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开放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和音)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1-03 07:40:07 | 浏览:14170次 ]

——读懂中国的确定性③

2025年11月03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兼顾自身之需与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再次明确了中国将继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的坚定意愿。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规划建议从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每一个维度都展现了中国与各方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决心。

中国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十四五”时期,从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全部“清零”,到22个自贸试验区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的“雁阵”,再到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中国开放的广度、力度、深度持续提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国大市场日益成长为世界大机遇。过去5年,中国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明显增多,外企用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让“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成为国际普遍共识。在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看来,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稳定的政策预期,对全球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

高水平开放是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一个个数据背后,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激荡的澎湃发展动能。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突破1500万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一个与世界共享机遇的中国,致力于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发展的力量越聚越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认为,中国倡导开放贸易,坚信贸易和投资对发展的贡献,是20世纪和21世纪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范。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引发普遍担忧,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何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兼顾自身之需与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大发展机遇。“紧张的全球贸易局势中,中国发挥着‘稳定之锚’的作用”“开放合作的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社会看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开放合作的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发展带来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扎实推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个接续推进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广阔机遇,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2 版)

相关新闻:

中国何以成为“前瞻型国家”——读懂中国的确定性①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读懂中国的确定性②

(责编:牛镛、岳弘彬)



厦门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团一策”激发活力——

“小白鹭”飞向大舞台(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关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②)

本报记者 付 文 施 钰

2025年11月02日08: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舞蹈《惠女印象》。
  杨立超摄
  图②:舞蹈《母亲桥》。
  谭欣露摄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演员们在排练。
  杨立超摄

  这个秋天,福建省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比以往更加忙碌。

  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原创舞蹈作品《母亲桥》《心中的红潮绿浪》入围今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将开启第三轮全国巡演,带着闽南文化走向全国……

  “以前忙,是因为演员少,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调配人手。现在忙,是创排更多、更好、更新的节目,让更多观众感受‘小白鹭’的魅力。”林乃桢说。

  变化得益于一场改革的及时雨——2022年底以来,厦门大力推进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针对5家国有文艺院团出台“一团一策”改革方案,实现体制机制、财政保障、队伍建设、分配激励等多项突破,充分激发院团发展内生动力和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力。

  演出多、市场活、剧目火、人才优的可喜面貌正在形成……

  从“借”演员到排大戏

  1986年,厦门委托北京舞蹈学院培养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1993年10月,以21位厦门试验班毕业生为主体,厦门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专业的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2012年9月,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划转成为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

  “‘小白鹭’是厦门的一张名片!”今年67岁的厦门市民朱丽英是“小白鹭”的铁杆粉丝。自1993年观看首场演出后,她收藏了小白鹭民间舞团建团以来几乎所有的节目单。

  “只要‘小白鹭’在厦门有演出,我必定到场,一场不落。”聊起代表作品来,朱丽英如数家珍:群舞《东方红》、朝鲜舞《娜林达》、双人舞《鸟仔》、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30多年来,“小白鹭”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舞蹈比赛中获奖300余项。

  然而,生存难题也逐步显现。最棘手的是人手。“建团伊始,我们只有35个全额拨款编制,后来在编演员不到10人,加上自行聘用的10多名演员,人依旧不够。”林乃桢介绍,舞蹈专场演出至少要25名演员,她常为此发愁。

  “2021年创排舞剧《花儿与海》时,一共50名演员,其中25名都是从厦门艺术学校‘借’来的学生。”对此,“小白鹭”演员队女队长缪斯琦也颇为无奈,“排练只能配合学生的时间,中午和晚上加练是常态。”

  一边是演员数量不足,另一边是职称评聘“卡壳”。

  今年33岁的缪斯琦获得过多个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奖项,但由于职称评聘的比例和人数限制,被“卡”了五六年。“舞蹈演员‘吃青春饭’,舞台艺术生涯没有太多年,不少演员等不到职称名额就退役了。”缪斯琦说。

  类似难题,厦门多个国有文艺院团都曾遭遇。“各个院团在人才规模、待遇保障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堵点。”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陈忠坤说。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厦门市在2022年出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相关改革方案。“改革,先解决人员问题。”陈忠坤说,文化生产,核心在人。在不改变现有编制数量的前提下,厦门扩大各院团核定人员规模,并将艺术类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由28%提升至35%。

  “‘小白鹭’的核定人员规模扩大到105人,现在已有40多名演员保障演出,高级职称人数也大幅提升。”林乃桢说。

  去年初,缪斯琦顺利被评聘为二级演员。

  “不久前,我们40名演员参加《正义必胜》演出,还派出团队前往北京、新疆、贵州等多省份演出。演员们自信满满,创排多个优秀作品。”林乃桢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从发愁资金到专注创作

  人员的问题解决了,待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演多演少一个样”,是改革前演员们的普遍感受。这是为啥?原来,根据当地有关规定,院团演员演出费用统一为每场300元,每年绩效奖励不超过9000元。“索性躺平了”,演员演出积极性不高。

  而为支付自行聘用的舞蹈演员工资,林乃桢经常为自筹资金发愁,“每年至少要创收近200万元。”

  “我们以让艺术家体面地生活、激情地创作为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扶持的同时完善分配激励制度。”陈忠坤说,厦门以财政全额拨款形式保障院团人员经费。

  改革以来,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多演多得、优绩优酬为原则,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打破演员个人绩效收入限制,向一线舞蹈演员倾斜。

  00后舞蹈演员杨德奇在2023年进入“小白鹭”,表现优秀的他已担纲多个舞蹈作品的领舞。虽然还只是四级演员,但他的绩效却排在第一档。“努力就有回报,我要多多演出参赛,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杨德奇说。

  如今,“小白鹭”演员演出费用最高达每场1500元,人均实发薪酬提升超20%。

  过去,受制于资金压力,节目创排的动力弱化,也没有足够财力支持精品创作。“原创音乐、舞美、服装……要排一部‘像样’的舞剧,处处都要花钱。”“小白鹭”导演郭勇滨坦言,囿于资金限制,过去两三年才能创排一部大戏。“2016年,我们创排舞蹈诗《时节》时,由于缺乏经费,编导团队只能自己根据现有的音乐来剪辑背景音乐……”

  以问题为导向,厦门决定每年提供一定的创作经费保障,并鼓励院团申报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更专注地创作舞台艺术精品;还设立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专项资金,同时完善专项扶持资金分配机制,分配采取答辩形式,组织国家级、省级专家评审择优分配。“艺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说了算,我们不限数量、只认质量。”陈忠坤说。

  2023年,郭勇滨导演的闽宁协作题材原创舞剧《花儿与海》争取到专项资金280万元。

  “还记得2022年11月首次公演时,舞台效果还不太好。”郭勇滨和团队共同复盘——“每名演员全剧平均只有两套服装,无法满足当前观众的审美需要。”

  拿到专项资金后,郭勇滨和团队重新梳理完善舞段编排、提升舞美设计,让情节呈现更具艺术性,视觉效果焕然一新。2023年5月,《花儿与海》再次与观众见面,受到好评。该剧目也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并获第六届福建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以及导演奖、表演奖、舞美奖等个人单项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

  截至目前,厦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创排和打磨提升剧(节)目71个,创排专项资金为21个剧目提供支持。

  “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作品,不管是创作频率、演出阵容,还是服装化妆、舞美设计,都比过去更精致。”朱丽英感慨。

  从面向观众到向市场要活力

  红绸绿绸伴着汗水翻飞,排练室内,郭勇滨正带着杨德奇等舞蹈演员紧锣密鼓排练《心中的红潮绿浪》。该剧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这是我们首次将陕北腰鼓作为专业舞台艺术作品去呈现,探索更丰富的情绪和内容表达。”郭勇滨说。

  一个东南沿海地区的舞团,为什么会选择西北风格的舞蹈?

  “这是一次溯源,更是‘小白鹭’风格的展示。”郭勇滨说,“小白鹭”在1995年创排的代表作群舞《东方红》就以红绸舞动充分呈现浓郁汉族民间舞风格,曾荣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创作银奖、表演铜奖,“我们要让大家看到,‘小白鹭’在民族民间舞领域的艺术创作能力。”

  “作为地方文艺院团,‘小白鹭’不像大院团那样实力雄厚,但是有自己的特色。”林乃桢介绍,“保持个性、不随大流,‘小白鹭’一直坚持发展民族民间舞这一专业优势和特色,注重发掘学生的民间舞情感表现力,展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元性和艺术感染力。”

  郭勇滨说,为了编好这支舞,他曾6次前往陕西采风,并跟着陕北腰鼓非遗传承人练习1个多月,“酝酿了一年多时间,此后又花了七八个月时间来创作。”

  “《心中的红潮绿浪》是我入团以来遇到的难度最大的舞蹈,要找到西北汉子那股劲,不容易!”领舞杨德奇是土生土长的漳州人,为了找到情绪,他和其他演员观看大量纪录片、文学书籍等,“日常说话、动作都让自己像个西北汉子,让自己‘扎进去’。”

  《花儿与海》讲述了福建援宁工作者从福建到宁夏指导葡萄种植的故事。“剧本故事以真人真事为原型,音乐和舞蹈编排结合宁夏曲艺‘花儿调’与福建海洋文化元素。”郭勇滨介绍。

  “新鲜的原创剧目多了,展现的平台也更大了,我还想在舞台上多跳几年。”缪斯琦作为“小白鹭”舞台上年龄最大的舞蹈演员,在持续创作中愈发坚定了在舞台上长存的信念,“我要继续精进自己的水平,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

  在导演和前辈演员带动下,杨德奇也渐渐感受到民间舞本质的东西,从用身体、技术跳舞到将身体和情感融入舞蹈表演,“观众的审美需求一直在发展,我们也要保持业务和文化的学习,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舞蹈演员。”

  “精品创作是激发和保持院团艺术活力的‘牛鼻子’工程。”陈忠坤介绍,厦门市艺术指导委员会牵头,为每个院团个性化制定“3年艺术创作行动规划”,其中一项,就是一年至少创排或打磨一部大戏。

  “院团坚持面向广大观众,最终还要向市场要活力。”陈忠坤介绍,改革方案还鼓励各院团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市场化运作,有效拓展市场、增加创收。“小白鹭”在增加各类演出之外,开始尝试拓展艺术教育普及,开设成人舞蹈班,并为其他社会团体提供艺术指导、编导、排练等市场化服务。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一天没休息!”林乃桢介绍,除了在剧场演出之外,“小白鹭”积极进景区、进街区演出,拓展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在文旅中寻找市场,也为文旅增光添彩”。

  2024年,厦门市各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商业演出180场,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1.52%。今年1月至9月,厦门各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场次167场,经营性收入967.68万元。

  “我们将持续深耕地域文化剧目创作,联动非遗项目与厦门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系列作品,助力闽南文化传承,同时不断培育院团发展内生动力,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实现‘双丰收’。”林乃桢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2日 07 版)

(责编:江苇杭、吴舟)




行见八闽西部片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展示活动在上杭古田举行

2025年11月02日11:27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行见八闽西部片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展示活动在上杭古田举行

10月31日,“铭记历史·星火相传”行见八闽西部片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展示暨“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巡讲活动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举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出席活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孙芙蓉致辞。

本次活动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依托福建红色富矿,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在龙岩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营地),与会人员观看了红色龙岩研学实践活动成果展,参观研学实践资源展厅,观摩龙岩市中小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和红色运动会。在福建古田干部学院曙光堂,思政宣讲活动通过主题宣讲、现场教学和朗诵剧等多元形式,将“三口井故事”“永安抗战文化”“谷文昌精神”“古田会议精神”等红色文化转化为一堂堂思想洗礼的“大思政课”。活动同时发布了《全面推进“行见八闽·星火相传”西部片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据悉,近年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持续深化。龙岩学院牵头建设西部片区研学实践圈,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建立校地联动工作协调机制,已系统推出10条主题研学线路,并辐射闽粤赣毗邻高校。(记者 徐士媛 见习记者 李娟)

(责编:江苇杭、吴舟)




何立峰与切尔内申科共同主持召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2025年11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宁波11月2日电  (记者段菁菁)11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方主席何立峰同俄罗斯副总理、委员会俄方主席切尔内申科在浙江省宁波市共同主持召开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何立峰指出,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多次会晤,就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在两国元首亲自关注和推动下,中俄务实领域合作机制持续完善、交往更加密切,双边经贸合作保持平稳发展,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相关领域合作有序开展、富有成效。

  何立峰表示,中方愿与俄方一道,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根本遵循,继续发挥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双边各领域互利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切尔内申科表示,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俄方愿与中方一道,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双方有关部门围绕相关领域合作开展深入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和共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前三季度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10.3%

2025年11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中国民航局获悉:前三季度,民航运输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220.3亿吨公里、5.8亿人次、73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3%、5.2%、14.0%。共保障各类飞行488万班,日均1.8万班,日均同比增长5%;航班正常率为89.7%,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

  三季度民航运输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36.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4%。暑运期间,民航月度运输总周转量连创历史新高。民航客运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三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1亿人次,同比增长3.9%。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传统港口如何智慧“转身”(迈向“十五五”的发展图景)

本报记者 李 蕊

2025年11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天刚亮,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开始运转,但人影鲜见。自动化轨道吊精准起吊转运,智能导引运输车有序穿梭。

  打造这样一座智慧港口,需要多大投入?

  “传统方案要数十亿元。”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徐冠男说。在他的印象里,2019年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工人在岸边机械上操作,一个集装箱起落需要多人配合,费时费力。”转型迫在眉睫,但彼时国内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整体新建,数十亿元的投入和漫长的建设周期,难倒了众多港口。

  低成本实现传统港口的“脱胎换骨”——日照港立志要闯出一条智慧新路。

  实现自动化水平运输是港口转型的关键,而无人集卡技术又是运输中难啃的硬骨头。“那时候,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吃住几乎都在港口。”徐冠男回忆。

  这期间也有人提出,“直接引进国外方案,省时省力。”

  徐冠男坚持:“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最可靠!”200多个日夜的日晒风吹,团队攻克5G远程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难关,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的难题。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综合改造成本约为传统方案的1/10。以“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为基本布局的新码头,综合成本降低70%,为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智”造之路。

  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规模扩大、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等软硬件系统上线,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智慧转型没有终点。前不久,徐冠男与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双悬臂轻量化轨道吊投入试运行。减重70吨、能效提升15%,这是百余次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成果。

  “就像骨骼与肌腱协同发力。”徐冠男说,“既保障强度,又大幅减轻自重。”单台轨道吊制造成本降低超百万元,全生命周期可节约200万元。设备关键配套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摆脱对进口备件的依赖。

  5年来,日照港的智慧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最大卸船效率达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翻过一山,又见一峰,智慧港口建设就像攀登,永远在路上。”徐冠男说,“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继续攻关船侧自动化和智能拆解锁等技术,让港口越来越‘聪明’。”

  本期统筹:张安宇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突破(亲历者说)

王衍棣

2025年11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转型势不可挡,但要实现智慧化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并不容易。

  创新没有捷径。刚刚落地的新一代双悬臂轻量化轨道吊,每年节电约6万千瓦时。研发过程中,我们以产学研合作模式携手攻关,得到众多技术人员支持,经历百余次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最终探索成功。

  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突破。智能没有上限,单点智能只是局部突破,全局智能才是目标。我们将加强技术攻关,扩大自动化、智慧化、流程化规模,建设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智慧港口。

  (作者为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本报记者李蕊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从单点提速迈向全链协同(专家点评)

陈 康

2025年11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年来,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自动化码头约60座。已建成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港口智慧化转型,有助于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以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为例,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小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在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艘船的配载工作。

  迈向更高层次智慧化,港口仍有较大潜力。应该看到,约束港口运作效率的不只有单点装卸速度,还有船舶靠泊前后的信息协同、海铁联运衔接水平以及单证流转的顺畅程度。迈向“十五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港口应加快从智慧化港区转向智慧化海铁枢纽。在硬件方面,以铁路进港一体化场站、专用装卸与编组装备等设计提升海铁联运通道效率;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打通跨部门数据互联与协同调度壁垒,通过从单点作业提速迈向全链系统协同,建设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与更强韧性的枢纽网络。

  (作者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本报记者韩鑫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文化+”“+文化”双向奔赴(深观察)

鞠立新 徐嘉伟

2025年11月03日06: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东湖意库原来是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一处老厂房仓库,通过功能改造和空间更新,“化身”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文创空间,助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图为“2025江西非遗大集”现场人头攒动。
  李 劼摄(人民视觉)

  一部“悟空”游戏带火山西古建游,一部“哪吒”电影带动联名手办盲盒上线即售罄,一枚“凤冠”冰箱贴拉动国家博物馆文创销量整体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创意、有内涵、有趣味的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生活,不仅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还带动文化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产品不断破圈

  “《长安三万里》中的48首诗,整理出来了!”“读完这两本书,更能看懂《长安三万里》”……2023年,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超18.2亿元的票房在社交媒体收获广泛关注,还带动观众学唐诗的热潮,不仅唐诗赏析相关书籍销量大增,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地也迎来“打卡”热潮。

  截至今年9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场次已超800场。该剧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带领观众走进宋风雅韵的山水幻境。不止于舞台的方寸之间,《只此青绿》同名电影、《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音舞诗画《只此青绿》艺术教育少儿版的先后亮相,也成为舞台艺术作品产业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从《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在国内外取得成功,到《黑神话:悟空》征服全球用户……这些年,中国科幻、中国神话、中国网文、中国游戏在海内外圈粉无数。据《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领跑全球游戏市场的增量赛道。

  文化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为4.59%,接近一般认为的5%支柱产业门槛。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北京、杭州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已超过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链接多元产业

  近年来,“文化+”多维拓展,助力文化IP落地生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长度。

  “文化+创意产品”带来文创消费热:《故宫日历》已连续出版17年,累计发行850余万册;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一冠难求”,已累计销售200万件;地标、文物造型的文创雪糕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必备道具;围绕原创动漫游戏IP衍生出的手办、服装、挂件等商品受到年轻群体追捧。

  “文化+科技”则催生出《唐宫夜宴》《奇遇三星堆》《创世山海经》《逍遥武当》等众多大空间沉浸展、数字博物馆、元宇宙文旅项目,让观众得以“走进”历史,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

  “+文化”,则通过增添文化元素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旅游+文化”给各地旅游增添了不少“文化味”。《印象·刘三姐》《印象·普陀》《印象·太极》等项目,用实景演出形式呈现当地历史文化,吸引大量游客。此外,“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也在持续升温。

  从“村超”舞台上的苗绣队服、芦笙伴奏,到“苏超”赛场上融合所在城市文化元素的队徽,再到龙舟赛场上,“高速过弯”“急刹倒挡”等龙舟技巧引发网友赞叹,“体育+文化”让赛事成为各地文化的展演舞台,也带动了游客数量的增长。

  “城市更新+文化”推动旧厂房、老街区转型为博物馆、创意园、步行街,焕发新活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的阿尔山·泰康艺术中心原为废弃热力厂,当地利用老厂区打造热力科普馆、锅炉咖啡屋、艺术空间、雪原画廊、工业记忆等文旅休闲场所,成为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原创戏剧《南岭1932》让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重焕生机,在行进式观演过程中,观众可以跟随跌宕起伏的剧情,沉浸式感受老长春的风云变幻。

  “‘文化+’拓宽了文化传播路径,‘+文化’激发了消费新场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锋表示,“文化+”和“+文化”的双向奔赴,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赋能文化消费出新出彩。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