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纪实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朱基钗 本报记者 杜尚泽 胡泽曦
2025年07月10日06: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巍巍太行,无限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三晋大地,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为山西发展进一步把脉指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对于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言,“改革”二字分量特别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山西: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片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挥洒热血、英勇战斗过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重温光辉历史、深情缅怀英烈,号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
把握时代潮流,弘扬拼搏精神,山西必将迈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步伐、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坚持实业兴国、实干兴邦: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阳泉位于“晋冀要冲”。20世纪初,正太铁路修通,“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太行山里的这座小城走上时代的前台。新中国成立之初,阳泉被列入全国“一五”时期15个煤矿重点建设矿区,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百年前,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伴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生。百年之间,企业发展随时代大潮,几经跌宕:有激情燃烧建设年代“咱们的阀门要像阳泉的煤一样,烧出中国工业的志气”的雄心壮志;有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的高光时刻;亦有世纪之交,市场浪潮冲击下的艰难蹒跚……
进入新时代,阳阀聚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老企业焕发了新活力,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生产车间里,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硬密封蝶阀……各式各样产品一一陈列。
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详细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他指出:“实体经济不能丢,实体经济里边的传统产业不能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老与新、破与立,一番话道出一以贯之的要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老企业同样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离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员工们说:“看到大家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很高兴。我国的工业发展,过去是靠一榔头一锤子地敲,今天要靠先进技术和装备来提升水平。实业兴国,实干兴邦。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为建设制造强国多作贡献。”
掌声、欢呼声,响彻工厂车间。
早日蹚出发展新路: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煤炭,大自然赋予山西的特色资源。凿开混沌得乌金,煤炭的炉火点亮山西近代工业的曙光。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
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综合配套改革,正是破题之举、关键一招。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勉励山西“用好这一机遇,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2019年5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2020年5月再来山西,总书记又叮嘱:“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进展成效如何?这次考察,总书记详细了解山西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你们这里有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煤层气等能源优势。”“钢铁、焦化、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也是基本盘。”“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条旅游公路,硬件配套上来了。”……
总书记对山西的情况十分了解,每听一项汇报,都会给予回应、详细询问、作出指导。这些言语之中,关切的无不是破解“一煤独大”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多元路径。
8日上午,在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目的是希望山西能够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山西转型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取得一些成效,但任务仍然艰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
如何向前推进?总书记强调了“坚定”和“有序”两个关键词,既明晰方向,也给出方法——
“坚定,就是要认准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要保持定力,经得起阵痛,克服迟疑观望和患得患失心态,跳出煤炭行情好时不愿转、煤炭行情差时转不动的怪圈。”
“有序,就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转型发展涉及面广、改革任务重、触及利益比较多,要把握好发挥固有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平衡,注重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和衔接,以新化旧、循序渐进,不要一哄而上,‘金娃娃’还没抱上就先把吃饭的家伙扔了。”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叮嘱:“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理念一变天地宽。改革,关键是思维的转变。把煤这篇文章做活,把能源这一块抓好,整个转型发展这盘棋就活了。
“能源转型,不是简单把煤炭产量、消费量减下来,而是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
多元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做到“适度”。
总书记强调,一方面,“山西非煤矿产、农业、文旅康养、生态等资源比较丰富,加上绿电等要素低成本优势突出,具备一定的多元发展条件”。同时,“多元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出精品上下功夫,切忌‘捡进篮子都是菜’,不能走重数量轻质量的老路”。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领导发动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
地处太行山的阳泉,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主战场。市区最高峰狮脑山,形如雄狮之首,俯瞰着今日的大好河山。
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当天下午,一场大雨湿透了这一带。
雨后初霁,大雾弥漫。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沿着山路来到狮脑山峰顶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历史硝烟已散去,英雄之气尚凛然。百团大战纪念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两侧“烽火台”高高耸立,砖石垒砌的“长城”蜿蜒起伏,象征着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
两名礼兵将花篮敬献于纪念碑前。
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台阶,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向八路军烈士三鞠躬。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
“号角吹响”“战略布阵”“百团出击”“乘胜追击”“反敌‘扫荡’”……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全景再现了抗战“面临空前困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高举抗战到底的旗帜,团结人民群众,对日寇掀起的一场犹如“暴烈的霹雳”般的大规模反击。
八路军总部向三大主力部队发出的《战役行动命令》电文,百团大战作战示意图,娘子关战斗、关家垴战斗的历史照片,正太铁路破袭战的再现场景……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和沉思。
纪念馆大厅内,习近平总书记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说:“今天来这里有特殊意义。88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起点。”
迎着一张张天真的面孔,总书记语重心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更加强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离开纪念馆的路上,金色的阳光洒向巍巍太行。
这块黄河边的黄土地,积淀着厚重的文明,传承着不朽的精神,也正孕育着变革和创新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
2025年07月10日06: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日,习近平主席向参加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访华的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祝贺他们访华取得成功,寄语他们“做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寄语,成为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新佳话。
民间外交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对外工作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民间外交也实现了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新征程民间外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实践要求和落实举措,从中不断汲取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新局面的思想力量,积极推动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发展,更好服务国内发展大局和总体外交全局。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理论、实践中抓住问题本质,对民间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凝练升华,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多维衔接、辩证统一,是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时代性、指导性、实践性的重要原因。
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外交理念与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精髓,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是与新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只有两国政府间的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国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基础的。”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将继续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民间外交,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间友好、民心相通,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在多个场合作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民间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天下为公、和衷共济的精神标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反映人类社会休戚相关的内在规律,指引民间外交弘扬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强大合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道德准则。“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历来主张和平相处、平等互惠,反对倚强凌弱和零和博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为民间外交坚持相互尊重原则,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不断夯实各国友好合作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指明前进方向。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秉持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精神底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等、尊重、包容的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指导民间外交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展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一是坚持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民间外交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演变趋势,作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重要论述,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们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判断上来,确保新征程上民间外交工作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坚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积极面对和化解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健康与稳定攸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间外交要积极服务元首外交、配合官方外交,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着力强化中美民间纽带,将助力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二是坚持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洞察国际关系发展轨迹背后的大逻辑、大动力和大趋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为民间外交把握历史规律、抢抓历史机遇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表示“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阐明“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的道理,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我们在民间外交工作中要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谋划民间外交工作的契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广泛调动各方面主体和资源共同参与民间友好事业。
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一是扎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间对外交往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以元首外交引领民间外交,为新时代民间外交领航定向。早在1985年,习近平同志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就与美国艾奥瓦州人民结下深厚情缘;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亲自挖掘、持续关心“鼓岭故事”,鼓励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人士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访问澳大利亚时专程看望他在福建工作期间结识的前州长培根的遗属;在2017年访问老挝期间专门抽时间和八一学校的老挝同学见面等,同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广泛接触、交流互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二是扎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崭新的思想内容、深刻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守正创新的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是我们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民间外交的重要指引。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着眼于国家关系的长远发展和人民友谊的深耕厚植,引领新时代民间外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以贯之的人民观。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60多次提到“人民”这个词,并强调:“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这些重要论述凝结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点和实践原点,深入总结了民间外交为推动国家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的基础作用、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特质,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格。
统筹兼顾的系统观。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推动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运转有序的对外工作体系,不断促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一体化发展,形成元首外交引领、高访带动、高级别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官民并举的新局面。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要求民间外交工作既要系统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不断增强整体性与协同性,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义利相兼的义利观。义利兼顾、先义后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价值准则和精神标识,也是新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论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大势,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进一步丰富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要节点,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与世界发展新变化,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新内涵,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互动新规律,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民间外交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求我们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因时因势、开拓创新。比如,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访的美国各界人士,致信中美民间友好活动,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史迪威将军后人、飞虎队老兵等友好人士,着力推动中美两国民间友好关系向前发展,为中美关系夯基培土、增添暖意。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办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这些重要论述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对民间外交内涵和外延的丰富发展,是把握中美关系本质规律的深刻洞见,是启迪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深邃智慧,符合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符合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
命运与共的天下观。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的一脉相承、继承发展,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守正创新、赓续不断,是新时代“天下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命运与共,主张各国和衷共济、建设光明未来,旨在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火炬熠熠生辉。这些重要论述从使命、理念到方案、路径,蕴含着内涵丰富、体系严谨的“天下观”,既关怀当下,又展望未来,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贡献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
开放包容的文明观。历史充分证明,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需要依靠物质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诚意正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明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民间外交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最深厚的力量”,表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阐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这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摒弃超越,契合不同文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共同愿望。
加强新时代民间外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聚力开创新时代民间外交新局面。
坚守“根”和“魂”,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民间外交的政治本色,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始终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增强定力、把握主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理解党中央对世界发展大势和外交历史使命的重大论断,坚定战略自信,增强砥砺奋进的政治担当,铸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加强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融会贯通、联系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和落实方法。
善作“观”和“谋”,强化大局意识,加强战略谋划。积极服务元首外交,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外交活动,以接地气、暖人心、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配套民间外交活动为元首外交营造热烈友好氛围,扩大影响和效果,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积极服务新征程中国外交战略顶层设计,倡导不同文明跨越差异,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走实,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夯实民意基础。积极服务双边、多边外交活动,紧跟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双边、多边重大外交事件,加强与各国对话沟通、与各界人士友好往来,赓续中外友谊。
活用“策”和“术”,打造丰富渠道,拓宽工作领域。做好国际友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友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发挥友城工作对地方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载体作用和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抓手作用。拓展友好组织人脉,认真梳理其基本盘,推动民间友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依托文化交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加强公共外交,强化国际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能力,深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积极宣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及世界意义。重视青少年群体,持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凝聚和平发展的国际共识,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把握“承”和“变”,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使命。认真思考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工作发展的环境条件、方式方法,处理好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促进创新成果向工作实践转化。在对民间外交实践中蕴含的经验与方法开展规律化、系统化、学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民间外交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进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落地实施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传统对外传播方式相结合,多角度宣介当代中国,强化国际舆论正面引导,塑造国际对华正确认知,营造友华国际氛围。
身处风云激荡的时代,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民间外交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09 版)
(责编:白宇、卫嘉)
2025-07-10 13:20:48央视网0人参与0评论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