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学联撰)《颜氏家乘》墓铭篇,记载了颜元孙《濠州刺史上柱国元孙公墓铭》铭文,经与《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朝议大夫守华州刺史上柱国赠秘书监颜君神道碑铭》对照,此文献该篇存在缺失,为补辑遗文与其纠谬,故将其铭文部分内容进行考订及古文字勘定。
颜元孙,字聿修,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于京兆万年,大约活动于唐高宗至唐玄宗时。垂拱初年(公元685-688年)举进士,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及滁州、沂州、濠州刺史,追赠秘书监。出身于精于训诂和书法的琅琊颜氏家族,少孤,寄居舅殷仲容家,由殷氏教授书法。自幼聪颖超群,善文辞,工书隶。曾祖父颜思鲁,祖父颜勤礼,伯祖父颜师古。父亲颜昭甫,叔父颜敬仲,生育有颜春卿、杲卿、曜卿、旭卿、荗曾五子,颜真卿为其弟颜惟贞第六子。
《颜氏家谱》录:“唐高宗总章元年戊辰(公元668年)生,名仲坚。少孤,养于舅父殷仲容家,聪锐绝伦。年十岁,李逸闻其少俊,请于相见,坐中试《安石榴赋》,授笔立就,不加点窜,李逸大惊。唐垂拱二年乙酉(公元685年)举进士,历登封、长安二尉,洛阳丞,著作左郎,山西提访使,太子舍人。唐元宗命监国掌其令书。《和游苑》诗御批赞曰:“孔门称哲,宋室闻贤”翰墨。元捷莫之与先出为润州长史,迁滁州、濠州刺史,终朝散大夫,上柱国赠秘书监。唐玄宗二十年壬申(732)年殁,享寿六十五岁。卒于长子春卿翼城县丞任上。据考,颜元孙生卒年代为(公元668-732年)。[1]
《全唐文》即《钦定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总集。正式辑纂始于嘉庆十三(1808)年,敕令开设“全唐文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廷臣学者共107人入馆编校,《全唐文》以《唐文》为基础,取《四库全书》内的唐人别集,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唐大诏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诀》、《文章辨体汇选》等总集,并搜罗《永乐大典》所载之残篇,“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
后续,为裨补《全唐文》缺失,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掇《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出处逐一写明,补辑遗文达3000篇;光绪年间付梓。清代考据家劳格深谙唐事,撰有《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共130条;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继撰《读全唐文札记》310条,为其纠谬、正误、质疑,共涉及文章近数百篇,作者百余人;陈尚君编《全唐文补编》。以上可知,考订唐代文献资料也须努力斟校,方能釆用求是。
本文斟酌考注,我们更加理解现存世的正史、方志、族谱,乃中国历史三大支柱。三者之间,各有侧重、自遵体系、互为参照,具有相与补充的重要关系。历史进程中因战争兵挐及祸结,宋代以前的族谱几乎荡然无存,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修撰篇难以为继或问题迭出,有待于不断弥补和完善。
颜元孙在唐玄宗时曾遭诬奏,黜归田里,乡居十载,后人推测他在此时写成《干禄字书》。
中国文字学对正字学称“正字法”或“字样学”,其主要是整理研究正、俗、异体字,从而确定文字书写统一标准。贞观年间,颜师古刊正经籍过程中,曾将不同写法的楷书字记录并考订,被称为“颜氏字样”。颜元孙进一步整理撰成《干禄字书》传播。
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组织于2009年9月10日,第三次重新摹刻颜元孙《干禄字书》碑,在社会贤达和颜氏族人的齐心努力下,重立于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狮子山“隆富山庄”。
参考文献:
[1] 颜氏通谱[E]二集.克复堂.湖南怀化版.2006
[2]董诰等.全唐文[M].第04部 (卷三百四十一);扬州全唐文局刻本.清嘉庆十九年.1814
[3] 唐颜真卿.宋留元刚.四部丛刊初编.颜鲁公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4] 潥阳立本堂.颜氏家乘[E] 卷六.誌铭.元孙公墓铭.民国八年.1919
[5] 张玉书、陈廷敬等.康熙字典[M].中华书局. 康熙五十五年.1716
2022-04-14 11:45 颜真卿是唐朝名臣、书法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在立德..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