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陕西颜氏追远堂之清善庄轶事五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0-03-07 16:15:23 | 浏览:3595次 ]
分享到:

清善庄轶事

                    ------撰文:山杨树

第五季、清善庄记忆拾零

“秦家门豁军家坡,老虎埝头南背锅;北窑厂,东下洼,窟通斜里红旗多;春风吹、战鼓擂,犁地耙地谁怕谁;敢争先,敢奋斗,一亩能打八百麦(方言读每)……”这是清善庄60年代中期大生产时候的一首快板说词。那个年代,生产力相对低下,一亩地能收获麦子5600斤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事了。

据村中老人说,这是当年村里的文艺骨干编的,很有意思,这首快板词,笔者最关注的就是哪些地名,那些包含历史记忆的名字,如:秦家门豁、军家坡等,这些符号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

清善庄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我们且看村中还有的那些残留的古迹:

一、秦家门豁

秦家门豁,现在是一片庄稼地大致方位的总称,目前是村里三组、四组的承包地。80年代的时候,这里地块在耕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砖瓦残块等古时建筑垃圾,据说在这周边,还有秦汉时期大型冶铁产生的碳渣山。这里仅存一座土塔,原为村子中间的位置。土塔南侧原来有一座老爷庙,村里以前都以秦姓为主,这里直线距离黄河岸边,不到5公里,军家坡估计是秦汉时的军营。第一季笔者讲过,这里在春秋时为西河之地,三分晋时属于魏国,后期被秦夺取,一直是边关和兵家必争之地,较晚的韩信木罂夜渡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村里现在还有秦姓人家依然生活在这里,只不过已不在原址,而在明朝以后的、也就是今天清善庄的位置。他家的位置,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村子九郎庙南侧,属于搬迁后的中心位置。据说还有一位秦家门豁先民张姓人家,目前也生活在这个村子。如下图:


【清善村秦家门豁土塔】

据说这个土塔正南偏西侧,也就是今天清善村陂塘的东侧,原来还有一座寺院,香火非常旺,无奈住寺和尚不守清道,忤逆佛法,犯了花案,把村姑的肚子搞大了,结果村民们一怒之下,赶跑了所有和尚,那座寺院也就再也没有人住了,后来逐渐荒废。


【清善村老户,原秦家门豁遗民张现龙在老宅门口】

老户张家与秦家目前都住在南湾(村里人叫兰湾),也可以说是庙南巷。

下图为老户张现龙家老宅照壁的砖雕:“宝氏庭前桂蕊稠”,张家在明清时期也是村中大户,据说在其家南侧,原来还有一大型织染坊,当时清善庄手工业相当发达,还有各种传统专业商号、门店、旅社等,位置在今天戏台东侧一带。


【张现龙家门房残存照壁砖雕】

二、元代以后的清善庄东村

元代前后,由于民族战争、农民起义、瘟疫、旱灾等天灾人祸,秦家门豁终于走向灭亡和衰落。原来村址已经无法居住,仅余村民西迁,于是定居在距土塔以西一公里的地方,这里距寺庙近,可以受到佛祖的庇护,也就是今天陂塘以西的地方,中心位于今九郎庙位置。到明朝时经过明初大移民,村子逐渐恢复了元气。颜贾俩姓次第迁入,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在明朝“万历中兴”时,村子的人丁越来越兴旺。

据村中老人贾泉勇及贾巨川老师描述,当时清善村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1公里左右,四面均有围墙,围墙为土夯砖砌结构,高约一丈。围墙四角均有方形城垛。村中地形为西高东低,在今天九郎庙以西寺坡处有一南北向土崖,寺坡为连接村民与寺院的道路。村南城墙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残迹,后来被拆毁。

老村城墙南门在今天建材厂窟通北坡上,有城门楼,西门在今天西清村戏台以西大约300米的地方,北门在清善东村北侧六组去小伏六村的路口南侧偏东一点,东城门在今天陂塘南侧窟通里,有两道城门。笔者小时候见过东城门北门洞遗址,改革开放后这里被填平了,现在变成了巷道,窟通现在填满了垃圾,砖门洞被掩埋在其下。东城南门为今天红旗渠的渡槽处,据颜宗胜老师讲,这个门遗址是在六八年左右拆的。这里要说的是,古时道路在关中一带,多在窟通里,主要是为了安全,另一原因是因为车马行走,雨水冲刷车辙,久而久之,形成了窟通。东城门是通往灵泉村的道路,当时也是县城去黄河边的主要交通干道、关口。

东城门北门上原有老爷庙,城内东南角还有很多庙,如关帝庙、娘娘庙、牛王庙、马王庙、财神庙等,这些庙宇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部被拆毁,木料用作了河防工事的建设,庙内砖石大多做了建材、基石或被遗弃。如下图,为清善庄老城仅存的一段围墙,位于原东城门洞北门上部西侧,城墙上还有当年为了防匪战斗预留的枪眼、瞭望孔等。


【残存的清善庄东城墙遗址,现为一户人家院墙】


【城墙上的枪眼,瞭望孔】


【俯视向下、面对城门洞道路的枪眼,可居高临下御敌抗匪】

三、九郎庙现状与记忆

“九郎庙”,笔者在前几季多次提及,但没有正面叙述。首先是名字,为什么“九郎庙”供奉神位是八义士周坚、鉏麂、提尔明、灵辄、韩厥、公孙杵臼、程婴七位义士以及程婴代孤去死的儿子,却不叫“救廊庙”,而在关中其他地方均为“救廊庙”。笔者以为,一是当地方言的影响,当地方言中“九”和“救”发音几乎一样;其二是,自古中国百姓尤其是封建时代,“九”这个数字为至尊,百姓为了表达敬意和崇拜,当然这种文化也来自于儒学世家的颜回后裔,清善庄颜氏为颜回第57代孙的后裔,家谱有明确的记载。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看出当时清善庄村民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所在。其三,八义士其中赵文子为司雨之神,渭北旱塬缺水,也是村民们奉若真神、崇敬有加的原因。其四,康熙年间合阳康太乙孟谋大学士在诗文中就有过“九郎庙邃谷”这样一首诗:蒲俗羞忠信,艰难见情真;至今山谷里,怀古欲沾巾。足以说明当时民间叫法和信养尊崇的就是“九郎庙”而非“救廊庙”。

从九郎庙照壁的砖雕刻字“赫厥声,濯厥靈”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是:使神的威名远播,让神能够感觉村民的挚诚和虔诚,及时降下雨水造福苍生。也可理解为:大声宣扬八义士的精神,荡涤我们凡人的心灵,使我们的精神更加纯洁、信仰更加虔诚。

据村中长者门讲,清善庄九郎庙,原为三进式庙宇,前面大殿供奉八义士,中堂为其他神像和神位,最后一院为寺庙宿舍及储物间。现在仅保存大堂和中堂,后院在笔者小时候见过,住着知情,为知青院,在改革开放后拆毁。如下图:


【清善庄九郎庙正面大殿】


【九郎庙大殿背面,墙皮掉落,西侧裂缝】


【九郎庙东侧外墙及中堂,可见中堂后门】


【九郎庙中堂,已残破不堪,现荒废】

笔者小时候见过,就在九郎庙前有一对非常有精神、有灵气的狮子,我们小孩子经常骑在狮子背上,狮子嘴里的石球可以转动,但取不出来。大殿门前还有两个一米多高的青石灯柱,里面可以放油灯,如亚油子。据村中老人们讲,原来庙前还有一圈古柏树,在抗日时,柏树也被伐去建了河防工事。柏树的被伐保全了大殿庙宇建筑,这是另外一个故事,在以后笔者再慢慢道来。

九郎庙正前南面,是戏台,是专门唱戏祭神的。现在为清善庄跳戏剧团所在地。

九郎庙弘扬的是公元前500多年的故事精神,距今2700多年了。当时合阳还属于晋国领地,司马迁故里距清善庄也不到50公里,这个故事对中国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清善庄的历史,不看不知道,仔细品来,还别有一番风味,先民们所崇敬的八义士精神,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忠勇仗义,爱家爱国。祈愿这种精神能够使得清善庄在美丽乡村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全文终)

               作者:颜汝毅

                   202024日星期二


上一篇:陕西颜氏追远堂之清善庄轶事六
下一篇:陕西颜氏追远堂之清善庄轶事四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