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发布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8-03 09:34:54 | 浏览:12121次 ]

2025年08月03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林丽鹂)市场监管总局7月31日发布并施行《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收费行为。

  指南明确了平台收费应遵循的原则,倡导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强化平台合规自律,规范平台收费行为。指南要求平台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合规管理组织、配备合规管理人员,及时将监管制度内化为合规制度,建立不合理收费行为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防范不合理收费风险合规事前审核机制建设,强化合规培训,营造合规文化。

  指南明确平台收费规则公示义务,要求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平台收费服务协议内容、交易规则信息等。明确平台修改收费规则需依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收费规则历史版本保存时间,完整保存修改后的版本生效之日前三年的全部历史版本。

  指南规定平台不得向平台内经营者重复收费,不得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不得转嫁应当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不得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提供其基础经营数据的费用,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购买服务或者参加推广、促销活动并收费,不得利用不合理的保证金等形式变相收费或者提高收费标准,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平台内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零跑腿”“跨省办”——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持续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5年08月03日06:17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题:“零跑腿”“跨省办”——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持续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手机屏幕亮起,崭新的电子不动产权证书清晰呈现。近日,电动工具跨国企业喜利得中国分公司的工程师战女士,通过海南省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不到24小时便办妥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合同备案、缴税及获得电子房本等全流程。

“没想到系统如此高效便捷,让我赶上了孩子的入学报名!”战女士说。作为海南省引进的人才,战女士于今年6月举家迁往海南。她选中了一套二手房,但当时海口市入学申报仅剩35天,以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式购买这套房东贷款未结清、需解押的房产,按传统流程需要至少20个工作日,时间非常紧张。

战女士的流畅体验,源于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实施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改革。这项改革聚焦解决群众在购房贷款过程中面临的跑动多、材料繁、耗时长等痛点难点,通过流程再造和数据赋能,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需要多次跑动办理的复杂事项,整合为线上“一件事”联办。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广“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模式,加快推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落地实施,有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海南推出“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全流程不见面”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创新服务模式,累计共减免97项填报内容、13项申报材料、7次跑动办事和5个审批环节,将办理时效较原流程提升了80%。

山东、广西由省级住房公积金平台统一提供人脸识别、电子印章等共性应用支撑,通过省级集约化建设减轻城市信息系统开发负担,助力“一件事”事项高效实施。

数智赋能、夯实基础,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服务渠道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与7个部门实现了52类数据“总对总”共享;数据“向上汇聚、向下共享”,打通与地方数据共享通道,为地方提供数据共享支撑。

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是全面推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

统一服务标准、建立协同机制,住房公积金汇缴补缴、异地购房提取等13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以统一电子码代替纸质证明,实现异地购房提取、异地贷款等业务相关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全面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中涉及住房公积金的4个服务事项。

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日益显现,惠及面持续扩大。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全覆盖。数据显示,该服务已累计发放贷款23万笔,总金额达1410亿元。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服务,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地实施。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同心赓续鱼水情——我国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2025年08月02日23:56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军地双方要密切协作,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2025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双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双拥运动82年来,党领导下的双拥工作在战火中诞生、在奋斗中前行。军民同心、并肩战斗、团结奋进,双拥的光荣传统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各地各部队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

爱国拥军 尊崇军人风尚薪火相传

“八一”前夕,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的重庆江津区双拥主题公园内,双拥雕塑巍然矗立,国防教育展板前、双拥文化林内,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由政府积极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模式正在形成。

双拥氛围更加浓厚——

我国广泛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组织纪念延安双拥运动系列活动,“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学习宣传不断深入。持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发放优待证3600多万张,为4000多万优抚对象家庭悬挂光荣牌。

从“情系边海防官兵”到“聚焦一线聚力解难”,从“尊崇工作法”到“沂蒙新红嫂”,从“双拥小苑”到“军人驿站”……一项项暖心惠兵举措,饱含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爱,折射出全社会崇尚英雄、尊崇军人的价值追求。爱军拥军的光荣传统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丰富完善社会化拥军服务——

在北京,全国首个社会化拥军服务平台以“一证、一册、一图、一站、一平台”有机融合的社会化拥军服务体系,汇聚起20万余家实体店,以超千万元的各类优惠商品,搭建起覆盖全国、线上线下、多点对接、互融互促的良性拥军生态。

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投入拥军热潮,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医养等领域的优待场景不断增加,“军人优先”“拥军优属”体现在一件又一件实事中。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

2024年,某部奉命移防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召开专题议军会,研究推进支持部队建设相关工作。16个地方职能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推动部队和官兵的23个现实困难精准高效解决。

近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深化,各地主动做好新调整组建和移防换防部队服务保障工作,着力解决部队和官兵关心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务改革的政策举措,军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爱民奉献 子弟兵与人民鱼水情深

近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就是命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迅速向灾区挺进,驰援被困于洪水之中的人民群众——

7月31日,武警北京总队官兵在密云区北庄镇东庄村清理淤泥。新华社发(彭建功 摄)

险情发生后,武警北京总队迅速出动2000余名官兵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累计转移群众4000余名;天津警备区组织官兵、民兵奔赴一线排查险情,累计转移群众1万余名;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200名官兵星夜兼程,在连续机动11个小时后抵达灾区,随即便投入打通救援道路的任务……

“解放军来了!”在洪水肆虐的灾区,人民群众看到人民子弟兵时,总会不约而同地喊出这句话。

半年多前,这样的话,也曾回荡在青藏高原。

今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

地震发生后,仅过了35分钟,西藏军区某团第一支救援力量抵达震区,与定日县民兵一起展开排查……

每当人民群众遭遇危难,人民子弟兵总会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历史不断证明,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铜墙铁壁。

各地部队还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

中部战区空军某旅近期组织官兵赴乡村振兴帮扶对象河北省平山县科举村义诊,同时帮助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内蒙古军区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助力109个定点帮扶村推广特色农牧产品;吉林省通化军分区及7个下辖人武部对农作物产业持续提供经济扶持;作为张思德同志生前所在部队,北京卫戍区与四川省仪陇县围绕传播张思德精神、培育张思德传人、建设张思德家乡,持续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军民团结 同心汇聚强国兴军伟力

舞蹈《盛世欢歌》、歌曲《十送红军》《爱我人民爱我军》、京剧《沙家浜》选段……

8月1日,北京市双拥办、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携手奋进新时代 爱我人民爱我军”首都双拥专场慰问演出上,一段段赞颂军民鱼水情的节目,向驻京部队官兵、退役军人等致以节日问候。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新时代双拥工作,正在谱写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绚丽篇章。

这是更加牢固的思想根基——

英雄故事感召人民。“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美拥军人物”事迹激励人心,“携笔从戎、明日英雄”大学生征兵公开课上线播出,“卫国戍边青春故事”宣讲走进高校、企业,双拥宣传教育不断深化。

红色文化凝心聚力。新时代双拥标识正式公布,双拥主题歌曲广泛传唱,20余条双拥红色精品旅游线路陆续推出,“城连共建”“城舰共建”“团村结对”等逐渐成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响亮品牌,军民团结之花处处开放。

这是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5年春节前,边海防官兵收到了来自部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10万余名干部群众的慰问礼包和书信。自2021年起,“情系边海防官兵”春节专项慰问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

从走访慰问送关怀、爱老助老送健康,到家属就业送帮扶、子女教育送关爱,再到保障权益送温暖、尊崇功臣送喜报,一系列暖心举措,不断提高军人军属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巩固了军地同心奋斗的感情基础。

这是更加深刻的国防教育——

4月22日,一个小朋友在海军战士指导下体验使用三杯风向风速仪。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近年来,人民军队发挥资源优势,为地方创新国防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协助学校设置国防教育内容、策划国防教育活动、进行国防教育授课、开展军事训练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崇军情怀,齐心共筑钢铁长城。

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广大军民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强大力量。

文字记者:朱高祥、王春涛、王鹏、丛佳鑫、夏子麟

海报设计:谢悦

统筹:杨洋、李逾男、牧小湘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我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5年08月03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潘俊强)记者2日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介绍,自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一系列科技创新突破。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北京、上海分别成立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均成立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产业优势力量,推动技术共享与联合攻关。机器人整机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企业配套发展,形成大中小协同、上下游联动的良好生态。

  应用场景方面,工业机器人已应用于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占比高达84.7%,规模优势明显。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良好载体。”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边防海防、教育医疗等场景发挥作用,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期间,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将亮相,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25%。其中,首发新品100余款,数量是去年的近2倍。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00天——

湾区同心  共赴全运之约

本报记者

2025年08月03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8月2日,“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举办,正式发布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以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向全国发出湾区邀约。

  当晚,深圳全城多个地标建筑灯光联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主题宣传标语点亮夜空,营造出浓厚的赛事氛围。

  这是一场全民共享的体育盛会,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比赛场馆焕然一新、配套优化有条不紊、群众运动如火如荼……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粤港澳三地各项赛事筹备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

  11月9日,十五运会的圣火将在广东奥体中心的火炬塔点燃。

  科技赋能,场馆改造换新颜

  一流的场馆,既是办好赛事的保障,也是展示城市发展活力的窗口。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本次全运会厉行节约、严格预算,不搞重复建设,不新建大型场馆,不新建“全运村”,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90%以上是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的。目前,竞赛场馆改造已经全面收官。

  始建于1984年的天河体育中心,是广州重要的体育地标。这座曾承办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等重要赛事的综合性体育中心,在改造后展露新貌——复建的南广场门楼“天体之门”,延续了原门楼白色柱体和顶棚的简洁风格,既保留历史记忆,又提升安全性和功能性;新增941米专业跑道和700米风雨跑道,通过拆围透绿和功能整合打造多个“街角公园”。

  “我们将体育场二层平台和多块空置区域改造成全天候全民健身空间,打造城市‘无界体育公园’。”年过八旬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是天河体育中心始建时的总设计师,此次再度执笔,为老场馆注入新活力。

  原有的场馆设施老旧,如何快速改造以满足本届赛事的高要求?答案是科技赋能。

  “我们在改造中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让老场馆以崭新面貌迎接盛会。”广东奥体中心改造项目建筑设计负责人郭嘉介绍,该项目在施工中利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原屋面曲线,使用复杂结构自平衡拆解施工技术破解老旧逃生楼梯拆除时的结构稳定性问题,此外还实现了固体废料全利用。

  作为开幕式场馆和田径赛场,广东奥体中心还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借助AR技术与蓝牙定位解决“找座难”痛点,并可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实时获取赛事信息。在天河体育中心,新风热回收系统、智慧照明系统等一整套新设备的使用,让改造后的场馆建筑本体节能率达20%、降碳率达45%。

  在深圳赛区的场馆改造中,“科技办赛”特色更加鲜明。“通过智慧化改造,可以实现场馆监测、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等功能,给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深圳市体育中心智慧化改造项目负责人张柱山介绍,场馆里共部署了1707个无线网络接入点,“在这里,不用担心拍摄的现场视频发不出去。”

  共享惠民,以赛营城新图景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滑板场,123名来自各地的滑板少年在这里奋勇争先;

  香港倒计时100日活动现场,“全运100全民共创百万公里大挑战”最后100公里骑行和体育运动嘉年华活动鸣锣开始,市民们踊跃参与;

  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与各界人士一同开展“迎百日  健步行”活动,舞龙舞狮表演为全民运动增添喜庆色彩;

  …………

  连日来,粤港澳三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大众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全运会氛围。

  本次全运会,竞技体育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预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眼下,群众赛事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上百万人参加了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

  在场馆改造中,广东赛区以“兼顾赛时赛后利用”为原则,确保赛后场馆功能空间灵活转换,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在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等场馆赛后将以“免费+低收费”模式向市民开放,让专业场馆成为大众健身的日常空间。

  贯彻“全运为民,全运惠民”的理念,广东将办赛和营城结合起来,专门印发《城市侧服务全运盛会行动方案》,各市正以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在梅州,嘉应古城骑楼修缮一新,精心设计的“观赛+旅游”精品线路,将赛事场馆与“梅江八景”文旅资源串联起来。

  在云浮,借十五运会曲棍球项目主赛场的“东风”,9个曲棍球石艺雕塑地标性景观片区已经成为城市新的打卡点。

  “我们坚持以赛事提升城市,推进街区改造、绿化美化、照明优化等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王曦说。

  同心同行,湾区融合绘新篇

  开幕式在广州、闭幕式在深圳、赛事覆盖粤港澳三地;

  比赛项目分布于19个城市,是全运会历史上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

  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3000人,是港澳来内地参赛和内地赴港澳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如何确保跨境参赛观赛高效顺畅?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在此前跨境测试赛中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

  对参赛代表团,组委会在相关口岸设立了专用通道,代表团可“团进团出”“随到随走”;对持票观众,组委会开通了绿色通道,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凭赛事门票还可“急事急办”。在横琴口岸,还设有“免出示证件”通道,届时观众有望实现“刷脸”通关。

  湾区融合,是这场体育盛事的重要主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由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的花瓣交叠旋转成同心礼花,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头顶三色水柱,火炬“绽放”以“交流融合”和“共同繁荣”为设计理念……

  王曦表示,广东将充分用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性政策,携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深度游产品,鼓励粤港澳旅行社联合开发“全运主题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香港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8个竞赛项目及1项群众赛事活动,并将承办残特奥会4个竞赛项目及1个大众项目比赛。“香港会充分发挥国际化和专业化优势,以专业的团队协作、严谨的赛事组织、人性化的服务细节,为国家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香港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在过去一年,香港顺利完成了全运会8个竞赛项目和2个跨境项目的测试赛,以及残特奥会4个竞赛项目的赛前演练。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表示,澳门将进一步深化文体旅资源的交汇发展,推动“赛场即景点、观赛即旅游”的融合模式,将精彩的赛事转化为深度融合文体旅的超级媒介,体现全运会的核心价值,也凸显澳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荟萃的城市特质。8月1日,澳门赛区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投入运营,展示、发售多款以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为主题的官方特许商品。

  同心同行,共赴全运之约。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体育强国建设成果的窗口。

  (本报记者程远州、洪秋婷、富子梅、李霞)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华北东北等地将有新一轮较强降雨

2025年08月03日05: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京津冀、东北地区、内蒙古中部、山西中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陕西北部以及广东、广西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8月2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分别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全国商务系统密切跟踪雨情汛情影响,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目前国内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供应充足。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国库资金拨付岗位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提供应急救灾拨款国库服务。7月23日至31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国库省级分库办理应急救灾资金拨付合计超7.5亿元。金融监管总局积极调集理赔资源,据初步统计,北京、河北、山东、吉林、天津、广东、陕西、山西、内蒙古9地,保险机构目前共接到报案6.5万件,估损金额18.8亿元,已支付保险赔款(含预付)5.2亿元,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消息,截至8月2日16时,河北全省水毁公路已恢复通行1229处。

  (本报记者李红梅、王珂、吴秋余、屈信明、史自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向好

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是2020年的6.2倍

2025年08月03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郁静娴)近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4年)》。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2024年,长江干流单位资源量为2.3千克,比2023年上升9.5%;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在长江中游监利断面卵苗资源量为83.2亿粒(尾),是禁渔前2020年的6.2倍。

  2024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连续3年为“良”;洞庭湖比2023年上升一个等级;长江干流、鄱阳湖、岷江等水域与2023年持平。

  物种多样性水平稳步回升,2021至2024年,长江流域累计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种类数比禁渔前(2017至2020年)增加36种,时隔30余年在长江发现自然繁殖的胭脂鱼鱼苗。

  栖息生境总体稳定,2024年长江干支流水质评价总体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8.6%,比2023年上升0.1个百分点。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上半年我国规上互联网企业收入9613亿元

2025年08月03日06:3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中新网8月2日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总体运行情况

互联网业务收入加快增长。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961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1—5月份提升2.2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降幅持续加大。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3.2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较1—5月份扩大了6.1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485.6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1—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

二、分地区运行情况

东部地区收入增速领先,西部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东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8633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9.8%。中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80.4亿元,同比下降30%。西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7%。东北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18.8%。

京津冀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势。上半年,京津冀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4.4%。长三角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128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2.5%。

超三成地区互联网业务增速实现正增长。上半年,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增长8.2%)、广东(增长7.8%)、上海(增长3%)、浙江(增长10.4%)和贵州(增长5.7%)共完成业务收入8104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4.3%。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的省(区、市)有11个,其中浙江、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增速超10%。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上一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下一篇:加力民生保障,激发消费潜能(今日谈)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