支部书记苗天才说。

近年来,思礼镇开展红色教育传承工程,把红色教育纳入思礼镇中小学校本课程,编写《思礼镇红色故事集》,整理出版《杜八联抗战回忆录》等资料。

今年46岁的思礼镇思礼村村民卢举,受英雄事迹感染加入济源市“小城大爱”公益团队服务,多次组织参与救人、寻人、寻物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总价值达数十万元。“从小听着于思礼的故事长大,我要将英雄精神传承下去。”卢举说。

十部门: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商务部

2025年05月12日 15:27:00 来自北京市

148人参与6评论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5月12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及内蒙古、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战略矿产资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

会议指出,战略矿产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出口全链条管控是关键。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对本领域、本地区相关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与日常监管,坚持“预防在先,处置在前”,密切跟踪战略矿产流向,强化信息研判共享,及时做好预警和相关处置,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战略矿产开采、冶炼、加工、运输、制造、销售、出口等各环节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全链条管控;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对本地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各环节企业进行系统摸排并建立台账,指导属地企业加强合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合规意识和能力,合力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强化横向协同,贯通纵向配合,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推动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取得实效,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多省市已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去年全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超30%

澎湃新闻

2025年05月12日 08:09:05 来自上海

13人参与1评论

近日,“现房销售”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近年来,多地积极开展现房销售试点,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推动现房销售在市场中的占比稳步提升。

多地已在土拍环节试点现房销售

商品房预售制度源于香港,于20世纪90年代内地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引入,并迅速成为主流销售模式。这一模式凭借“卖期房”的运作机制,大幅缩短了房企资金回笼周期,显著提升项目开发效率,成为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市场发展,预售制度引发的交付风险、质量纠纷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房销售试点工作也应运而生,并在不同阶段承担着差异化作用:市场过热期,它是遏制房企非理性拿地的“降温剂”;行业风险暴露时,它则成为“保交楼、防风险”的关键防线。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早期的“现房销售”探索多为特定地块或尝试性举措,最早或可追溯至2014年。当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一宗地块出让预合同中,首次明确“建成房屋须以全装修现房销售”。2016年—2020年房地产市场活跃期,深圳、苏州、南京、杭州、中山、成都、海南等地均在土地端设置过现房销售条件,旨在平抑土地市场过热情绪。但随着市场调整,部分城市在随后的土地出让活动中暂缓相关举措。

近些年来,伴随行业风险暴露、房企出险,不少城市在土地出让环节重启现房销售的要求,同时多地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从地方试点来看,海南是全国首个省级出台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2020年3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规定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北京自2021年起,在集中土拍中持续扩大现房销售试点范围。先是在大兴黄村海户新村地块试点竞报“现房销售面积”;到2022年北京集中供地时,首批18宗地块中9宗涉及竞报现房销售面积,第二批17宗地块中12宗设“竞现房销售”,第三批18宗地块中13宗设置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2023年集中供地制度优化调整后,部分地块出让时也设有竞报“现房销售”面积相关要求。

深圳于2023年8月重启现房销售的探索,打破了自2016年以来的空白。2023年8月,深圳宝安区的A001-0212地块是首宗“竞现房”宅地;2024年10月,宝安区A219-0080号地块要求全部现房销售。

去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达30%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央与地方已形成合力,持续为现房销售试点提供支持。

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及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合肥、郑州、长沙等地明确部分项目进行现房销售试点。例如,合肥在土地出让环节对部分地块提出现房销售要求;郑州也选取了一些重点区域项目开展试点工作。

除了直接试点外,多地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例如,赣州多区县延长现房销售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九江多区县对购买现房销售项目的购房者进行契税补贴,刺激购房需求;山东多地则提高购买现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购房者购房成本。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支持现房销售的提法也频出。2023年1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这被业内认为是“住建部首次系统、明确提出现房销售概念,也要求各地政府和房企关注预售制度改革”。上述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山东、安徽、河南、四川等省份明确提出现房销售试点。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列为2025年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从数据上来看,现房销售在市场中的占比正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经达到30.84%。而在过往的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间,现房销售占比分别为12.7%、13%、17.3%、22.5%。

现房销售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现房销售是房地产增量市场未来的大趋势,也是重塑房地产行业格局,推动房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长远来看,全面铺开需兼顾金融、土地、监管等多维度配套改革,平衡风险防控与市场稳定。但在当下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时机并不成熟,一旦实施过快,或将提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并对行业造成冲击。

特别是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也是其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有房企人士此前就表示,预售制度下各地楼盘达到一定的预售条件即可销售,现房销售就意味着资金回笼周期变长,资金压力更大。在拿地时,现售要求会进行研判。

在张波看来,在期房销售模式下,开发商可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预售提前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加快项目周转。而现房销售意味着开发商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当下房地产市场环境中,可能会放大这一压力。另一方面,现房销售也会在短期内减少新房供应量。由于开发周期变长,短期内能够推向市场的新建商品房数量会相应减少,这可能延缓市场复苏的步伐。

不过,长远来看,现房销售对于房地产行业也存在诸多积极意义。张波认为,最首要的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由于现房是“所见即所得”,购房者可以实地查看房屋的细节和质量,这就要求房企在建设初期投入更多资源提升质量,倒逼房企优化设计、建材和配套,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同时,现房销售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现房销售对房企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实力较弱、依赖预售资金滚动开发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而规模性房企则可以通过并购、获取核心地块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加速行业整合。(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上一篇:记者手记|让胜利的光芒照亮人类历史新征程
下一篇:“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