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西北部,距镇区3.1公里,东连塔石,南邻洋厝。明初,沙堤名宦龚名安之孙龚培迁移至此定居。当时虎岫寺在泉州南门外一带颇为闻名,因村庄建于虎岫寺西畔,闽南方言"畔"与"偏"谐音,故称"西偏"。主要姓氏为龚。
西偏西偏东隅原有一个村落。因处于西偏与塔石的山峦峡谷之间,故称“山墩”。据说,山墩原居有蔡、徐、陈三姓,10多户人家,以农耕为生。后因生计贫乏、人丁稀微,先后迁徙他乡。今惟存有山墩桥等遗迹。
1965年,永宁公社发动沙美、子英、西岑、前埔、洋厝、西偏等村社员在此建设山墩桥水库。该水库流域面积0.46平方公里,总库容22.0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约900亩。
竹篙厝 宝盖山南麓,西偏西侧,原有个村落。当时,周边一片农地,为抵御干旱,各家各户均在田头打井,并在井旁竖有石柱,上挂竹篙,用以吊水灌溉农作物。行人每抵该地,但见村前村后,竹篙一支接着一支,别有一番景观,故称“竹篙厝”。境区80多户人家,颜姓。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鼠疫大流行,初为一人染疫,后传染全家,再一家一户传播开来。疫情高峰期,更是一天死亡多人,闹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慑于疫情险恶,纷纷逃离求生。故至今石狮一带,犹有“竹篙厝废乡——那消那离”的歇后语。意思是说,竹篙厝之废村,其过程为一家一户外迁搬走,剩下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搬迁得干干净净,成一个被废弃的空壳村子。
1981年,在该遗址旁修建朝天寺,其规模宏大,庙宇巍峨,蔚为大观。
永宁镇永宁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
乡镇概况
永宁镇位于泉州石狮市境东南部滨海地带,东临台湾海峡,西倚宝盖山,南与深沪镇隔海相望,三面环海,镇政府驻永宁居委会。总面积29.53平方公里。
地名由来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及祥芝、深沪、围头3个巡检司,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为全国三大卫,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的苍桑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四个城门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新中国成立后,永宁隶属晋江县。1989年石狮市成立,划归石狮市管辖。
(颜宏伟讯)2020年10月14日,这里已是落叶知秋的时节,我们美丽的颜氏故乡到处落满红叶,已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