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走出青礁的颜师鲁
[ 编辑:颜才里 | 时间:2017-06-22 11:03:20 | 浏览:3386次 ]
分享到:

走出青礁的颜师鲁

作者:芗江清风

日期:2016年2月29日

闽南的冬天来得比较晚,很多花儿还灿然开放,但已不如春花,唯有秋菊却恰恰然美丽绽放。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想想有这样的怒放,有这样的傲然,欣然到芝山公园赏菊。

在凛冽的寒风中,一朵朵傲然像小太阳的金菊怒放着,心着实为它震憾。在这明亮的金黄里,冬不再瑟缩。小时候老师指导我们写秋菊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仿佛美丽的音符落在我心间,阳光下淡然的秋菊令我心仪。不是只有黄色,五彩缤纷的菊花绚烂了游人的眼。看到一株名为“白露沐雪”的秋菊,让你想起在这百花纷纷枯萎的季节,菊花才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高洁的气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站在芝山下赏菊,有这样不驯气节的菊花,让我想起一个秋菊般的漳州人---颜师鲁。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丞,后外放江东、浙西。从他写下的“孤城不隔长安望,落日空悲汴水寒”的诗句 ,仿佛看到在那轮如血的残阳里,颜师鲁这个久远的历史人物渐渐向我们走来。穿越历史的尘烟,我们看见这位爱国爱民的朝庭命官已年迈如斯,却还为了破碎的故国,别妻抛子,离乡背井,然而“国破山河碎”,诗里所流露出的悲怆实则令人不堪回首。

正是从这种悲怆中突然就理解了颜师鲁忧国忧民的情怀,纵观他一生,他就像一株“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的清菊,一生清正廉洁。无论是卑微的番禺主簿,还是位高权重的吏部尚书,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外放任地方官,他都处处以百姓为念,他都处处以国家为重,《宋史》本传称他“遇事尽言”、“大节确如金石”。这样的画像是恰如其分的!

的确,在我们能看到的资料里,师鲁一生清正廉洁,忠直尽言。他在朝为官时耿直无私,直言不讳,敢于谏政。这缘于他理学家的思想。他说:“人最重要的,就是孜孜不倦按理学的准则,教育自己,改造自己。”

而他的言行无一不体现了这种思想。淳熙四年(1177年),师鲁外调为江东提举。那时正逢天洒雨土,日无精光,都人相惊。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敢说及灾异。而师鲁却在离京向孝宗皇帝辞行时,极论天候变化与朝政的密切关系:“田里未安,犴狱未清,政令未当,忠邪未辨,天不示变,人主何繇省悟!愿诏中外,极陈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销患未形。”细细读着师鲁的这两句话,仿佛看到了师鲁是如何在众朝官或畏畏缩缩、或不以为然,不向皇帝直言的情况下坦诚相谏,他的言语正气有力,足以让周围不敢言的百官失色、愧颜;他的言语掷地有声,足以对得起他身上的朝庭官服。果然,孝宗皇帝听了,肯定了他的奏语。

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唐朝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魏征,师鲁何尝不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呢?他刚正不阿,出淤泥而不染。淳熙七年(1180年),朝庭改任师鲁为监察御史。任期间,为了广开言路,师鲁向皇上奏请增加御史台官员名额。当时有个外官名叫葛掞,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因走后门得内殿举荐,将要调补御史职。师鲁得知后坚决抵制,并急忙向皇帝上奏说:“宋璟召自广州,道中不与杨思勖交一谈。李鄘耻为吐突承璀所荐,坚辞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论其才,立身之节,当以璟、鄘为法。今其人朋邪为迹,人所切齿,纵朝廷乏才,宁少此辈乎?臣虽不肖,羞与为伍。”他坚定的态度,诚恳的语气终于让朝庭改变了决定,只好把葛掞改任为祠观官员。师鲁任御史三年,孝宗皇帝褒扬他能“知无不言”。

历观师鲁为官五十多年的仕途,从骨子里讲,师鲁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做官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他一生的追求恰如他留下来的另一首诗歌《琼花》中所描写的洁白如玉、香气引蜂的琼花——“后土祠中二月暮,琼花放后有蜂来。东君不怕春归去,留待诗人一夜开。”冰清玉洁的琼花恰是他清廉一生的写照。在当时世事纷扰的南宋,他显得超群拔俗。

当时,皇上告知执政选择老成持重的人到太学作为表率,所以任命师鲁担任国子祭酒。颜师鲁首先上奏:“应当讲清楚理学的道理,严禁穿凿附会,使廉洁知耻的作风兴起而风俗淳厚。”他的学问品行一向合乎规定,总是以身作则,和学生们谈话,勤勉不懈地拿管好自己,树立诚信为根本,成绩非常突出的一定给予奖励,因此人人懂得约束奋进。皇上知道了高兴地说:“颜师鲁到学校不久,纪律很整肃。”他把他清正廉洁的思想传授给了他的学生,这样的力量传递是多么震撼!

师鲁授任吏部尚书兼侍讲,多次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凭着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泉州知州。在泉州任上,共经历三年,一心用爱护百姓宽容属下各县作为政事的原则,刚到任就免除舶来货物的(税),那些商人胡人特别敬服他的清廉。身体力行,为百姓着想又是当今社会上多少官员能亲自做到的呢?

有幸作为师鲁800年后的同乡,我为他感到自豪。除了追求人格的超俗,他还追求民族气节。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治丧期间,朝廷派颜师鲁赴金国报丧。依照旧例,宋庭每年都要派使者去金国,而金国必以戴花、歌舞等礼仪来迎接宋使。颜师鲁向孝宗皇帝辞行时说:“现在是我国悲痛的时节,金国如果不尊重我们的礼仪,强迫我接受戴花歌舞等娱乐活动,我宁愿死也不做违反丧事礼节之事”。果然,由于师鲁誓死坚决守礼,出使期间,金国撤去一切娱乐仪式和活动,维护了宋朝尊严。我确乎看到了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同样的理直气壮,同样的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

师鲁爱国亦爱民,他做官时所到之处皆做有益于百姓的事。在福清时,开陂修水利,灌溉农田;粮食失收时开仓平粜、赈济饥民。知泉州时,减免海船诸税;免除永春百姓受“预借”赋税之苦;解除安溪百姓补纳逃亡产税的负担。淳熙末年,推持“经界法”,豪绅官吏乘机侵夺土地,百姓大受其害,师鲁遂奏请孝宗制止。他还留意学校教育,修葺孔庙;改善道路交通,修整洛阳桥。师鲁官至大中大夫,爵封漳浦郡侯,赠宣奉大夫,谥定肃。在漳州还流传很多关于师鲁的民间故事,如“颜师鲁保李纲反秦桧”,“奏请皇帝为青礁神医吴真人立庙奉祀,”“颜师鲁、颜颐仲祖孙先后修葺漳州三坪寺”等。这些故事无一不体现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以及为他而感到的自豪和荣耀!

……

一个在800年前足以让古城漳州自豪的人物,恰似这明媚高洁的菊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为官清廉的他,傲然地载入漳州的史册,为后人景仰,成为后世人为官的楷模!

【来源】芗城区纪委


上一篇:颜师鲁是宋代理学家,其学问和操行,受到宋孝宗的器重
下一篇:颜光敏,官员、诗人、书法家,康熙六年进士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