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村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的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龙湖镇东部沿海衙口旅游度假区内,是美丽的“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的一部分,省道308线从村西侧穿过,距离晋江市区20多公里。政府驻地衙口九间口。
村落村貌
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达4326人,1000多户,23个村民小组。下辖和平、新民两个村中心区域以及小埭、桥头、田头、山前、灰窑5个自然村并包括镇区中山街北段、龙翔路北段。南浔村历来乡风纯朴,以施姓人口占绝大多数,山前、田头两个自然村有部分颜姓、郭姓回族村民,各姓村民和睦相处,融为一体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地名含义
“衙口”这一俗称当追溯至清初,村落规模已较大,初具集市雏形。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因功封赏为“靖海侯”,将军及随征族人在故里兴建8座毗连的庞大官邸,俗称府衙。是时,周围五乡十里的居民大都在南浔靖海侯府衙门口进行集市贸易,从此“衙口”作为集市名很快就被叫开,乡里因集市而闻名,以至“南浔”这一乡名终被“衙口”所代替。故1961年划分行政区域时,街东为“衙口”,街西复称“南浔”,然南浔、衙口只存在行政上的区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体,不分彼此。
历史人文
南浔建村于北宋后叶,在宋孝宗元年由大理寺评事官施炳从河南省固始县入闽,初居福清高楼乡,其后施炳次子、三子一脉在宁宗时迁居晋江南浔乡,此后当地子孙即繁盛起来。
南浔人文历史深厚,历史上文韬武略,人才辈出。统一台湾的靖海侯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曾是郑芝龙、郑成功的部将,旋因与郑成功发生矛盾,导致父、弟被杀,而被迫离郑从清。历任清军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任内大臣十三年间不忘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旨专征台湾,统率福建水师先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郑氏集团促成郑氏集团放弃抵抗,台岛不战而取。进入台湾后不计父、弟、子被郑所杀的私仇拜祭郑成功,对安定台湾军心、民心,保证受降诸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康熙帝“加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罔替”,施琅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高度,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屯兵戍守,为国家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施琅病逝后,康熙帝诏令追赠太子少傅,赐谥襄壮,给全葬,加谕祭三次之殊荣。
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靖海侯施琅将军次子,受荫历任泰州、杨州县令,江宁知府按察使、顺天府尹、漕运总督、兵部右侍郎,为官清廉,办案果决聪敏,不畏权贵,康熙二十八年玉音表彰为“天下第一清官”,其匾悬挂于衙口施氏大宗祠内,后人以施世纶为原型写出小说《施公案》流传于世。
施十骠,字文秉,号怡园,靖海侯施琅将军第六子,自幼练武习文,少年英勇,年仅十七岁就随父平台,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南巡闽浙等地时知悉世骠治军有方且倡儒学,兴教于海域,特御书“彰信敦礼”,世骠后官至福建水师提督。
民国时,南浔街道纵横交错分布着百余家店铺和作坊,著名商号有长顺、盛吉、活源、瑞成、成益、重美等十余家,时人将衙口(今南浔村与衙口村)与安海、石狮、永宁合称为晋江四大集市。
历史沿革
南浔古时隶属晋江县弦歌里,元朝属十七、八都,明清两朝沿袭旧制,民国时南浔建霞坡镇,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建政改霞坡镇为衙口镇,1958年撤区并乡设人民公社,“衙口镇”属龙湖人民公社,1961年又以纵贯南北的今南浔街(振心街)为界,将衙口镇划分为和平(南浔)和衙口两个大队。街道以及街道西侧为和平(南浔)大队,东侧为衙口大队;1982年改为南浔大队;1984年改龙湖镇南浔村委会。
(颜宏伟讯)2020年10月14日,这里已是落叶知秋的时节,我们美丽的颜氏故乡到处落满红叶,已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